鲟鱼冬化养殖车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49172发布日期:2019-03-19 23:15阅读:559来源:国知局
鲟鱼冬化养殖车间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珍惜鱼类养殖领域,特别是一种适于鲟鱼,例如中华鲟生长的鲟鱼冬化养殖车间。



背景技术:

世界上现存的27种鲟鱼中,多数已实现了全淡水规模化养殖和全人工繁殖,如欧洲鳇、闪光鲟、俄罗斯鲟、西伯利亚鲟、高首鲟、史氏鲟、欧洲鲟、小体鲟和短吻鲟等。在这些实现全人工繁殖的鲟鱼中,绝大部分个体相对较小,初次性成熟早,且为淡水种群,或者虽然具有海淡洄游习性,却也存在陆封种群,这些类型的鲟鱼较易适应淡水养殖环境,对其进行全人工繁殖研究,在技术上相对较简单。在此之前,真正海淡水生殖性洄游性鲟类中仅欧洲鲟一种,于2007年实现了全人工繁殖成功。该鱼在进行全人工繁殖研究过程中,虽然也采用了周年养殖及环境调控等技术,但还采用了海水驯养和激素诱导等手段,故还不完全是纯淡水环境下的全人工繁殖。

中华鲟是典型的海河洄游性鱼类,性腺发育到ⅲ期之前在海洋栖息环境中生活,当性腺发育至ⅲ期时,则进入江河的淡水环境,完成性腺的后期发育,和繁殖。野生中华鲟亲鱼自然繁殖后,很快开始降河洄游,重新回到海水环境中生长发育。其幼鱼也行降河洄游,进入河口咸淡水后陆续进入海水环境生活。野生中华鲟的性成熟年龄较大,相关研究表明,雄鲟初次性成熟的年龄为9龄,雌鲟初次性成熟的年龄为15龄。

国内外常用的鲟鱼性腺鉴别技术主要有微创手术、内窥镜、血液生化及激素指标判别和基因鉴别等方法,但这些方法既耗时,而且工作量大,而且在检查的过程中可能会对亲鱼造成较大程度的伤害,会对亲鱼的培育造成不利影响。超声波性腺鉴别技术具有无创伤性、速度快等特点,现已在医疗及兽医行业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已有部分学者将超声波技术应用于一些鱼类的性腺鉴别。但超声波鉴别法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是鱼体腔内组织器官(如脂肪、肠道等)阻挡性腺成像;二是由于包被性腺外围的脂肪组织较厚而阻碍对性腺做出准确判断。

为便于鉴别鲟鱼例如中华鲟性别,需要减少性腺外围的脂肪组织,现有常采用减少投喂的方式,但是该方案容易影响鲟鱼的体质,降低鲟鱼的抗病能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鲟鱼冬化养殖车间,能够在不影响鲟鱼体质的前提下,有效降低鲟鱼的脂肪组织,提高鲟鱼性别分辨的准确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鲟鱼冬化养殖车间,包括养鱼池,在养鱼池上方搭设有保温棚体,在养鱼池设有进水管,冷却装置与热交换器的壳程连接,进水管与热交换器的管程出口连接,抽水管与热交换器的管程进口连接。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养鱼池为多个,进水管分别与多个养鱼池连接,在每个养鱼池的进水口设有闸阀。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抽水管上设有抽水泵。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养鱼池中,方形池内设有内切的圆形栅板,在圆形栅板之外的角落设有曝气装置,养鱼池底部成锥形或弧形,在养鱼池底部最低的位置设有排污管。

进一步优选的方案中,排污管与排污池连接,排污池与污水处理系统连接。

进一步优选的方案中,曝气装置为微孔管或顶部设有微孔板的腔体,曝气装置通过管路与离心风机连接。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抽水管上设有抽水泵,抽水泵的入口与河道连接;

养鱼池底部成锥形或弧形,在养鱼池底部最低的位置设有排污管;

养鱼池内还设有溢流管,溢流管通过循环管与抽水泵的入口连接,通过闸门切换抽水泵的入口与河道或循环管连通。

进一步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排污管为一段高出养鱼池底部的管路,在排污管的底部侧壁设有排污闸门。

进一步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溢流管为一段低于养鱼池水面的管路,在溢流管的顶部套接有一根套管,套管与溢流管之间为可滑动的密封连接,在套管上设有溢流口,由此构成溢流闸门。

优选的方案中,在养鱼池和/或进水管设有温度传感器。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鲟鱼冬化养殖车间,通过采用冷却装置使进入的水冷却,配合设置的保温棚体,使养鱼池的水温在6~18℃,从而实现鲟鱼的冬化养殖,即便减少投喂,也能够在不降低鲟鱼体质的前提下,减少鲟鱼的体内脂肪,对于中华鲟而言,能够减少性腺外围的脂肪组织,便于以b超的方式准确判断中华鲟的性别。对于其他经济性鲟鱼而言,除了便于判断性别之外,还能够提升鱼肉的品质,降低鱼子酱的腥味。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养鱼池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养鱼池的主视示意图。

