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紫花三叉白芨组培快繁培养基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582443发布日期:2019-01-14 18:05阅读:42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紫花三叉白芨组培快繁培养基及方法。



背景技术:

白芨为兰科白芨属多年生草本球根植物,别名良姜、白根、白及、紫兰、连及草、甘根等,干燥根入药,性苦、甘、涩,微寒,归肺、肝、胃经。主治: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用于咳血吐血,外伤出血,疮疡肿毒,皮肤皲裂;肺结核咳血,溃疡病出血等。此外,白芨还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与经济价值。

白芨种子萌发率与成活率低、生长缓慢,加之用途广泛、需求量大,目前人工繁育主要为块茎切块繁殖,繁殖系数低不易于大规模生产,因此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紫花三叉白芨组培快繁培养基及方法,能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紫花三叉白芨组培快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种子萌发:将紫花三叉白芨蒴果进行清洗、消毒、杀菌后,将紫花三叉白芨蒴果内种子撒到ms基础培养基上,促使发芽;

s2.丛生芽诱导培养:待紫花三叉白芨子叶展开以后,分单株转接在丛生芽诱导培养基上诱导出丛生芽;

s3.增殖培养:将紫花三叉白芨丛生芽在超净工作台上分离成单株,转接在增殖培养基上进行增殖培养,培养30-40天;

s4.生根培养:将生长长度为2-3cm的紫花三叉白芨苗转接在生根培养基上进行生根诱导。

进一步地,丛生芽诱导培养基的配方为:ms基础培养基,0.1mg/l噻苯隆,0.1mg/l萘乙酸。

进一步地,所述增殖培养基的配方为:ms基础培养基,1.2mg/l6-苄氨基腺嘌呤,0.5mg/l萘乙酸。

进一步地,所述生根培养基的配方为:ms基础培养基,1.2mg/l6-苄氨基腺嘌呤,0.5mg/l萘乙酸,0.2g/l活性炭。

进一步地,每升培养基中加蔗糖30g,琼脂5.8g,ph值调至5.80-5.90,在121℃下灭菌20min,光照2000lx下培养12h,培养温度为24±2℃,其中所述培养基包括丛生芽诱导培养基、增殖培养基、生根培养基。

进一步地,步骤s1所述清洗、消毒、杀菌的具体步骤为:挑选成熟饱满且无虫眼完整的紫花三叉白芨蒴果,洗洁精清洗干净后,75%酒精消毒30s,无菌蒸馏水冲洗3次,0.1%升汞震摇8-18min,无菌蒸馏水冲洗4-6次,5min/次,用灭菌纸吸干蒴果皮上的多余水分。

进一步地,步骤s4所述在生根培养基上进行生根诱导后,培养20天后,转接在无糖盒中进行无糖生根或培养40天后,放置在温室先进行不开盖练苗15天,再开盖练苗至少15天后移栽至穴盘。

进一步地,用以下步骤代替步骤s4:将步骤s3得到的增殖苗大小分级后,转接到无糖培养盒中,接种完以后用保鲜膜密封5个自然通气孔,只保留容器本身的1个自然透气孔进行气体交换,待紫花三叉大白芨苗长约为5-8cm后逐个揭开其余5个自然通气孔进行气体交换,7天后往培养容器内通co2气体,25-35天后,出苗移栽。

一种紫花三叉白芨组培快繁培养基,包括丛生芽诱导培养基、增殖培养基、生根培养基;其中,

丛生芽诱导培养基的配方为:ms基础培养基,0.1mg/l噻苯隆,0.1mg/l萘乙酸;

增殖培养基的配方为:ms基础培养基,1.2mg/l6-苄氨基腺嘌呤,0.5mg/l萘乙酸;

生根培养基的配方为:ms基础培养基,1.2mg/l6-苄氨基腺嘌呤,0.5mg/l萘乙酸,0.2g/l活性炭。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以紫花三叉白芨蒴果作为外植体进行消毒,可降低消毒过程中对种子的直接伤害,调整灭菌时间可降低污染率提高成活率;合理的培养基配方,提高发芽率与成活率,加快繁殖,不仅加快了规模化的生产速度,还提高了紫花三叉白芨生产质量,解决紫花三叉白芨市场供不应求的现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一种紫花三叉白芨组培快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种子萌发:挑选成熟饱满且无虫眼完整的紫花三叉大白芨蒴果,洗洁精清洗干净后,75%酒精消毒30s,无菌蒸馏水冲洗3次,0.1%升汞震摇8-18min,无菌蒸馏水冲洗4-6次,5min/次,用灭菌纸吸干蒴果皮上的多余水分,剪刀在蒴果的一端剪口后用镊子夹蒴果将种子抖落在ms养基和培养液上培养20-30d。待紫花三叉白芨种子发芽(培养基翠绿)以后,生长空间不足、部分上部的胚芽吸收不到底部营养,所以将其转入ms培养基上继续培养20-30天。每升培养基中加蔗糖30g,琼脂5.8g,ph值调至5.80-5.90之间,在121℃下灭菌20min(以下培养基均同此处理),光照下培养(12h,2000lx),培养温度为24±2℃(下同)。以紫花三叉白芨蒴果作为外植体进行消毒,可降低消毒过程中对种子的直接伤害,调整灭菌时间可降低污染率提高成活率。

