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竿及竿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24603发布日期:2019-04-17 02:41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鱼竿及竿体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钓鱼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鱼竿及竿体。



背景技术:

目前已有的发光鱼竿的竿体为透明状,竿体为空心竿体,竿体的一端设置有光源体,光源体发出的光线沿竿体照射到竿体的另一端。光源体发光时,光源体的光线会贯穿整个鱼竿。由于竿体为透明状,光源体的光线会穿透至竿体外,从而使垂钓者看到整根鱼竿。当有鱼上钩时,竿体部分因鱼的重量呈弯曲,而光源体的光线只能呈直线传播,使得无法很好地观察是否有鱼上钩。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鱼竿及竿体。

一种鱼竿,包括竿体和光源体,所述竿体包括第一竿体和光纤,所述第一竿体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竿体第一端的截面宽度小于所述第一竿体第二端的截面宽度,所述第一竿体内开设有安装空间,所述第一竿体至少部分设置为透光结构,所述光纤设置于所述安装空间内,所述安装空间的形状与所述光纤的形状相匹配,且所述安装空间的侧壁贴合于所述光纤的外侧表面,所述光源体设置于所述第一竿体上,且所述光源体朝向所述光纤设置。

上述鱼竿,光源体发出的光通过光纤从竿体的第二端传播至第一端,当竿体部分弯曲时,光纤也随着竿体弯曲,使得光源体发出的光沿光纤弯曲传播,进而使得光源体发出的光能沿光纤传播至水面,在第一竿体弯曲时,能够被准确识别,进而提醒用户有鱼上钩,从而便于观察中鱼时的情况。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竿体的材质为玻璃纤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竿体通过注塑或包裹设置于所述光纤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竿体的外侧表面上设置有不透光层,所述不透光层设置于第一竿体远离第一端的位置,所述光源体设置于所述第一竿体的第二端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不透光层的材质为遮光粉或油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不透光层涂覆设置于所述第一竿体的外侧表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竿体,所述第二竿体与所述第一竿体的第二端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竿体的材质为碳纤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握持部,所述握持部设置于所述第一竿体的第二端,所述握持部内开设有安装腔,所述握持部通过所述安装腔套设于所述光源体上,所述光源体容置于所述安装腔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一种竿体,包括第一竿体和光纤,所述第一竿体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竿体第一端的截面宽度小于所述第一竿体第二端的截面宽度,所述第一竿体内开设有安装空间,所述第一竿体设置为透光结构,所述光纤设置于所述安装空间内,所述安装空间的形状与所述光纤的形状相匹配,且所述安装空间的侧壁贴合于所述光纤的外侧表面。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的鱼竿的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另一个实施例的鱼竿的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再一个实施例的鱼竿的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又一个实施例的鱼竿的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目前的鱼竿在第一竿体内开设安装槽或开设安装孔,再将光纤穿设在安装槽或安装孔内,这种工艺的缺点是,无法制作较细的第一竿体,因为第一竿体较细时,在第一竿体上开设安装槽或开设安装孔较为困难,且如果为开设安装孔的方式,即使能开设出截面宽度较小的安装孔,也不利于将光纤设置在安装孔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一种鱼竿10,包括竿体和光源体12,所述竿体包括第一竿体100和光纤200,所述第一竿体100具有第一端110和第二端120,所述第一竿体100第一端110的截面宽度小于所述第一竿体100第二端120的截面宽度,所述第一竿体100内开设有安装空间101,所述第一竿体100至少部分设置为透光结构,所述光纤200设置于所述安装空间101内,所述安装空间101的形状与所述光纤200的形状相匹配,且所述安装空间101的侧壁贴合于所述光纤200的外侧表面,也就是说,所述第一竿体100套设于所述光纤200的外侧表面上,所述光源体12设置于所述第一竿体100上,且所述光源体12朝向所述光纤200设置,即所述光源体12的发光方向朝向所述光纤200。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竿体100的宽度由第二端120至第一端110逐渐减小,且第一竿体具有圆台形结构,所述第一竿体100的直径由第二端120至第一端110逐渐减小,第一竿体的内部的安装空间101的截面为圆形。值得一提的是,该安装空间101的形状为圆柱状或者圆台状。

