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生态白蚁诱杀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66031发布日期:2019-03-22 19:04阅读:893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生态白蚁诱杀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白蚁诱杀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生态白蚁诱杀箱。



背景技术:

白蚁(termite, white ant),亦称虫尉属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蜚蠊目(原本为等翅目,2007年,等翅目撤销,被归入蜚蠊目),类似蚂蚁营社会性生活,其社会阶级为蚁后、兵蚁、工蚁。白蚁与蚂蚁虽一般同称为蚁(见蚁总科),但白蚁社会体系在分类地位上,白蚁属于较低级的半变态昆虫,蚂蚁则属于较高级的全变态昆虫。根据化石判断,白蚁可能是由古直翅目昆虫发展而来,最早出现于 2 亿年前的二叠纪。人们会误认为白蚁就是蚂蚁的一种,实际上白蚁和蚂蚁是两种不同物种。白蚁体软而小,通常长而圆,白色、淡黄色,赤褐色直至黑褐色。头前口式或下口式,能自由活动。触角念珠状,腹基粗壮,前后翅等长;蚂蚁触角膝状,腹基瘦细,前翅大于后翅。中国古书所称蚁、螘、飞螘、蚍蜉、蠡、螱等,都与蚂蚁混同。

然而现有的白蚁诱杀箱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结构简单,强度较低,使用时填埋泥土内易发生挤压变形,其次排水的能力较差,内部易积水,影响到白蚁的诱杀效果,故而满足不了使用者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防生态白蚁诱杀箱。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生态白蚁诱杀箱,包括诱杀箱本体,所述诱杀箱本体外表壁上等距套接有环形圈,所述诱杀箱本体外表壁上等距开设有与环形圈相互垂直的条形槽,所述诱杀箱本体顶部设置有密封盖,所述诱杀箱本体底部设置有锥形罩,且锥形罩底部中心处连接有排水管,所述诱杀箱本体内部位于诱杀箱本体与锥形罩的连接处卡接有镂空板,所述镂空板上表面中心处固定有立柱,所述镂空板上表面位于立柱的两侧对称固定有松木块,所述立柱的顶部焊接有圆环,所述立柱上固定有放置盒,且放置盒内部放置有引诱剂包,所述密封盖内表壁上嵌有密封圈,所述密封盖顶部中心处通过立杆焊接有标识牌。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条形槽共开设有多个,且多个条形槽两两之间间距相等。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环形圈共设置有三个,且三个环形圈两两之间相互平行。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诱杀箱本体为圆柱形结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立柱的高度小于诱杀箱本体的高度。

本实用新型中,首先诱杀箱本体为圆柱形结构,外侧套接有用于加固的环形圈,从而有效的提高了诱杀箱本体的强度,防止其填埋土地内受到挤压变形损坏,提高其使用寿命,其次诱杀箱本体底部设置有锥形罩,锥形罩的底部连接有排水管,使得通过条形槽进入到诱杀箱本体内的水可以通过锥形罩底部的排水管排出,保证该白蚁诱杀箱使用的稳定性,再有诱杀箱本体外表壁上等距开设有多个条形槽,使得白蚁可以通过诱杀箱外表壁随意进入,且设置有引诱剂包,加快了引诱白蚁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防生态白蚁诱杀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诱杀箱本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密封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诱杀箱本体、2-环形圈、3-条形槽、4-密封盖、5-锥形罩、6-排水管、7-镂空板、8-立柱、9-圆环、10-松木块、11-放置盒、12-引诱剂包、13-密封圈、14-立杆、15-标识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3,一种防生态白蚁诱杀箱,包括诱杀箱本体1,诱杀箱本体1外表壁上等距套接有环形圈2,诱杀箱本体1外表壁上等距开设有与环形圈2相互垂直的条形槽3,诱杀箱本体1顶部设置有密封盖4,诱杀箱本体1底部设置有锥形罩5,且锥形罩5底部中心处连接有排水管6,诱杀箱本体1内部位于诱杀箱本体1与锥形罩5的连接处卡接有镂空板7,镂空板7上表面中心处固定有立柱8,镂空板7上表面位于立柱8的两侧对称固定有松木块10,立柱8的顶部焊接有圆环9,立柱8上固定有放置盒11,且放置盒11内部放置有引诱剂包12,密封盖4内表壁上嵌有密封圈13,密封盖4顶部中心处通过立杆14焊接有标识牌15。

条形槽3共开设有多个,且多个条形槽3两两之间间距相等,环形圈2共设置有三个,且三个环形圈2两两之间相互平行,诱杀箱本体1为圆柱形结构,立柱8的高度小于诱杀箱本体1的高度。

标识牌15的设置,便于日后寻找诱杀箱本体1的位置,立柱8和圆环9的设置,方便通过立柱8将镂空板7从诱杀箱本体1内提取出,便于观察是否有白蚁入侵,镂空板8的设置,使得诱杀箱本体1内的水可以通过镂空板8流入到锥形罩5内,然后从排水管6排出。

工作原理:使用时,首先在需要检测诱杀白蚁的地方,挖个小坑,将诱杀箱本体1填埋在小坑内,然后在密封好密封盖4,通过密封盖4上设置的标识牌15可以便于日后观察诱杀箱本体1填埋的地点,定期打开密封盖4观察,白蚁是否在诱杀箱本体1内筑巢,发现白蚁在诱杀箱本体1内筑巢时,此时可以向诱杀箱本体1内喷洒诱杀白蚁的药剂,进行白蚁诱杀,整个装置完整运行。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