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托竹荪栽培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121267发布日期:2018-11-30 23:13阅读:448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红托竹荪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竹荪又名竹笙、竹参,常见并可供食用的有4种:长裙竹荪、短裙竹荪、棘托竹荪和红托竹荪,是寄生在枯竹根部的一种隐花菌类,形状略似网状干白蛇皮,它有深绿色的菌帽,雪白色的圆柱状的菌柄,粉红色的蛋形菌托,在菌柄顶端有一围细致洁白的网状裙从菌盖向下铺开,被人们称为“雪裙仙子”、“山珍之花”、“真菌之花”、“菌中皇后”。竹荪营养丰富,香味浓郁,滋味鲜美,自古就列为“草八珍”之一。竹荪为竹林腐生真菌,以分解死亡的竹根、竹竿和竹叶等为营养源。其中,红托竹荪为竹荪的一种,红托竹荪又叫竹笠、竹参,是贵州的特色食用真菌,营养丰富,富含粗蛋白质、谷氨酸、碳水化合物、粗纤维、多种维生素和钙、磷、钾、镁、铁等矿物质,还能做成香味浓郁的“金汤竹荪扒芦笋梨”,滋味鲜美的“红托竹荪蕨粑炖金秋梨”。红托竹荪菌体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含蛋白20.2%,粗脂肪2.6%,碳水化合物38.1%,还含有21种氨基酸,8种为人体所必需,占氨基酸总量的1/3,其中谷氨酸含量尤其丰富,占氨基酸总量的17.0%以上,为蔬菜和水果所不及。红托竹荪还含多种微量元素,其中重要的有,锌、铁、铜等营养元素。随着人们对红托竹荪的需求量越来越多,红托竹荪栽培量也越来越大。目前,红托竹荪栽培过程经常出现没有对栽培地土壤进行有效消毒,容易使红托竹荪蛋腐烂病发生,导致红托竹荪产量低下,增加了红托竹荪栽培成本,使得红托竹荪价格居高不下,不能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并且,没有提供其生长所需条件,栽培的红托竹荪营养元素少,营养价值低,影响了红托竹荪的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主要目的是解决以上不足,提供了一种科学提供红托竹荪生长所需条件,提高红托竹荪产量的红托竹荪栽培方法。

一种红托竹荪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选择栽培场地:选择无工业污染、沙质土壤、土地肥沃的土地作为栽培场地;(2)栽培地耕作:对栽培土地进行翻耕,翻耕深度为0.4~0.5米,翻耕后起宽为1~1.2米的垄,垄上挖栽培沟宽为8~10厘米、深为8~10厘米,垄间留宽为0.3~0.4米的过道沟;(3)栽培地消毒:使用阿维菌素150~220毫升、敌敌畏1800~2200毫升、辛硫磷1900~2400毫升、甲氰菊酯165~230毫升、保菇王80~120克对耕作土壤进行消毒;(4)搭建大棚:大棚高度为1.6~1.8米,大棚宽度3~4米,大棚内设置温湿度调节系统和喷洒系统;(5)培养料处理:取原料重量份为木屑35~40份、竹屑20~25份、甘蔗渣15~20份、麸皮10~12份、过磷酸钙6~10份、碳酸钙3~5份、硫酸镁2~4份搅拌混合均匀进行高温灭菌,取直径为8~10厘米的竹子对半破开,将破开的竹子放入栽培沟内,然后将灭菌好的原料放入栽培沟并覆盖竹子;(6)接种管理:对大棚内进行消毒,在无菌条件下对原料进行接种,温度保持在21~23℃,湿度保持在82~85%;(7)日常管理:每隔2~3天起动喷洒系统对红托竹荪进行喷洒水,温度保持在23~26℃,湿度保持在85~90%;(8)采收:当红托竹荪子实体完全成熟,菌裙完全张开,孢子液尚未流下时进行采收。

进一步,该红托竹荪栽培方法的步骤(2)栽培地耕作:对栽培土地进行翻耕,翻耕深度为0.5米,翻耕后起宽为1米的垄,垄上挖栽培沟宽为10厘米、深为10厘米,垄间留宽为0.4米的过道沟。

