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有厚孢轮枝菌的农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17484发布日期:2018-12-19 05:32阅读:36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是一种农业杀菌剂,特别涉及一种含有厚孢轮枝菌为有效成分的农药组合物,用于防治根结线虫病。
背景技术
厚孢轮枝菌,厚孢轮枝菌是一类生防菌,属寄生性生防真菌,它能够侵染南方根结线虫的雌虫,同时又是北方根结线虫的卵和成熟雌虫的有效寄生菌。厚孢轮枝菌能够以菌丝方式稳定定殖于植物根表不同部位,但仅局限于表皮层较深的细胞组织,而不能侵入植株根的韧皮部和木质部组织,菌丝能穿过甚至生长于表皮和皮层细胞壁而不引起任何植物细胞的破坏。氟噻虫砜(adama)是非熏蒸性杀线虫剂,氟代烯烃类硫醚化合物,对多种植物寄生线虫有防治作用,毒性低。是许多氨基甲酸酯和有机磷类杀线虫剂等的替代品。具有触杀活性,可使种植者摆脱多年来对熏蒸型杀线虫剂的依赖,同时避免施用熏蒸剂所带来的一些不利后果。通用名为fluensulfone,开发代号mcw-2。化学名称:5-氯-1,3-噻唑-2-基3,4,4-三氟丁-3-烯-1-基砜。cas登录号为[318290-98-1]。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incongnita(kofold&white)chitwood)是一种高度专化型的杂食性植物病原线,虫寄主分布范围广。根结线虫主要危害植株根部,以侧根和须根最易受害,地上部分也能表现明显症状。根部危害一是直接的机械损伤,破坏寄主表皮细胞;二是以吻针刺伤寄主,分泌唾液,破坏寄主细胞的正常代谢功能而产生病变,使根部产生变形或使植株内部组织受到破坏。在农业生产中,由于长期连续施用单一品种杀线剂或不科学使用农药,导致南方根结线虫的抗药性日益严重;同时,由于过量的使用农药导致了环境污染和农民用药成本的增加等问题,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研制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复配药剂,不仅有助于延缓病害的抗药性,而且还可以降低使用剂量,节约成本,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发明人对厚孢轮枝菌的复配配方筛选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厚孢轮枝菌和氟噻虫砜在一定的复配比例范围内,对防治根结线虫病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对危害黄瓜、番茄和辣椒等作物的南方根结线虫有着较好的防治效果。经过进一步研究,完成了本发明。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低毒且持效期长,在使用中可以降低用药量,降低根结线虫病害抗药性的产生,有利于防治根结线虫病的农药组合物。本发明实现目的使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含有厚孢轮枝菌的农药组合物,有效成分由厚孢轮枝菌和氟噻虫砜组成,且厚孢轮枝菌和氟噻虫砜的重量比为20∶1~1∶20,优选为5∶1~1∶5。组合物中有效成分重量在农药组合物中的重量百分比为5%~80%,其余为农药中允许使用和可以接受的辅助成分。本发明农药组合物用已知的方法制备成适合农业生产上使用的任意一种剂型,比较好的剂型有悬浮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乳油、水乳剂等。本发明组合物中使用的助剂成分包括溶剂、润湿剂、崩解剂、稳定剂、分散剂、消泡剂、防冻剂、助溶剂、载体等有益于有效成分在制剂中稳定和发挥药效的已知物质,都是农药制剂中常用或允许使用的各种成分,具体成分和用量根据配方要求通过试验确定。厚孢轮枝菌和氟噻虫砜进行复配,可应用于防治水果、蔬菜或其它经济作物的根结线虫病害,在一定的复配比例范围内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特别是对南方根结线虫引起的病害防治效果佳,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对黄瓜根结线虫病、番茄根结线虫病和辣椒根结线虫病等均有着较好的防治效果。