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在高寒林地种植桔梗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878969发布日期:2019-02-15 21:47阅读:35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植物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在高寒林地种植桔梗的方法。



背景技术:

桔梗别名包袱花、铃铛花、道拉基等,为桔梗科桔梗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入药,我国最早一部药书《神农本草经》已有记载,系常用中药,桔梗性味苦、辛、平归肺经,具有宣肺、散寒、祛痰、排脓的功能。多用于治疗外感咳嗽、咽喉肿痛、肺痈吐痰,肺满肋痛,痢疾腹痛等症。桔梗喜温和气候,耐寒喜阳光,以壤土、砂质壤土、粘壤土及腐殖质壤土为宜,忌积水、怕风害。我国南北各地均有栽培。桔梗,既是民贵的中药材,又可食用。桔梗适应性强,并适宜大面积栽培,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高寒林地包括高寒地区和高寒山区,高寒地区一般是指:1.海拔高、常年低温、冻土常年不化的地区;2.高纬度、常年低温、冻土常年不化的地区。我国属于高寒地区的有黑龙江省北部、青藏高原、甘肃、内蒙古部分地区。

目前,桔梗产品大多数来源野生资源及简单的人工栽培,产地集中在东北三省,但由于过度采挖,造成野生资源的严重破坏,产量大大减少,且呈逐年下降趋势。现有的人工栽培方法未形成产业规模,桔梗的生长受环境温度影响大,环境温度降低极易引起植株的冻害,而且得到的桔梗入药后存在着药效不稳定、农残超标、重金属超标、产品质量低等问题,在高寒林地还没有有效地种植桔梗的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在种植桔梗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申请提出一种适用于高寒林地的桔梗的大规模种植方法,该方法包括做床、播种、中耕除草、田间管理、除花和收获的步骤,其主要改进之处为,所述播种采用条播的方式进行,相邻两个桔梗种植行之间的距离为18~20cm,同一行中相邻桔梗种子的间距为2~3cm;

所述中耕除草为人工除草,具体操作为,在苗高7~10cm时,进行第一次除草,第一次除草后14~16天进行第二次除草,第二次除草后28~32天,进行第三次除草。

本发明通过调整种子的间距,既可保证植株的正常生长,还可加强植株间的“保温”作用,使植株有更强的应对温度变化的能力,对低温环境有更强的适应性,冻害发生减少。且由于本申请的种植方法植物的间距较小,杂草没有生长的空间优势,控制在上述的时机内进行除草,可在不喷施化学除草剂的情况下通过人工除草对杂草进行有效的防除,可降低桔梗中的农残,得到药效稳定,农药残留量低的桔梗药品。

优选的,播种完成后,在种子表面覆土、灌水然后在土的表面覆盖保湿层,在出苗75~85%时除去保湿层;种子在生长的初期需要较多的水分,覆盖保湿层可有效地保持土壤湿度,提高出苗率,与不覆盖保湿层相比,其出苗率可提高50%。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保湿层为稻草或草帘。

优选的,播种的时机为5月上旬至7月末。种子发芽温度在15度以上,5月上旬北方平均温度能达到15度以上,另外若种植时间过晚,影响植物当年生长,研究发现5月上旬至7月末为播种的最佳时机。

优选的,播种前还包括浸种的步骤,具体操作为,将桔梗种子浸在28~42℃左右的温水中,不断搅动,待温水的温度降到20℃左右时,将种子取出,用清水淘洗至种皮不褪色;再将种子浸泡于15~20℃清水中12~24小时,然后捞出晾至种皮表面无水。以上操作可加快种子发芽,提高发芽率。

优选的,浸种完成后播种前还包括催芽的操作,具体步骤为:浸种完成后,将种子置于20~24℃的恒温环境中,不断翻动防止种子局部过热,每隔12小时用15~20℃的清水冲洗种子,至种子发芽。催化芽后,可以使种子在短期内生长出土面,使植物生长期加长。没经过浸种和催芽的种子需25天左右出苗,仅催芽后播种的种子需10天左右出苗。而浸种和催芽可缩短种子的出芽时间,仅为7-8天。