具体地,所述安装空间101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竿体100的第一端110,所述安装空间101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一竿体100的第二端120。具体地,所述光纤200由所述第一竿体100的第一端110贯穿至所述第一竿体100的第二端120。也就是说,所述光纤贯穿所述安装空间101。本实施例中,所述光源体朝向所述光纤位于所述第一竿体的第二端的一端,以使得所述光源体的光由第一竿体的第二端传播至第一竿体的第一端。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竿体通过注塑或包裹设置在光纤上,从而实现所述安装空间的形状与所述光纤的形状相匹配,通过注塑或者包裹设置在光纤上,实现制作出竿体,且由于在光纤上进行加工,相当于以光纤为“骨干”,再将玻璃纤维设置在光纤上,便于制作出较细的竿体,丰富了竿体的尺寸大小。

如图1所示,上述鱼竿10,光源体12发出的光通过光纤200从竿体的第二端120传播至第一端110,当竿体部分弯曲时,光纤200也随着竿体弯曲,使得光源体12发出的光沿光纤200弯曲传播,进而使得光源体12发出的光能沿光纤200传播至水面,在第一竿体弯曲时,能够被准确识别,进而提醒用户有鱼上钩,从而便于观察中鱼时的情况。

为实现所述光源体设置于所述第一竿体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源体粘接于所述第一竿体上,也就是说,所述第一竿体与所述光源体粘接。具体地,所述光源体设置于一支撑架上,所述支撑架于所述第一竿体粘接。

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源体与所述第一竿体螺接。具体地,所述第一竿体上开设有第一螺孔,所述光源体上开设有第二螺孔,所述第一螺孔和所述第二螺孔内设置有一螺栓,所述螺栓与所述第一螺孔的侧壁螺接,所述螺栓与所述第二螺孔的侧壁螺接,以实现所述光源体设置于所述第一竿体上。

为实现所述第一竿体透光,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竿体的材质为玻璃纤维。本实施例中,所述玻璃纤维设置为透光结构,即所述玻璃纤维为透光的。

为取得更好的透光效果,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竿体设置为透明结构,即所述第一竿体设置为透明状态,便于第一竿体透过光纤传播出的光。透明结构具有更高的透光率,从而取得更好的透光效果。

为实现所述安装空间的形状与所述光纤的形状相匹配,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竿体通过注塑设置于所述光纤上,通过在光纤外侧表面上注塑形成所述第一竿体,实现所述安装空间的形状与所述光纤的形状相匹配,从而便于制作出较细的竿体,丰富了竿体的尺寸大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竿体的制作方法,包括模具,所述模具内设置有模穴,包括如下步骤:提供一光纤。将所述光纤固定于模穴内。向模穴内注入玻璃纤维,并加热所述模具。将所述竿体从模穴内取出,得到所述竿体。从而通过注塑得到所述竿体。

为实现所述安装空间的形状与所述光纤的形状相匹配,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竿体通过包裹的设置于所述光纤上,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竿体的材质为玻璃纤维,即所述第一竿体的材质为透明玻璃纤维,所述玻璃纤维包裹于所述光纤的外侧表面,从而便于制作出较细的竿体,丰富了竿体的尺寸大小。为便于调节光源体12,同时减少光源体12的光在传播中损失,如图2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竿体100的外侧表面上设置有不透光层400,所述不透光层400设置于第一竿体100远离第一端110的位置,所述光源体12设置于所述第一竿体100的第二端120上,也就是说,所述第一竿体100靠近第二端120的外侧表面上设置有不透光层400,所述光源体12设置于所述第一竿体100的第二端120上。通过在第一竿体的外侧表面设置不透光层400,使得第一竿体被不透光层400遮盖的部分不透光,而未被不透光层400遮盖的部分能够将光纤的光透射出来,使得第一竿体局部发光,取得更好的提示效果,尤其是第一竿体的第一端未设置不透光层,使得第一竿体的末端透光,在鱼上钩时,第一竿体弯曲并且发光,对用户起到一个很好的提示效果,并且使得发光提示更为明显。

