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菇立体栽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84810发布日期:2018-09-21 19:42阅读:134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食用菌栽培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平菇立体栽培装置。



背景技术:

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也称侧耳、糙皮侧耳、蚝菇、黑牡丹菇,在中国台湾省又称秀珍菇,是担子菌门下伞菌目侧耳科一种类,是种相当常见的灰色食用菇。

现有的平菇栽培大多是采用塑料袋装填栽培基质后接种进行平菇栽培。这种具有装填培养基繁琐费时的缺陷,同时,塑料袋不易重复使用,造成环境污染,而且装填了栽培基质的菌包,堆叠后只有菌包两端可以出菇,出菇量较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平菇立体栽培装置,用以降低劳动力,提高平菇产量。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平菇立体栽培装置,包括栽培筐和由立柱、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构成的具有多层结构的支撑架;在位于同一层的两根第二横杆的端部分别设置有导轨,所述导轨上设置有滑槽;在所述导轨上方的第二横杆的下端设置有植物补光灯;所述栽培筐位于所述导轨上;所述立柱上设置有PLC控制器;

所述栽培筐包括侧壁和下底,所述侧壁和下底围成容置腔;所述侧壁上开设有条形孔,所述条形孔上设置有堵头;所述容置腔内设置有痕量灌溉管和通气管,所述通气管上开设有多个通气孔;所述通气管的两端穿过所述侧壁到达所述容置腔外,所述痕量灌溉管的一端穿过所述侧壁到达容置腔外;所述侧壁上设置有提手;所述下底的下端设置有滚轮,所述滚轮与所述滑槽相匹配;所述栽培筐为长方体,长为50~80cm、宽为50~60cm和高为25~35cm;

所述立柱上设置有喷雾头、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所述喷雾头与支水管连接;所述支水管上设置有增压泵;所述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增压泵与所述PLC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痕量灌溉管和支水管与主水管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平菇立体栽培装置中,优选地,所述导轨的两端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通过螺栓与设置在所述导轨上的凸块活动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平菇立体栽培装置中,优选地,所述立柱、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由不锈钢或木材制成。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平菇立体栽培装置中,优选地,所述植物补光灯为LED灯。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平菇立体栽培装置中,优选地,所述堵头上开设有网孔。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网孔的直径为0.5~1cm。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平菇立体栽培装置中,优选地,所述栽培筐由聚四氟乙烯制成。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在栽培筐内设置了通气管和痕量灌溉管,保证了栽培基质内二氧化碳、氧气和水分的供给,促进了平菇的生长,提高了平菇的产量。在侧壁上开了条形孔,出菇时平菇可以从条形孔处长出,增加了出菇量。将栽培筐放置在支撑架上,可以进行平菇多层出菇。在支撑架上设置了导轨,并在栽培筐上匹配设置了滚轮,可以方便栽培筐的取放,降低了劳动力;喷雾头可以进行喷雾,保证空气中湿度,提高了平菇产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栽培筐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沿图2中A-A线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堵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通气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导轨结构示意图;

图中:1-栽培筐,2-立柱,3-第一横杆,4-第二横杆,5-导轨, 6-滑槽,7-植物补光灯,8-PLC控制器,9-侧壁,10-下底,11-条形孔,12-堵头,13-痕量灌溉管,14-通气管,15-通气孔,16-提手, 17-滚轮,18-喷雾头,19-温度传感器,20-湿度传感器,21-支水管, 22-增压泵,23-主水管,24-限位块,25-凸块,26-网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一种平菇立体栽培装置,如图1至6所示,包括栽培筐1和由立柱2、第一横杆3和第二横杆4构成的具有多层结构的支撑架;立柱 2、第一横杆3和第二横杆4由不锈钢材料制成,使得支撑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在位于同一层的两根第二横杆4的端部分别设置有导轨 5,导轨5上设置有滑槽6;在导轨5上方的第二横杆4的下端设置有植物补光灯7,该植物补光灯7为LED灯;栽培筐1位于导轨5上;立柱2上设置有PLC控制器8;

栽培筐1由聚四氟乙烯制成,包括侧壁9和下底10,侧壁9和下底10围成容置腔;侧壁9上开设有条形孔11,条形孔11上设置有堵头12,在堵头12上开设有网孔26,网孔26的直径为0.6cm;容置腔内设置有痕量灌溉管13和通气管14,通气管14上开设有多个通气孔15;通气管14的两端穿过侧壁9到达容置腔外,痕量灌溉管13的一端穿过侧壁9到达容置腔外;侧壁9上设置有提手16;下底10的下端设置有滚轮17,滚轮17与滑槽6相匹配;栽培筐1为长方体,长为70cm、宽为50cm和高为30cm;

在立柱2上还设置有喷雾头18、温度传感器19和湿度传感器20;喷雾头18与支水管21连接;在支水管21上设置有增压泵22;温度传感器19、湿度传感器20和增压泵22与PLC控制器8电连接;痕量灌溉管13和支水管21与主水管23连接。

为了防止栽培筐1从导轨5上滑落,在导轨5的两端设置有限位块24,限位块24是通过螺栓与设置在导轨5上的凸块25活动连接的。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操作的:在栽培筐1中装填入栽培基质,对栽培基质进行高温高压灭菌,灭菌结束后,将栽培基质冷却,向栽培基质内接种平菇菌种,将栽培筐1放置到支撑架上,痕量灌溉管 13与主水管23连接;进行发菌,发菌结束时,将堵头12从条形孔 11处取下,进行出菇管理。

栽培筐1由聚四氟乙烯制成,具有耐高温高压的优点。在对栽培筐内的栽培基质进行蒸汽灭菌时,蒸汽可以从设置在堵头12上的网孔26进入到栽培筐1内,达到对栽培基质充分彻底灭菌的目的。在栽培筐1内设置的通气管14可以增加栽培基质内的氧化和二氧化碳的含量,为平菇的生长提供充足的氧气,促进平菇的生长和产量。植物补光灯7可以保证各层平菇对光线的需求。温度传感器19和湿度传感器20用于采集温湿度数据,并上传至PLC控制器8,PLC控制器 8控制增压泵22的启停,进行喷雾或停止喷雾,达到调空气温湿度的目的,提高平菇的生长和产量。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