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操作和节约空间的多功能中华绒螯蟹单养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61530发布日期:2019-02-15 19:51阅读:282来源:国知局
一种方便操作和节约空间的多功能中华绒螯蟹单养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方便操作和节约空间的多功能中华绒螯蟹单养系统。



背景技术:

中华绒螯蟹(以下简称河蟹)作为我国重要的特种水产养殖品种,在我国的水产养殖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目前的养殖生产过程中,多以传统池塘混合养殖为主。在我国很多的水产动物科研高校和科研院所中,也多是采用简易的养殖鱼缸进行混养。由于河蟹好打斗的天性,在池塘养殖混养过程中,断肢现象时常发生,严重制约着河蟹的健康和品质,影响经济效益。此外,在实验室工作中,为了更好地探究河蟹的一些生物特性,单独养殖显得尤其重要。因此,河蟹单养系统的设计,陆续开展起来。目前有关河蟹的单养系统,多见以下几种类型:1)传统大的养殖缸中人工设置隔板进行隔离。此类型较简易,但仅能起到暂时隔离,易逃逸,且存在着占用空间大和空间利用率低、不易操作和清洗等多种缺点,使用极其不便;2)循环水道放置养殖盒,较第一种方法,此种方法的优点在于方便操作,便于单独观察和清洗。但是缺点也是很明显的,如占用空间大,无法控制光照、易逃跑等;3)大缸中放置钻孔的一次性餐盒,虽然解决了逃跑的问题,但是投食困难,且操作费时费力,不利于长时间使用。此外,光照实验是实验室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市场上存在的养殖系统,对光照系统的控制,都没有得到真正意义上的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现有河蟹单养系统存在的空间利用率低、功能单一、操作不便和清洗困难等,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集循环水系统、过滤系统、增氧系统、光照系统、加热系统和杀菌消毒系统于一体的多功能单养系统,不但解决了传统单养系统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中华绒螯蟹单养系统还具有体积小、重量轻、节约空间、防逃和自由调节光照等特点,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单独养殖。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方便操作和节约空间的多功能中华绒螯蟹单养系统,所述多功能中华绒螯蟹单养系统包括若干养殖盒和1个贮水池,其中所述养殖盒被放置在所述贮水池的上方,且所述养殖盒呈多排排列,每一排有若干养殖盒,所述养殖盒与所述贮水池是通过循环水系统流体连通的,在贮水池的左侧,放置有三级过滤系统。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养殖盒是扁形立方体,共7个面,即后面、前面、左面、右面、底面和顶面,其中在养殖盒后面,例如高12cm靠右处设置入水口,例如高8cm靠左处设置出水口,在养殖盒底面靠前端设置排水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更优选实施方案中,在养殖盒的后面和顶面夹角处设置一条灯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更优选实施方案中,每一横排养殖盒共用一条灯带(光源),从养殖盒内部穿过,每排共用一个光源控制器,可自由设定光照时长,且根据实验需要方便更换;养殖盒内单独配备光源,可自由设置光照时间,便于实验室的光照实验操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循环水系统包括设置在养殖盒右后侧的一级进水管,以及横向地设置在一排养殖盒后面且与所述一级进水管流体连通的二级进水管,用于将贮水池中的过滤水通过入水口泵入每个养殖盒,设置在养殖盒左后侧的一级出水管,以及与所述一级出水管流体连通且横向地设置在一排养殖盒后面的二级出水管,用于当养殖盒中的水面高度达到出水口的高度时,将养殖盒中的水回流到贮水池中,和设置在养殖盒底面且靠前的排水管,用于当需要清洗养殖盒或更换循环水的时候,打开排水口开关,将贮水池中的水排入下水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更优选实施方案中,在贮水池的中间安装有增氧系统、加热系统以及杀菌消毒系统。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更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多功能中华绒螯蟹单养系统还包括支架,用来存放养殖盒和贮水池。

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单养系统,巧妙利用河蟹底栖的习性,把养殖盒设计成扁形立方体,极大地节省了空间。此外,各养殖盒左右上下紧挨无缝隙,最大化利用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养殖盒除翻盖为透明有机玻璃外,其余表面均不透光,减少河蟹个体间的相互干扰,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单养;

底部贮水池集过滤系统、增氧系统、加热系统和杀菌消毒系统为一体,所有养殖盒水体单独循环,通过增氧系统和加热系统,可合理调节养殖盒中水体的溶氧含量和水温,还可以极大程度地节约材料和用电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单养系统可双面使用或单面靠墙使用,即在支架的横排上(在纵向)可同时放置两个养殖盒(一个养殖盒的后面对着另一个养殖盒的后面)或仅仅放置一个养殖盒,从而实现空间利用的最大化。养殖盒的尺寸可根据待养蟹的规格自由调整。此外,因为其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的优点,在节约空间的同时,也便于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单养系统的设计主要针对中华绒螯蟹,但由于虾类、蟹类生活习性的共同特征(底栖活动),此单养系统也可适用于虾类及其它蟹类的单独养殖。

