一种银耳的栽培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358534发布日期:2018-12-22 08:02阅读:276来源:国知局
一种银耳的栽培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食用菌栽培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银耳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银耳味甘、淡、性平、无毒,既有补脾开胃的功效,又有益气清肠、滋阴润肺的作用。既能增强人体免疫力,又可增强肿瘤患者对放、化疗的耐受力。银耳富有天然植物性胶质,外加其具有滋阴的作用,是可以长期服用的良好润肤食品。现有的木耳生产工艺一般都是通过塑料薄膜袋装料灭菌,冷却接种,室内培养出耳。塑料薄膜袋不能重复利用,且还不容易降解,对环境产生了危害,其次,塑料薄膜袋难以控制银耳的质量,使每批生产的银耳质量不一,即使是同批生产的银耳质量也不尽相同。另外,传统的银耳栽培是将菌袋放置在菌架上,容易导致吸氧不均匀,且还需要补充水分和营养物质,步骤繁琐,但是质量却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银耳的栽培方法,其可减少栽培工序,栽培过程中无需喷洒农药、无需补水,可以防止昆虫咬食,且可以保持生产出的银耳质量均一,适合工厂化批量生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银耳的栽培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培养基配制;

(2)将培养基放入培养容器内,密封后进行杀菌;

(3)在灭菌后的培养容器内进行接种,将接种后的培养容器挂到培养室内的同一高度处进行菌丝培养,所述培养室恒温、黑暗,温度在22-25℃之间;

(4)菌丝培养13-15天之后,打开培养容器的密封塞和通风盖,保持培养室室内相对湿度为85%-95%,温度为23℃-25℃,每天通风换气1-2次,每次30min,每天散射灯光照射八小时;

(5)当耳片充分展开,约八至九成熟时采收。

优选地,所述步骤(1)中,培养基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木屑30-38份、棉籽壳40-43份、麦麸10-20份、玉米粉5-7份、蔗糖3-5份、尿素0.2-0.4份、海藻酸钠0.1-0.3份、凹凸粉0.1-0.3份。

优选地,所述培养容器包括环形罐体、环形密封盖、通风盖、挂绳,所述环形罐体上端设有环形开口,所述环形密封盖与环形开口连接并封闭住环形开口,所述环形罐体内为通气容腔,所述通气容腔壁上均匀设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容腔上端和下端均设有圆形开口和通风盖,所述通风盖与圆形开口连接并密封住圆形开口,所述环形罐体外壁上设有接种孔和与接种孔相适配的密封塞。

优选地,所述接种孔设有一圈,且所有接种孔位于同一水平高度上,所述每两个接种孔之间的距离相同,所述接种孔直径为1-1.2cm。

优选地,在所述步骤(4)中,在环形罐体外壁上均匀涂抹驱虫液,在距接种孔5cm范围内不涂抹驱虫液。

优选地,所述驱虫液由石竹、苦楝素、薄荷、艾草组成。

优选地,所述石竹、苦楝素、薄荷、艾草的质量比为2:1:1:1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培养基原料营养均衡,且在其中加入海藻酸钠和凹凸粉,海藻酸钠和凹凸粉保水性强,且凹凸粉可吸附有害病菌,使栽培出的银耳更健康。

2)本发明中的培养容器采用玻璃或者陶瓷材质,不再采用传统的塑料薄膜,可以循环重复使用,不会产生白色污染;接种孔设置在同一水平高度上,可以最大化保证每个接种孔栽培的银耳质量均一;在环形罐体内设置通气容腔和通气孔,可以使银耳在后期的生长中均匀通风、通氧,且可以使环形罐体内的培养基料的湿度始终保持在最适湿度,在栽培过程中省去加水这一步骤。

3)本发明栽培方法步骤(4)中,采用散射灯光照射,而不是采用日光之间照射,可以保证每个接种孔的木耳接受光照均匀,保证木耳质量均一。

4)在环形罐体外壁上涂抹驱虫液,可以防止木耳在生长过程中,被虫蚊叮咬,影响生长。

5)驱虫液中的石竹、苦楝素、薄荷、艾草均为植物性的成分,不仅可以驱虫,还有杀菌的作用,可以防止木耳被杂菌污染,且成分安全无害。

6)本发明采用吊挂式栽培银耳,可以使银耳与空气充分接触,且生长空间自由,在重力作用下加快生长,提高银耳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培养容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培养容器的爆炸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环形罐体的剖视图;

图中,1、环形罐体,2、环形密封盖,3、通风盖,4、挂绳,5、通气容腔,6、通气孔,7、接种孔,8、密封塞。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中一种银耳的栽培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培养基配制,培养基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木屑30份、棉籽壳40份、麦麸10份、玉米粉5份、蔗糖3份、尿素0.2份、海藻酸钠0.1份、凹凸粉0.1份;

