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墙自动浇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02415发布日期:2018-08-31 20:31阅读:39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植物景观墙的浇灌装置,特别是一种景观墙自动浇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发展,城市化速度逐渐加快,但是在城市中,由于用地紧张,能够用于绿化的土地面积有限,因此在墙面上种植植物的景观墙便应运而生。植物景观墙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便是浇灌,现有的景观墙的浇灌系统通常采用简单的水泵接水管网路的浇灌系统,这种浇灌系统由于管路内压力分布不均匀,导致靠近泵的的出水口压力高于远离泵的出水口,也就是出水口距泵越远,浇灌量越少。在这种不均匀的浇灌方式下容易产生两种情况:一是为了保证管路末端也能充分灌溉,加大灌溉量,这就导致管路起始端的灌溉量过大,容易溢水,影响观感;而是正常地灌溉,管路末端的植物由于灌溉量较少或根系向墙体伸展导致墙体受到破坏,或由于长期缺水枯死。因此,现有的景观墙的灌溉系统存在浇灌不均匀问题,导致植物容易枯死。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景观墙自动浇灌装置。本实用新型具有浇灌均匀的特点,显著提高植物的存活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景观墙自动浇灌装置,包括水箱,水箱连接有泵,泵连接有主水管,主水管的出口设置在景观墙的上部,且主水管的出口下方设有水车,水车连接有第一水管、第二水管和第三水管,第一水管、第二水管和第三水管分别与种植单位相连接;还包括控制装置,控制装置与泵相连接;所述的水车包括均匀设置的第一引水部、第二引水部和第三引水部,水车的侧壁设有分别与第一引水部、第二引水部和第三引水部相连通的第一出水管、第二出水管和第三出水管,且第一出水管、第二出水管和第三出水管到水车旋转中心的距离依次增大,所述的第一水管、第二水管和第三水管进水的端部分别设有依次与第一出水管、第二出水管和第三出水管相配合的第一半圆管、第二半圆管和第三半圆管。

前述的景观墙自动浇灌装置中,所述的第一出水管、第二出水管和第三出水管的管长依次缩短。

前述的景观墙自动浇灌装置,还包括回流水管,回流水管的进水口设置在种植单位的下部,回流水管的出水口与水箱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控制装置控制泵自动地按设定频率汲水浇灌,并通过水车对浇灌水进行均匀的分配,具体过程如下:从主水管流出的水驱动水车转动,均匀设置的引水部使水车可以看作匀速转动,同时流进各个引水部的水量也近似相等,引水部的水通过相应的出水管流出至相应的水管最后流到各个种植单位(种植盆、种植层等)。由于各个出水管距离水车旋转中心的距离不相等,因此各个引水部的水流通过出水管和半圆管的配合是相互独立的。所以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各个对种植进行均匀的浇灌,由于不会出现个别种植单位浇灌过多或过少的情况,也就不容易溢水,同时植物的根系就只会分布于墙体表面的种植单位内,不会向墙体延伸,墙体也就不容易受到破坏。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浇灌方式新颖,水车的工作过程具有较高的欣赏性,因此与现有的隐藏式的浇灌装置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水车和水管可以不隐藏,提高景观墙的美观程度。

更进一步地,第一出水管、第二出水管和第三出水管的管长依次缩短,这种结构实现了回转过程中各个引水部的水流完全错开,即使出水管有水滴溅出也不会流到其它水管,保证灌溉水量的均匀分配。

综上,本实用新型具有浇灌均匀的特点,所以本实用新型可以显著提高植物的存活率。同时,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结构简单和美观程度高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水车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水车的三维示意图;

图4是第一水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八瓣的水车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110-水箱,120-泵,121-控制装置,130-主水管,140-水车,141-第一引水部,142-第二引水部,143-第三引水部,144-第一出水管,145-第二出水管,146-第三出水管,151-第一水管,152-第二水管,153-第三水管,154-第一半圆管,155-第二半圆管,156-第三半圆管,160-回流水管。

200-景观墙,210-种植单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限制的依据。

实施例:景观墙自动浇灌装置,设置在具有多个种植单位210的景观墙200上,构成如图1至图4所示,包括水箱110,水箱110连接有泵120,泵120连接有主水管130,主水管130的出口设置在景观墙200的上部,且主水管130的出口下方设有水车140,水车140连接有第一水管151、第二水管152和第三水管153,第一水管151、第二水管152和第三水管153分别与种植单位210相连接;还包括控制装置121,控制装置121与泵120相连接;所述的水车140包括均匀设置的第一引水部141、第二引水部142和第三引水部143,水车140的侧壁设有分别与第一引水部141、第二引水部142和第三引水部143相连通的第一出水管144、第二出水管145和第三出水管146,且第一出水管144、第二出水管145和第三出水管146到水车140旋转中心的距离依次增大,所述的第一水管151、第二水管152和第三水管153进水的端部分别设有依次与第一出水管144、第二出水管145和第三出水管146相配合的第一半圆管154、第二半圆管155和第三半圆管156。

所述的第一出水管144、第二出水管145和第三出水管146的管长依次缩短。

还包括回流水管160,回流水管160的进水口设置在种植单位210的下部,回流水管160的出水口与水箱110相连接。

工作原理:在控制装置121(控制装置121优选地采用嵌入式单片机)的控制下,泵120按设定的频率从水箱110汲水至主水管130,主水管130的水经水车140均匀分配至第一水管151至第三水管153,实现对种植单位210(如种植盆、种植层等)的均匀浇灌。

水车140的引水过程如下:从主水管130流出的水驱动水车140转动,均匀设置的引水部使水车140可以看作匀速转动(水车140的转动速度实际上是周期性变化的,变化频率与引水部数量相同,将引水部作为参考对象后,水车可看作“匀速”转动),同时流进各个引水部的水量也近似相等,引水部的水通过相应的出水管流出至相应的水管的半圆管上。如图3所示,各个出水管到水车140的旋转中心距离不同,由此出水管的运动轨迹是个圆环(水车140可看作圆柱,出水管是安装在圆柱的端面上,与水车的旋转轴平行),与出水管对应的水管的端部设置与包含该圆环的半圆管即可实现水流流通,同时各个圆环之间相互错开,因此不同引水部的水流会分开。

此外,第一出水管144、第二出水管145和第三出水管146的管长依次缩短。从图2和图3可知,第一出水管144的回转半径最小,第三出水管146的最大。从竖直方向上看,假如第一出水管144、第二出水管145和第三出水管146的管长相同,即它们出口所在圆环的竖直投影是重合的,假如第三出水管146有水溅出,溅出的水有可能落在第一半圆管154和第二半圆管155上。而出水管的长度错开后且回转半径最大的管最短,如此一来三者出口所在的圆环的竖直投影也错开了,因此即使有水溅出也不会落在别的半圆管上,实现各个水流充分隔离。

水车的引水部不限于3(如图5所示),同时水车的数量也不限于1,可在一个水车后连接若干次级水车,以此类推,实现树状扩散的浇灌结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