本发明组合物的施用频率和施用量随农作物、病害、天气情况变化而有小量变化,可以通过使用适当的剂量达到有效防治的目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1、厚孢轮枝菌和氟噻虫砜复配具有显著增效作用,对南方根结线虫引起的各类根结线虫病具有较高的防治活性。2、厚孢轮枝菌和氟噻虫砜作用机理不同,扩大了杀菌谱,可延缓病害抗药性的产生。3、厚孢轮枝菌和氟噻虫砜两种有效成分复配,降低了农药使用量,降低了农药在作物上的残留,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实质,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内容作进一步说明,但不能视为对本发明的限制。(一)剂型及配方实施例。下列各实施例中各组分百分含量均为重量百分含量,厚孢轮枝菌为市购的25亿个孢子/克的母粉。实施例130%厚孢轮枝菌·氟噻虫砜悬浮剂厚孢轮枝菌15%,氟噻虫砜15%,烷基酚聚氧乙烯醚3-5%,木质素磺酸钠1-1.5%,乙二醇3-5%,消泡剂0.5-1%,硅酸镁铝3-5%,去离子水加至100%。实施例245%厚孢轮枝菌·氟噻虫砜可湿性粉剂厚孢轮枝菌30%,氟噻虫砜15%,十二烷基硫酸钠2-3%,烷基萘磺酸盐2-3%,白炭黑30%,高岭土补足至100%。实施例330%厚孢轮枝菌·氟噻虫砜水分散粒剂厚孢轮枝菌10%,氟噻虫砜20%,十二烷基硫酸钠2-3%,烷基萘磺酸盐3-4%,聚羧酸盐4-6%,白炭黑12-15%,高岭土补足至100%。实施例45%厚孢轮枝菌·氟噻虫砜乳油厚孢轮枝菌1%,氟噻虫砜4%,5%十二烷基苯磺酸钙、8%脂肪醇聚氧乙烯醚,eo-po嵌段聚醚10%,加入重芳烃溶剂油补足至100%。实施例553%厚孢轮枝菌·氟噻虫砜水乳剂厚孢轮枝菌13%,氟噻虫砜40%,十二烷基苯磺酸钙2%、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3%,eo-po嵌段共聚物1%,二甲苯20%,丙二醇5%,聚乙烯醇0.1%,防腐剂苯甲酸钠0.5%,硅酮消泡剂0.5%,去离子水补足至100%。实施例618%厚孢轮枝菌·氟噻虫砜乳油厚孢轮枝菌16%,氟噻虫砜2%,十二烷基苯磺酸钙8%,嵌段聚醚5%,重芳烃溶剂油补足至100%。实施例780%厚孢轮枝菌·氟噻虫砜微乳剂厚孢轮枝菌75%,氟噻虫砜5%,烷基磷酸酯类2%、eo-po嵌段共聚物1%,二甲苯20%,丙二醇5%,聚乙烯醇0.1%,防腐剂苯甲酸钠0.5%,硅酮消泡剂0.5%,去离子水补足至100%。(二)本发明组合物的室内生物活性测定和田间药效验证。1、厚孢轮枝菌和氟噻虫砜复配组合物对南方根结线虫的室内联合毒力测定。室内生测的试验方法:用贝尔曼漏斗法从土壤中分离南方根结线虫二龄幼虫,采用直接触杀法测定药剂对根结线虫的杀灭作用。在预备试验的基础上,每种药剂按照一定的浓度梯度稀释后,吸取稀释药液5ml于培养皿(d=6cm)中,将根结线虫二龄幼虫用移液枪吸出,分别注入装有药剂的培养皿内,每皿中含线虫30条,各处理3次重复;置于25℃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h后取出,在双目解剖镜下记录线虫死亡数量,对数据进行处理,计算毒力回归方程及ec50。并按照下述公式计算毒力指数,比较不同药剂的毒力及杀灭作用实测毒力指数(ati)=(标准药剂ec50/供试药剂ec50)×100。理论毒力指数(tti)=a药剂毒力指数×混剂中a的百分含量+b药剂毒力指数×混剂中b的百分含量。共毒系数(ctc)=[混剂实测毒力指数(a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100。按照ny/t11547.7-2006杀虫剂联合作用划分标准:共毒系数(ctc)≥120表现为增效作用;共毒系数(ctc)≤80表现为拮抗作用;80<共毒系数(ctc)<120表现为相加作用。表1、厚孢轮枝菌和氟噻虫砜及其复配组合物对南方根结线虫的室内联合毒力测定从表1可以看出,厚孢轮枝菌和氟噻虫砜在20∶1-1∶20(按重量比)范围内复配使用时,其共毒系数(ctc)大于120,表明其对南方根结线虫的防治具有增效协同作用,尤其是在5∶1-1∶5范围内,增效作用最为明显,其共毒系数(ctc)大于150,可见氟噻虫砜和厚孢轮枝菌的复配存在合理性和可行性。2、厚孢轮枝菌和氟噻虫砜及其复配组合物防治辣椒疫病田间药效试验选择以上实例1~3进行防治辣椒根结线虫的田间试验,通过与厚孢轮枝菌和氟噻虫砜单剂的效果对比,验证复配后的增效效果。试验地点为江西省南昌县一个线椒种植田,该田块去年根结线虫病中度发生。