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干湿花生摘果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33294发布日期:2018-09-28 17:53阅读:32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进一步是花生摘果机。



背景技术:

对大面积种植的花生而言,其挖掘收获后摘果是一件劳动强度较大的工作,目前通常采用花生摘果机进行摘果。

一般的花生摘果机械,或多或少地存在以下问题:1、仅能脱干果,不能脱湿果;即使已经晒干的花生秧果,在正常天气下,由于夜间露水的作用,花生秧果处于潮湿状态,在进行脱果作业时,往往上午10点前不能入地作业;2、作业效率低,每天一般仅能作业8小时,日脱果40-50亩;3、脱果不太净,其脱果易产生与其它杂物混合,从而在作为商品销售时,往往还需要通过风机净化,这费工耗时,增加成本;4、除尘效果不好,在脱果作业时往往尘土飞扬,一方面影响发动机使用,传统发动机部件包括缸筒、活塞、环气门、曲轴都会受到尘土的影响,常常一天需要更换3-4次,影响作业进度;一方面造成环境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一种干湿花生摘果机,其适应于干湿花生的摘果,且摘果、净果效果好,故障率低,一天可连续作业,作业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方案实现的:

一种干湿花生摘果机,包括机架、前轮、后轮、驾驶室、捡拾台、脱果箱、存果箱、集草箱、振动筛以及动力装置,捡拾台通过捡拾通道通向脱果箱的入料口,脱果箱内设置有脱果辊,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果箱后上部设置复脱箱A,脱果箱后部设置有复脱箱B,脱果箱、复脱箱A与复脱箱B的下部设置振动筛,所述振动筛包括上层筛、下层筛和筛底;所述振动筛前部设置有吹风机A的出风口,将风由前向后吹向上层筛的下方和下层筛的下方,振动筛后部设置有吸风道,吸风道连接吸风机,吸风机后连接出风通道;复脱箱B的出口通向出草通道,出草通道通向集草箱;花生果经振动筛筛选后落入绞龙C,经绞龙C下部的出果口落入出果道,在吹风机C风力作用下通过出果道导向存果箱。

进一步:

所述振动筛的后下部设置绞龙A,将未筛净果导向右侧,之后在提升梯的作用下进入绞龙B,再由绞龙B从右侧导向左,落入振动筛进行再筛选。

所述复脱箱B的出口设置一个碎草机,碎草机前下部设置吹风机B,吹风机B将经碎草机粉碎的花生秧吹入出草通道,最终落入集草箱。

所述捡拾台包括拾秧辊、拨秧辊、绞龙辊,在拾秧辊、拨秧辊配合的作用下,果秧进入绞龙辊,所述绞龙辊的构成包括设置于左右相对反向螺旋叶片与设置于中央的拔料器。

所述吹风机C与果通道之间设置有土块清理器,土块清理器的结构包括:L形出果道包括平风道、果通道以及连接平风道、果通道的弧形道,果通道上端连接存果箱,平风道的前端连接吹风机C的风机口,平风道上面连接绞龙C的出果口,在果通道下端部设置有出杂口,出杂口处设置一个下端连接弧形道壁的导板,该导板斜向插入弧形道内;出杂口外设置有挡风帘。

所述吸风机的结构是:吸风机机壳内设置有风叶轴和风叶,进风道直通吸风机机壳的圆心,吸风机机壳的一侧设置有出风道。

所述集草箱的后部设置有排风道,所述排风道紧贴于集草箱后部,集草箱前端设置有入风口,排风道的入口位于集草箱后部的上部,排风道的出口位于集草箱后部的下部,其开口朝下。

所述拔料器的结构是:外壳为圆柱形空筒,两侧的侧壳为圆板,外壳可在拔料器轮的带动下旋转,外壳设置有若干孔,供拨杆穿出;侧壳固定有偏心轴,偏心轴上设置有活动外套,活动外套可绕偏心轴旋转,活动外套上固定拨杆;外壳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反向的螺旋叶片,构成左右反向绞龙。

所述存果箱的后部设置有排风道,所述排风道紧贴于存果箱后部,排风道的入口位于存果箱后部的上部,排风道的出口位于存果箱后部的下部,其开口朝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脱果功能强大;既能脱干果,也能脱湿果;湿果或潮果不影响脱果作业;2、作业效率高,理论上讲(既不考虑工作人员休息和不可预测的机械故障),每天可作业24小时;实际情况下,按每小时可脱果5-10亩,一天可轻松脱果100亩以上;3、脱果太净,省工省时,降低成本;4、作业环境改善,脱果后的在风力作用于尘土下行。尘土飞扬状况明显改善,一方面避免影响和损坏发动机部件,一方面减少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并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绞龙辊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拨料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双筛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土块清理器剖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风机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的A向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出风装置示意图。

