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飞轮的飞钓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66342发布日期:2018-10-16 17:09阅读:62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渔具中飞钓轮机械制作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结构简单、机械强度高、耐腐蚀性能强、轻便易操作的带飞轮的飞钓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垂钓已经成为人们放松身心的运动方式,随着垂钓人群的增多,飞钓就是使用特殊的飞钓线、飞钓杆、飞钓轮和人工拟饵,利用独特的挥舞技术和线本身的重量,将线和饵打出去,然后慢慢回收线,利用不同手法和水流状况表现拟饵的活动,吸引鱼儿攻击上钩的一种钓鱼方法,飞钓采用的独特的飞钓轮,该飞钓轮由支架、脚座、线轮组成,支架的中部设有主轴,主轴的一端穿过支架的侧面与经单向轴承组件与线轮相连接,主轴的另一端穿过支架与刹车机构相连接,支架的下端经螺栓与脚座相连接,在实际的制作过程中,该设备是采用全金属材质的制作的前打轮,支架和线轮都是整体式金属材质,这样增大了飞钓轮的重量,同时也存在腐蚀性的问题,需要定期进行清洁保养。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机械强度高、耐腐蚀性能强、轻便易操作的带飞轮的飞钓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带飞轮的飞钓轮,由支架组件、单向轴承组件、线轮组件组成,支架组件的中部设有主轴,主轴的右端穿过支架组件的右侧面与单向轴承组件相连接,单向轴承组件右侧与套接在主轴上的线轮组件抵触连接,主轴穿过线轮组件与线轮盖相连接实现线轮组件的固定,所述的主轴的左端穿过支架组件与刹车机构相连接,支架组件下端设有脚座,所述的线轮组件由线轮、支撑套和驱动把手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线轮由对称的左线轮体和右线轮体组成,左线轮体或右线轮体由内圈环形板、外圈环形板和弧形板组成,弧形板的两端分别与内圈环形板、外圈环形板相连接,左线轮体和右线轮体的内圈环形板通过胶液对称连接,粘连后的内圈环形板中心处的支撑通孔内设有支撑套,支撑套的右端穿过右线轮体与单向轴承组件相抵触连接,支撑套的左端穿过左线轮体与线轮盖抵触连接,所述的线轮上设有驱动把手。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右线轮体的外圈环形板上设有环形支撑板,所述的环形支撑板的内侧面设有与外圈环形板相配合的环形槽,所述的右线轮体的外圈环形板与环形支撑板的环形槽粘连,环形支撑板的内圈上设有连接耳,连接耳上设有圆孔,螺栓穿过圆孔和右线轮体上设有的螺孔与右线轮体相连接,通过胶液和螺栓的双重连接保证右线轮体与环形支撑板之间的连接强度。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支架组件由环形支架和环形支撑架组成,所述的环形支撑架的外圈通过胶液粘连在环形支架侧面并经螺栓进行固定,环形支撑架的中部设有主轴,主轴的右端穿过环形支撑架的右侧面与单向轴承组件相连接,单向轴承组件右侧与套接在主轴上的线轮组件抵触连接,主轴穿过线轮组件与线轮盖相连接实现线轮组件的固定,所述的主轴的左端穿过环形支撑架与刹车机构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弧形板设为肋形筋板,肋形筋板的一端与内圈环形板相连接,肋形筋板的另一端与外圈环形板相连接,在弧形板减重的同时也增大了弧形板的机械强度。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内圈环形板和环形支撑架上分别设有减重孔,降低整个飞钓轮的配重,降低垂钓者垂钓强度。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驱动把手由把手套、把手铆钉、把手螺丝和连接螺栓组成,连接螺栓穿过右线轮体或右线轮体和环形支撑板与把手铆钉相连接,把手套在把手铆钉上并经把手螺丝固定。

本实用新型由于所述的线轮由对称的左线轮体和右线轮体组成,左线轮体或右线轮体由内圈环形板、外圈环形板和弧形板组成,弧形板的两端分别与内圈环形板、外圈环形板相连接,左线轮体和右线轮体的内圈环形板通过胶液对称连接,粘连后的内圈环形板中心处的支撑通孔内设有支撑套,支撑套的右端穿过右线轮体与单向轴承组件相抵触连接,支撑套的左端穿过左线轮体与线轮盖抵触连接,所述的线轮上设有驱动把手,所述的右线轮体的外圈环形板上设有环形支撑板,所述的环形支撑板的内侧面设有与外圈环形板相配合的环形槽,所述的右线轮体的外圈环形板与环形支撑板的环形槽粘连,环形支撑板的内圈上设有连接耳,连接耳上设有圆孔,螺栓穿过圆孔和右线轮体上设有的螺孔与右线轮体相连接,通过胶液和螺栓的双重连接保证右线轮体与环形支撑板之间的连接强度,所述的支架组件由环形支架和环形支撑架组成,所述的环形支撑架的外圈通过胶液粘连在环形支架侧面并经螺栓进行固定,环形支撑架的中部设有主轴,主轴的右端穿过环形支撑架的右侧面与单向轴承组件相连接,单向轴承组件右侧与套接在主轴上的线轮组件抵触连接,主轴穿过线轮组件与线轮盖相连接实现线轮组件的固定,所述的主轴的左端穿过环形支撑架与刹车机构相连接,所述的弧形板设为肋形筋板,肋形筋板的一端与内圈环形板相连接,肋形筋板的另一端与外圈环形板相连接,在弧形板减重的同时也增大了弧形板的机械强度,所述的内圈环形板和环形支撑架上分别设有减重孔,降低整个飞钓轮的配重,降低垂钓者垂钓强度,所述的驱动把手由把手套、把手铆钉、把手螺丝和连接螺栓组成,连接螺栓穿过右线轮体或右线轮体和环形支撑板与把手铆钉相连接,把手套在把手铆钉上并经把手螺丝固定,具有结构简单、机械强度高、耐腐蚀性能强、轻便易操作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支架的左视图。