时间为2016年4月28日,试验每个处理4个重复,小区随机排列,每个小区面积为30m2,采用药土土壤处理,随后定植辣椒苗,施药当天多云,所有小区的辣椒皆处于苗期,试验期间温度19℃~30℃,适宜根结线虫侵染发病。调查方法参照gb/t17980.38-2000,每小区采用对角线五点取样,每点调查2株,调查每株的根系,并根据以下分级方法计算病情指数:0级:根系无虫瘿;1级:根系有少量小虫瘿;3级:三分之二根系布满小虫瘿;5级:根系布满小虫瘿并有次生虫瘿;7级:根系形成须根团。药后15d第一次调查,药后30d第二次调查。计算公式如下:病情指数=[∑(各级病株数×相对级数值)/调查总株数×7]×100防治效果%=(1-ck0×pt1/ck1×pt0)×100其中:ck0代表空白对照区施药前病指;ck1代表空白对照区施药后病指;pt0代表药剂处理区施药前病指;pt1代表药剂处理区施药后病指。表2、厚孢轮枝菌和氟噻虫砜复配组合物防治辣椒疫病田间药效试验从表2分析得出,厚孢轮枝菌和氟噻虫砜复配后能够有效的防治辣椒疫病,在药后15天防效均超过90%,优于单剂的防效,且持效期长,药后30d防效仍达88%以上,可见两种有效成分复配后具有很好的增效作用。在试验药剂范围内对辣椒无不良影响。3、厚孢轮枝菌和氟噻虫砜复配组合物防治马铃薯茎线虫病田间药效试验选择以上实例进行防治马铃薯茎线虫病的田间试验,通过与厚孢轮枝菌和氟噻虫砜单剂的效果对比,验证复配后的增效效果。试验地点为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该试验田去年马铃薯根结线虫病中度发生。试验时间2017年2月立春后,试验每个处理4个重复,小区随机排列,每个小区面积为20m2,采用药土土壤处理,随后种植马铃薯,施药当天晴天,试验期间温度14℃~32℃,适宜根结线虫侵染发病。调查方法参照gb/t17980.38-2000,每小区采用对角线五点取样,每点调查2株,调查每株的根系,并根据以下分级方法计算病情指数。马铃薯茎线虫病病薯块分级方法:0级:薯块(干)无糠心及龟裂;1级:薯块(干)糠心及龟裂面积占四分之一;3级:薯块(干)糠心及龟裂面积占二分之一;5级:薯块(干)糠心及龟裂面积占四分之三;7级:薯块(干)糠心及龟裂面积占四分之三以上马铃薯采收时进行药后调查。计算公式如下:病情指数=[∑(各级病株数×相对级数值)/调查总株数×7]×100防治效果%=(1-ck0×pt1/ck1×pt0)×100其中:ck0代表空白对照区施药前病指;ck1代表空白对照区施药后病指;pt0代表药剂处理区施药前病指;pt1代表药剂处理区施药后病指。表3、厚孢轮枝菌和氟噻虫砜复配组合物防治马铃薯茎线虫病田间药效试验处理制剂用量g/亩病指防效15%氟噻虫砜水分散粒剂1001.7881.5550%厚孢轮枝菌水分散粒剂502.8770.26实施例11000.6293.58实施例21000.5194.72实施例31000.4195.75分析表3得出,厚孢轮枝菌与氟噻虫砜复配组合物对马铃薯茎线虫病效果优异。药后各组合物的防治效果为93.58%~95.75%,防效优异,且持效期长。4、厚孢轮枝菌和氟噻虫砜复配组合物防治番茄根结线虫病田间药效试验选择以上实例1~3进行防治番茄根结线虫病的田间试验,通过与厚孢轮枝菌、氟噻虫砜单剂的效果对比,验证复配后的增效效果,5%阿维菌素乳油做对照。试验地点为云南省姚安县官屯乡,该田块去年番茄根结线虫病中度发生。时间为2017年9月,试验每个处理4个重复,小区随机排列,每个小区面积为30m2,采用茎基部灌根的方式施药,每穴灌药液500ml,大白菜移栽时和移栽后15d各施药一次,试验期间温度22℃~31℃,适宜番茄根结线虫病发生。调查方法参照gb/t17980.38-2000,每小区采用随机五点取样,每点调查3株,并根据以下分级方法计算病情指数。0级:根系无虫瘿;1级:根系有少量小虫瘿;3级:三分之二根系布满小虫瘿;5级:根系布满小虫瘿并有次生虫瘿;7级:根系形成须根团。移栽后30d第一次调查,移栽后90d(采收时)第二次调查。计算公式如下:病情指数=[∑(各级病株数×相对级数值)/调查总株数×7]×100防治效果%=[(空白对照病情指数-处理病情指数)/空白对照病情指数]×100表4、厚孢轮枝菌和氟噻虫砜复配组合物防治大白菜根肿病田间药效试验分析表4数据得出,厚孢轮枝菌和氟噻虫砜的复配组合物对防治番茄根结线虫病效果优异。在移栽后30天防效均超过90%,且高于单剂的药效,可见两种有效成分复配后具有很好的增效作用。而在移栽后90天,所有复配组合物对番茄根结线虫病的防效均仍在85%以上,可见复配后制剂对番茄根结线虫病防治的持效期延长,防治效果更持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