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玉米种子浸芽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04412发布日期:2018-10-19 20:41阅读:46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浸芽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玉米种子浸芽装置。



背景技术: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一种经济作物,为了保证玉米的产量,在播种之前,常常会对玉米种子进行浸种处理,浸种是农业种植的一项流程,是指对于发芽较慢的种子,在播种之前需要对种子进行浸种,浸种的目的是促进种子较早发芽,还有可以杀死一些虫卵和病毒。

浸种装置一般包括浸泡箱,但是现代的浸泡箱存在着较多的缺陷,例如现代的浸泡箱在取出玉米种子的时候,需要将浸泡箱内的水全部放出,才能完全的取出种子,这样操作非常麻烦,不适合大规模的使用,另外现代的浸种装置实用性较差,结构较为简单,无法满足人们越来越多的需求。

为此,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领域技术人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种子浸芽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玉米种子浸芽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玉米种子浸芽装置,包括浸泡箱、支架和支撑板,所述浸泡箱为上端开口的箱体结构,浸泡箱的上端活动盖合有盖板;所述浸泡箱的上端左侧设置有进水管,浸泡箱的下端右侧设置有出水管;所述浸泡箱的内侧底部设置有横板,横板的中部嵌接有过滤网;所述横板的左右两侧设置有提升装置,提升装置包括连接杆和拉环,连接杆的底面与横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连接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拉环;所述浸泡箱的下端设置有支架,支架的下方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上端四角处固定连接有立柱,立柱的上方与支架套接,立柱的下端与支撑板固定连接,立柱上套设有减震弹簧;所述支撑板的底端设置有多根支撑杆,支撑杆的上端通过轴承与支撑板的底面转动连接,支撑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行走轮支架,行走轮支架内部通过转轴连接有行走轮。

进一步的,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均与浸泡箱3内部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横板的外侧壁与浸泡箱的内侧壁滑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立柱的顶端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母。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杆共有四根均匀分布在支撑板的底面四角处。

进一步的,所述轴承固定连接在支撑板内部。

使用时将玉米种子放在横板上进行浸泡处理,通过进水管和出水管完成对浸泡箱内部水源的更换,在需要取出玉米种子的时候,可以通过提升装置将横板从浸泡箱内升起,取出种子即可,而过滤网可以将水过滤出来,操作简单方便,另外支撑板底端可旋转的支撑杆连接有行走轮,方便装置进行移动,而移动过程中,通过在立柱上套设减震弹簧,能够极大减小装置移动过程中产生的震动,防止装置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玉米种子浸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玉米种子浸芽装置中提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

图3为玉米种子浸芽装置中支撑板的仰视图;

图4为玉米种子浸芽装置中过滤网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请参阅图1-3,一种玉米种子浸芽装置,包括浸泡箱3、支架7和支撑板8,所述浸泡箱3为上端开口的箱体结构,浸泡箱3的上端活动盖合有盖板1;所述浸泡箱3的上端左侧设置有进水管2,浸泡箱3的下端右侧设置有出水管12;所述浸泡箱3的内侧底部设置有横板11,横板11的中部嵌接有过滤网10;所述横板11的左右两侧设置有提升装置4,提升装置4包括连接杆14和拉环13,连接杆14的底面与横板1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连接杆1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拉环13;所述浸泡箱3的下端设置有支架7,支架7的下方设置有支撑板8;所述支撑板8的上端四角处固定连接有立柱6,立柱6的上方与支架7套接,立柱6的下端与支撑板8固定连接,立柱6上套设有减震弹簧;所述支撑板8的底端设置有多根支撑杆15,支撑杆15的上端通过轴承16与支撑板8的底面转动连接,支撑杆15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行走轮支架9,行走轮支架9内部通过转轴连接有行走轮。

上述,进水管2和出水管12均与浸泡箱3内部连通。

上述,横板11的外侧壁与浸泡箱3的内侧壁滑动连接。

上述,立柱6的顶端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母5。

上述,支撑杆15共有四根均匀分布在支撑板8的底面四角处。

上述,轴承16固定连接在支撑板8内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使用时将玉米种子放在横板11上进行浸泡处理,通过进水管2和出水管12完成对浸泡箱3内部水源的更换,在需要取出玉米种子的时候,可以通过提升装置4将横板11从浸泡箱3内升起,取出种子即可,而过滤网10可以将水过滤出来,操作简单方便,另外支撑板8底端可旋转的支撑杆15连接有行走轮,方便装置进行移动,而移动过程中,通过在立柱6上套设减震弹簧,能够极大减小装置移动过程中产生的震动,防止装置损坏。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