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的种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148218发布日期:2019-03-19 23:10阅读:178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果树种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油茶的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油茶树是世界四大木本油料之一,其主要产品——茶油是“世界上最好的食用油”,堪称“液体黄金”。油脂是维持人体生理需要的必要食品,茶油不仅是重要的食用油,经加工后,可作为工业和医药原料,还有许多副产品,可进行综合利用。据中医论述,长期食用茶油,能降低人体血清中的胆固醇,对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肥胖症等疾病有明显疗效。同时,具有养颜护肤等功效,消化吸收率达99%以上,特别是对产妇后复原能起到良好的保健作用,是油中之王。

油茶树具适应性强、有寿命长、不与粮棉种植争地的特点,还能为农业生产提供肥料、农药;油茶树为常绿树种,是绿化荒山、保持水土,同时也是优良的防火林带树种。我国现有油茶面积约400万公顷并以普通油茶为主,年产茶籽80万吨,产油20多万吨,平均亩产油4公斤,我省约3公斤,低于全国水平。因此油茶被认为的低产低效的经济林,油茶的经营长期处于野生半野生状态。为改变油茶低产低效的状况,全国推广良种与丰产栽培技术。通过推广应用油茶良种、优良无性系、家系、杂交品系,高产示范林产亩产油量可高达80公斤,油茶栽培将成为山区发展经济、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目前,现有油茶的种植方法中周期长、管理的局限性,存在种植时成活率和产量不高,含油量和挂果率低等缺陷,导致种植农户的积极性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出一种油茶的种植方法,该种植方法提高了油茶的成活率,且提升了茶油的品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油茶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种苗选择:选择生长健壮、须根发达、无病虫害的优质苗木,将苗木连根挖出,剪去20~25%的须根,成为待移植的油茶种苗,备用;

2)种植地选择:选择海拔在500~600m,坡度为10~20度,阳光充足的丘陵地带作为种植地,进行全面深翻40~60cm,每个定植穴要挖深0.4~0.8m、长宽各0.8~1.2m的大坑,开挖定植穴,在挖定植穴时应将上部表土放在一边,下部生土放在另一边,这样便于用表层熟土回填,使下部生土继续熟化,有利于增加根际层土壤养分,然后将表土与基肥混合回填至穴深的1/2至2/3深度即可;

3)移栽:每年9至10月将步骤1)的油茶种苗移栽至挖好的定植穴中,覆土与压实,浇足定根水;覆土后在种苗周围覆盖一层大豆秸秆与大豆叶然后再压实;

4)幼苗期管理:移栽完成后,向幼苗喷施中药促生营养液,所述中药促生营养液是将灯心草、金钱草、千日红、石蒜与花椒叶混合均匀,打碎成浆,然后向其中加入4~8wt%的碳酸氢铵、2~6wt%的氯化钾、0.6~1.2wt%氨基酸和80~95wt%的鲜奶组成,每亩喷施营养液30~40l,结合中耕除草;

5)水肥管理与病虫害管理。

优选地,所述步骤2)中的基肥由以下重量百分数的原料制备得到:

有机肥60~72%、草木灰4~8%、尿素5~10%、氯化钾1~3%、硼砂0.2~0.6%、硫酸锌0.1~0.3%与菜籽饼8~16%。

优选地,所述有机肥主要由奶牛粪便、豆粕与鱼鳞为原料通过复合微生物堆肥发酵制备得到,发酵时间为5~7天。有机肥不是采用传统的畜禽粪便进行发酵制备得到,而是采用奶牛粪便、豆粕与鱼鳞为原料进行堆肥发酵制备得到,奶牛粪便、豆粕以及鱼鳞富含的磷及蛋白质经过发酵后很容易被油茶根系吸收,又能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

优选地,所述奶牛粪便、豆粕与鱼鳞的质量之比为6~7:3~4:1,所述复合微生物的添加量为所述奶牛粪便、豆粕与鱼鳞总质量的1~3%。

优选地,所述复合微生物菌为枯草芽孢杆菌与巨大芽孢杆菌的混合菌。

优选地,按照重量份数计算,所述中药促生营养液中各原料的含量如下:

灯心草为20~30份、金钱草20~30份、千日红15~20份、石蒜10~15份与花椒叶8~12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在油茶的种植过程中,先对选择优质苗木进行根须处理,再阳光充足的丘陵地带作为种植地,对定植穴进行改进,在挖定植穴时应将上部表土放在一边,下部生土放在另一边,这样便于用表层熟土回填,使下部生土继续熟化,有利于增加根际层土壤养分,然后将表土与基肥混合回填至穴深的1/2至2/3深度即可为优质种苗提高丰富适宜的栽种环境。覆土后在种苗周围覆盖一层大豆秸秆与大豆叶然后再压实,通过大豆秸秆与大豆叶不仅起到保湿效果,而且为油茶生长提高丰富的氮肥。向幼苗喷施中药促生营养液(主要灯心草、金钱草、千日红、石蒜与花椒叶制备得到的),促进幼苗生根,提高幼苗的存活率。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油茶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种苗选择:选择生长健壮、须根发达、无病虫害的优质苗木,将苗木连根挖出,剪去25%的须根,成为待移植的油茶种苗,备用;

2)种植地选择:选择海拔在600m,坡度为20度,阳光充足的丘陵地带作为种植地,进行全面深翻50cm,每个定植穴要挖深0.6m、长宽各1m的大坑,开挖定植穴,在挖定植穴时应将上部表土放在一边,下部生土放在另一边,这样便于用表层熟土回填,使下部生土继续熟化,有利于增加根际层土壤养分,然后将表土与基肥混合回填至穴深的1/2至2/3深度即可;

