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蝌蚪幼苗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06553发布日期:2018-11-30 19:17阅读:622来源:国知局
一种蝌蚪幼苗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青蛙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蝌蚪幼苗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青蛙是雌雄异体,体外受精,精子和卵细胞在水里完成受精,受精卵孵化为蝌蚪,刚孵化的蝌蚪有一条扁而长的尾,用头部的两侧的鳃呼吸,长出内鳃的蝌蚪;长出四肢的幼娃,用肺呼吸,皮肤裸露,辅助呼吸;幼娃逐渐发育成蛙,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蛙水陆两栖,用肺呼吸,皮肤裸露辅助呼吸,发育过程为: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

青蛙发育过程需要对不同的生长阶段进行分析,如中国专利201620810748.2公开了一种新型蝌蚪幼苗收集装置,包括吸盘,所述吸盘上侧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上侧设有导管,所述导管内部左侧设有风机,所述导管上端左侧设有进口,所述风机右侧设有第一吸附板,所述第一吸附板右侧设有第二吸附板;但是上述技术方案的不足之处在于,结构复杂且操作时比较麻烦,浪费大量的时间,不利于蝌蚪的健康,同时不能将不同大小的蝌蚪进行分离,增加分析检测的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蝌蚪幼苗收集装置,对不同大小的蝌蚪进行分离,利于进行检测分析,同时结构简单且操作方便,提高工作的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蝌蚪幼苗收集装置,包括收集筒、支撑架和固定支座,所述收集筒的一端连接设置有所述固定支座;所述收集筒的外壁设置有所述支撑架;

所述收集筒包括收集筒本体、收集进口、收集出口、第一收集卡槽、第二收集卡槽和第三收集卡槽,所述收集进口设置于所述收集筒本体的一端,所述收集出口设置于所述收集筒本体的另一端;

所述第一收集卡槽、所述第二收集卡槽和所述第三收集卡槽均设置于所述收集筒本体内,且所述第一收集卡槽、所述第二收集卡槽和所述第三收集卡槽沿所述收集筒本体的长度方向阵列设置;

所述第一收集卡槽、所述第二收集卡槽和所述第三收集卡槽内分别设置有第一收集板、第二收集板和第三收集板;

所述支撑架包括固定管、拉伸管和调节螺栓,所述固定管的固定端铰接所述固定支座,所述拉伸管的一端活动设置于所述固定管活动端内,所述拉伸管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收集筒本体,所述调节螺栓的末端穿过所述固定管与所述拉伸管的外壁接触。

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收集进口的上部设置有漏斗筒,且所述漏斗筒、所述收集进口和所述收集筒本体贯通设置。

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收集筒本体为透明材质构件。

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收集板、所述第二收集板和所述第三收集板内分别设置有第一收集网、第二收集网和第三收集网,且所述第一收集网、所述第二收集网和所述第三收集网的网孔直径依次减小。

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收集板、所述第二收集板和所述第三收集板的侧边均设置把手槽,所述把手槽的外壁设置有凸起,且所述凸起设置有若干。

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固定支座包括固定底板和支撑管,所述支撑管的一端连接所述固定底板,所述支撑管的另一端铰接所述收集筒本体。

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固定底板的底部设置有吸盘。

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固定底板的上部设置有收集器和延伸管,所述延伸管的一端连接所述收集器,所述延伸管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收集出口。

