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黄条鰤海陆接力养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629001发布日期:2019-01-16 06:23阅读:842来源:国知局
一种黄条鰤海陆接力养殖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海水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黄条鰤海陆接力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海洋渔业进入了转型升级发展的新时期,养护近海渔业资源,大力发展深远海养殖等新型养殖生产方式成为新时期海洋渔业转方式调结构的主旋律。近年来,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工船等深远海养殖平台发展迅速,为我国海水养殖向深远海迈进提供了装备支撑。

黄条鰤是一种全球水域广泛分布的大洋性经济鱼类,我国沿海均有分布。黄条鰤体型大,游泳与生长迅速,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是制作生鱼片的上等食材,品质与营养价值媲美金枪鱼和三文鱼,国内外市场消费需求旺盛。养殖实验证明,黄条鰤特别适合于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可为我国深远海养殖等新型生产模式的发展提供优良养殖品种,开发应用前景广阔。但是,在我国黄渤海区因冬季水温低且持续时间长,养殖黄条鰤无法在海上网箱中自然越冬,需要转运至陆基工厂化养殖车间越冬。越冬期间,有长达7个月的时间处于低温期,养殖鱼不生长甚或负生长,造成了黄条鰤养成周期延长和上市销售滞后,从而提高了成本且降低了养殖效益,不利于养殖业的发展。另外,黄条鰤游动速度快、应激性强,运输过程中容易受到操作胁迫而造成应激死亡(死亡率可达30%以上),也成为从海上网箱到陆基车间转运过程中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难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黄条鰤海陆接力养殖方法,主要是利用深水抗风浪网箱与陆基工厂化循环水系统接力的方式开展黄条鰤养殖,有效解决海陆接力运输过程中养殖鱼易应激死亡的问题,实现黄条鰤养殖的周年生长和快速上市,同时通过调节饵料组合和投喂策略实现养殖商品鱼肌肉品质调控的目的。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发明提供一种黄条鰤海陆接力养殖方法,

所述方法包括海上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海陆接力转运和陆基工厂化循环水系统越冬保育;

1)海上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

海上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是指利用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黄条鰤,它包括养殖地点选择、网箱规格选择、网箱设置、苗种选择与放养、养殖密度调节、制定饵料组合与投喂策略和养殖管理;

所述的养殖地点选择是指选择适宜投放深水抗风浪网箱的深远海水域;

进一步,所述养殖地点选择选择标准为远离岸基3海里以上、水深15m以上的离岸半开阔或开阔海域、海底地势平坦、风浪较小、潮流畅通,海水流速小于1m/s、水质条件优良的海域;

所述的网箱规格选择,是指选择适宜在深远海投放的大型深水抗风浪网箱的大小、形状、结构;

进一步,所述网箱规格的选择标准为网箱为塑料或金属结构,圆形或方形;方形网箱大小为10m×10m×8m;圆形网箱为hdpe塑料材质,周长50m以上。

所述的网箱设置包括网箱的布局与组合,方形网箱串联后再并联组合排布,有利于网箱组合稳定和网箱间水体流动;圆形网箱单体按照一定距离分布;锚泊采用单点系锚泊方法;网箱布放区需配备操作平台;

所述的苗种选择与放养,是指养殖用黄条鰤苗种的来源、苗种规格和放养条件;

进一步,所述的苗种来源为野生采捕的苗种或者人工培育的苗种;

进一步,所述的苗种规格达到7-10cm才可投放于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

进一步,所述的放养条件是指当海区水温达15℃以上时方可投放苗种,且投放苗种时应避免大风或者雨雾天气。

所述的养殖密度调节是指养殖过程中根据养殖鱼的生长情况进行密度的调整;

进一步,所述的养殖密度调节为苗种全长10-15cm时,养殖密度12尾/m3,全长20-30cm时,密度可调整为5-7尾/m3,全长35cm以上时,调整密度为3-5尾/m3

所述的饵料投喂策略是指网箱养殖过程中,应根据养殖鱼的生长情况、天气情况对饵料投喂的方式和数量进行调整;

