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绿花杓兰的林下高效种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189576发布日期:2018-12-08 05:33阅读:38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种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绿花杓兰的林下高效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兰花,以其优美的姿态、高雅的神韵、迷人的幽香,历来备受人们的喜爱,成为历代文人雅士修身养性、寄情傲世的象征,自古以来有关兰花的诗词、书画数不胜数。孔子曾感叹:“芝兰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因穷困而改节”,曲原在《离骚》中也用它比喻品行高洁、身清骨傲的君子,张羽“寸心原不大,容得许多香”的感慨更是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鸣,兰文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兰花爱好者越来越多,养兰赏兰蔚然成风。

绿花杓兰,属于兰科兰属。绿花杓兰生产中多作为观叶盆花栽培,其品种繁多、株型优美、且正月开花,深受人们喜爱,是我国常见的传统栽培兰花种类之一。绿花杓兰的栽培过程中,一株组培绿花杓兰幼苗从移栽至成年开花,往往需要3-4年的种植时间,培植周期过长,导致兰花种植商种植成本大,绿花杓兰的售价也较高,因此,市场需要一种能缩短绿花杓兰培育期的高效栽培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绿花杓兰的林下高效种植方法。

具体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绿花杓兰的林下高效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整地:选取海拔800-1500m、落叶厚度5-15cm、遮光度大于40%-65%的荒坡林地,撒施微生物农家肥、微生物液体肥,翻松树叶混合均匀,常温发酵2-5周,按照株距15-25cm、行距45-55cm挖种植穴,种植穴的深度为25-35cm、直径10-20cm,在种植穴底施用厚度10-20cm的栽培基质;

(2)点播菜豆:在种植穴间隙,以40-50cm的株行距点播菜豆;

(3)栽培与管理:选用抗病性强、高度为10-20cm的绿花杓兰苗作为种苗,将种苗放入消毒液中,浸泡10-20min后沥干,移栽到种植穴中,再覆盖10-15cm的种植土,每天坚持洒水,使表层3-5cm的落叶含水量在55-65%,每月使用一次速效肥,每隔3个月使用一次缓释肥,并引导菜豆藤蔓在林间缠绕,在绿花杓兰上部形成遮蔽物。

进一步的,所述微生物农家肥的制备方法为:以质量份计,取厩肥300-500份、膨润土20-50份、甘薯渣80-100份、磷酸二氢钾30-70份、玉米芯50-100份混合均匀,调节其含水量为85-95%,再接种30-50份em菌原液、10-20份哈茨木霉混合均匀,覆膜发酵30-40天即可;所述微生物农家肥施用量为600-800kg/亩。

进一步的,所述微生物液体肥的制备方法为:以质量份计,取10-25份乳酸菌原液、300份清水、25-35份骨粉、80-100份秸秆粉混合,在33-35℃下发酵15-25天,将所得发酵液稀释30-50倍即可;所述微生物液体肥使用量为200-400kg/亩。

进一步的,所述栽培基质的制备方法为:以质量份计,取60-90份的醋渣、30-50份草炭、10-30份腐殖酸钾、200-300份中药渣、300-500份松针粉混合制得。

进一步的,所述消毒液由质量比为1:3:5:700的生物碱、氢氧化钙、磷酸氢二钾、水混合而成。

进一步的,所述速效肥为全水溶纯硝基肥,其总氮含量≥22%,有效磷含量≥18%,有效钾含量≥5%,该速效肥用量为80kg/亩。

进一步的,所述缓释肥为鸡粪有机肥,其总氮含量≥15%,有效磷含量≥22%,有效钾含量≥3%,该缓释肥用量为690kg/亩。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选择合适的栽培场地,并且结合微生物农家肥、微生物液体肥、栽培基质,营造出良好的生存环境,有效促进益生菌的快速繁殖,利用益生菌的生长代谢分解落叶,提高落叶生物活性,促进栽培地中的物质循环,提高绿花杓兰根系环境中的速效养分含量,并且有效抑制病虫害,促进绿花杓兰对基质中营养的吸收,提高周围环境的保水性,使得绿花杓兰在合适的环境中生长,并且,通过菜豆生长,提高土质肥力,降低土壤对外源肥的依赖,利用菜豆藤蔓的生长,引导其枝蔓为绿花杓兰遮阴,加速绿花杓兰的生长。

本发明种植出的绿花杓兰叶型丛生,不易发生病虫害,并且可以增加绿花杓兰种植的综合收益,降低种植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中所用速效肥由郑州禾康化肥有限公司提供,所用缓释肥由罗田县三里镇豪达商贸行提供。

实施例1

一种绿花杓兰的林下高效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整地:选取海拔800m、落叶厚度5cm、遮光度大于40%的荒坡林地,撒施微生物农家肥、微生物液体肥,翻松树叶混合均匀,常温发酵2周,按照株距15cm、行距45cm挖种植穴,种植穴的深度为25cm、直径10cm,在种植穴底施用厚度10cm的栽培基质;其中,所述微生物农家肥的制备方法为:以质量份计,取厩肥300份、膨润土20份、甘薯渣80份、磷酸二氢钾30份、玉米芯50份混合均匀,调节其含水量为85%,再接种30份em菌原液、10份哈茨木霉混合均匀,覆膜发酵30天即可;所述微生物农家肥施用量为600kg/亩;所述微生物液体肥的制备方法为:以质量份计,取10份乳酸菌原液、300份清水、25份骨粉、80份秸秆粉混合,在33℃下发酵15天,将所得发酵液稀释30倍即可;所述微生物液体肥使用量为200kg/亩;所述栽培基质的制备方法为:以质量份计,取60份的醋渣、30份草炭、10份腐殖酸钾、200份中药渣、300份松针粉混合制得;

