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油的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23810发布日期:2019-04-17 02:35阅读:56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茶油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茶油的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茶油,油茶籽油俗称,又名山茶油、山茶籽油,是从山茶科山茶属植物的普通油茶成熟种子中提取的纯天然高级食用植物油,色泽金黄或浅黄,品质纯净,澄清透明,气味清香,味道纯正。

现有的茶油生产工艺生产出来的茶油营养成份比较少,油茶的基因和油茶的本性容易丢失,不饱和脂肪酸比较少,茶油的食用功能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茶油的生产工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茶油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培育,将茶油籽均匀的撒在鲜绿芭茅草上,并喷射营养液进行培育,保持培育温度15-20℃;

s2:选籽嫁接,选取培育出来的黒籽芽进行嫁接,选择还没有展叶的胚苗作为砧木,在芽苗种子的上方1-1.5cm处用利刀或剪刀切断,随即用单面刀片从砧木正中髓心劈开,开口0.8-1.2cm,在嫁接芽梢的下放切削1-1.4cm的刀口,削成契形一芽一叶,然后插入接穗然后用铝锡膜包扎好;

s3:栽培管理,采用原生态斜坑式栽培方法进行栽培,栽培温度为12-14℃;

s4:整形管理,在油茶林苗达到50-60cm进行打顶定杆,通过整形实现自然圆形;

s5:成熟采摘,当油茶树上的果实成熟后,选取成熟完整的油茶籽进行采摘;

s6:晾晒烘干,将采摘下来的油茶籽晒干,等壳和果肉分离后再放到蒸床上把油茶籽中残余的水分烘干,烘烤时间4-10h,控制油茶籽的干度达到100%;

s7:筛分,将s6中晾晒烘干的油茶籽放在圆形震动筛上进行震动筛分,将外壳和其他的杂质从籽料中分离出来;

s8:冷榨,将s7筛分好的籽料放入榨油机中,采用天然冷压榨方式进行压榨,入料温度15-25℃,出油温度在50-60℃,收集冷榨毛油,备用;

s9:粗滤,将s8中收集的冷榨毛油倒在粗滤网上进行过滤,将冷榨的油饼等原料滤除,收集粗滤后的滤液,粗滤网的网孔直径在1-2mm,备用;

s10:精滤,将s9中粗滤后的滤液再倒入精滤网中进行过滤,并收集精滤后的茶油,精滤网的网孔直径为0.3-0.5mm;

s11:灌装,将s10中收集的精滤后的茶油倒在真空灌装机,进行定量灌装,并包装入库。

优选的,所述步骤s1中的培育中鲜绿芭茅草营养基的ph值为5-6.5。

优选的,所述步骤s3栽培时栽培行距为2m×3m、2.5m×2.5m、2.5m×3m和3m×3m中的任意一种。

优选的,所述步骤s4的整形管理时打顶定杆的顶部距地面高度为40-50cm。

优选的,所述步骤s6晾晒烘干步骤中,烘干采用的烘干机进风温度为30-50℃。

优选的,所述步骤s8中采用的榨油机型号为6yz-260榨油机,螺旋转速为35-55r/min,配用功率为1.5kw。

优选的,所述步骤s9和步骤s10中采用的粗滤网和精滤网均为不锈钢滤网。

优选的,所述步骤s11中真空灌装的灌装真空度为600-720mm/hg。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采用的鲜绿芭茅草抚育,起到抗旱保湿增肥的作用,抗旱保湿,由于茶油具有更多的天然营养成份,土壤营养不会被阳光蒸发和水土流失跑掉,使更多的营养成份通过绿叶增肥的模式,进入油茶树体,油茶树主要是体现在嫁接上,采用从黒籽的芽上嫁接,保留了油茶的基因和油茶的本性,原生态斜坑式栽培方法,茶籽采用天然冷压榨方法,使得茶籽油品质加以改进和创新,这些营养成份是:辛酸,癸酸,多酚,维生素e,维生素b,钙,镁,铁,锰,锌,铜,钾,磷,纳,丰富的角鲨烯,植物甾醇等,生长出高营养的油茶果,冷榨出鲜爽的茶油,对人体食用功能性强大,不饱和脂肪酸总含量达到88.8%,品质超过橄榄油,培育出了茶油高端食用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一种茶油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培育,将茶油籽均匀的撒在鲜绿芭茅草上,并喷射营养液进行培育,保持培育温度15℃;

s2:选籽嫁接,选取培育出来的黒籽芽进行嫁接,选择还没有展叶的胚苗作为砧木,在芽苗种子的上方1cm处用利刀或剪刀切断,随即用单面刀片从砧木正中髓心劈开,开口0.8cm,在嫁接芽梢的下放切削1m的刀口,削成契形一芽一叶,然后插入接穗然后用铝锡膜包扎好;

