藜芦碱和氯虫苯甲酰胺的复配生物杀虫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28623发布日期:2019-02-22 20:04阅读:70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害虫防治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对防治蔬菜害虫具有增效活性和扩大杀虫谱的复配杀虫剂。
背景技术
:作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虫害的侵袭,特别是蔬菜作物,其虫害种类繁多,危害严重,如蚜虫、小菜蛾、菜青虫等。长期以来,化学防治是作物虫害的主要防治方法,即化学杀虫剂的应用,但化学杀虫剂的长期使用,虫害易产生抗药性,造成了防治效果下降,频繁地使用化学农药破坏生态环境和威胁了人类健康,使害虫的生物防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与化学杀虫剂相比,一种生物杀虫剂剂往往只对一种或少数几种害虫有效,存在杀虫谱较窄的缺点,因此在生产实际中为了延缓害虫的抗药性、扩大杀虫谱和提高药效,多采用不同生物杀虫剂品种以及生物杀虫剂品种与化学杀虫剂品种间的混配增效和扩大杀虫谱。两种药剂混配是否增效、拮抗或者加和,可通过以某种害虫为供试对象,室内测定两种药剂的毒力、筛选其最佳配比并求其共毒系数来判断,如果复配后共毒系数大于100,即为增效作用,复配增效的混剂可以再通过盆栽和田间药效进一步验证其药效。增效复配剂由于提高了实际防治效果,降低了农药使用量、延缓了害虫抗药性的产生和扩大了杀虫谱,是虫害综合防治的重要手段。藜芦碱是通过从藜芦植物中分离提取得到的生物碱的总称,藜芦甾体生物碱是藜芦碱的主要成分,是藜芦植物通过乙醇的淬取,而得到的一种新的杀虫剂,具有胃毒和触杀作用。藜芦碱杀虫的主要作用机理是经虫体吸食或表皮进入昆虫的消化系统后,使其产生局部刺激,发生反射性虫体兴奋,先通过抑制虫体感觉神经末梢,后经过抑制中枢神经最终致害虫死亡,该药剂具有不污染环境、残留低、对人、畜毒性低的优,其药物效果持续的时间为10天以上,对蔬菜害虫尤其蚜虫具有较高的防治效果,通过在多种作物上的试验结果表明,该药剂能有效的防治蚜虫、叶蝉、蓟马和蝽象等农业害虫。氯虫苯甲酰胺(chlorantraniliprole)属邻甲酰胺基苯甲酰胺类杀虫剂,是杜邦公司从邻氨基苯甲二酰胺类化合物中发现并开发的一种具有新型结构的高效、低毒、低残留、广谱杀虫剂,能高效激活昆虫鱼尼丁受体,过度释放细胞内钙离子,导致昆虫瘫痪死亡,特别对鳞翅目害虫的幼虫活性高,持效期长,且安全间隔期短,毒性仅为微毒,该药杀虫谱较广,特别是对鳞翅目害虫如大螟、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及斜纹夜蛾、甜菜夜蛾、菜青虫,小菜蛾等的幼虫活性高,极低的用药量即可收到良好的效果,但对蚜虫等同翅目害虫效果较差,不推荐使用。藜芦碱和氯虫苯甲酰胺对蔬菜害虫的生物活性的研究和报道很多,但藜芦碱主要用于对蚜虫、叶蝉等害虫的防治,效果较好,而氯虫苯甲酰胺对鳞翅目害虫斜纹夜蛾、小菜蛾等防治效果较为理想,但对蚜虫等同翅目昆虫效果较差,两种杀虫剂的杀虫谱具有互补性,但尚无关于它们之间复配的增效作用及复配比例的报道,因此为了解决藜芦碱和氯虫苯甲酰胺单独使用时存在杀虫谱较窄、药效较慢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杀虫谱更广、具有增效活性的藜芦碱和氯虫苯甲酰胺的混配杀虫剂。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由藜芦碱和氯虫苯甲酰胺混配的复配杀虫剂,由于藜芦碱为生物源杀虫剂,杀虫谱较窄,主要用于防治蚜虫、叶蝉等同翅目害虫,药效发挥较慢,而氯虫苯甲酰胺对鳞翅目害虫效果较为理想,但对蚜虫等同翅目昆虫效果较差,两种杀虫剂的杀虫谱具有互补性,两者复配后,可以扩大杀虫谱,提高速效性。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藜芦碱和氯虫苯甲酰胺的复配生物杀虫剂,由藜芦碱与氯虫苯甲酰胺按质量比1∶20-20∶1组成。