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水稻钵苗移栽机的输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92406发布日期:2018-11-02 20:25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机械种植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水稻钵苗移栽机的输秧装置。



背景技术:

水稻钵苗移栽机具有用种省、根系活力强、返青还苗快、分蘖成穗率高等优点,备受农户欢迎。随着水稻机械化的推进,水稻钵苗移栽机不断改进,其输秧装置同样不断完善。输秧装置的作用是以一定的速度将秧苗盘持续不断的纵向输送,将钵苗输送到取秧位置,对于不同规格的钵苗育秧软盘,其输送装置就不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新型水稻钵苗移栽机的输秧装置,完成秧盘的输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型水稻钵苗移栽机的输秧装置,是针对目前通用的普通水稻钵苗育秧软盘,秧盘规格为60cm×33cm,434个孔穴,每穴的口径22mm,底径11mm,深度16mm。

为了解决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新型水稻钵苗移栽机的输秧装置,包括盛秧板1、皮带传动机构2和秧盘引导机构3,所述盛秧板1为半C形,秧盘4在盛秧板1上向下滑动,所述皮带传动机构2和秧盘引导机构3安装在所述盛秧板1底端,所述皮带传动机构2与秧盘引导机构3相连接;所述皮带传动机构2包括同步带21、同步带齿轮22、传递齿23和动力轴24,所述传递齿23连接固定在所述同步带21外侧,所述同步带齿轮22成对安装,所述一条同步带21对应两个同步带齿轮22,所述同步带21内侧设有与所述同步带齿轮22相互啮合的齿槽25,所述动力轴24设置在所述同步带齿轮22中心;所述秧盘引导机构3包括导杆31和导秧板32,所述导杆31和导秧板32为半圆形,底端安装在所述盛秧板1上,所述导杆31和导秧板32之间的距离大于秧盘4的厚度,所述导杆31和导秧板32之间形成一个半圆滑道。

优选地,所述传递齿23之间的安装间隔为秧盘4的两个钵,更好的带动秧盘向下传动。

优选地,所述同侧安装的同步带齿轮22之间留有间距26,所述间距26不参与同步带21的传动,专门用于放至传递齿23与同步带21螺栓螺母连接的配套螺母,从而使传递齿23能顺利安装在同步带21上而不影响同步带12与同步带齿轮22的啮合。

优选地,所述导杆31之间的安装间隔为秧盘4的一个钵,导杆2具有隔开每一钵秧苗的作用,达到梳秧的目的。

优选地,所述同侧安装的同步带齿轮22之间通过所述动力轴24连接,方便同时传送多个秧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获得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型水稻钵苗移栽机的输秧装置,皮带传动机构针对的是目前使用广泛的普通钵苗育秧软盘,皮带传动机构采用同步带齿轮啮合及传递齿的设计,使得整个皮带传动机构与秧盘作类似齿轮啮合的传动,将秧盘不断往下传动,齿轮啮合传动可使水稻在传动过程更加精准,达到精准送秧的目的,并且皮带传动机构加工简便,传动平稳。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型水稻钵苗移栽机的输秧装置,秧盘引导机构的导杆和导秧板设置为半圆形,二者之间形成半圆形滑道,用于将秧盘脱离整个梳秧装置。导杆之间安装间隔为一个钵,具有隔开每一钵秧苗的作用,达到梳秧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型水稻钵苗移栽机的输秧装置,盛秧板设计为半C形,一端高,一端低,秧盘由于重力的作用,自动向下滑动,滑动至与皮带传送机构接触,进行秧盘的传送。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新型水稻钵苗移栽机的输秧装置结构图。

图2为皮带传送机构结构图。

图3为一种新型水稻钵苗移栽机的输秧装置工作原理图。

附图标记:1、盛秧板;2、皮带传动机构;21、同步带;22、同步带齿轮;23、传递齿;24、动力轴;25、齿槽;26、间距;3、秧盘引导机构;31、导杆;32、导秧板;4、秧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参见附图1至附图3,一种新型水稻钵苗移栽机的输秧装置,包括盛秧板1、皮带传动机构2和秧盘引导机构3,所述盛秧板1为半C形,秧盘4在盛秧板1上向下滑动,所述皮带传动机构2和秧盘引导机构3安装在所述盛秧板1底端,所述皮带传动机构2与秧盘引导机构3相连接;所述皮带传动机构2包括同步带21、同步带齿轮22、传递齿23和动力轴24,所述传递齿23连接固定在所述同步带21外侧,所述同步带齿轮22成对安装,所述一条同步带21对应两个同步带齿轮22,所述同步带21内侧设有与所述同步带齿轮22相互啮合的齿槽25,所述动力轴24设置在所述同步带齿轮22中心;所述秧盘引导机构3包括导杆31和导秧板32,所述导杆31和导秧板32为半圆形,底端安装在所述盛秧板1上,所述导杆31和导秧板32之间的距离大于秧盘4的厚度,所述导杆31和导秧板32之间形成一个半圆滑道。

进一步地,所述传递齿23之间的安装间隔为秧盘4的两个钵,更好的带动秧盘向下传动。

进一步地,所述同侧安装的同步带齿轮22之间留有间距26,所述间距26不参与同步带21的传动,专门用于放至传递齿23与同步带21螺栓螺母连接的配套螺母,从而使传递齿23能顺利安装在同步带21上而不影响同步带12与同步带齿轮22的啮合。

进一步地,所述导杆31之间的安装间隔为秧盘4的一个钵,导杆2具有隔开每一钵秧苗的作用,达到梳秧的目的。

进一步地,所述同侧安装的同步带齿轮22之间通过所述动力轴24连接,方便同时传送多个秧盘。

一种新型水稻钵苗移栽机的输秧装置,秧盘4放置在盛秧板1上,由于重力的作用,秧盘4向下滑动,滑动至与皮带传动机构2接触,如图3所示。图2所示的皮带传动机构2通过动力轴24带动同步带齿轮22旋转,同步带齿轮22的旋转带动同步带21以及上面的传送齿23进行类似圆周运动。同步带21上的传送齿23与秧盘4上的钵进行如图2所示的类似齿轮传动,秧盘4被皮带传动机构2持续向下输送。在输送过程中,当秧盘4的前端到达导杆31时,秧盘4上的秧苗被导杆31分开,达到梳秧的目的。在秧盘4输送至与导杆31接触时,秧盘4前端的钵由于导秧板32的作用脱离皮带传动机构2,而由于秧盘4被动持续向下输送,因此秧盘4将顺着导杆31进行弯曲,当秧盘4开始弯曲时便是到达了拔秧点,此时秧盘4上的秧苗被取秧机构拔取,秧盘4前端拔取后的钵将继续往前弯曲,此时导秧板32与导杆31将形成一个半圆形滑道,使秧盘4以特定的轨迹顺利通过滑道而不至于在弯曲处卡顿,最后秧盘4顺着导杆31与导秧板32之间的滑道脱离至盛秧板1,完成秧盘输送。

以上列举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之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以上实施例,还可以有许多类似的改形。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应认为是本实用新型所要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