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蝌蚪幼苗收集装置,包括:收集筒、支撑架和固定支座,所述收集筒包括收集筒本体、收集进口、收集出口、第一收集卡槽、第二收集卡槽和第三收集卡槽;所述第一收集卡槽、所述第二收集卡槽和所述第三收集卡槽均设置于所述收集筒本体内,所述第一收集卡槽、所述第二收集卡槽和所述第三收集卡槽内分别设置有第一收集板、第二收集板和第三收集板;所述支撑架包括固定管、拉伸管和调节螺栓,所述固定管的固定端铰接所述固定支座,所述调节螺栓的末端穿过所述固定管与所述拉伸管的外壁接触;基于以上机构,通过所述收集筒可以对不同大小的蝌蚪进行分离,利于进行检测分析,同时装置操作方便,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收集进口的上部设置有漏斗筒,且所述漏斗筒、所述收集进口和所述收集筒本体贯通设置;基于以上机构,方便将盛蝌蚪的池水倒进所述收集筒本体内。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收集筒本体为透明材质构件;基于以上机构,便于随时的观察所述收集筒本体内收集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收集板、所述第二收集板和所述第三收集板内分别设置有第一收集网、第二收集网和第三收集网,且所述第一收集网、所述第二收集网和所述第三收集网的网孔直径依次减小;基于以上机构,通过所述第一收集网、所述第二收集网和所述第三收集网将不同大小的蝌蚪进行区分收集,方便进行分析。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收集板、所述第二收集板和所述第三收集板的侧边均设置把手槽,所述把手槽的外壁设置有凸起;基于以上机构,通过所述把手槽便于进行操作拿取。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固定支座包括固定底板和支撑管,所述支撑管的一端连接所述固定底板,所述支撑管的另一端铰接所述收集筒本体;基于以上机构,通过所述固定支座便于倾斜所述收集筒本体后方便收集蝌蚪。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固定底板的底部设置有吸盘;基于以上机构,通过所述吸盘便于进行固定装置,操作简单且实用性强。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固定底板的上部设置有收集器和延伸管;基于以上机构,使用所述收集器避免浪费池水内的小蝌蚪,避免降低效益。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蝌蚪幼苗收集装置,便于进行分析,提高工作的效率,同时操作方便,生产成本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一种蝌蚪幼苗收集装置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收集筒,11、收集筒本体,12、收集进口,13、收集出口,14、第一收集卡槽,141、第一收集板,142、第一收集网,15、第二收集卡槽,151、第二收集板,152、第一收集网,16、第三收集卡槽,161、第三收集板,162、第一收集网,2、支撑架,21、固定管,22、拉伸管,23、调节螺栓,3、固定支座,31、固定底板,32、支撑管,4、漏斗筒,5、把手槽,51、凸起,6、吸盘,7、收集器,71、延伸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蝌蚪幼苗收集装置,包括:收集筒1、支撑架2和固定支座3,收集筒1的一端连接设置有固定支座3;收集筒1的外壁设置有支撑架2;通过固定支座3进行固定,支撑架2起到支撑和调节的作用,便于进行操作;

收集筒1包括收集筒本体11、收集进口12、收集出口13、第一收集卡槽14、第二收集卡槽15和第三收集卡槽16,收集进口12设置于收集筒本体11的一端,收集出口13设置于收集筒本体11的另一端;蝌蚪从收集进口12进入,剩余的池水沿收集出口13排出;

收集进口12的上部设置有漏斗筒4,且漏斗筒4、收集进口12和收集筒本体11贯通设置;为了便于池水进入收集筒本体11设置漏斗筒4,操作简单,避免洒落;

第一收集卡槽14、第二收集卡槽15和第三收集卡槽16均设置于收集筒本体11内,且第一收集卡槽14、第二收集卡槽15和第三收集卡槽16沿收集筒本体11的长度方向阵列设置;第一收集卡槽14、第二收集卡槽15和第三收集卡槽16内分别设置有第一收集板141、第二收集板151和第三收集板161;通过第一收集板141、第二收集板151和第三收集板161依次进行收集蝌蚪;

第一收集板141、第二收集板151和第三收集板161内分别设置有第一收集网142、第二收集网152和第三收集网162,且第一收集网142、第二收集网152和第三收集网162的网孔直径依次减小;

为了便于分析,第一收集网142的网孔直径大于第二收集网152的网孔直径,第二收集网152的网孔直径大于第三收集网162的网孔直径,第一收集网142、第二收集网152和第三收集网162收集不同大小的蝌蚪;收集筒本体11为透明材质构件;便于随时的观察收集筒本体11内收集的情况;

第一收集板141、第二收集板151和第三收集板161的侧边均设置把手槽5,把手槽5的外壁设置有凸起51,且凸起51设置有若干;为了便于操作,使用把手槽5拿取,结构简单且实用性强;

支撑架2包括固定管21、拉伸管22和调节螺栓23,固定管21的固定端铰接固定支座3,拉伸管22的一端活动设置于固定管21活动端内,拉伸管22的另一端连接收集筒本体11,调节螺栓23的末端穿过固定管21与拉伸管22的外壁接触;固定支座3包括固定底板31和支撑管32,支撑管32的一端连接固定底板31,支撑管32的另一端铰接收集筒本体11;固定底板31的底部设置有吸盘6;

通过吸盘6进行固定,调节时拉伸管22向上移动,通过调节螺栓23固定,调节时收集筒本体11内部的液体逐渐的流出,不同的大小蝌蚪逐渐分别剩余在第一收集网142、第二收集网152和第三收集网162上;

固定底板31的上部设置有收集器7和延伸管71,延伸管71的一端连接收集器7,延伸管71的另一端连接收集出口13;池水沿收集出口13通过延伸管71进入收集器7,有利于池水内剩余的蝌蚪的生存,节省成本且实用性强。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