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野外运输过程中防止渔获物逃逸的笼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12050发布日期:2019-01-15 22:23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一种野外运输过程中防止渔获物逃逸的笼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生态监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野外运输过程中防止渔获物逃逸的笼子。



背景技术:

在野外进行渔获物捕捞工作时,捕捞网具通常也作为储存工具,在进行水产养殖和科学实验时需要将野外捕捞的活体渔获物运输回实验室。但由于虾类和鱼类具有活蹦乱跳特性,而蟹类容易攀爬,不宜直接用手或质地较软的网具或开敞的网具等运输或储存。目前,常见的虾类和鱼类活体运输工具是用大的塑料桶或整理箱,此种工具占用空间较大,且难以进行不同规格渔获物的分类运输和存储,不利于提高存储效率,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可以将渔获物分类存储且占空间小的笼子,有利于渔获物活体长距离运输且不易逃出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野外运输过程中防止渔获物逃逸的笼子,解决常见的渔获物活体运输工具是用大的塑料桶或整理箱,此种工具占用空间较大,且难以进行不同规格渔获物的分类运输和存储,不利于提高存储效率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野外运输过程中防止渔获物逃逸的笼子,包括圆筒形外框、网衣、支撑杆、不锈钢圆环、防逃盖和网口环,其中所述圆筒形外框四周设有网衣,所述圆筒形外框中部设有中间带有圆孔的不锈钢圆环,所述圆筒形外框上端设有防逃盖,所述防逃盖中部设有圆孔,所述圆孔上设有网口环。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圆筒形外框上下圆环通过支撑杆连接,且支撑杆分别与圆筒形外框上下圆环垂直。

本实用新型的又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圆筒形外框为不锈钢材料制成、下端直径为 40cm,上端直径为50cm。

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网衣为渔用网片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不锈钢圆环内孔径为10cm、外径为45cm。

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防逃盖材料为由网衣构成。

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防逃盖中部圆孔孔径为12cm。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具有操作简便、携带方便、节省劳动力、成本低、易于推广等优点,虾笼容器形状固定,起到保护作用,特别适用于对捕捞到的活虾进行即时的储存和运输。

附图说明

图1为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野外运输过程中防止渔获物逃逸的笼子,包括圆筒形外框1、网衣 2、支撑杆3、不锈钢圆环4、防逃盖5和网口环6,其中所述圆筒形外框1四周设有网衣 2,所述圆筒形外框1中部设有中间带有圆孔的不锈钢圆环4,所述圆筒形外框1上端设有防逃盖5,所述防逃盖5中部设有圆孔,所述圆孔上设有网口环6。

所述圆筒形外框1上下圆环通过支撑杆3连接,且支撑杆3分别与圆筒形外框1上下圆环垂直,所述圆筒形外框1为不锈钢材料制成、下端直径为40cm,上端直径为50cm。

所述网衣2为渔用网片材料制成。

所述不锈钢圆环4内孔径为10cm、外径为45cm。

所述防逃盖5材料为由网衣构成,所述防逃盖5中部圆孔孔径为12cm。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将本实用新型放置在水中,网口环固定于水面上方,再将捕获的渔获物放入水中,用不锈钢圆环盖住渔获物,可防治渔获物活体乱蹦或逃出水面,且在设置时可将多个本实用新型笼子并列排列。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