s3:栽培管理,采用原生态斜坑式栽培方法进行栽培,栽培温度为12℃;

s4:整形管理,在油茶林苗达到50cm进行打顶定杆,通过整形实现自然圆形;

s5:成熟采摘,当油茶树上的果实成熟后,选取成熟完整的油茶籽进行采摘;

s6:晾晒烘干,将采摘下来的油茶籽晒干,等壳和果肉分离后再放到蒸床上把油茶籽中残余的水分烘干,烘烤时间4h,控制油茶籽的干度达到100%;

s7:筛分,将s6中晾晒烘干的油茶籽放在圆形震动筛上进行震动筛分,将外壳和其他的杂质从籽料中分离出来;

s8:冷榨,将s7筛分好的籽料放入榨油机中,采用天然冷压榨方式进行压榨,入料温度15℃,出油温度在50℃,收集冷榨毛油,备用;

s9:粗滤,将s8中收集的冷榨毛油倒在粗滤网上进行过滤,将冷榨的油饼等原料滤除,收集粗滤后的滤液,粗滤网的网孔直径在1mm,备用;

s10:精滤,将s9中粗滤后的滤液再倒入精滤网中进行过滤,并收集精滤后的茶油,精滤网的网孔直径为0.3mm;

s11:灌装,将s10中收集的精滤后的茶油倒在真空灌装机,进行定量灌装,并包装入库。

所述步骤s1中的培育中鲜绿芭茅草营养基的ph值为5,所述步骤s3栽培时栽培行距为2m×3m、2.5m×2.5m、2.5m×3m和3m×3m中的任意一种,所述步骤s4的整形管理时打顶定杆的顶部距地面高度为40m,所述步骤s6晾晒烘干步骤中,烘干采用的烘干机进风温度为30℃,所述步骤s8中采用的榨油机型号为6yz-260榨油机,螺旋转速为35r/min,配用功率为1.5kw,所述步骤s9和步骤s10中采用的粗滤网和精滤网均为不锈钢滤网,所述步骤s11中真空灌装的灌装真空度为600mm/hg。

实施例2

一种茶油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培育,将茶油籽均匀的撒在鲜绿芭茅草上,并喷射营养液进行培育,保持培育温度15-20℃;

s2:选籽嫁接,选取培育出来的黒籽芽进行嫁接,选择还没有展叶的胚苗作为砧木,在芽苗种子的上方1.25m处用利刀或剪刀切断,随即用单面刀片从砧木正中髓心劈开,开口1cm,在嫁接芽梢的下放切削1.2m的刀口,削成契形一芽一叶,然后插入接穗然后用铝锡膜包扎好;

s3:栽培管理,采用原生态斜坑式栽培方法进行栽培,栽培温度为13℃;

s4:整形管理,在油茶林苗达到55cm进行打顶定杆,通过整形实现自然圆形;

s5:成熟采摘,当油茶树上的果实成熟后,选取成熟完整的油茶籽进行采摘;

s6:晾晒烘干,将采摘下来的油茶籽晒干,等壳和果肉分离后再放到蒸床上把油茶籽中残余的水分烘干,烘烤时间7h,控制油茶籽的干度达到100%;

s7:筛分,将s6中晾晒烘干的油茶籽放在圆形震动筛上进行震动筛分,将外壳和其他的杂质从籽料中分离出来;

s8:冷榨,将s7筛分好的籽料放入榨油机中,采用天然冷压榨方式进行压榨,入料温度20℃,出油温度在55℃,收集冷榨毛油,备用;

s9:粗滤,将s8中收集的冷榨毛油倒在粗滤网上进行过滤,将冷榨的油饼等原料滤除,收集粗滤后的滤液,粗滤网的网孔直径在1.5mm,备用;

s10:精滤,将s9中粗滤后的滤液再倒入精滤网中进行过滤,并收集精滤后的茶油,精滤网的网孔直径为0.4mm;

s11:灌装,将s10中收集的精滤后的茶油倒在真空灌装机,进行定量灌装,并包装入库。

所述步骤s1中的培育中鲜绿芭茅草营养基的ph值为5.75,所述步骤s3栽培时栽培行距为2m×3m、2.5m×2.5m、2.5m×3m和3m×3m中的任意一种,所述步骤s4的整形管理时打顶定杆的顶部距地面高度为45cm,所述步骤s6晾晒烘干步骤中,烘干采用的烘干机进风温度为40℃,所述步骤s8中采用的榨油机型号为6yz-260榨油机,螺旋转速为45r/min,配用功率为1.5kw,所述步骤s9和步骤s10中采用的粗滤网和精滤网均为不锈钢滤网,所述步骤s11中真空灌装的灌装真空度为660mm/hg。