图中:保温棚体1,养鱼池2,进水管3,冷却装置4,热交换器5,抽水泵6,抽水管7,河道8,温度传感器9,排污管10,排污池11,溢流管12,循环管13,曝气装置14,溢流闸门15,排污闸门16。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3中,一种鲟鱼冬化养殖车间,包括养鱼池2,在养鱼池2上方搭设有保温棚体1,在养鱼池2设有进水管3,冷却装置4与热交换器5的壳程连接,进水管3与热交换器5的管程出口连接,抽水管7与热交换器5的管程进口连接。由此结构,使从河道8或溪流引入的进水经过冷却装置4在热交换器5换热,然后再进入到养鱼池2内,从而使水温降低到6~18℃。而本地的气温大部分时段在15~40℃之间。配合设置的保温棚体1,降低了能耗。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养鱼池2为多个,进水管3分别与多个养鱼池2连接,在每个养鱼池2的进水口设有闸阀。优选的,进水管3沿着养鱼池2圆形内壁的切向喷水,以推动养鱼池内的水流旋转,从而使养鱼池内的水流符合鲟鱼的习性。

优选的方案如图1中,所述的抽水管7上设有抽水泵6。由此结构,能够将低于养鱼池2水位的水从河道8抽入。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优选的方案如图2中,所述的养鱼池2中,方形池内设有内切的圆形栅板,由此结构,便于水流在圆形栅板内流动,以减少水流的阻力。

在圆形栅板之外的角落设有曝气装置14,由此结构,避免曝气装置影响鲟鱼的生存环境,同时也能够增加水中的溶氧量。

养鱼池2底部成锥形或弧形,在养鱼池2底部最低的位置设有排污管10。由此结构,便于将鲟鱼产生的污物排放掉。

进一步优选的方案如图1中,排污管10与排污池11连接,排污池11与污水处理系统连接。污物中的氨、氮等指标可能超标,需要经过生物处理之后再排放。例如厌氧处理和好氧处理,配合湿地处理后,达到排放标准之后再排放。

进一步优选的方案中,曝气装置14为微孔管或顶部设有微孔板的腔体,曝气装置14通过管路与离心风机连接。曝气装置14的具体结构图中未示出,在现有技术中,整个养殖车间的曝气装置14通常采用一个总的空压机进行曝气,存在的问题是,能耗高、噪音大。本发明中,采用离心风机作为曝气的气源,空气洁净度高,噪音小,能够根据需要启闭,从而降低了能耗,也便于实现自动化的控制。

本例的方案适合小型的养殖车间。

实施例3:

在实施例1和2的基础上,优选的方案如图1中,所述的抽水管7上设有抽水泵6,抽水泵6的入口与河道8连接;

养鱼池2底部成锥形或弧形,在养鱼池2底部最低的位置设有排污管10;排污管10与排污池11连接,排污池11与污水处理系统连接。由此结构,使污水经过净化后再行排放,在污水处理系统中,也可以种植经济植物,在净化的同时,污水中富含的氨、氮化合物也可以作为经济植物的营养物质。

养鱼池2内还设有溢流管12,溢流管12通过循环管13与抽水泵6的入口连接,通过闸门切换抽水泵6的入口与河道8或循环管13连通。由此结构,能够节省能耗。

进一步优选的方案如图3中所示中,所述的排污管10为一段高出养鱼池2底部的管路,在排污管10的底部侧壁设有排污闸门16。由此结构,当需要排污时,开启排污闸门16即可,由于水流是以旋转的方式流动,而排污管10位于养鱼池2中间最低的位置,因此便于污物的集中,当开启排污闸门16,污物在水流的带动下即从排污管10排出。本例中的排污闸门16采用板阀。

进一步优选的方案如图3中,所述的溢流管12为一段低于养鱼池2水面的管路,在溢流管12的顶部套接有一根套管,套管与溢流管12之间为可滑动的密封连接,在套管上设有溢流口,由此构成溢流闸门15。通过调节溢流口的高程,便于调节溢流流量的大小。

优选的方案中,在养鱼池2和/或进水管3设有温度传感器9。由此结构,便于根据温度传感器的反馈,调节进水流量的大小或者调节冷却装置4的运行功率。

使用时,抽水泵6启动,将水从河道8抽入到热交换器5内换热后,送入到各个养鱼池2内,养鱼池2的溢流管12的溢流闸门15开启,使水形成循环,当水位达到设定高程,关闭抽水泵6与河道8连接的闸门,开启与循环管连通的闸门,仅采用循环水冷却方式运行,当水温达到设定值,停止冷却装置4的运行,温度回升到设定值后,再启动冷却装置4,抽水泵继续运行。当养鱼池2内污物达到设定值,开启排污闸门16排污,同时,开启抽水泵6与河道8连接的闸门,关闭与循环管连通的闸门进行补水。

上述的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而不应视为对于本发明的限制,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相互任意组合。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包括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中技术特征的等同替换方案为保护范围。即在此范围内的等同替换改进,也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