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蘘荷繁育与杜仲套栽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878975发布日期:2019-02-15 21:48阅读:73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药用植物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蘘荷种子育苗与杜仲高效套载的方法。



背景技术:

蘘荷属姜科姜属,别名茗荷、洋荷、圆荷、土里开花、野姜等,是一种药食两用珍稀植物。其形态特征是根状茎圆柱状、匍匐,叶互生、二列,披针状椭圆形或线状披针形,背面散生长伏毛,穗状花序,苞片紫色,花淡黄色,蒴果倒卵形,喜温暖、阴湿的环境和微酸性、肥沃的砂质壤土。蘘荷较耐寒,冬季能耐0度低温,花期8~10月。具有多种功能价值,需求量大、经济效益高。一是食用功能,蘘荷含有多种营养成份和蛋白质、脂肪、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等,属于典型的特色绿色蔬菜品种;二是药用功能,蘘荷富含苯丁烯等多种药用成分,具有活血调经、止咳平喘、消肿解毒等功能多种药用成分,具有药用保健作用;三是蘘荷的花穗可以提炼食用色素;四是蘘荷茎叶部分是牲猪的好饲料;蘘荷的经济价值也高,据相关资料报道,蘘荷出口于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蘘荷鲜产品出口价6000-8000t;干产品出口价每吨2.5万元。蘘荷资源稀少,国内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各省市,西北的陕西、甘肃,西南的四川、贵州等省,国外只有韩国、日本有。由于长时间处于半栽培状态,未能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

杜仲又名胶木,为杜仲科杜仲属植物。树高可达20米,胸径约50厘米。叶椭圆形、卵形或矩圆形,薄革质,长6-15厘米,宽3.5-6.5厘米。基部圆形或阔楔形,先端渐尖;上面暗绿色,初时有褐色柔毛,不久变秃净,老叶略有皱纹,下面淡绿,初时有褐毛,以后仅在脉上有毛。侧脉6-9对,与网脉在上面下陷,在下面稍突起,边缘有锯齿,叶柄长1-2厘米,上面有槽,被散生长毛。花生于当年枝基部,雄花无花被;花梗长约3毫米,无毛;苞片倒卵状匙形,长6-8毫米,顶端圆形,边缘有睫毛,早落;雄蕊长约1厘米,无毛,花丝长约1毫米,药隔突出,花粉囊细长,无退化雌蕊。雌花单生,苞片倒卵形,花梗长8毫米,子房无毛,1室,扁而长,先端2裂,子房柄极短。翅果扁平,长椭圆形,长3-3.5厘米,宽1-1.3厘米,先端2裂,基部楔形,周围具薄翅。坚果位于中央,稍突起,子房柄长2-3毫米,与果梗相接处有关节。种子扁平,线形,长1.4-.5厘米,宽3毫米,两端圆形。早春开花,秋后果实成熟。喜温暖湿润气候和阳光充足的环境,能耐严寒,成株在-30℃的条件下可正常生存,我国大部地区均可栽培,适应性很强,对土壤没有严格选择,但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壤土最宜。杜仲树的生长速度在幼年期较缓慢,速生期出现于7-20年,20年后生长速度又逐年降低,50年后,树高生长基本停止,植株自然枯萎。多生长于海拔300-500米的低山,谷地或低坡的疏林里,对土壤的选择并不严格,在瘠薄的红土,或岩石峭壁均能生长。

蘘荷虽能开花结实,但其种子发芽率低,且实生苗生长缓慢,因此,目前生产上多采用地下茎分株繁殖。在当年荷地上部凋萎至第二年早春芽未萌动前,将地下茎掘起,选肥胖而鲜亮、节密不干缩、质地硬、未受冻的地下茎,每2-3个嫩芽节段作为一个繁殖材料。凡瘦弱干瘪、皮色转褐的茎段多为多年的退化老茎,生长势弱,应淘汰掉。若以根状茎繁殖严重影响到栽培面积,且根茎含水量很高,从植入土中到出苗时间比较长,易腐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蘘荷根茎繁殖速度本身比较慢,因其根茎含水量高造成出苗率低下,而且蘘荷种子发芽率低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蘘荷繁育与杜仲套载方法,该法培育出的芽苗具有健壮、无病害、出芽率高等特点,达到适合工业化生产,配方效果佳,出芽率高,芽壮,植株生长期长,可操作性强,应用价值高等优点。