具体地,所述第一竿体上设置所述不透光层的长度与所述第一竿体未设置不透光层的长度的比值为5~15:1。也就是说,所述第一竿体上设置所述不透光层的长度是所述第一竿体未设置不透光层的长度的5~15倍。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竿体未设置不透光层的长度为15cm~20cm,也就是说,所述第一竿体的透光结构的长度为15cm~20cm。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竿体未设置不透光层的长度为15cm,所述所述第一竿体上设置所述不透光层的长度为75cm。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竿体未设置不透光层的长度为15cm,所述所述第一竿体上设置所述不透光层的长度为225cm。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竿体未设置不透光层的长度为20cm,所述所述第一竿体上设置所述不透光层的长度为100cm。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竿体未设置不透光层的长度为20cm,所述所述第一竿体上设置所述不透光层的长度为400cm。应当理解的是,所述第一竿体未设置不透光层的长度越短,则光源体的光越集中,光照越强,但所述第一竿体未设置不透光层的长度越长,则在中鱼时能更容易观察到第一竿体的弯曲,因此能更好地观察到中鱼情况,实际生产时,能根据鱼竿的整体长度来决定所述第一竿体未设置不透光层的长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光源体12的光通过光纤200沿所述第一竿体100的第二端120至所述第一竿体100的方向传播,当所述光源体12的光经过第一竿体100设置有不透明层的位置时,光源体12的光无法穿过不透明层,从而避免光源体12的光向外传播,维持了光源体12的光的强度,实现减少光源体12的光在传播中损失。当光源体12的光到达所述第一竿体100的第一端110时,光源体12的光通过第一竿体100的透光结构向外传播,进而使得第一竿体100的第一端110发光,便于光源体12的光照射至水面,且便于观察到中鱼情况,另外,光源体12设置在第一竿体100的第二端120,便于调节光源体12,如调节光源体12的亮度或开关。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竿体100的材质为玻璃纤维,即所述第一竿体100为玻璃纤维竿,具体地,所述鱼竿为玻璃纤维鱼竿。

为实现设置所述不透光层,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不透光层的材质为遮光粉或油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不透光层的材质为遮光粉,通过遮光粉涂裹于所述第一竿体上以实现遮光效果,实现所述不透光层的功能。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遮光粉为金红石型钛白粉。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遮光粉包括二氧化钛。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遮光粉的型号为杜邦r-706,以实现遮光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不透光层的材质为油漆,具体地,所述油漆为不透光油漆。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油漆的颜色为黑色,以实现遮光效果。

目前采用了不透光的碳纤维竿作为鱼竿的不透光部分,光源体设置在碳纤维竿内,将透光的玻璃纤维竿作为鱼竿的透光部分,光源体经过碳纤维竿传播至玻璃纤维竿,以此通过碳纤维竿的不透光结构来减少光源体的光在传播过程中损耗。而目前的鱼竿按材质划分包括玻璃纤维鱼竿、碳纤维鱼竿以及玻璃纤维和碳纤维混合鱼竿。采用目前的方法只能制成玻璃纤维和碳纤维混合鱼竿而无法制作玻璃纤维鱼竿,因此无法得到具有不透光结构玻璃纤维鱼竿。如图2所示,本申请中,将所述第一竿体100的材质设置为玻璃纤维,通过遮光粉或油漆涂裹在第一竿体100上形成所述不透光层400,则不需改变第一竿体100的材质,以此能制作出具有不透光层400的玻璃纤维鱼竿10。且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中,通过遮光粉或油漆实现形成所述不透光层400,工艺更加简捷、成本较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不透光层的材质为碳纤维,本实施例中,将碳纤维包裹于所述第一竿体的外侧表面,形成所述不透光层。以此通过所述碳纤维形成所述不透光层。为实现所述不透光层的功能,如图2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不透光层400涂覆设置于所述第一竿体100的外侧表面。以使得光纤200在所述第一竿体100第二端120上的投影落在所述不透光层400上,实现所述不透光层400的功能。