图中:1为捡拾台,1-1为拾秧辊,1-2为拨秧辊,1-3为绞龙辊,1-3-1为外壳,1-3-2为螺旋叶片, 1-3-3为拨杆, 1-3-4为偏心轴,1-3-5为活动外套,1-3-6为侧壳,2为捡拾通道,3为驾驶室,4为脱果箱,5为复脱箱A,6为复脱箱B,7为存果箱,8为果通道,9为碎草机,10为出草通道,11为出风通道,12为集草箱,13为机架,14为吸风机,15为后轮,16为绞龙A轮,17为提升梯,18为吹风机B,19为土块清理器,20为绞龙B轴,21为绞龙C轴,22为吹风机C,23为前轮;24为上层筛,25为下层筛,26为筛底,27为吸风道;31为出杂口,32为导板,33为出果口,34为风机口,35为平风道;41为吸风机机壳,42为风叶轴,43为风叶,44为进风道,45为出风道;51为入风口,52为入草口,53为排风道。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本实施例中,所述前后,以机头方向为前,机尾方向为后;所述左右以面向前站立,左手位为左,右手位为右。

如图1~8所示:一种干湿花生摘果机,包括机架13、前轮23、后轮15、驾驶室3、捡拾台1、脱果箱4、存果箱7、风机、振动筛以及动力装置,机架13下设置前轮23、后轮15,动力装置驱动前轮23,后轮15为转向轮;捡拾台1置于整机前方,捡拾台1包括拾秧辊1-1、拨秧辊1-2、绞龙辊1-3,在拾秧辊1-1、拨秧辊1-2配合的作用下,花生果秧进入绞龙辊1-3,绞龙辊1-3下为孔(网)板,可下落杂质;绞龙辊1-3上设有左右反向绞龙(参见图2),在左右绞龙的转动作用下,将花生秧果向由左右两边向中间集中,绞龙辊1-3中部设有拔料器,拔料器用于将花生秧果拔向捡拾通道2;捡拾通道2从驾驶室3下穿过,捡拾通道2上设置有左右半边相互交错的进料耙齿,通过链带的作用,将花生果秧拽向后方的脱果箱4;捡拾通道2下为孔(网)板,以便落下小于花生果的杂质。

所述拔料器的结构是(参见图2、图3):外壳1-3-1为圆柱形空筒,两侧的侧壳1-3-6为圆板,外壳1-3-1可在拔料器轮的带动下旋转,外壳1-3-1设置有若干孔,供拨杆1-3-3穿出;侧壳1-3-6固定有偏心轴1-3-4,偏心轴1-3-4上设置有活动外套1-3-5,活动外套1-3-5可绕偏心轴1-3-4旋转,活动外套1-3-5上固定拨杆1-3-3。随着外壳1-3-1的旋转,拨杆1-3-3由前向后时伸出外壳1-3-1拔动花生果秧,拨杆1-3-3由后向前时缩入外壳1-3-1。其中,偏心轴1-3-4可根据需要选择安置于侧壳1-3-6的正前方、前斜上方、前斜下方。确保需要时当拨杆1-3-3伸出的长度最大。外壳1-3-1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反向的螺旋叶片1-3-2,构成左右反向绞龙。

捡拾台1与机架间设置有液压杆,用于推高或放低捡拾台1;以便行走或作业。

捡拾通道2通向脱果箱4的入料口,脱果箱4内设置有脱果辊,脱果辊为筒状笼,在与轴平行的笼板上固定有齿(刀片),齿(刀片)的上端部带有与转动方向相顺弯曲的弧状,用于脱果;所述脱果箱4侧后上部设置有复脱箱A5,脱果箱4的后部设置有复脱箱B6,复脱箱A5内复脱辊A的构成是:辊的左侧为与辊平行排列且垂直于辊面的齿,辊右侧为沿辊身螺旋状排列且垂直于辊面的若干齿,齿的上端部带有与转动方向相顺弯曲的弧状;在齿的长度的一半处,设置有与诸齿固定的板,从而形成螺旋片,便于将花生果秧倒向左侧;从而使多数花生果秧从左侧进入复脱箱B6;复脱箱B6的复脱辊B的构成是:内轴上固定有沿轴螺旋排列且垂直轴面的若干短齿与长齿,每两个长齿间分布一个短齿,短齿与长齿间由横杆(平行与轴面,与轴心同心圆)串接,整体形成螺旋栅,整个轴上均匀分布三个螺旋栅;短齿的末端连接横杆,长齿长于短齿的部分露出横杆(这样相当于较稀疏的梳子);复脱辊B三个螺旋栅在旋转过程中,将处于复脱箱B6内的花生秧导向右侧;脱果箱4、复脱箱A5、复脱箱B6形成三角关系,复脱箱A5居上,脱果箱4居前,复脱箱B6居后,复脱箱A5滚筒直径较小,脱果箱4与复脱箱B6滚筒直径大体相当,相对复脱箱A5滚筒直径较大(约为2:1);脱果箱4、复脱箱A5、复脱箱B6三个辊轴的转动方向相同;脱果箱4未脱净秧果导入复脱箱A5进行一次复脱,之后导入复脱箱B6二次复脱,从而可脱果干净。