(2)取培养容器,培养容器包括环形罐体1、环形密封盖2、通风盖3、挂绳4,环形罐体1上端设有环形开口,环形密封盖2与环形开口连接并封闭住环形开口,环形罐体内为通气容腔5,通气容腔5壁上均匀设有通气孔6,通气容腔5上端和下端均设有圆形开口和通风盖3,通风盖3与圆形开口连接并密封住圆形开口,环形罐体1外壁上设有接种孔7和与接种孔7相适配的密封塞8,接种孔7设有一圈,且所有接种孔7位于同一水平高度上,每两个接种孔7之间的距离相同,接种孔直径为1cm,将环形密封盖2打开,将培养基从环形开口倒入环形罐体1内,再将环形密封盖2与环形罐体1密封,对培养容器进行杀菌;

(3)培养容器灭菌结束后,将密封塞8打开,在接种孔7内进行接种,接种完成后,将密封塞8重新与接种孔7密封,然后通过挂绳4将接种后的培养容器挂到培养室内的同一高度处进行菌丝培养,培养室恒温、黑暗,温度在22℃之间;

(4)菌丝培养13天之后,打开培养容器的密封塞8和通风盖3,在环形罐体1外壁上均匀涂抹驱虫液,在距接种孔5cm范围内的环形罐体1外壁上不涂抹驱虫液,驱虫液由石竹、苦楝素、薄荷、艾草组成,石竹、苦楝素、薄荷、艾草的质量比为2:1:1:10,保持培养室室内相对湿度为85%,温度为23℃,每天通风换气1次,每次30min,每天散射灯光照射八小时;

(5)当耳片充分展开,约八至九成熟时采收。

实施例2

请参阅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中一种银耳的栽培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培养基配制,培养基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木屑34份、棉籽壳42份、麦麸15份、玉米粉6份、蔗糖4份、尿素0.3份、海藻酸钠0.2份、凹凸粉0.2份;

(2取培养容器,培养容器包括环形罐体1、环形密封盖2、通风盖3、挂绳4,环形罐体1上端设有环形开口,环形密封盖2与环形开口连接并封闭住环形开口,环形罐体内为通气容腔5,通气容腔5壁上均匀设有通气孔6,通气容腔5上端和下端均设有圆形开口和通风盖3,通风盖3与圆形开口连接并密封住圆形开口,环形罐体1外壁上设有接种孔7和与接种孔7相适配的密封塞8,接种孔7设有一圈,且所有接种孔7位于同一水平高度上,每两个接种孔7之间的距离相同,接种孔直径为1cm,将环形密封盖2打开,将培养基从环形开口倒入环形罐体1内,再将环形密封盖2与环形罐体1密封,对培养容器进行杀菌;

(3)培养容器灭菌结束后,将密封塞8打开,在接种孔7内进行接种,接种完成后,将密封塞8重新与接种孔7密封,然后通过挂绳4将接种后的培养容器挂到培养室内的同一高度处进行菌丝培养,培养室恒温、黑暗,温度在23℃之间;

(4)菌丝培养14天之后,打开培养容器的密封塞8和通风盖3,在环形罐体1外壁上均匀涂抹驱虫液,在距接种孔5cm范围内的环形罐体1外壁上不涂抹驱虫液,驱虫液由石竹、苦楝素、薄荷、艾草组成,石竹、苦楝素、薄荷、艾草的质量比为2:1:1:10,保持培养室室内相对湿度为90%,温度为24℃,每天通风换气2次,每次30min,每天散射灯光照射八小时;

(5)当耳片充分展开,约八至九成熟时采收。

实施例3

请参阅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中一种银耳的栽培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培养基配制,培养基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木屑38份、棉籽壳43份、麦麸20份、玉米粉7份、蔗糖5份、尿素0.4份、海藻酸钠0.3份、凹凸粉0.3份;

(2)取培养容器,培养容器包括环形罐体1、环形密封盖2、通风盖3、挂绳4,环形罐体1上端设有环形开口,环形密封盖2与环形开口连接并封闭住环形开口,环形罐体内为通气容腔5,通气容腔5壁上均匀设有通气孔6,通气容腔5上端和下端均设有圆形开口和通风盖3,通风盖3与圆形开口连接并密封住圆形开口,环形罐体1外壁上设有接种孔7和与接种孔7相适配的密封塞8,接种孔7设有一圈,且所有接种孔7位于同一水平高度上,每两个接种孔7之间的距离相同,接种孔直径为1cm,将环形密封盖2打开,将培养基从环形开口倒入环形罐体1内,再将环形密封盖2与环形罐体1密封,对培养容器进行杀菌;

(3)培养容器灭菌结束后,将密封塞8打开,在接种孔7内进行接种,接种完成后,将密封塞8重新与接种孔7密封,然后通过挂绳4将接种后的培养容器挂到培养室内的同一高度处进行菌丝培养,培养室恒温、黑暗,温度在25℃之间;

(4)菌丝培养15天之后,打开培养容器的密封塞8和通风盖3,在环形罐体1外壁上均匀涂抹驱虫液,在距接种孔5cm范围内的环形罐体1外壁上不涂抹驱虫液,驱虫液由石竹、苦楝素、薄荷、艾草组成,石竹、苦楝素、薄荷、艾草的质量比为2:1:1:10,保持培养室室内相对湿度为95%,温度为25℃,每天通风换气2次,每次30min,每天散射灯光照射八小时;

(5)当耳片充分展开,约八至九成熟时采收。

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发明结构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发明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