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盐碱地有机水稻种植管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148487发布日期:2019-03-19 23:12阅读:31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现代企业生产管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盐碱地有机水稻种植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农业生产管理,是对农业生产总过程中生产、交换、分配与消费等经济活动进行计划、组织、策划、控制、协调,并对人员进行激励,以达到预期目的的一系列工作的总称。

现代化农业生产管理的基本要求是:①有计划地提高农业生产的社会化水平,科学地合理地组织农业生产力;②大力开展对农业技术措施的经济评价工作,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③根据现代化农业生产的特点,改进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④逐步利用电子计算机等现代化管理手段以及现代经济数学方法来加强管理;⑤逐步建立一支有高度政治觉悟、具有农业现代化管理技能的队伍。

有机农业定义为遵照特定的农业生产原则,在生产中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资,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采用一系列可持续的农业技术以维持持续稳定的农业生产体系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

有机产品是纯天然、无污染、安全营养的食品,也可称为“生态食品”。生产、加工、销售的供人类消费、动物食用的农产品。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生活的质量也提出了更好的要求,粮食安全是重点关注的内容,所以有机水稻生产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盐碱地是盐类集积的一个种类,是指土壤里面所含的盐分影响到作物的正常生长,我国碱土和碱化土壤的形成,大部分与土壤中碳酸盐的累计有关,因而碱化度普遍较高,严重的盐碱土壤地区植物几乎不能生存。

盐碱地土壤不利于作物的正常生长,所以大部分盐碱地常年荒芜,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但也因如此,盐碱地种植作物后,病虫害发生相较正常土地作物较轻,更适合有机水稻的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了一种盐碱地有机水稻种植管理方法。根据水稻的具体种植方法,尤其是盐碱地水稻的种植,给出了具体的管理操作措施和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盐碱地有机水稻种植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转换期管理;

2)污染控制管理;

3)选种管理;

4)土肥管理;

5)病虫草害管理;

6)收获管理;

7)储藏管理;

8)运输管理;

9)建立基地档案管理。

优选地,还包括:1)转换期管理:此时期水稻在盐碱地中的种植过程需全程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水稻品种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

优选地,还包括:2)污染控制管理:缓冲带-在有机和常规地块之间有目的设置的、可明确界定的用来限制或阻挡邻近田块的禁用物资漂移的过渡区域;缓冲带包括一片树林,道路,沟,一片耕地或物理障碍物;有机作物和常规作物的品种等难以区分时,应在地块位置,管理上明确区分。

优选地,还包括:3)选种管理:选用有机种子或不经农药等禁用物质处理的,适合当地气候且耐盐碱,抗逆性强,高产优质的水稻品种,优选yc系列稻种。

优选地,还包括:4)土肥管理:通过施用有机肥来维持和提高土壤的费力、营养平衡和土壤生物活性,使用有机肥要根据土壤肥力情况合理定量施用,避免施加过多造成环境污染。

优选地,还包括:5)病虫草害管理:病虫草害防治的基本原则应从农业生态系统出发,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措施,创造不利于病虫草害孳生和有利于各类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保持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多样化,减少各类病虫草害所造成的损失。

优选地,还包括:6)收获管理:以稻谷成熟度达到90%,籽粒充实饱满坚硬,含水量17%~20%,茎秆含水量60%~70%时,为收获期。

优选地,还包括:7)储藏管理:仓库应清洁卫生、无有害生物,无有害物质残留,7d内未经任何禁用物质处理过。

优选地,还包括:8)运输管理:运输有机水稻应使用专用工具,若无法实现运输工具专用,在运输有机水稻前应进行彻底清洗;有机水稻收获后采用机械低温干燥。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前述管理方法在农产品有机评价体系中的应用。

本发明有益效果包括:本发明管理方法,详细列举了不同时间段需注意的不同事项外,还根据水稻的具体种植方法,尤其是盐碱地水稻的种植,给出了具体的管理操作措施和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详述本发明。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

本发明盐碱地有机水稻种植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转换期管理;

2)污染控制管理;

3)选种管理;

4)土肥管理;

5)病虫草害管理;

6)收获管理;

7)储藏管理;

8)运输管理;

9)建立基地档案管理。

优选地,还包括:1)转换期管理:此时期水稻在盐碱地中的种植过程需全程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水稻品种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

优选地,还包括:2)污染控制管理:缓冲带-在有机和常规地块之间有目的设置的、可明确界定的用来限制或阻挡邻近田块的禁用物资漂移的过渡区域;缓冲带包括一片树林,道路,沟,一片耕地或物理障碍物;有机作物和常规作物的品种等难以区分时,应在地块位置,管理上明确区分。