本实用新型的单养系统高度例如2m,可装8层养殖盒,体积小、重量轻,可双面使用或单面使用,可以实现空间的最大化利用。

本实用新型的单养系统有防逃逸措施,养殖更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单养系统功能齐全,各种装置齐全,可以单独满足实验室条件或工厂化条件的单独养殖。

本实用新型可以根据养殖蟹的规格,自由设置不同规格的养殖盒,满足不同生长阶段的养殖需要。

本实用新型的单养系统的占用空间小,并且集循环水系统、过滤系统、增氧系统、光照系统、加热系统以及杀菌消毒系统为一体,是一种多功能单养系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中华绒螯蟹单养系统的整体效果图;

图2a是本实用新型的养殖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2b是本实用新型的养殖盒的立体结构图;

图3a是本实用新型的双面使用的多功能中华绒螯蟹单养系统的右侧截面图,其中表示水流方向垂直纸面向里,→表示水流方向;

图3b是本实用新型的双面使用的多功能中华绒螯蟹单养系统的左侧截面图,其中表示水流方向垂直纸面向外,→表示水流方向;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中华绒螯蟹单养系统的顶部截面图;其中→表示入水口的水流方向;表示出水口的水流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方便操作和节约空间的多功能中华绒螯蟹单养系统,如图1所示,该多功能中华绒螯蟹单养系统100包括放置在底层的贮水池6、放置在该贮水池6上面的多排养殖盒1,每排有若干养殖盒以及用来存放贮水池6和养殖盒1的支架99。如图2a-b所示,该养殖盒1是扁形立方体,共7个面,即后面(a面),前面(d面、e面),左面(c面),右面(f面),底面(g面)和顶面(b面),d面为一翻盖。该养殖盒1为一个长例如20cm,宽和高例如均为15cm的由有机玻璃材质制成的箱体(不透明),在该箱体正面(d面,其底侧距离养殖盒底面例如10cm、顶侧距离养殖盒底面例如15cm)处,设置由透明有机玻璃制成的翻盖,满足日常光照需求。除翻盖(d面)透光,其余均用不透光材质,以做到每个养殖盒绝对的独立。此外,在养殖盒1的后面和顶面夹角处设置一条灯带(光源)8,并且每一横排养殖盒1共用一条灯带(光源)8,从箱体内部穿过,每一横排共用一个光源控制器(图中未示出),可自由设定光照时长,且根据实验需要方便拆卸和更换,成本低。由于该养殖盒除透明玻璃翻盖外,其余表面均不透光,因此河蟹个体之间没有相互干扰,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单独养殖。光照强度和光色可根据中华绒螯蟹不同生长阶段对光照的不同需求或者实验室工作时光周期实验等要求而自由调整。

为了日常操作方便,该多功能中华绒螯蟹单养系统100整体高度设置为例如2m,除底层贮水池6高50cm外,上面共可摆放8层养殖盒1(图1),该养殖盒的宽度可根据空间大小自由设置。如图2a所示,在养殖盒1后面高例如12cm靠右处设置入水口10,在养殖盒1后面高例如8cm靠左处设置出水口9,当养殖盒1中的水平面达到一定高度时,水从出水口9排出,维持水面高度恒定,在养殖盒1底面靠前端设置排水口12,用于清洗养殖盒,排放废水。

如图1所示,在贮水池6内安装有三级过滤系统17(包括粗滤料3、细滤料4以及隔板7,用于过滤通过出水口9从养殖池1流到贮水池6中的水供循环使用,水流动方向如箭头2所示。其中,位于贮水池6中间的细滤料4的上方安装加热系统(加热棒)(图中未示出)、杀菌消毒系统(紫外灭菌灯)(图中未示出),最右侧安装水泵5,水温可通过加热系统自由调节。水泵5将贮水池6中的经三级过滤系统17过滤后的水抽出,经设置在养殖盒1的右后侧的一级进水管13,以及横向地设置在一排养殖盒1后面且与一级进水管13流体连通的二级进水管14,从入水口10流入每个养殖盒1中,并且该一级进水管13与该二级进水管14垂直连接。当养殖盒1中的水面高度达到出水口9的高度时,养殖盒1中的水从出水口9流出,经设置在养殖盒1的左后侧的一级出水管16,以及与一级出水管16流体连通且横向地设置在一排养殖盒1后面的二级出水管15,流入贮水池6,再经由三级过滤系统等完成一次循环,并且该一级出水管16与该二级出水管15垂直连接。此外,当需要清洗养殖盒1或更换循环水的时候,打开排水口12开关,经设置在养殖盒1底面且靠前的排水管18将贮水池6中的水排入下水道,如图3-4所示。

所述单养系统中的每个养殖盒内不需单独安装增氧装置,只需在贮水池6中增氧即可,因为每个养殖盒只养殖一只河蟹,且为循环增氧水,因此养殖盒中养殖用水含氧量可满足正常需求。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