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竹荪菌培育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96460发布日期:2018-11-20 18:54阅读:314来源:国知局
一种竹荪菌培育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用菌种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竹荪菌培育盒。



背景技术:

竹荪多长在温湿环境。当竹荪孢子萌发形成菌丝,通过菌丝分解腐竹类的有机物质取得营养,进入生殖生长阶段,菌丝体形成无数菌索,在其前端膨大发育成纽结状原基,在适宜条件下,经过一个多月生长,原基形成菌蕾,状如鸡蛋。当菌蕾顶端凸起如桃形时,多在晴天的早晨由凸起部分开裂,先露出菌盖,菌柄相继延伸,到中午柄长到一定高度时即停止伸长,菌裙渐渐由盖内向下展开,空气相对湿度为95%时,菌裙生长正常,温度偏低和湿度过小时不能正常展裙。因此培养基的湿度对于竹荪的生长是至关重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迅速调整培养基湿度的竹荪菌培育盒。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竹荪菌培育盒,包括盒体和遮光棚,所述盒体向上开口,所述遮光棚设在盒体的开口之上,所述盒体底面和侧面均覆有隔离膜,所述盒体中部设有中空的交换气室,所述交换气室底端封闭且和盒体底部一体地连接;所述交换气室顶端开口,其开口上覆盖有微孔滤膜;所述交换气室侧壁采用透气性良好的材料制成且交换气室侧壁外包裹有海绵层。

进一步的,交换气室上端面高出盒体上端面2cm-4cm。

进一步的,遮光棚通过若干立柱安装在盒体上,且所述遮光棚一端与立柱铰接,另一端与立柱搭接。

进一步的,微孔滤膜可通过最大粒子直径为50um-100um。

进一步的,遮光棚最低处离盒体上端面不低于20c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

本实用新型竹荪菌培育盒底面和侧面均覆有隔离膜,可以一定程度的减小培养基内的水分散失,同时交换气室的设置可以让深层的培养基也能顺利的和外界空气进行交换和流通,为了增强培养基的吸水能力,在交换气室侧壁外包裹有海绵层,交换气室侧壁采用透气性良好的材料制成,气体可以通过微孔滤膜过滤掉较大杂质后进入交换气室内,然后从交换气室侧壁进入培养基内,其中的水分会被海绵层吸附和存储以供培养基吸收,因此本实用新型可以方便迅速的调整培养基的湿度,以让其保持在利于菌丝发育的湿度范围内,而遮光棚则是对培养基进行遮阴,营造菌丝喜欢的阴暗潮湿的环境,利于菌丝的生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盒体,2-隔离膜,3-交换气室,31-微孔滤膜,4-海绵层,5-立柱,6-遮光棚。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所示:

一种竹荪菌培育盒,包括盒体1和遮光棚6,所述盒体1向上开口,所述遮光棚6设在盒体1的开口之上,所述盒体1底面和侧面均覆有隔离膜2,所述盒体1中部设有中空的交换气室3,所述交换气室3底端封闭且和盒体1底部一体地连接;所述交换气室3顶端开口,其开口上覆盖有微孔滤膜31;所述交换气室3侧壁采用透气性良好的材料制成且交换气室3侧壁外包裹有海绵层4。

具体的,为了避免培养基和泥土堵塞住微孔滤膜31,交换气室3上端面高出盒体1上端面2cm-4cm。

具体的,为了利于竹荪的采摘或者栽种等,遮光棚6通过若干立柱5安装在盒体1上,且所述遮光棚6一端与立柱5铰接,另一端与立柱5搭接,在进行工作时只需要将遮光棚6掀开到一边即可。

具体的,为了防止空气中的杂质进入,微孔滤膜31可通过最大粒子直径为50um-100um。

具体的,为了竹荪破土长出菌盖时遮光棚6不会干涉到竹荪菌盖,遮光棚6最低处离盒体1上端面不低于20cm。

当竹荪要到破土的那段时间,需要相对大的培养基湿润程度和空气湿度。空气湿度可以利用竹荪大棚内的喷雾装置调整,此时调整湿度后的空气会由微孔滤膜进入交换气室3内,交换气室3侧壁是透气材料制成,此时气体会迅速透过交换气室3侧壁进入培养基内,而海绵层4则是用来帮助培养基吸附空气中的水汽和存储水分的,因此本实用新型能够在短时间内将培养基内的湿度提升,便于湿度的控制。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