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黄芪白粉病的植物源乳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17507发布日期:2018-12-19 05:32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治黄芪白粉病的植物源乳油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药材种植培育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治黄芪白粉病的植物源乳油。



背景技术:

黄芪是国家规定的药食两用品种之一。黄芪以根入药,具有补气固表,增加机体免疫等功能,是药用价值很高的中药材,市场需求巨大。随着黄芪种植面积的不断增加,黄芪白粉病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特别是高温多雨季节,发病率达70%以上,严重影响了黄芪的产量和品质,降低了黄芪种植户的收入,已成为黄芪生产上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目前黄芪白粉病的防治主要以化学防治为主,这些化学试剂在防治黄芪白粉病方面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对人体和环境存在危害作用。生产无公害的绿色农药,保护生态环境是当前所倡导和推广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的防治黄芪白粉病的植物源乳油,有利于环境保护,可有效防治黄芪白粉病的危害,同时兼具杀灭黄芪蚜虫的功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采用如下步骤制成:

1、苦参干燥茎叶,粉碎后加70%乙醇回流两次,合并两次的回流提取液,并回收乙醇,得到浸膏;

2、向上述浸膏中加水,溶解,用等体积石油醚萃取三次,弃去石油醚层,将水层浓缩干燥制得苦参茎叶干燥浸膏备用;

3、雷公藤根粉碎后,利用70%乙醇回流两次,将两次回流所得提取液合并,再进行蒸发浓缩,回收乙醇,得到雷公藤干燥浸膏;

4、延胡索粉碎后,利用70%乙醇回流两次,将两次回流所得提取液合并,再进行蒸发浓缩,回收乙醇,得到延胡索干燥浸膏;

5、将上述苦参茎叶干燥浸膏、雷公藤干燥浸膏、延胡索干燥浸膏按照质量比为2∶1∶1混合成混合浸膏,向该混合浸膏中投入二甲基亚砜以及op-10,搅拌直至均匀,即可,其中混合浸膏的质量百分含量为30%、二甲基亚砜的质量百分含量为55%、op-10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5%。

进一步地,所述的步骤1中的乙醇回流两次时间分别为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5小时。

进一步地,所述的步骤3中的乙醇回流两次时间分别为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5小时。

进一步地,所述的步骤4中的乙醇回流两次时间分别为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5小时。

进一步地,所述的步骤1中苦参干燥茎叶粉碎后,进行800目过筛处理,直至所有颗粒均过筛,即可。

进一步地,所述的步骤3中雷公藤根粉碎后,进行800目过筛处理,直至所有颗粒均过筛,即可。

进一步地,所述的步骤4中延胡索粉碎后,进行800目过筛处理,直至所有颗粒均过筛,即可。

采用上述工艺后,本发明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防治黄芪白粉病的植物源乳油,有利于环境保护,可有效防治黄芪白粉病的危害,同时兼具杀灭黄芪蚜虫的功效,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设置合理,制作成本低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的试验对比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参看如图1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采用如下步骤制成:

1、苦参干燥茎叶,粉碎后过筛,再加70%乙醇回流两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5小时,合并两次的回流提取液,并回收乙醇,得到浸膏;

2、向上述浸膏中加水,溶解,用等体积石油醚萃取三次,弃去石油醚层,将水层浓缩干燥制得苦参茎叶干燥浸膏备用;

3、雷公藤根粉碎后,过筛,再利用70%乙醇回流两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5小时,将两次回流所得提取液合并,再进行蒸发浓缩,回收乙醇,得到雷公藤干燥浸膏;

4、延胡索粉碎后,过筛,再利用70%乙醇回流两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5小时,将两次回流所得提取液合并,再进行蒸发浓缩,回收乙醇,得到延胡索干燥浸膏;

5、将上述苦参茎叶干燥浸膏、雷公藤干燥浸膏、延胡索干燥浸膏按照质量比为2∶1∶1混合成混合浸膏,向该混合浸膏中投入二甲基亚砜以及op-10,搅拌直至均匀,即可,其中混合浸膏的质量百分含量为30%、二甲基亚砜的质量百分含量为55%、op-10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5%。

采用上述工艺后,本具体实施方式有益效果为:本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一种防治黄芪白粉病的植物源乳油,有利于环境保护,可有效防治黄芪白粉病的危害,同时兼具杀灭黄芪蚜虫的功效,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设置合理,制作成本低等优点。

试验对比:

采用本具体实施方式制得的植物源乳油和现有技术中所采用的百菌清分别进行室内活性测定和室外活性测定,对比表参见图1,从试验对比可知:

室内活性测定:分别在培养皿中培养白粉病菌种7组,第一组不加药作为空白对照,第二组滴加2mg的百菌清,第三组至第七组均滴加2mg的植物源乳油,结果参见图1,即,与相同百菌清药量抑菌效果相比,百菌清平均抑菌圈为9.4cm,植物源乳油平均抑菌圈为12.3cm;

室外活性测定:选取七组黄芪叶,其中第一组不进行任何喷施措施,作为空白对照,第二组采用百菌清进行喷施,第三组至第七组取50%植物源乳油稀释500倍,分为五组稀释液,分别对第三组至第七组的黄芪叶进行喷施,结果参见图1,即,防效达到83.19%。

以上所述,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它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一种防治黄芪白粉病的植物源乳油,本发明涉及药材种植培育技术领域;它采用如下步骤制成:苦参干燥茎叶,粉碎后回流两次,合并回流提取液,得到浸膏;向浸膏中加水溶解,用等体积石油醚萃取,弃去石油醚层,将水层浓缩干燥制得苦参茎叶干燥浸膏备用;雷公藤根粉碎后回流,将两次回流所得提取液合并,再进行蒸发浓缩,回收乙醇,得到雷公藤干燥浸膏;延胡索粉碎后回流,将两次回流所得提取液合并,再进行蒸发浓缩,回收乙醇,得到延胡索干燥浸膏;将苦参茎叶干燥浸膏、雷公藤干燥浸膏、延胡索干燥浸膏混合成混合浸膏,向该混合浸膏中投入二甲基亚砜以及OP‑10,即可。有利于环境保护,可有效防治黄芪白粉病的危害,同时兼具杀灭黄芪蚜虫的功效。

技术研发人员:刘计权;张希春;童熙尧;程丹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西中医药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8.08.17
技术公布日:2018.12.1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