图3是图1中线轮的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附图所示,一种带飞轮的飞钓轮,由支架组件、单向轴承组件1、线轮组件组成,支架组件的中部设有主轴2,主轴2的右端穿过支架组件的右侧面与单向轴承组件1相连接,单向轴承组件1右侧与套接在主轴2上的线轮组件抵触连接,主轴2穿过线轮组件与线轮盖3相连接实现线轮组件的固定,所述的主轴2的左端穿过支架组件与刹车机构4相连接,支架组件下端设有脚座5,所述的线轮组件由线轮、支撑套6和驱动把手组成,所述的单向轴承组件和刹车机构的部件及其连接关系都与现有技术相同,此不赘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线轮由对称的左线轮体和右线轮体组成,左线轮体或右线轮体由内圈环形板7、外圈环形板8和弧形板9组成,弧形板9的两端分别与内圈环形板7、外圈环形板8相连接,左线轮体和右线轮体的内圈环形板7通过胶液对称连接,粘连后的内圈环形板7中心处的支撑通孔内设有支撑套6,支撑套6的右端穿过右线轮体与单向轴承组件1相抵触连接,支撑套6的左端穿过左线轮体与线轮盖3抵触连接,所述的线轮上设有驱动把手,所述的右线轮体的外圈环形板8上设有环形支撑板10,所述的环形支撑板10的内侧面设有与外圈环形板8相配合的环形槽,所述的右线轮体的外圈环形板8与环形支撑板10的环形槽粘连,环形支撑板10的内圈上设有连接耳11,连接耳11上设有圆孔,螺栓穿过圆孔和右线轮体上设有的螺孔与右线轮体相连接,通过胶液和螺栓的双重连接保证右线轮体与环形支撑板10之间的连接强度,所述的支架组件由环形支架12和环形支撑架13组成,所述的环形支撑架13的外圈通过胶液粘连在环形支架12侧面并经螺栓进行固定,环形支撑架13的中部设有主轴2,主轴2的右端穿过环形支撑架13的右侧面与单向轴承组件1相连接,单向轴承组件1右侧与套接在主轴2上的线轮组件抵触连接,主轴2穿过线轮组件与线轮盖3相连接实现线轮组件的固定,所述的主轴2的左端穿过环形支撑架13与刹车机构4相连接,所述的弧形板9设为肋形筋板,肋形筋板的一端与内圈环形板7相连接,肋形筋板的另一端与外圈环形板8相连接,在弧形板9减重的同时也增大了弧形板9的机械强度,所述的内圈环形板7和环形支撑架13上分别设有减重孔14,降低整个飞钓轮的配重,降低垂钓者垂钓强度,所述的驱动把手由把手套15、把手铆钉16、把手螺丝17和连接螺栓18组成,连接螺栓18穿过右线轮体或右线轮体和环形支撑板13与把手铆钉16相连接,把手套15在把手铆钉16上并经把手螺丝17固定。

本实用新型将现有的飞钓轮全金属状态,将飞钓轮的线轮组件中的线轮和支架组件中的环形支撑架13设计成碳纤维结构,碳纤维的线轮降低了飞钓轮的重量,同时增大了耐腐蚀性能,而且并没有改变金属的机械强度,轻便易操作,本实用新型由于所述的线轮由对称的左线轮体和右线轮体组成,左线轮体或右线轮体由内圈环形板7、外圈环形板8和弧形板9组成,弧形板9的两端分别与内圈环形板7、外圈环形板8相连接,左线轮体和右线轮体的内圈环形板7通过胶液对称连接,粘连后的内圈环形板7中心处的支撑通孔内设有支撑套6,支撑套6的右端穿过右线轮体与单向轴承组件1相抵触连接,支撑套6的左端穿过左线轮体与线轮盖3抵触连接,所述的线轮上设有驱动把手,所述的右线轮体的外圈环形板8上设有环形支撑板10,所述的环形支撑板10的内侧面设有与外圈环形板8相配合的环形槽,所述的右线轮体的外圈环形板8与环形支撑板10的环形槽粘连,环形支撑板10的内圈上设有连接耳11,连接耳11上设有圆孔,螺栓穿过圆孔和右线轮体上设有的螺孔与右线轮体相连接,通过胶液和螺栓的双重连接保证右线轮体与环形支撑板10之间的连接强度,所述的支架组件由环形支架12和环形支撑架13组成,所述的环形支撑架13的外圈通过胶液粘连在环形支架12侧面并经螺栓进行固定,环形支撑架13的中部设有主轴2,主轴2的右端穿过环形支撑架13的右侧面与单向轴承组件1相连接,单向轴承组件1右侧与套接在主轴2上的线轮组件抵触连接,主轴2穿过线轮组件与线轮盖3相连接实现线轮组件的固定,所述的主轴2的左端穿过环形支撑架13与刹车机构4相连接,所述的弧形板9设为肋形筋板,肋形筋板的一端与内圈环形板7相连接,肋形筋板的另一端与外圈环形板8相连接,在弧形板9减重的同时也增大了弧形板9的机械强度,所述的内圈环形板7和环形支撑架13上分别设有减重孔14,降低整个飞钓轮的配重,降低垂钓者垂钓强度,所述的驱动把手由把手套15、把手铆钉16、把手螺丝17和连接螺栓18组成,连接螺栓18穿过右线轮体或右线轮体和环形支撑板13与把手铆钉16相连接,把手套15在把手铆钉16上并经把手螺丝17固定,具有结构简单、机械强度高、耐腐蚀性能强、轻便易操作等优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