优选地,还包括:3)选种管理:选用有机种子或不经农药等禁用物质处理的,适合当地气候且耐盐碱,抗逆性强,高产优质的水稻品种,优选yc系列稻种。

优选地,还包括:4)土肥管理:通过施用有机肥来维持和提高土壤的费力、营养平衡和土壤生物活性,使用有机肥要根据土壤肥力情况合理定量施用,避免施加过多造成环境污染。

优选地,还包括:5)病虫草害管理:病虫草害防治的基本原则应从农业生态系统出发,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措施,创造不利于病虫草害孳生和有利于各类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保持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多样化,减少各类病虫草害所造成的损失。

优选地,还包括:6)收获管理:以稻谷成熟度达到90%,籽粒充实饱满坚硬,含水量17%~20%,茎秆含水量60%~70%时,为收获期。

优选地,还包括:7)储藏管理:仓库应清洁卫生、无有害生物,无有害物质残留,7d内未经任何禁用物质处理过。

优选地,还包括:8)运输管理:运输有机水稻应使用专用工具,若无法实现运输工具专用,在运输有机水稻前应进行彻底清洗;有机水稻收获后采用机械低温干燥。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前述管理方法在农产品有机评价体系中的应用。

本发明盐碱地有机水稻种植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转换期:此时期水稻在盐碱地中的种植过程需全程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资,且水稻品种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此时期的水稻产品为有机转换水稻,一般转换期为2-3年。

2)污染控制:缓冲带-在有机和常规地块之间有目的设置的、可明确界定的用来限制或阻挡邻近田块的禁用物资漂移的过渡区域。缓冲带包括一片树林,道路,沟,一片耕地或物理障碍物。有机作物和常规作物的品种等难以区分时(平行生产),应在地块位置,管理上明确区分,例如设置标志牌。有机地块与常规地块排灌系统也应有效隔离,常规农业生产系统中的设备在用于有机生产前应得到充分清洗。所用的保护性建筑物,塑料薄膜,防虫网的材质,使用后从土壤中清除。产地无飞机防病虫草作业(使用禁用物质)和重金属污染情况。

3)选种:有机种子或不经农药等禁用物质处理的,适合当地气候且耐盐碱,抗逆性强,高产优质的水稻品种,优选yc系列稻种。同时存在有机和非有机生产的生产单元,其常规生产部分也不得引人或使用基因工程生物/转基因生物。

4)土肥管理:通过施用有机肥来维持和提高土壤的费力、营养平衡和土壤生物活性,使用有机肥要根据土壤肥力情况合理定量施用,避免施加过多造成环境污染。有机肥料可选择溶解性小的天然矿物肥料,但不得将此类肥料作为系统中营养循环的替代品,可使用生物肥料,为使堆肥充分腐熟,可在堆制过程中添加来自于自然界的微生物,但不应使用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

5)病虫草害管理:病虫草害防治的基本原则应从农业生态系统出发,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措施,创造不利于病虫草害孳生和有利于各类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保持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多样化,减少各类病虫草害所造成的损失。

优选采用农业措施,选择种植稻种为抗病抗虫品种、播种前进行晒种及温汤浸种处理、大田前期深耕翻土清理残株及晒田、培育壮苗、加强栽培管理等一系列措施起到防治病虫草害的作用,田间杂草较多时,可采用机械或人工除草等措施。

配合使用物理防治措施,在稻田安装诱虫灯,安放黄板蓝板等,利用田间害虫的趋光性,可有效诱杀田间害虫。

植物保护产品的应用,该物质是防治有害生物或特殊病害所必需的,而且除此物质外没有其他生物的、物理的方法或植物育种替代方法和(或)有效管理技术可用于防治这类有害生物或特殊病害。对于水稻生育期期间发生的病虫害,应遵循及早发现及时治理的原则,药剂可选用:5%丙烯酸·香芹酚水剂、波尔多液(每年每公顷最大使用不超过6kg)等生物、植物源农药进行病害防治;使用印楝素、苦参碱、鱼藤酮等生物、植物源农药进行虫害防治。

6)收获:以稻谷成熟度达到90%,籽粒充实饱满坚硬,含水量17%~20%,茎秆含水量60%~70%时,为适宜收获期。有机水稻收获应使用专用工具,并做到同一品种单独收获,单独运输。收获过程中应防止禁用物质的污染。确实无法实现收获工具专用,应在工具用于有机水稻收获前进行彻底清洗。