进一步,饵料一般为冰鲜杂鱼或配合饲料;在苗种养殖早期,应使用冰鲜鱼饲料以提高养殖成活率,促进快速生长,根据苗种生长,冰鲜鱼饲料逐渐由鱼糜转换为鱼段、整鱼投喂;在水温适宜阶段(20-26℃),冰鲜鱼日投喂率为鱼体重的8%-12%或配合饲料为5-7%,随着鱼的生长逐渐调整为冰鲜鱼6-8%或配合饲料为3-5%,在高温期减少投喂量的60-80%或者停止投喂;养殖过程中保持一周内有1天不投喂饵料,利用饥饿代谢补偿的原理调控生长健康;饵料投喂时间为早上和下午,投喂方法为少量多次、定点投喂;养殖过程中,利用玉筋鱼、绵鳚类、鲐鲅鱼组成不同的饵料组合进行选择投喂,并相应调整投喂量和投喂频率,以调控养殖鱼肌肉脂肪含量,从而达到养成鱼品质调控的目的;

所述的养殖管理包括网箱巡视、养殖鱼健康评价和规格分选;

进一步,所述的网箱巡视是指养殖过程中每天查看网箱的网衣是否有破损,养殖鱼游泳行为是否异常、是否有养殖鱼逃逸或死亡;

进一步,所述的养殖鱼健康评价是指在网箱养殖过程中定期检测养殖鱼生长激素、皮质醇和血液生理指标,及时对养殖鱼健康状况作出评估,并以此为依据进行管理措施调整;同时,养殖过程中定期使用保肝剂和复合维生素,增强养殖鱼免疫力;

进一步,所述的规格分选是指养殖过程中随着养殖鱼的生长,个体大小差异日益明显,需要对不同规格的鱼采用不同规格网孔的分选筛进行大小分选,放于不同的网箱内分别养殖。

2)海陆接力转运

海陆接力转运是指当海水温度降低至18℃时,及时将养殖鱼从海上网箱转运至陆上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车间越冬保育,转运过程包括选择海陆接力转运设施、接力运输方法、环境适应与保活的步骤;

所述的选择海陆接力转运设施包括选择船舶、装鱼装置、陆运车辆;

进一步,所述的船舶为渔船,动力10-12马力,可装载装鱼装置;

所述的装鱼装置为帆布桶,方形,容积为1m3,钢架支撑,侧面距顶部10cm处有一圆形出水孔;

所述的接力运输方法具体为将养殖网箱起网后集鱼,利用安装在船上的机械吊臂加捕获网兜或者捞网将鱼放入帆布桶内,按照鱼规格不同,放鱼数量不同,全长20-30cm的鱼放置密度为300尾/桶,全长30-40cm的鱼放置密度为100尾/桶,全长40cm以上的鱼放置密度为20尾/桶;运输过程中保持桶内流水,并充氧,运输时间控制在3h内,运输成活率达98%以上;待船舶靠岸后,利用固定于岸上的起重装置将帆布桶整体吊起,放置于陆运车辆上,运输至养殖车间;

所述的环境适应与保活是指帆布桶内的水为养殖海域的海水,养殖鱼转移到室内水泥池后,水温保持在18℃1-2天,不投喂,待养殖鱼游泳正常后再行投喂;同时,养殖水温慢慢提升至20℃保育;

3)陆基工厂化循环水越冬保育

陆基工厂化循环水越冬保育是指利用室内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进行黄条鰤越冬保活和持续养殖生长的过程,包括循环水养殖系统设施条件、养殖系统准备、养殖条件控制、养殖密度调节、饵料投喂策略和养殖管理的步骤;

所述的循环水养殖系统设施条件包括水循环系统和养殖池。水循环系统包括微滤机、水泵、蛋白分离器、生物滤池、调温设备、增氧设备、紫外消毒设备;养殖池为圆形或六角形的砖混水泥结构,养殖水体50-100m3,池深2-2.5m;

所述的养殖系统准备是指在养殖鱼转移上岸前1个月开始空载运转循环水养殖系统,促进循环水养殖系统各组成部分融合,调节循环水养殖系统内水质条件达到最佳状态;

所述的养殖条件控制是指调控循环水养殖系统的水质参数达到最佳,包括水温、溶氧、氨氮、亚硝酸盐在内的水质条件,水温18-20℃,溶解氧大于8mg/l,氨氮小于0.1mg/l,亚硝酸盐小于0.2mg/l;

所述的养殖密度调节是控制养殖密度在15kg/m3

所述的饵料投喂策略是指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期间的饵料种类、投喂量与投喂方法,使用的饵料为干性配合饲料,投喂量根据养殖水质条件按照体重的1-3%,投喂时可采用定点投喂的方式,上午和下午各投喂一次;以观察到饲料沉到养殖池底部为饱食依据;越冬保育过程中每周固定有一天保持不投喂;