脱果箱4、复脱箱A5、复脱箱B6的下部设置振动筛,脱果箱4及复脱箱A5、复脱箱B6内已脱落的花生果从漏孔落入振动筛,振动筛为双层筛,包括上层筛24、下层筛25和筛底26;其中,上层筛24孔较大,下层筛25孔较小,上层筛24用于棚架大于花生的物体,下层筛25用于下漏小于花生的物体;振动筛通过悬挂杆悬挂于机架上,振动筛上设置有偏心轮,偏心轮为电机轮所带动;所述振动筛前部设置有出风口(该出风口连接吹风机A,图中未画出),将风由前向后吹向上层筛24的下方和下层筛25的下方,振动筛后部设置有吸风道27(参见图4),吸风道27连接吸风机14;吸风机14的出口通过出风通道11连接集草箱12,吸风机14的结构是(见图6、图7):吸风机机壳41内设置有风叶轴42和风叶43,进风道44直通吸风机机壳41的圆心,吸风机机壳41的一侧设置有出风道45,出风道45连接出风通道11的下端,出风通道11的上端通过入风口51连接集草箱12。

为了对花生秧进行最后粉碎,可在复脱箱B6的外壳一侧设置固定刀片,与复脱箱B6内的转动刀配合,可进一步粉碎;复脱箱A5的出口通过出草通道10连接入草口53,最终通过落入集草箱12。同样为达到对花生秧最后粉碎的目的,也可在复脱箱B6的侧后部设置一个单独的碎草机9,碎草机9内设置若干碎草刀,可将花生秧进行最后的粉碎,粉碎后的花生秧经位于碎草机9前下方吹风机B18风力作用,将碎草吹入出草通道10,通过入草口52最终落入集草箱12。完成脱果后的花生果经振动筛筛选后落入绞龙C(参见图5绞龙C轴21)所在的绞龙筒,在绞龙C的作用下,导向平风道35的上方,并通过出果口33落入平风道35,平风道35的前端设置有风机口34;在吹风机C22的作用下,花生果经平风道35、果通道8导向存果箱7。

振动筛的后下部设置绞龙A(参见图1,图1中绞龙A轮16即绞龙A右侧的传动轮),未筛净果从振动筛排出后,将未筛净果导向右侧,之后在提升梯17的作用下进入绞龙B(参见图1,图1中即绞龙B轴20以及传动轮),再由绞龙B从右侧导向左,落入振动筛进行再筛选。

所述提升梯17的结构是:筒内设置有传输带,传输带的构成是:在环形皮带上设置有若干均匀间隔的横托板。

所述吹风机C22与果通道8之间设置有土块清理器19(参见图1与图5),土块清理器19的结构包括:L形出果道包括平风道35、果通道(竖通道)8,以及连接平风道35、果通道8的弧形道,果通道8上端连接存果箱7,平风道35的前端连接吹风机C22的风机口34,L形出果道的下部连接绞龙C的出果口33,在果通道8下端部设置一个出杂口31,出杂口31处设置一个下端连接弧形道壁的导板32,该导板32斜向插入弧形道内。

所述出杂口31距平风道35底部为平风道35直径(平风道35为圆形的情况下)或边长(平风道35为方形的情况下)的2-4倍高度处。这个高度的确定与吹风机C22风力大小及平风道35、果通道8的口径大小有关。

所述导板32上端插入L形出果道的竖风道8的距离为果通道8直径(果通道8为圆形的情况下)或边长(果通道8为方形的情况下)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处。优选为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处。

所述导板32两侧边连接弧形道壁,形成簸箕状,出杂口31外设置有挡风帘,以尽可能地避免过多的漏风。

所述集草箱12的后部设置有排风道53(参见图8),所述排风道53紧贴于集草箱12后部,集草箱12前端上部设置有入风口51和入草口52,排风道53的入口位于集草箱12后部的上部,排风道的出口位于集草箱12后部的下部,其开口朝下。

所述存果箱7的后部设置有排风道,所述排风道紧贴于存果箱7后部,排风道的入口位于存果箱7后部的上部,排风道的出口位于存果箱7后部的下部,其开口朝下。

所述集草箱12后部的机架与集草箱12间设置液压杆,用于侧翻集草箱12,倒出杂草(秧梗)。

所述存果箱7的后部的机架与存果箱7间设置液压杆,用于侧翻存果箱7,倒出花生。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