优选的,所述田间管理的过程中施用生物肥。施用生物肥可减少植物中农药的残留。

具体的,所述田间管理包括如下步骤:

a、间苗、定苗:在苗长至5~7cm左右要间苗、定苗,间去过密苗和弱苗,按苗距4cm左右留苗或拐子苗。间苗时应选择土壤较湿时进行防止带出壮苗或带土漏风,影响幼苗生长。

b、除草、松土、施肥:根据田间的实际情况,及时进行除草、松土,并且根据苗生长情况结合松土追施生物肥。

优选的,所述收获的具体操作为种植后在第2年秋季,在采收种子后收割地上部分,采收时不要伤根。桔梗以2年生为宜,尽早进行收获。

优选的,所述除花的具体操作为,在盛花期喷施除花药剂。

优选的,所述高寒林地为高海拔或高纬度、常年低温且冻土常年不化的地区。主要包括我国的黑龙江省北部、青藏高原、甘肃、内蒙古部分地区。

优选的,所述高寒林地在第五积温带的活动积温为1900~2100℃,或,在第六积温带的活动积温为1700~1850℃;和/或,其无霜期为85~110天。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经过田间观察,采用本发明的方法种植的1年生桔梗根部直径当年可达0.7~1.5厘米,2年生桔梗根部直径可达2~3.5厘米,在高寒林地条件下生长强势,自然越冬状态下无抽条和冻害现象,可高度抗寒,无需埋土防寒,降低了生产成本。

2)本发明的方法全程几乎不施用化学肥料和药剂,所得的产品药效稳定、农残含量低、不存在重金属超标的问题,而且产品质量较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涉及用本发明所述的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伊春市南岔区奋斗森林经营所的林地中,选择野生采集经驯化的桔梗种子进行种植。

1)整地做床:秋整地翻深25~30cm,翻后及时整平、耙细,春整地翻深一般为20~25cm,及时做床,床宽0.9m,长可视地形而定。

2)浸种:将桔梗种子浸在40℃左右温水中,不断搅动,让种子均匀受热,待水的温度降到20℃左右,用清水对种子进行淘洗,淘洗到种子不褪色,不粘滑为止,再换用15~20℃清水浸种12~24小时,让种子充分吸收,然后捞出晾到种皮无水。

3)催芽:浸种完成后,将种子放在恒温22℃的环境中进行催芽,每隔4小时翻动种子1次,当种子温度升高时,缩短翻动间隔时间,并喷水降到正常温度,每隔12小时用15~20℃清水冲洗种子,5~7天便可出芽。待发芽率在70%左右,逐渐降低环境的温度至播种环境的温度。

4)播种:在5月下旬,采用条播方式进行播种,在距床边4cm处开沟,沟宽4cm左右,沟深3~5cm,相邻沟的间距为18-20cm为宜,每床挖沟4~5行沟,在沟中进行播种的过程中,控制相邻的种子间的距离为2~3cm。

5)覆土:播种完成后,在种子的表面覆土0.5cm左右,不能超过1cm,覆土完成后灌水,并覆盖一保湿层,如稻草、草帘等,以保持土壤湿度。

6)中耕除草:在苗高7~10cm时,进行第一次除草,第一次除草后15天之后进行第2次,第二次除草后30天进行第3次除草。

7)田间管理:包括间苗、定苗、除草、松土、施肥

间苗、定苗:在苗长至5~7cm左右要及时间苗、定苗,间去过密苗和弱苗,按苗距4cm左右留苗或拐子苗。间苗时选择土壤较湿时进行防止带出壮苗或带土漏风,影响幼苗生长。

除草、松土、施肥:根据田间的实际情况,在苗草能够区分时要及时进行除草、松土,并且根据苗生长情况结合松土追施生物肥。

8)除花:在盛花期喷施1次杀花壮根灵,喷后桔梗产量较不喷施增长40%左右。

9)收获:种植后在第2年秋季采收种子后收割地上部分,采收时可用铁锹,铁叉收获,也可以用犁收获;注意不要伤根,面积大可以使用根茎起收机,速度快,降低成本。

结果发现,上述方法的秸梗根部直径当年可达0.7~1.5厘米,2年生桔梗根部直径可达2~3.5厘米,生长强势,自然越冬状态下无抽条和冻害现象,表现高度抗寒,无需埋土防寒。

对比例1

与实施例1相比,其区别在于,所述步骤4),在沟中进行播种的过程中,控制相邻的种子间的距离为5cm左右。

结果发现植株之间的间距过大,杂草生长速度快,数量多,除草成本增加,需多次除草,个别植株越冬时有冻死现象,单位种植面积植株数量少,产量小。若想保证除草的效果,甚至需要喷施除草剂,增大了产品的农药残留,不利于得到品质稳定的桔梗。

对比例2

与实施例1相比,其区别在于,所述步骤6)在苗高15cm时,进行第一次除草,第一次除草后15天之后进行第2次,第二次除草后30天进行第3次除草。

结果发现三次除草无法有效地控制杂草的生长,需多次除草,若想保证除草的效果,甚至需要喷施除草剂,增大了产品的农药残留,不利于得到品质稳定的桔梗。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及试验,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