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叶青种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95962发布日期:2018-11-20 18:50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一种三叶青种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植物种植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三叶青种植装置。



背景技术:

三叶青为葡萄科植物,又名金线吊葫芦、丝线吊金钟、三叶扁藤、小扁藤、蛇附子、石老鼠、石猴子、土经丸、三叶对,主要产于浙江、江苏、江西、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地。三叶青全草均可入药,以地下块根和果实的药用效果最好,其性平、味微苦,具有清热解毒、祛风化痰、活血止痛等功效,主治毒蛇咬伤、扁桃体炎、淋巴结结核、跌打损伤、小儿高热惊厥等疾病。三叶青还有有散热、理气、补脾的作用,主治高热、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肺炎、咽喉炎、肝炎、胃炎、子宫颈炎、淋巴结核、败血症及病毒性脑膜炎。现代医学研究证实,三叶青提取物能有效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促进肿瘤细胞凋亡。野生药用三叶青药效神奇,有“植物抗生素”之称。但由于环境的改变及毫无节制地狂采滥挖,只挖不种,加上三叶青对生长环境要求苛刻,致使原本就稀有的野生三叶青日渐稀少,濒临灭绝,根本不能满足医药市场需求。所以人工种植三叶青前景广阔,势在必行。但由于三叶青对生长环境要求苛刻,现有种植装置不易控制生长环境中的水份,容易烂根,且不易采收块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三叶青种植装置,以达到控制三叶青根部土壤水分,防止烂根,且便于采收块根的目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三叶青种植装置,包括互相分离的上盆体和下盆体;上盆体为中空且仅顶部开口结构,其底部开设有多个供三叶青根部通过的孔;下盆体包括位于上部的种植区和位于种植区下方的供水区;种植区内填充泥土;供水区为封闭的中空结构,其侧壁开设有加水口,种植区底部设置有一端位于种植区内另一端位于供水区的多根输水管,输水管内填充有吸水材料。自加水口向供水区内加水至水面能浸湿输水管内的吸水材料,吸水材料即可自供水装置内吸水并输送到种植区保持种植区土壤湿润。

优选的,所述供水区侧壁下部或底部开设有出水口,出水口上设置有密封塞。当需排出供水区内的水或对种植装置进行清洗时,可拔去密封塞,水即可自出水口排出。

优选的,所述上盆体内设置有多根自其内底面向上延伸的支撑杆。三叶青属于攀爬性藤本植物,支撑杆可以作为三叶青的攀爬装置,有助于三叶青的正常生长。

优选的,所述吸水材料为棉条或吸水织物。

优选的,所述上盆体上边缘设置有悬挂耳,便于悬挂上盆体,便于采收块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互相分离的上盆体和下盆体,并在上盆体底部开设供三叶青根部通过的孔,使得三叶青块根在下盆体中生长,当需采收块根时,只需将上盆体上抬,块根露出即可进行采收,采收较为方便。通过在种植区底部设置供水区,种植区底部设置有一端位于种植区内另一端位于供水区的多根输水管,输水管内填充有吸水材料,通过吸水材料吸取供水区中的水输送到种植区内,保持种植区土壤湿润但不积水,防止烂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三叶青种植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盆体,101-孔,102-支撑杆,103-悬挂耳,2-下盆体, 201-种植区,202-供水区,203-加水口,204-输水管,205-出水口, 206-密封塞。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一种三叶青种植装置,包括互相分离的上盆体1和下盆体2,上盆体1放置在下盆体2上;上盆体1为中空且仅顶部开口结构,其外形可为方形、圆形等任意形状,其底部开设有多个供三叶青根部通过的孔101;下盆体2包括位于上部的种植区201和位于种植区201下方的供水区202;种植区201内填充泥土;供水区202为封闭的中空结构,其侧壁开设有加水口203,种植区201底部设置有一端位于种植区201内另一端位于供水区202的多根输水管204,输水管204内填充有吸水材料。所述供水区202侧壁下部或底部开设有出水口205,出水口205上设置有密封塞206。所述上盆体1内设置有多根自其内底面向上延伸的支撑杆102。所述吸水材料为棉条或吸水织物。所述上盆体1上边缘设置有悬挂耳103。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