s2.丛生芽诱导培养:待紫花三叉白芨子叶展开以后,即长0.3-0.8cm时,分单株转接在丛生芽诱导培养基上,接10瓶,每瓶接14株,3次重复,丛生芽诱导培养基的配方为:ms基础培养基,0.1mg/l噻苯隆,0.1mg/l萘乙酸,培养15天后明显诱导出丛生芽,30天后丛生芽可达4倍以上;

s3.增殖培养:将紫花三叉白芨丛生芽在超净工作台上分离成单株,转接在增殖培养基上进行增殖培养,增殖培养基的配方为:ms基础培养基,1.2mg/l6-苄氨基腺嘌呤,0.5mg/l萘乙酸,接10瓶,每瓶接10株,3次重复,培养30-40天,增殖倍数高、周期短、增殖苗长势好;

s4.生根培养:生根培养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将生长长度为2-3cm的紫花三叉白芨苗转接在加了活性炭的生根培养基上,增殖的同时进行生根诱导,生根培养基的配方为:ms基础培养基,1.2mg/l6-苄氨基腺嘌呤,0.5mg/l萘乙酸,0.2g/l活性炭。培养20d以后,可转接在无糖盒中进行无糖生根,也可培养40天以后,放置在温室先进行不开盖练苗15天,再开盖练苗15天以上后移栽至穴盘。

另一种是无糖培养生根方法,将步骤s3得到的增殖苗大小分级后,转接到无糖培养盒中,接种完以后用保鲜膜密封5个自然通气孔,只保留容器本身的1个自然透气孔进行气体交换,待紫花三叉大白芨苗长约为5-8cm后逐个揭开其余5个自然通气孔进行气体交换,7天后往培养容器内通co2气体,25-35天后,出苗移栽。移栽前无需长时间练苗,1-3天即可。

生根培养基与无糖培养生根相结合,大大缩短了生根练苗的天数,且无糖组培半封闭式培养环境完善了叶片功能,提高了紫花三叉白芨组培苗的光合作用能力,继而提高了移栽成活率。

ms基础培养基,所含有的组分及含量如表1:

表1ms基础培养基

按照实施例的方法栽培紫花三叉白芨,改变其中0.1%升汞震摇灭菌的时间,时间分别设置为8min、12min、15min和18min,检测不同灭菌时间对紫花三叉白芨种子污染率与存活率的影响,结果如表2所示。

表2不同消毒时间对种子污染率与存活率的影响

从表2可以分析得到,到升汞灭菌时间18分钟,存活率开始有下降的趋势,污染率保持与灭菌15分钟的效果一直,所以升汞灭菌时间保持在8-18分钟,可以既保持高的存活率又可以保持最低的污染率。

按照实施例的方法栽培紫花三叉白芨,改变其中丛生芽诱导培养基的配方,同时做8组实验,8组实验分别采用不同的丛生芽诱导培养基配方如表3所示,对比8组实验培养后的丛生芽数量及增殖率,结果如表4所示。

表38组实验对应的丛生芽诱导培养基配方

表4不同培养基配方对丛生芽诱导的影响

其中,“根基部发黑++”中的“+”代表发黑程度,“+”越多代表根基部发黑情况越严重。

从表4分析可知,采用丛生芽诱导培养基的配方为:ms基础培养基,0.1mg/l噻苯隆,0.1mg/l萘乙酸培养的紫花三叉白芨总从生芽数及增殖率最好,并且植株呈深绿、丛生芽健壮、有根,根基部无发黑现象。

将步骤s1中,种子分别撒在ms基础培养基和ms营养液中,对比种子的成活率与畸形苗的概率,实验结果显示,将种子撒在ms基础培养基可显著提高种子的成活率同时降低畸形苗的概率。

综上所述,借助于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以紫花三叉白芨蒴果作为外植体进行消毒,可降低消毒过程中对种子的直接伤害,调整灭菌时间可降低污染率提高成活率;合理的培养基配方,提高发芽率与成活率,加快繁殖,不仅加快了规模化的生产速度,还提高了紫花三叉白芨生产质量,解决紫花三叉白芨市场供不应求的现状。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