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深施肥插秧机防淤船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68023发布日期:2018-12-07 21:38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侧深施肥插秧机防淤船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插秧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侧深施肥插秧机防淤船板。



背景技术:

水稻插秧机是将秧苗定植在水田中的农业机械。目前,在水稻插秧时,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在传统的水稻插秧机上增加深施肥器,即侧深施肥插秧机,其可以在水稻插秧的同时将肥料施于秧苗侧位土壤中,不仅使得肥料利用率高,也可降低肥料的用量。

现有的在水稻插秧机的尾端设置有船板,用以承载秧箱及作业人员。在船板的底部设置有多个起垄器,插秧机在水田中前进作业时,起垄器将位于其下方的淤泥压向其两侧的垄沟,从而在相邻的两个起垄器之间的水田里形成田垄,用以定植秧苗。同时,施肥管末端划沟分开淤泥,然后施肥管内的肥料落入已开好的沟槽内,在起垄器的作用下,沟槽处的泥浆合拢,掩埋肥料。

插秧机前行时,船板拖起水田中的泥水,这些泥水涌向船板的两侧,如果插秧机的行走速度过快,涌起的泥水会将船板一侧已经插秧好的秧苗推倒,从而降低秧苗的成活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侧深施肥插秧机防淤船板,以解决现有插秧机在作业时,船板拖起的泥水涌向两侧,将船板一侧已经插秧好的秧苗推倒,降低秧苗成活率的技术问题,该船板可防止泥水淤积,使形成的各个田垄高度大致相当,保证插秧高度的一致性,提高插秧质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侧深施肥插秧机防淤船板,包括:船板本体,所述船板本体设置有施肥管,所述船板本体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本体起垄器,所述船板本体的顶部两侧分别固定设置有过桥,所述过桥伸出所述船板本体并固定连接有侧翼起垄器,所述侧翼起垄器与所述船板本体之间形成泥水通道,所述过桥的底部开设有可减小对泥水阻挡的桥洞,所述过桥的后侧固定连接有分流整垄器,所述分流整垄器位于所述侧翼起垄器尾部的后方以及最外侧的所述本体起垄器尾部的后方,最外侧的所述本体起垄器的尾部固定连接有支撑纵梁,所述支撑纵梁的横截面积小于与其连接的本体起垄器尾部的横截面积。

优选的,所述分流整垄器包括可将泥水向外下方分流的外分流板部和可将泥水向内下方分流的内分流板部,所述外分流板部与所述内分流板部的前部相连、后部分离,所述外分流板部的前部和所述内分流板部的前部分别与延伸板部相连,所述延伸板部设置有弯折板部,所述弯折板部固定连接于所述过桥的后部。

优选的,所述内分流板部包括可向内侧疏导泥水的内侧导流板部和限制泥水向上流出的内反射板部,所述外分流板部包括可向外侧疏导泥水的外侧导流板部和限制泥水向上流出的外反射板部,所述内侧导流板部与所述外侧导流板部相连。