进一步,该红托竹荪栽培方法的步骤(3)栽培地消毒:使用阿维菌素200毫升、敌敌畏2000毫升、辛硫磷2000毫升、甲氰菊酯200毫升、保菇王100克对耕作土壤进行消毒。

进一步,该红托竹荪栽培方法的步骤(5)培养料处理:取原料重量份为木屑38份、竹屑22份、甘蔗渣16份、麸皮12份、过磷酸钙6份、碳酸钙5份、硫酸镁4份搅拌混合均匀进行高温灭菌,取直径为8厘米的竹子对半破开,将破开的竹子放入栽培沟内,然后将灭菌好的原料放入栽培沟并覆盖竹子。

进一步,该红托竹荪栽培方法的步骤(7)日常管理:每隔3天起动喷洒系统对红托竹荪进行喷洒水,温度保持在24℃,湿度保持在88%。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取得的有益技术效果为:该红托竹荪栽培方法对栽培地土壤进行有效的消毒,较好的避免了红托竹荪蛋腐烂病的发生,提高了红托竹荪产量,降低了红托竹荪栽培成本,保障了红托竹荪价格居合理,极大的满足人们日常需求。并且,科学合理提供红托竹荪生长所需条件,栽培的红托竹荪营养元丰富,营养价高,提高了红托竹荪的质量品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一种红托竹荪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选择栽培场地:选择无工业污染、沙质土壤、土地肥沃的土地作为栽培场地;(2)栽培地耕作:对栽培土地进行翻耕,翻耕深度为0.4~0.5米,翻耕后起宽为1~1.2米的垄,垄上挖栽培沟宽为8~10厘米、深为8~10厘米,垄间留宽为0.3~0.4米的过道沟;(3)栽培地消毒:使用阿维菌素150~220毫升、敌敌畏1800~2200毫升、辛硫磷1900~2400毫升、甲氰菊酯165~230毫升、保菇王80~120克对耕作土壤进行消毒;(4)搭建大棚:大棚高度为1.6~1.8米,大棚宽度3~4米,大棚内设置温湿度调节系统和喷洒系统;(5)培养料处理:取原料重量份为木屑35~40份、竹屑20~25份、甘蔗渣15~20份、麸皮10~12份、过磷酸钙6~10份、碳酸钙3~5份、硫酸镁2~4份搅拌混合均匀进行高温灭菌,取直径为8~10厘米的竹子对半破开,将破开的竹子放入栽培沟内,然后将灭菌好的原料放入栽培沟并覆盖竹子;(6)接种管理:对大棚内进行消毒,在无菌条件下对原料进行接种,温度保持在21~23℃,湿度保持在82~85%;(7)日常管理:每隔2~3天起动喷洒系统对红托竹荪进行喷洒水,温度保持在23~26℃,湿度保持在85~90%;(8)采收:当红托竹荪子实体完全成熟,菌裙完全张开,孢子液尚未流下时进行采收。

为使红托竹荪后续生长更为良好。该红托竹荪栽培方法的步骤(2)栽培地耕作:对栽培土地进行翻耕,翻耕深度为0.5米,翻耕后起宽为1米的垄,垄上挖栽培沟宽为10厘米、深为10厘米,垄间留宽为0.4米的过道沟。

为使对栽培土壤消毒更为到位,提高消毒的有效性。该红托竹荪栽培方法的步骤(3)栽培地消毒:使用阿维菌素200毫升、敌敌畏2000毫升、辛硫磷2000毫升、甲氰菊酯200毫升、保菇王100克对耕作土壤进行消毒。

为确保红托竹荪生长良好,提高红托竹荪栽培产量。该红托竹荪栽培方法的步骤(5)培养料处理:取原料重量份为木屑38份、竹屑22份、甘蔗渣16份、麸皮12份、过磷酸钙6份、碳酸钙5份、硫酸镁4份搅拌混合均匀进行高温灭菌,取直径为8厘米的竹子对半破开,将破开的竹子放入栽培沟内,然后将灭菌好的原料放入栽培沟并覆盖竹子。

为使红托竹荪能良好生长,达到栽培目的。该红托竹荪栽培方法的步骤(7)日常管理:每隔3天起动喷洒系统对红托竹荪进行喷洒水,温度保持在24℃,湿度保持在88%。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