7)储藏:仓库应清洁卫生、无有害生物,无有害物质残留,7d内未经任何禁用物质处理过。允许使用常温贮藏、气调、温度控制、干燥和湿度调节等储藏方法。有机产品尽可能单独贮藏,与常规产品共同贮藏,应在仓库内划出特定区域,并采取必要的包装、标签等措施,确保有机产品和常规产品的识别。应保留完整的出入库记录和票据。

8)运输:运输有机水稻应使用专用工具,若无法实现运输工具专用,在运输有机水稻前应进行彻底清洗。有机水稻收获后采用机械低温干燥。无机械烘干条件的,应在清洁干净、无污染的场地自然晒干。严禁在公路或粉尘、大气污染场所晒谷。贮藏仓库应清洁卫生,无有害生物、无有害物质残留,7d内未经任何禁用物质处理过。允许使用常温贮藏、温度控制、干燥等储藏方法。有机产品尽可能单独贮藏,若与常规产品共同贮藏,应在仓库内划出特定区域,并采取必要的包装、标签等措施,确保有机产品和常规产品的识别。

9)建立基地档案:对基地种植水稻全过程进行记录。

农时管理记录,应真实反映整个生产过程,如品种、育插秧的日期、耕作及灌溉的日期和方式、病虫草害发生防治、物质投入、气候条件、出现的问题及处理结果、收获日期、产量、干燥方法、贮藏地点和其他观察的过程记录。

投入品记录,要以表格的形式详细记载基地以外的投入,包括使用物质的类型、来源、购买量、使用量、使用原因、日期和田块号。

收获记录,应显示产品的类型、收获设备、设备清洁程序、田块号、收获日期、产量。此时开始设计批号。

贮藏记录,要显示仓库号、贮藏能力、日期、产品种类、批号、进库量、出库量、出库日期及运往目的地。对于仓库清洁,害虫发生情况和控制措施也要详细记录。

销售记录,包括销售发票、销售日期、购买订单、提货单等,内容包括销售日期、产品名称、批号、销售量、购买者。

在有机水稻生产过程中,水稻的病虫害防治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根据需求中允许使用的生物、植物源农药来防治水稻生育期内发生的病虫害,其防治效果如何并无确切结果,所以本发明实施例设计了空白对照、普通药剂实验、有机农药实验来验证生物、植物源农药的防治效果。

空白对照:选取1亩水稻大田,种植栽培等田间管理按上述内容进行,病虫害防治中农业措施、物理措施也按上述内容进行,但此实验中不施加任何的药剂;

普通药剂实验:选取1亩水稻大田,种植栽培等田间管理按上述内容进行,病虫害防治中农业措施、物理措施也按上述内容进行,但此实验中施加普通地块使用的防病虫害的药剂(由于此田块施加了化学药剂,所以选取地块时选择离有机种植地块相距较远的地块,且此地块四周安装了隔离膜);整个大田生产期间共喷施两次防病虫害药剂(药剂选取:井冈霉素、甲霜恶霉灵、高效氯氰菊酯、吡虫啉);

生物、植物源农药实验:选取1亩水稻大田,种植栽培等田间管理按上述内容进行,病虫害防治中农业措施、物理措施也按上述内容进行,但此实验中施加生物、植物源农药来防治病虫害的发生;整个大田生产期间共喷施两次防病虫害药剂(药剂选取:5%丙烯酸·香芹酚水剂、波尔多液、印楝素、苦参碱);

实验结果:

对三组不同实验条件下大田中水稻整个生育期内发生病虫害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空白对照水稻生育期内虫害发生有:稻苞虫(发生危害等级为轻度)、稻纵卷叶螟(发生危害等级为轻度)、稻飞虱(发生危害等级为中度),病害发生有:白叶枯病(发生危害等级为轻度);普通药剂实验组水稻生育期内基本无病虫害发生;生物、植物源农药实验组水稻剩余期内虫害发生有:稻飞虱(发生危害等级为轻度),无病害发生。

实验分析:通过三组不同的实验设计中获得的结果,证明了有机水稻种植管理过程中,使用有机农药(即生物、植物源农药)基本可以达到普通化学药剂对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原因与在水稻整个生育期内配合使用了农业防治与物理防治等综合防治方法有关,也与盐碱地块本身病虫害发生较普通地块较轻有很大关系。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几个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的限制,虽然本发明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的变动或修饰均等同于等效实施案例,均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