优选的,所述外侧导流板部和所述内侧导流板部均为弧形,所述外侧导流板部与所述外反射板部弧形过渡相连,所述内侧导流板部与所述内反射板部弧形过渡相连。

优选的,所述外侧导流板部和所述内侧导流板部均为平板状,所述外侧导流板部与所述外反射板部相连,所述内侧导流板部与所述内反射板部相连。

优选的,所述弯折板部通过紧固件固定于所述过桥,所述弯折板部上开设有供所述紧固件穿过的条形孔。

优选的,所述侧翼起垄器具有比所述本体起垄器形成的垄沟深度浅的安装位置和高度,以及短于任一个所述本体起垄器的长度。

优选的,所述侧翼起垄器为塑料侧翼起垄器或不锈钢侧翼起垄器或碳钢侧翼起垄器。

优选的,所述船板本体的顶部前侧固定连接有镂空踏板,所述镂空踏板高于所述船板本体并部分伸出所述船板本体的侧部。

优选的,所述施肥管包括边侧施肥管和中部施肥管,所述边侧施肥管倾斜固定于所述船板本体的边侧,在相邻两个所述本体起垄器之间的船板本体上开设有倾斜的贯通孔,所述中部施肥管固定于所述贯通孔中。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船板本体两侧通过过桥设置了侧翼起垄器,所述侧翼起垄器与所述船板本体之间形成泥水通道,这种分体船式结构的船板,与公知的船板相比,在同样插秧行距和插秧行数的情况下,船板本体变窄,离已插好秧苗的距离变远,船板拖起的泥水可从泥水通道中快速通过,减小了涌向已插好秧苗的泥水量,降低了推倒秧苗的可能性。过桥的底部开设桥洞可减小过桥对泥水阻挡,增强淤泥的通过性。所述过桥的后侧固定连接有分流整垄器,所述分流整垄器使淤积于所述泥水通道中的泥水向后下方两侧分流、在该处形成的田垄高度与所述船板本体经过后形成的田垄高度大致相当,泥水不易淤积且能保证插秧高度的一致性。所述分流整垄器位于所述侧翼起垄器尾部的后方以及最外侧的所述本体起垄器尾部的后方,最外侧的所述本体起垄器的尾部固定连接有支撑纵梁,所述支撑纵梁的横截面积小于与其连接的本体起垄器尾部的横截面积,以减小侧翼起垄器和最外侧的所述本体起垄器对分流整垄器分流出的泥水的阻挡作用,使分流泥水顺利导入该处田垄两侧的垄沟。

2)设置所述侧翼起垄器的安装位置、高度和长度,使其比所述本体起垄器形成的垄沟深度浅,减少侧翼起垄器随船板本体行进时的刮泥量,进而减小涌向已经插好秧苗的泥水量以及挤入泥水通道中的泥水量,进一步减小泥水淤积。

3)镂空踏板用于承载作业人员,以弥补船板本体变窄带来的作业人员站乘不便的问题,镂空踏板高于船板本体,避免镂空踏板阻挡泥水通过,镂空结构有利于泥水落入水田,便于清理。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侧深施肥插秧机防淤船板,一方面,大大降低了船板本体拖起的泥水推倒已插好秧苗的可能性,提高了秧苗的成活率,另一方面,可以防止泥水在泥水通道处淤积形成淤泥,使各处形成的田垄高度基本一致,保证了插秧高度的一致性,提高了插秧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侧深施肥插秧机防淤船板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使用状态示意图(从后端看);

图3是图2的仰视图;

图4是图1中分流整垄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分流整垄器的侧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分流整垄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船板本体,2-过桥,21-桥洞,3-侧翼起垄器,4-本体起垄器,5- 分流整垄器,51-弯折板部,511-条形孔,52-延伸板部,53-外分流板部,531- 外侧导流板部,532-外反射板部,54-内分流板部,541-内侧导流板部,542-内反射板部,6-支撑纵梁,7-镂空踏板,8-连接套,91-边侧施肥管,92-中部施肥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为了便于描述,将水稻插秧施肥机作业时的前进方向定义为“前”,与“前”相反的方向定义为“后”;在本实施例中,前后方向为纵向,与纵向垂直的方向为横向。

如图1至图3共同所示,一种侧深施肥插秧机防淤船板,船板本体1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本体起垄器4,在本实施例中,本体起垄器4有五个。防淤船板贯穿设置有施肥管,施肥管包括边侧施肥管91和中部施肥管92,边侧施肥管 91倾斜固定于船板本体1的边侧,在相邻两个本体起垄器4之间的船板本体1 上开设有倾斜的贯通孔,中部施肥管92固定于该贯通孔中。

船板本体1的顶部两侧分别固定设置过桥2,过桥2伸出船板本体1并固定连接有侧翼起垄器3,侧翼起垄器3与船板本体1之间形成泥水通道,形成分体船式结构。与公知的船板相比,在同样插秧行距和插秧行数的情况下,船板本体1变窄,离已插好秧苗的距离变远,船板拖起的泥水可从泥水通道中快速通过,减小了涌向已插好秧苗的泥水量,降低了推倒秧苗的可能性。