所述的养殖管理包括鱼类游泳行为观察、健康评价、换水调控、信息化管理的步骤;

进一步,所述的鱼类游泳行为观察是指每天上午、下午、晚上应定期巡视养殖池,观察有无鱼类出现游动异常情况;

进一步,所述的健康评价是指定期检测养殖鱼包括生长激素、皮质醇和血液生理指标,定期评估养殖鱼健康状况,养殖过程中定期在饵料中添加保肝剂、复合维生素等营养剂,增强养殖鱼免疫力;

进一步,所述的换水调控是指根据养殖鱼生长代谢或摄食的情况,实时调控养殖池内水交换量,促进养殖生长;

进一步,所述的信息化管理是指利用在线水质监测系统实时观测养殖池内水质参数变化情况和鱼类游泳情况。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黄条鰤海陆接力养殖方法,克服了黄条鰤无法在海上网箱内自然越冬的缺陷,同时可实现养殖鱼在室内越冬期间的持续生长,将传统养殖方法下2年生长周期内的商品鱼体重(达到3kg/尾规格)提升1倍以上(达到6kg/尾以上),大大提高了养殖效率和产量。

(2)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黄条鰤海陆接力养殖方法,在海陆转运环节采用机械化操作、帆布桶流水充气运输、密度控制等组合措施,有效降低了养殖鱼的运输操作胁迫,海陆转运成活率达98%以上。

(3)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黄条鰤海陆接力养殖方法,通过调节不同养殖方式下不同饵料的组合与投喂策略,可达到养殖鱼肌肉脂肪含量调控的目的,从而提升养殖商品鱼品质。

附图说明

图1黄条鰤海上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

图2黄条鰤陆基工厂化循环水养殖;

图3黄条鰤海陆接力养殖生长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解释,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受实施例任何形式上的限制。

实施例:黄条鰤海陆接力养殖技术。

2015-2017年,在大连富谷食品有限公司开展了黄条鰤海陆接力养殖试验,主要包括海上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海陆接力转运、陆基工厂化循环水系统越冬保育等3个步骤。

1、海上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它包括养殖地点选择、网箱规格与设置、苗种选择与放养、养殖密度调节、饵料组合与投喂策略、养殖管理;

养殖地点选择:养殖海域为辽宁省大连市庄河市九王海岛海域。该海域三面环岛,离岸基10海里,水深17m,海底地势平坦、风浪较小、潮流可形成环流(海水流速约0.5m/s)、水质条件优良,适合投放大型深水抗风浪网箱,如图1所示。

网箱规格:使用的网箱为金属结构,方形(10m×10m×8m),顺海流方向,养殖网箱每10个一组串联后再以浮桥式连接装置(长5m,宽2m)和操作平台(长5m,宽3m)将两组并联排布。也可以选择圆形网箱为hdpe塑料材质,周长50m以上。圆形网箱单体按照一定距离分布;锚泊采用单点系锚泊方法。

苗种选择与放养:养殖用黄条鰤苗种为采捕自黄海海域的野生苗种,采捕时间为2015年7月,苗种规格为全长7-10cm,将采捕的苗种进行规格分筛后投放于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网孔直径2.5cm。放养苗种时海水水温20℃。

养殖密度调节:全长7-10cm的苗种,按照15尾/m3放入网箱养殖,随着养殖生长调整密度,当苗种全长达10-15cm时,养殖密度调整为12尾/m3,当全长达20-30cm时,调整密度6尾/m3,当全长达35cm以上时,调整密度为4尾/m3

饵料组合与投喂策略:投喂饵料为冰鲜玉筋鱼。在苗种初入网箱养殖时,将冰鲜杂鱼通过搅碎机转化为鱼糜,随着鱼的生长当养殖鱼全长达15cm以上时,使用鱼段,当全长达20cm以上时,以整条玉筋鱼投喂。在水温适宜阶段(20-26℃),冰鲜鱼日投喂率为鱼体重的8%-10%,适当投喂配合饲料,投喂率为5%。在高温期减少投喂量的60-80%,当水温达28℃时停止投喂。饵料投喂时间为早上和下午,早上2-3次,下午1-2次,在网箱的边缘定点投喂。养殖过程中一般保持一周内有1天不投喂饵料。养殖过程中,利用不同的饵料组合(玉筋鱼、绵鳚类、鲐鲅鱼等)和投喂策略(投喂量和投喂频率调节),调节养殖鱼肌肉脂肪含量在9%左右,从而调控养成商品鱼肌肉品质最佳。