3)移栽:每年9至10月将步骤1)的油茶种苗移栽至挖好的定植穴中,覆土与压实,浇足定根水;覆土后在种苗周围覆盖一层大豆秸秆与大豆叶然后再压实;

4)幼苗期管理:移栽完成后,向幼苗喷施中药促生营养液,所述中药促生营养液是将灯心草、金钱草、千日红、石蒜与花椒叶混合均匀,打碎成浆,然后向其中加入6wt%的碳酸氢铵、4wt%的氯化钾、1wt%氨基酸和89wt%的鲜奶组成,每亩喷施营养液30l,结合中耕除草;中药促生营养液中各原料的含量如下:灯心草为20重量份、金钱草30重量份、千日红15重量份、石蒜15重量份与花椒叶8重量份。

5)水肥管理与病虫害管理。

有机肥主要由奶牛粪便、豆粕与鱼鳞为原料通过复合微生物堆肥发酵制备得到,发酵时间为7天。复合微生物菌为枯草芽孢杆菌与巨大芽孢杆菌的混合菌。奶牛粪便、豆粕与鱼鳞的质量之比为6:4:1,复合微生物的添加量为奶牛粪便、豆粕与鱼鳞总质量的1%。

油茶当年的存活率93%,第3年的油菜籽产量17.6kg/株。

实施例2

一种油茶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种苗选择:选择生长健壮、须根发达、无病虫害的优质苗木,将苗木连根挖出,剪去20%的须根,成为待移植的油茶种苗,备用;

2)种植地选择:选择海拔在500m,坡度为10度,阳光充足的丘陵地带作为种植地,进行全面深翻40cm,每个定植穴要挖深0.4m、长宽各0.8m的大坑,开挖定植穴,在挖定植穴时应将上部表土放在一边,下部生土放在另一边,这样便于用表层熟土回填,使下部生土继续熟化,有利于增加根际层土壤养分,然后将表土与基肥混合回填至穴深的1/2至2/3深度即可;

3)移栽:每年9至10月将步骤1)的油茶种苗移栽至挖好的定植穴中,覆土与压实,浇足定根水;覆土后在种苗周围覆盖一层大豆秸秆与大豆叶然后再压实;

4)幼苗期管理:移栽完成后,向幼苗喷施中药促生营养液,所述中药促生营养液是将灯心草、金钱草、千日红、石蒜与花椒叶混合均匀,打碎成浆,然后向其中加入8wt%的碳酸氢铵、2wt%的氯化钾、0.6wt%氨基酸和89.4wt%的鲜奶组成,每亩喷施营养液36l,结合中耕除草;中药促生营养液中各原料的含量如下:灯心草为25重量份、金钱草26重量份、千日红17重量份、石蒜13重量份与花椒叶10重量份。

5)水肥管理与病虫害管理。

有机肥主要由奶牛粪便、豆粕与鱼鳞为原料通过复合微生物堆肥发酵制备得到,发酵时间为5天。复合微生物菌为枯草芽孢杆菌与巨大芽孢杆菌的混合菌。奶牛粪便、豆粕与鱼鳞的质量之比为7:3:1,复合微生物的添加量为奶牛粪便、豆粕与鱼鳞总质量的3%。

油茶当年的存活率95%,第3年的油菜籽产量18.3kg/株。

实施例3

一种油茶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种苗选择:选择生长健壮、须根发达、无病虫害的优质苗木,将苗木连根挖出,剪去20~25%的须根,成为待移植的油茶种苗,备用;

2)种植地选择:选择海拔在560m,坡度为15度,阳光充足的丘陵地带作为种植地,进行全面深翻60cm,每个定植穴要挖深0.8m、长宽各1.2m的大坑,开挖定植穴,在挖定植穴时应将上部表土放在一边,下部生土放在另一边,这样便于用表层熟土回填,使下部生土继续熟化,有利于增加根际层土壤养分,然后将表土与基肥混合回填至穴深的1/2至2/3深度即可;

3)移栽:每年9至10月将步骤1)的油茶种苗移栽至挖好的定植穴中,覆土与压实,浇足定根水;覆土后在种苗周围覆盖一层大豆秸秆与大豆叶然后再压实;

4)幼苗期管理:移栽完成后,向幼苗喷施中药促生营养液,所述中药促生营养液是将灯心草、金钱草、千日红、石蒜与花椒叶混合均匀,打碎成浆,然后向其中加入8wt%的碳酸氢铵、6wt%的氯化钾、1.2wt%氨基酸和84.8wt%的鲜奶组成,每亩喷施营养液40l,结合中耕除草;中药促生营养液中各原料的含量如下:灯心草为30重量份、金钱草20重量份、千日红20重量份、石蒜10重量份与花椒叶12重量份。

5)水肥管理与病虫害管理。

有机肥主要由奶牛粪便、豆粕与鱼鳞为原料通过复合微生物堆肥发酵制备得到,发酵时间为7天。复合微生物菌为枯草芽孢杆菌与巨大芽孢杆菌的混合菌。奶牛粪便、豆粕与鱼鳞的质量之比为6:4:1,复合微生物的添加量为奶牛粪便、豆粕与鱼鳞总质量的1%。

油茶当年的存活率96%,第3年的油菜籽产量18.6kg/株。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