侧翼起垄器3可以是塑料侧翼起垄器或不锈钢侧翼起垄器,也可以选用普通碳钢侧翼起垄器等其它材质制造。侧翼起垄器3可焊接于过桥2上,或者通过紧固件安装于过桥2上,紧固件优选为螺栓和螺母,也可以通过铆接等方式固定安装于过桥2上。同理,过桥2与船板本体1可以是焊接通过紧固件连接,在此不再赘述。

过桥2的底部开设有桥洞21,桥洞21可减小过桥2对泥水的阻挡,提高泥水的通过性,桥洞21的截面形状可以为矩形、弧形、燕尾形等。

为防止泥水在泥水通道中淤积并使各处垄高大致相当保证插秧深度的一致性,在过桥2的后部安装有分流整垄器5,通过分流整垄器5可将泥水通道中的泥水向两侧分流,从而保证作业时侧部田垄的高度与中部田垄高度的一致性。

如图4和图5共同所示,分流整垄器5是板构件,可一体成型也可以用多块板焊接,包括可将泥水向外下方分流的外分流板部53和可将泥水向内下方分流的内分流板部54,外分流板部53与内分流板部54的前部相连、后部分离,外分流板部53的前部和内分流板部54的前部分别与延伸板部52相连,延伸板部52设置有弯折板部51,弯折板部51通过紧固件(图中未示出)固定于过桥 2,弯折板部51上开设有供紧固件穿过的条形孔511,条形孔511沿横向延伸,通过条形孔511可以调节分流整垄器5在过桥2上的安装位置,进而调整形成田垄的位置。延伸板部52使得外分流板部53和内分流板部54与过桥2相距一定的距离,使泥水通过过桥2的桥洞21一定距离后再行分流,防止分流整垄器 5壅泥。

更为具体的结构是,外分流板部53包括可向外侧疏导泥水的外侧导流板部 531和限制泥水向上流出的外反射板部532,内分流板部54包括可向内侧疏导泥水的内侧导流板部541和限制泥水向上流出的内反射板部542,外侧导流板部 531和内侧导流板部541的前部相交,后部分离。

在本实施例中,外侧导流板部531和内侧导流板部541均为弧形,外侧导流板部531与外反射板部542弧形过渡相连,内侧导流板部541与内反射板部 542弧形过渡相连。当然,作为一种替代方式,如图6所示,外侧导流板部531 和所述内侧导流板部541均为平板状。外侧导流板部531和内侧导流板部541 的形状还可以选用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的其它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图4中分流整垄器的附图标记是图2中左侧的分流整垄器,当其位于图2中右侧时,其外分流板部53和内分流板部54的附图标记与图4 中所示的附图标记颠倒。

为了避免侧翼起垄器3和最外侧的本体起垄器4对分流整垄器5的分流泥水带来阻挡,分流整垄器5设置于侧翼起垄器3尾部的后方以及最外侧的本体起垄器4尾部的后方,最外侧的本体起垄器4的尾部固定连接有支撑纵梁6,支撑纵梁6的横截面积小于与其连接的本体起垄器4尾部的横截面积。支撑纵梁6 起支撑作用,用于支撑插秧机上的其它部件。

设置侧翼起垄器3的安装位置、高度和长度,使其比本体起垄器4形成的垄沟深度浅,减少侧翼起垄器3随船板本体1行进时的刮泥量,进而减小涌向已经插好秧苗的泥水量以及挤入泥水通道中的泥水量,进一步减小泥水淤积。

船板本体1的顶部前侧固定安装有用于承载作业人员的镂空踏板7,镂空踏板7部分伸出船板本体1并高于船板本体1。在本实施例中,船板本体1的顶部前侧设有连接套8,镂空踏板7插装于连接套8并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镂空踏板7用于承载作业人员,以弥补船板本体1变窄带来的作业人员站乘不便的问题,镂空踏板7高于船板本体1,避免镂空踏板7阻挡泥水通过,镂空结构有利于泥水落入水田,便于清理。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