实施例3

一种茶油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培育,将茶油籽均匀的撒在鲜绿芭茅草上,并喷射营养液进行培育,保持培育温度20℃;

s2:选籽嫁接,选取培育出来的黒籽芽进行嫁接,选择还没有展叶的胚苗作为砧木,在芽苗种子的上方1.5cm处用利刀或剪刀切断,随即用单面刀片从砧木正中髓心劈开,开口1.2cm,在嫁接芽梢的下放切削1.4cm的刀口,削成契形一芽一叶,然后插入接穗然后用铝锡膜包扎好;

s3:栽培管理,采用原生态斜坑式栽培方法进行栽培,栽培温度为14℃;

s4:整形管理,在油茶林苗达到60cm进行打顶定杆,通过整形实现自然圆形;

s5:成熟采摘,当油茶树上的果实成熟后,选取成熟完整的油茶籽进行采摘;

s6:晾晒烘干,将采摘下来的油茶籽晒干,等壳和果肉分离后再放到蒸床上把油茶籽中残余的水分烘干,烘烤时间10h,控制油茶籽的干度达到100%;

s7:筛分,将s6中晾晒烘干的油茶籽放在圆形震动筛上进行震动筛分,将外壳和其他的杂质从籽料中分离出来;

s8:冷榨,将s7筛分好的籽料放入榨油机中,采用天然冷压榨方式进行压榨,入料温度25℃,出油温度在60℃,收集冷榨毛油,备用;

s9:粗滤,将s8中收集的冷榨毛油倒在粗滤网上进行过滤,将冷榨的油饼等原料滤除,收集粗滤后的滤液,粗滤网的网孔直径在2mm,备用;

s10:精滤,将s9中粗滤后的滤液再倒入精滤网中进行过滤,并收集精滤后的茶油,精滤网的网孔直径为0.5mm;

s11:灌装,将s10中收集的精滤后的茶油倒在真空灌装机,进行定量灌装,并包装入库。

所述步骤s1中的培育中鲜绿芭茅草营养基的ph值为6.5,所述步骤s3栽培时栽培行距为2m×3m、2.5m×2.5m、2.5m×3m和3m×3m中的任意一种所述步骤s4的整形管理时打顶定杆的顶部距地面高度为50cm,所述步骤s6晾晒烘干步骤中,烘干采用的烘干机进风温度为50℃,所述步骤s8中采用的榨油机型号为6yz-260榨油机,螺旋转速为55r/min,配用功率为1.5kw,所述步骤s9和步骤s10中采用的粗滤网和精滤网均为不锈钢滤网,所述步骤s11中真空灌装的灌装真空度为720mm/hg。

综上所述:本发明采用的鲜绿芭茅草抚育,起到抗旱保湿增肥的作用,抗旱保湿,由于茶油具有更多的天然营养成份,土壤营养不会被阳光蒸发和水土流失跑掉,使更多的营养成份通过绿叶增肥的模式,进入油茶树体,油茶树主要是体现在嫁接上,采用从黒籽的芽上嫁接,保留了油茶的基因和油茶的本性,原生态斜坑式栽培方法,茶籽采用天然冷压榨方法,使得茶籽油品质加以改进和创新,这些营养成份是:辛酸,癸酸,多酚,维生素e,维生素b,钙,镁,铁,锰,锌,铜,钾,磷,纳,丰富的角鲨烯,植物甾醇等,生长出高营养的油茶果,冷榨出鲜爽的茶油,对人体食用功能性强大,不饱和脂肪酸总含量达到88.8%,品质超过橄榄油,培育出了茶油高端食用油;

具体外用抹擦功效有:护唇,护发,防脱发,去妊娠纹,去眼部皱纹,滋润皮肤美化肌肤等;内服食用有降血脂功效,缓解动脉粥样硬化功效,抗胃溃疡功效,抗氧化功效,调节免疫功效,保护心.肝功效,抗炎功效,防衰老功效,软化血管功效,增强记忆力,消除疲劳功效,防治头痛,偏头痛,改善睡眠功效,预防肿瘤,对癌细胞,艾滋病病毒有抑制作用,对治疗妇女不育症有良好的作用,防治前列腺疾病有积极的意义。补充孕妇高营养,增强婴幼儿食欲等等,长期食用能很好的保养血管,使血管保持年轻态。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