优选的,藜芦碱与氯虫苯甲酰胺按质量比为1∶1-10。更优选的,藜芦碱与氯虫苯甲酰胺按质量比为1∶1-3。最优选的,藜芦碱与氯虫苯甲酰胺按质量比为1∶2。其中,所述的藜芦碱来源于含有2wt%的藜芦碱浸膏或0.5wt%藜芦碱可溶剂。其中,氯虫苯甲酰胺来源于氯虫苯甲酰胺原药或5wt%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本发明中所使用的藜芦碱和氯虫苯甲酰胺,均可以直接从市场上购买,目前,市场上有多家公司生产该药,来源广泛,只要符合本发明的比例范围及应用条件即可。上述复配生物杀虫剂在防治蔬菜作物虫害中的应用也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其中,所述的虫害为包括但不限于斜纹夜蛾、小菜蛾、蚜虫或烟粉虱引起的虫害。有益效果:藜芦碱和氯虫苯甲酰胺复配后对斜纹夜蛾、小菜蛾和瓜蚜具有一定的增效和扩大杀虫谱的活性,能显著提高防治效果,减少农药使用量,降低使用成本,减轻对环境的污染。本发明适用于蔬菜作物上对蚜虫和小菜蛾、斜纹夜蛾等鳞翅目害虫的防治。具体实施方式下面是对藜芦碱和氯虫苯甲酰胺增效复配的详细说明,这些内容只是用于说明,并不意味着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进行限定,其中所述的活性成分均以有效成分计。实验例1:藜芦碱和氯虫苯甲酰胺对瓜蚜的复配比例筛选及共毒系数测定1.1供试害虫及测试方法瓜蚜将温室中饲养在黄瓜上的瓜蚜成虫,接种到无虫生长至2-3片展开叶的黄瓜幼苗上,在生产若蚜后,及时放将成虫进行清除,并把黄瓜的幼苗置于环境温度为25℃的光照恒温培养箱中。等到起发育到2龄若虫时作为待用。1.2供试药剂0.5%藜芦碱可溶剂(成都新朝阳作物科学有限公司)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普尊)(美国杜邦公司生产)藜芦碱和氯虫酰胺混剂根据配比要求由单剂配制而成1.3实验方法1.3.1藜芦碱和氯虫苯甲酰胺对瓜蚜的毒力测定将氯虫苯甲酰胺配制成浓度为5mg/l、10mg/l、20mg/l、40mg/l、80mg/l。藜芦碱配制成浓度为0.625mg/l、1.25mg/l、2.5mg/l、5mg/l、10mg/l。采用浸叶法处理带虫叶片,选取每片叶片瓜蚜数量在20-30头的叶片放入配好的药液浸泡5s后取出,在阴凉处晾干,把虫叶放置于直径为9cm且垫有保湿的湿滤纸的培养皿中,再将培养皿放到温度为25℃、湿度为70%-80%、t光∶t暗=14∶10的养虫室内,每一个需要处理重复做3次,每个重复需要3张叶片,分别在24h和48h时分别检查死亡的瓜蚜数量。另外将清水设为空白对照组。如果对照死亡率在10%以上,则需要重复试验。虫体死亡确认判断标准:用细针轻轻触试受试的虫体,若无明显自主反应者则应判断为死亡。将蚜虫校正死亡率转换为生物统计的机率值,并建立机率值和各药剂浓度梯度对数值之间线性回归分析,分别求出各药剂的lc50值,最终根据数据分析,计算相对死亡率。1.3.2不同配比的藜芦碱和氯虫苯甲酰胺混配剂对瓜蚜共毒系系数的测定按1.3方法测定藜芦碱和氯虫苯甲酰胺混配剂对瓜蚜的毒力。共毒系数的计算方法如下由生测的结果,运用finney(1952)机率值分析的方法,分别求出每以个混和杀虫药剂组合中的藜芦碱,氯虫苯甲酰胺及藜芦碱和氯虫苯甲酰胺的毒力回归方程式、ec50值及相对毒力指数。最后依据孙云沛曾在1960年发表的方法,按照一下的公式计算出混剂的共毒系数(co-toxicitycoefficient,简称c.t.c)。a,b分别代表两种单剂进行混配,并最终求出混剂的共毒系数。理论(a+b)混合剂毒力指数=a剂毒力指数×a在混合剂中所占的百分率+b剂毒力指数×b剂在混合剂中所占百分率。ctc≤80表示两种单剂混配后具有拮抗作用80<ctc<120表示两种单剂混配后具有相加作用ctc≥120表示两种单剂混配后具有增效作用1.4结果与分析1.4.1藜芦碱和氯虫苯甲酰胺对瓜蚜的毒力藜芦碱和氯虫苯甲酰胺对瓜蚜的毒力见表1,藜芦碱和氯虫苯甲酰胺对于瓜蚜的毒力lc50值分别为15.13mg/l和32.13mg/l。