本发明提供一种蘘荷种子育苗与杜仲高效套载的方法,其具体步骤如下:

(1)选每年新采蘘荷种子直接风晒2~3天,在10~15℃下进行处理10~20天,再用6~10%多菌灵溶液浸泡处理30~60min。

(2)将多菌灵溶液浸泡的蘘荷种子取出,直接平铺在纱布上,放置在相对湿度60~75%,进行3~8℃低温处理1~3天。

(3)再将蘘荷种子置在45~50℃下进行热激处理3~5秒,继续喷洒水保持纱布湿润,维持相对湿度在50~75%,温度在20~25℃,培养1~2天后再次在45~50℃下进行热激处理3~5秒。

(4)将步骤(3)处理完的蘘荷种子与杀菌后的颗粒活性碳进行混合,用纱布包裹后放入溶液a中浸泡15~30min,取出放在杀菌的沙土上,维持相对湿度在60~75%,光照强度300~500lx,每天光照3~6h,温度在15~22℃,25~40天长出芽体。

(5)待步骤(4)所得带芽种子,用溶液b处理共三次,三次处理间隔时间为3~5天,每100kg蘘荷种子喷洒10~35kg/天,并分3~5次喷洒,培养温度15~22℃,每天光照4~7h,光照强度400~600lx,相对湿度控制在60~75%,培养25~45天。

(6)将带有大量须根的蘘荷小苗取出,再直接散播在泥沙上,再用营养土覆盖2~3cm,培养温度18~25℃,每天光照3~5h,光照强度400~600lx,相对湿度控制在50~70%。

(7)待蘘荷地上部分倒苗结束,取出带芽头蘘荷根茎,按照每亩1000~2000个蘘荷根茎,直接移植到杜仲林中,与杜仲进行套栽,大田相对湿度控制在40~60%;温度控制在10~30℃,采用常规蘘荷栽培方法进行水分管理、肥料管理和病虫害防治。

(8)2月下旬~3月下旬,蘘荷和杜仲重新出苗,苗齐后,每次间隔30天左右施入1:3人畜粪水1000kg/亩,经过3年以上栽培的蘘荷开始收割部分芽头。

上述步骤(1)和(4)中杀菌方法为12%多菌灵溶液浸泡12h后,去除多菌灵溶液即可。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步骤(1)中所述6%多菌灵溶液的配制方法为称取市场购买的多菌灵粉剂6g,加入100ml的水进行混合即可。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步骤(4)中所述颗粒活性碳的使用量kg与蘘荷种子重量kg比为0.5~6kg:10kg。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步骤(4)中所述溶液a是指含有10~50mg/l的kt(6-糠基腺嘌呤)、0.02~0.1g/l6-ba(6-苄氨基腺嘌呤)、20~40g/l多菌灵的水溶液。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步骤(5)中所述溶液b是指含有5~20mg/liaa(吲哚乙酸)、10~20g/l多菌灵的水溶液。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步骤(6)中所述营养土,可以自制,其配方为园土5~10份、菜枯3~6份、河沙2~3份、草木灰1~2份,混合即可。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步骤(7)中所述杜仲林,优选已经栽培5年以上的杜仲大田。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步骤(7)中所述常规蘘荷栽培方法中水分管理为采用滴管方式进行补水;肥料管理为向种植大田洒施经饼肥,每亩施入250~600kg。

上述饼肥的配制方法为菜枯与茶油枯2~3:1。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步骤(7)中所述常规蘘荷栽培方法中病虫害防治为发现蘘荷病毒病发生,在病穴用5%菌毒清水剂,或者将病株拔出。