(2)点播菜豆:在种植穴间隙,以40cm的株行距点播菜豆;

(3)栽培与管理:选用抗病性强、高度为10cm的绿花杓兰苗作为种苗,将种苗放入消毒液中,浸泡10min后沥干,移栽到种植穴中,再覆盖10cm的种植土,每天坚持洒水,使表层3cm的落叶含水量在55%,每月使用一次速效肥,每隔3个月使用一次缓释肥,并引导菜豆藤蔓在林间缠绕,在绿花杓兰上部形成遮蔽物;其中,所述消毒液由质量比为1:3:5:700的生物碱、氢氧化钙、磷酸氢二钾、水混合而成;所述速效肥为全水溶纯硝基肥;所述缓释肥为鸡粪有机肥。

实施例2

一种绿花杓兰的林下高效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整地:选取海拔1500m、落叶厚度15cm、遮光度大于65%的荒坡林地,撒施微生物农家肥、微生物液体肥,翻松树叶混合均匀,常温发酵5周,按照株距25cm、行距55cm挖种植穴,种植穴的深度为35cm、直径20cm,在种植穴底施用厚度20cm的栽培基质;其中,所述微生物农家肥的制备方法为:以质量份计,取厩肥500份、膨润土50份、甘薯渣100份、磷酸二氢钾70份、玉米芯100份混合均匀,调节其含水量为95%,再接种50份em菌原液、20份哈茨木霉混合均匀,覆膜发酵30天即可;所述微生物农家肥施用量为600kg/亩;所述微生物液体肥的制备方法为:以质量份计,取10-25份乳酸菌原液、300份清水、25份骨粉、80份秸秆粉混合,在33℃下发酵15天,将所得发酵液稀释30倍即可;所述微生物液体肥使用量为200kg/亩;所述栽培基质的制备方法为:以质量份计,取60份的醋渣、30份草炭、10份腐殖酸钾、200份中药渣、300份松针粉混合制得;

(2)点播菜豆:在种植穴间隙,以40cm的株行距点播菜豆;

(3)栽培与管理:选用抗病性强、高度为10cm的绿花杓兰苗作为种苗,将种苗放入消毒液中,浸泡10min后沥干,移栽到种植穴中,再覆盖10cm的种植土,每天坚持洒水,使表层3cm的落叶含水量在55%,每月使用一次速效肥,每隔3个月使用一次缓释肥,并引导菜豆藤蔓在林间缠绕,在绿花杓兰上部形成遮蔽物;其中,所述消毒液由质量比为1:3:5:700的生物碱、氢氧化钙、磷酸氢二钾、水混合而成;所述速效肥为全水溶纯硝基肥;所述缓释肥为鸡粪有机肥。

实施例3

一种绿花杓兰的林下高效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整地:选取海拔1200m、落叶厚度12cm、遮光度大于55%的荒坡林地,撒施微生物农家肥、微生物液体肥,翻松树叶混合均匀,常温发酵3周,按照株距25cm、行距45cm挖种植穴,种植穴的深度为35cm、直径10cm,在种植穴底施用厚度20cm的栽培基质;其中,所述微生物农家肥的制备方法为:以质量份计,取厩肥300份、膨润土50份、甘薯渣80份、磷酸二氢钾70份、玉米芯50份混合均匀,调节其含水量为95%,再接种30份em菌原液、20份哈茨木霉混合均匀,覆膜发酵30天即可;所述微生物农家肥施用量为800kg/亩;所述微生物液体肥的制备方法为:以质量份计,取10份乳酸菌原液、300份清水、35份骨粉、80份秸秆粉混合,在35℃下发酵15天,将所得发酵液稀释50倍即可;所述微生物液体肥使用量为200kg/亩;所述栽培基质的制备方法为:以质量份计,取90份的醋渣、30份草炭、30份腐殖酸钾、200份中药渣、500份松针粉混合制得;

(2)点播菜豆:在种植穴间隙,以40cm的株行距点播菜豆;

(3)栽培与管理:选用抗病性强、高度为20cm的绿花杓兰苗作为种苗,将种苗放入消毒液中,浸泡20min后沥干,移栽到种植穴中,再覆盖10cm的种植土,每天坚持洒水,使表层5cm的落叶含水量在55%,每月使用一次速效肥,每隔3个月使用一次缓释肥,并引导菜豆藤蔓在林间缠绕,在绿花杓兰上部形成遮蔽物;其中,所述消毒液由质量比为1:3:5:700的生物碱、氢氧化钙、磷酸氢二钾、水混合而成;所述速效肥为全水溶纯硝基肥;所述缓释肥为鸡粪有机肥。

试验例

2013年,在贵州罗甸县种植基地,选10亩林地,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面积5亩,两组间气候差异、土壤差异不显著,对照组1按照传统方式种植绿花杓兰,对照组2按照传统方式在玉米行间种植菜豆,实验组按照本发明方法种植,种植一年之后统计绿花杓兰、菜豆的病害发生率,菜豆的产量与营养成分含量,所用菜豆为芸丰623。

试验结果

可以看出,相对于使用传统方法的对照组1和对照组2,试验组的绿花杓兰、菜豆病害发生率显著降低,并且实验组菜豆产量提高了14.12%。另外,实验组亩产经济效益比对照组1增加了1672元,其绿花杓兰长势繁茂,分蘖数显著多余对照组1。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