表1藜芦碱和氯虫苯甲酰胺对瓜蚜的毒力测定结果药剂毒力回归方程lc50(mg/l)相关系数藜芦碱y=0.8244x+4.025815.130.9684氯虫苯甲酰胺y=1.673x+2.478032.130.87801.5.2藜芦碱和氯虫苯甲酰胺混配剂对瓜蚜的共毒系系数分别测定藜芦碱和氯虫苯甲酰胺的混剂对瓜蚜的毒力回归,并由此计算出lc50,把藜芦碱作为标准杀虫剂,根据孙云沛的方程式(1.4中)来分别计算出各种复配杀虫剂的共毒系数,其中各复配剂的联合作用用共毒系数来表示,并由测定的共毒系数的大小,将两种单剂的联合作用分为4类,共毒系数在70-100之间表示复配剂是相加作用。共毒系数大于100的表示复配药剂有增效作用;若共毒系数大于200,表示复配剂有显著的增效作用;若测定的共毒系数小于70,则表示是混剂存在明显的拮抗作用。从表2可知,藜芦碱和氯虫苯甲酰胺配比为1∶1,1∶2,1∶3的共毒系数分别为101,115,102,共毒系数大于100,则其属于有增效作用;其中配比为1∶2的的共毒系数为115,三个配比中最高,因此选择藜芦碱与氯虫苯甲酰胺1∶2的配比为最佳配比,并进一步室内测定两种单剂和(1∶2)混剂对小菜蛾和斜纹夜蛾的毒力,以确定是否仍有增效作用。表2不同配比的混配剂对瓜蚜的杀虫毒力比较实施例2:藜芦碱和氯虫苯甲酰胺以及(1∶2)混剂对小菜蛾的毒力及共毒系数测定2.1供试害虫及测试方法小菜蛾室内用油菜种子发芽的小苗饲养,等到发育到2龄若虫时作为待用。2.2供试药剂同1.22.3实验方法将氯虫苯甲酰胺配制成浓度为5mg/l、10mg/l、20mg/l、40mg/l、80mg/l;藜芦碱配制成浓度为25mg/l、50mg/l、100mg/l、200/l、400mg/l;(1∶2)混剂按浓度5mg/l、10mg/l、20mg/l、40mg/l、80mg/l配制。采用叶片浸渍法进行毒力测定。将没有接触过任何药剂的甘蓝叶片分别在配好的5个浓度的药液中浸泡10s,取出晾干后放入培养皿中,每个培养皿接入健康、大小一致的2龄幼虫10头,每浓度3次重复,设清水为对照。置于温度25℃的实验室培养观察,于48h后试虫校正死亡率转换为生物统计的机率值,并建立机率值和各药剂浓度梯度对数值之间线性回归分析,分别求出各药剂的lc50值,最终根据数据分析,计算相对死亡率,共毒系数的测定方法参考1.3.22.4结果分析2.4.1藜芦碱和氯虫苯甲酰胺混配剂对小菜蛾2龄幼虫的共毒系系数分别测定藜芦碱和氯虫苯甲酰胺以及1∶2混剂对小菜蛾2龄幼虫的毒力回归,并由此计算出lc50,把藜芦碱作为标准杀虫剂,结果表明该混剂的共毒系数为121,说明两种单剂在该配比下不仅对瓜蚜有增效活性,对小菜蛾的毒力也有一定的增效活性,可用于田间小菜蛾的防治。表31∶2配比的混剂及单剂对小菜蛾2龄幼虫的毒力比较实施例3:藜芦碱和氯虫苯甲酰胺以及(1∶2)混剂对斜纹夜蛾的毒力及共毒系数测定3.1供试害虫及测试方法斜纹夜蛾室内用人工饲料饲养,等到发育到2龄若虫时作为待用。3.2供试药剂同1.23.3实验方法将氯虫苯甲酰胺配制成浓度为5mg/l、10mg/l、20mg/l、40mg/l、80mg/l;藜芦碱配制成浓度为25mg/l、50mg/l、100mg/l、200/l、400mg/l;(1∶2)混剂按浓度5mg/l、10mg/l、20mg/l、40mg/l、80mg/l配制。采用叶片浸渍法进行毒力测定。将没有接触过任何药剂的甘蓝叶片分别在配好的5个浓度的药液中浸泡10s,取出晾干后放入培养皿中,每个培养皿接入健康、大小一致的2龄幼虫10头,每浓度3次重复,设清水为对照。置于温度25℃的实验室培养观察,于48h后试虫校正死亡率转换为生物统计的机率值,并建立机率值和各药剂浓度梯度对数值之间线性回归分析,分别求出各药剂的lc50值,最终根据数据分析,计算相对死亡率,共毒系数的测定方法参考1.3.23.4结果分析3.4.1藜芦碱和氯虫苯甲酰胺混配剂对斜纹夜蛾2龄幼虫的共毒系系数分别测定藜芦碱和氯虫苯甲酰胺以及1∶2混剂对斜纹夜蛾2龄幼虫的毒力回归,并由此计算出lc50,把藜芦碱作为标准杀虫剂,结果表明该混剂的共毒系数为102,两种药剂增效活性不明显,具有相加作用,但由于藜芦碱在田间用于防治蚜虫、叶蝉等害虫效果较好,而氯虫苯甲酰胺防治鳞翅目害虫的效果较突出,而对蚜虫等效果较差,两种药剂混配有助于扩大杀虫谱、降低人工成本。表41∶2配比的混剂及单剂对斜纹夜蛾2龄幼虫的毒力比较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