一个实施例中,为便于光源体12的光纤200照射至水面,便于观察到中鱼情况,如图3所示,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鱼竿10还包括第二竿体300,所述第二竿体300与所述第一竿体100的第二端120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竿体300的材质可以为玻璃纤维,所述第二竿体300的材质也可以为碳纤维,一个实施例是,所述第二竿体300的材质为玻璃纤维,一个实施例是,所述第二竿体300为碳纤维。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竿体300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竿体100的长度,因此,当手持第二竿体300时,第一竿体100能伸向水面上,从而使得光源体12位于鱼竿10的前端,即使得光源体12靠近水面,使得光源体12有效照射至水面。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竿体300的材质为碳纤维,从而制成玻璃纤维和碳纤维混合鱼竿。本实施例中,光源体12的光并完全贯穿第二竿体300的内部,而是通过将第一竿体100和光源体12设置在离水面较近的地方,从而使得更好地将光源体12的光传播至水面。

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竿体的材质为玻璃纤维。

为实现所述第二竿体300与所述第一竿体100的第二端120连接,如图3所示,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竿体300开设有竿腔301,所述第二竿体300通过所述竿腔301套设于所述第一竿体100的第二端120上。本实施例中,所述光源体12容置于所述竿腔301内。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第一竿体可以整体设置为透光结构,也可以至少部分设置为透光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竿体整体设置为透光结构,所述鱼竿还包括第二竿体,所述第二竿体与所述第一竿体的第二端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竿体的长度与所述第一竿体的长度的比值为5~15:1,也就是说,所述第二竿体的长度是所述第一竿体的长度的5~15倍。本实施例中,第一竿体为透明结构,因为长度较短,因此光源体的光在竿体上传播的损耗较少,能有效保持竿体的发光亮度,同时,当鱼上钩时,第一竿体可弯曲,便于观察中鱼情况。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竿体设置为部分透光结构,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竿体的外侧表面上设置有不透光层,所述第一竿体未设置所述不透光层的部分为所述第一竿体的透光结构。

为方便抓持所述鱼竿,如图4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鱼竿还包括握持部500,所述握持部500设置于于所述第一竿体100的第二端120,所述握持部500内开设有安装腔501,所述握持部500通过所述安装腔501套设于所述光源体12上,所述光源体12容置于所述安装腔501内,通过握持部500将所述光源体12容置于所述安装腔501内,实现安装所述光源体12。本实施例中,所述握持部500通过所述安装腔501套设于所述第一竿体100的外侧表面,以实现所述所述握持部500连接于所述第一竿体100的第二端102。本实施例中,所述握持部的外侧表面具有人体工学结构,以方便握持。具体地,所述握持部外侧表面的摩擦系数大于所述第一竿体外侧表面的摩擦系数,以在握持时提供更大的摩擦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提供一种竿体,包括第一竿体100和光纤200,所述第一竿体100具有第一端110和第二端120,所述第一竿体100第一端110的截面宽度小于所述第一竿体100第二端120的截面宽度,所述第一竿体100内开设有安装空间101,所述第一竿体100设置为透光结构,所述光纤200设置于所述安装空间101内,所述安装空间101的形状与所述光纤200的形状相匹配,且所述安装空间101的侧壁贴合于所述光纤200的外侧表面。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