技术效果

1、通过对蘘荷种子进行低温、热激处理以及化学试剂刺激,达到快速激活蘘荷种子胚发芽的目的,为后期快速催芽提供了条件。

2、该法既能提高蘘荷繁育速度,又能促进蘘荷芽苗的整齐一致性,大大降低了蘘荷栽培管理成本。

3、该法所得到蘘荷种苗进行人工栽培,成苗率比直接埋植根茎繁殖率要高,能缩短蘘荷种植年限。

4、与杜仲等乔木植物进行套载更能快速适应自然环境,有利于减少蘘荷的病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本发明将用实施例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但是它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的任一个或类似实例。

实施例1

选每年新采蘘荷种子直接风晒2~3天,在10~15℃下进行处理15天,再用6%多菌灵溶液浸泡处理60min;将多菌灵溶液浸泡的蘘荷种子取出,直接平铺在纱布上,放置在相对湿度60~75%,进行5℃低温处理2天;再将蘘荷种子置在45~50℃下进行热激处理3~5秒,继续喷洒水保持纱布湿润,维持相对湿度在50~75%,温度在20~25℃,培养2天后再次在45~50℃下进行热激处理3~5秒;最后将其与杀菌后的颗粒活性碳进行混合,用纱布包裹后放入溶液a中浸泡30min,取出放在杀菌的沙土上,维持相对湿度在60~75%,光照强度300~500lx,每天光照3~6h,温度在15~22℃,30天长出芽体。

待带芽蘘荷种子用溶液b处理共三次,三次处理间隔时间为3天,每100kg蘘荷种子喷洒25kg/天,并分3~5次喷洒,培养温度15~22℃,每天光照4h,光照强度400~600lx,相对湿度控制在60~75%,培养25天;将带有大量须根的蘘荷小苗取出,再直接散播在泥沙上,再用营养土覆盖2~3cm,培养温度18~25℃,每天光照3~5h,光照强度400~600lx,相对湿度控制在50~70%;待蘘荷地上部分倒苗结束,取出带芽头蘘荷根茎,按照每亩1500个蘘荷根茎,直接移植到杜仲林中,与杜仲进行套栽,大田相对湿度控制在40~60%;温度控制在15℃,采用常规蘘荷栽培方法进行水分管理、肥料管理和病虫害防治;2月下旬,蘘荷和杜仲重新出苗,苗齐后,每次间隔30天左右施入1:3人畜粪水1000kg/亩,经过3年以上栽培的蘘荷开始收割部分芽头,年产量可达到1250kg鲜货。

实施例2

选每年新采蘘荷种子直接风晒2~3天,在10~15℃下进行处理20天,再用10%多菌灵溶液浸泡处理30min;将多菌灵溶液浸泡的蘘荷种子取出,直接平铺在纱布上,放置在相对湿度60~75%,进行3~8℃低温处理3天;再将蘘荷种子置在45~50℃下进行热激处理3~5秒,继续喷洒水保持纱布湿润,维持相对湿度在50~75%,温度在20~25℃,培养2天后再次在45~50℃下进行热激处理3~5秒;最后将其与杀菌后的颗粒活性碳进行混合,用纱布包裹后放入溶液a中浸泡20min,取出放在杀菌的沙土上,维持相对湿度在60~75%,光照强度300~500lx,每天光照3~6h,温度在15~22℃,30天长出芽体。

待带芽蘘荷种子用溶液b处理共三次,三次处理间隔时间为4天,每100kg蘘荷种子喷洒10~35kg/天,并分3~5次喷洒,培养温度15~22℃,每天光照5h,光照强度400~600lx,相对湿度控制在60~75%,培养35天;将带有大量须根的蘘荷小苗取出,再直接散播在泥沙上,再用营养土覆盖2~3cm,培养温度18~25℃,每天光照3~5h,光照强度400~600lx,相对湿度控制在50~70%;待蘘荷地上部分倒苗结束,取出带芽头蘘荷根茎,按照每亩2000个蘘荷根茎,直接移植到杜仲林中,与杜仲进行套栽,大田相对湿度控制在40~60%;温度控制在20℃,采用常规蘘荷栽培方法进行水分管理、肥料管理和病虫害防治;3月下旬,蘘荷和杜仲重新出苗,苗齐后,每次间隔30天左右施入1:3人畜粪水1000kg/亩,经过3年以上栽培的蘘荷开始收割部分芽头,年产量可达到1680kg鲜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