养殖管理:养殖过程中每天查看网箱是否破损,养殖鱼游泳行为是否异常及是否有死鱼等情况;养殖过程中随着鱼的生长每15-20天更换网衣,保持网箱内水流畅通和网衣清洁;另外,随着养殖鱼的生长,个体差异日益明显,需要每15-20天对不同规格的鱼进行大小分选,放于不同的网箱内分别养殖。养殖期间,每月检测一次养殖鱼生长激素、皮质醇、血液生理指标等,及时对养殖鱼健康状况作出评估,并以此为依据进行管理措施调整;同时,养殖过程中定期在饵料中添加保肝剂、复合维生素等营养剂,增强养殖鱼免疫力,提高健康水平。

2、海陆接力转运

2015年10月下旬,当海水温度降低至18℃时,将养殖鱼从网箱转运至陆上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车间越冬保育。

使用的海陆接力转运设施包括船舶、装鱼装置、陆运车辆;船舶为渔船,动力12马力;装鱼装置为方形帆布桶,容积为1m3,钢架支撑,侧面距顶部10cm处有一圆形出水孔。

将养殖网箱起网后集鱼,利用安装在船上的机械吊臂加捕获网兜或者捞网将鱼放入帆布桶内,按照鱼规格不同,放鱼数量不同,全长20-30cm的鱼放置密度为300尾/桶,全长30-40cm的鱼100尾/桶,40cm以上的鱼20尾/桶。运输过程中利用水泵抽取海水保持桶内流水、充气,海水运输时间为1.5h,运输成活率达100%。待渔船靠岸后,利用岸上的起重机将帆布桶整体吊起,放置于陆运车辆上,运输至养殖车间,运输时间为1h,运输成活率100%;运输车辆达到养殖车间后利用捞网将鱼转移至水泥养殖池内。养殖鱼转移到室内水泥池后,水温保持18℃1-2天,不投喂,待养殖鱼游泳正常后再行投喂;同时,养殖水温慢慢提升至20℃保育。

3、陆基工厂化循环水系统越冬保育

陆基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设施包括水循环系统、养殖池等,如图2所示,水循环系统包括微滤机、水泵、蛋白分离器、生物滤池、调温设备、增氧设备、紫外消毒设备;养殖池为圆形砖混水泥结构,养殖水体为100m3,池深2.5m,养殖水深2m。

养殖鱼转移上岸前1个月开始空载运转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促进系统各组成部分融合,调控生物滤池调水功能,调节系统内水质条件达到最佳状态。养殖水质条件:水温18-20℃,溶解氧大于8mg/l,氨氮小于0.1mg/l,亚硝酸盐小于0.2mg/l。

养殖密度按照15kg/m3放养。工厂化循环水系统养殖期间所使用的饵料为干性配合饲料,投喂量为体重的1-3%,采用定点投喂的方式,上午8:00和下午16:00各投喂一次;以观察到饲料沉到养殖池底部为饱食依据;越冬保育期间,每周六固定保持不投喂。

工厂化循环水系统越冬保育期间,每天上午、下午、晚上应定期巡视养殖池,观察有无鱼类出现游动异常情况;每15天定期检测养殖鱼生长激素、皮质醇、血液生理指标等,定期评估养殖鱼健康状况,养殖过程中定期在饵料中添加保肝剂、复合维生素等营养剂,增强养殖鱼免疫力;养殖过程中,根据养殖鱼生长代谢或摄食等情况,实时调控养殖池内水交换量,促进养殖生长;同时,利用在线水质监测系统实时观测养殖池内水质参数变化情况、鱼类游泳情况等。

4、养殖结果

自2015年7月至2017年10月间,通过“深水抗风浪网箱+工厂化循环水系统”海陆接力养殖方式,黄条鰤苗种自30-50g/尾(2015年7月)生长达到5-6kg/尾(2017年10月),如图3所示,养殖生长快速,且肌肉脂肪含量控制在9%左右,蛋白质、氨基酸、矿物质等含量与野生鱼一致,表明海陆接力的养殖方式生长效果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