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秸秆旋切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83495发布日期:2019-02-01 19:17阅读:589来源:国知局
一种秸秆旋切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旋切机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秸秆旋切机。



背景技术:

农作物在收获后,农作物的秸秆一般用于燃烧或是直接移出农田,直接移出农田不仅是对秸秆的浪费,而且堆砌的秸秆会占用土地,虽然燃烧可以实现对农作物秸秆的利用,但是在环保意识越来越浓的今天,秸秆燃烧并不是最佳的选择。众所周知,秸秆还田可以改良土壤以提高土壤活性,以反哺下一季农作物的种植。

现有技术在将秸秆还田前要将秸秆粉碎,通常采用的设备为秸秆旋切机,现有的旋切机在对秸秆进行旋切的过程中,待粉碎旋切的秸秆在涌入旋切机的过程中,极易产生旋切不充分,旋切后秸秆颗粒不均匀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在秸秆旋切过程中,秸秆涌入旋切机造成旋切不彻底、不均匀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秸秆旋切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秸秆旋切机,包括底座、进料斗、拨料斗和排料斗,所述进料斗固定连接在底座的顶部中心处,所述拨料斗固定连接在进料斗的顶部,所述排料斗固定连接在进料斗的底部,所述拨料斗侧壁固定连接有环形的第一安装壳体,所述第一安装壳体内转动连接有弧齿锥齿轮,所述拨料斗的外壁固定连接有拨料电机,所述拨料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转轴连接有与弧齿锥齿轮相啮合的锥齿轮,所述弧齿锥齿轮置于拨料斗内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拨料板,所述拨料板靠近拨料斗的一端与拨料斗的内壁相抵;所述进料斗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环形的第二安装壳体,所述第二安装壳体内转动连接有齿轮环,所述齿轮环的内外壁均设有轮齿,所述进料斗的外壁固定连接有进料电机,所述进料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转轴连接有与齿轮环相啮合的外齿轮,所述第二安装壳体置于进料斗内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环形的第三安装壳体,所述第三安装壳体顶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连轴,所述连轴上套接有与齿轮环相啮合的内齿轮,所述内齿轮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旋切轴,所述旋切轴上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旋切刀片;所述排料斗侧壁连接有排料风机。

优选的,所述底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支腿,所述支腿的下端套接有防滑垫,所述防滑垫具体为橡胶圈。

优选的,所述第一安装壳体和第二安装壳体的底壁均开设有环形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卡接有转动球,所述弧齿锥齿轮和齿轮环的底部均开设有与转动球相匹配的转动槽。

优选的,所述第一安装壳体和第二安装壳体的外壁均开设有通孔,所述锥齿轮和外齿轮均穿过通孔并分别与弧齿锥齿轮和齿轮环相啮合。

优选的,所述第一安装壳体和第二安装壳体的内侧壁均开设有条形孔,所述拨料板穿过条形孔与弧齿锥齿轮相连,所述内齿轮穿过条形孔与齿轮环相啮合。

优选的,所述排料斗具体为J型,且排料斗远离进料斗的一端连接有排料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秸秆旋切机,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秸秆旋切机,将待旋切的秸秆放入拨料斗内,拨料电机带动锥齿轮转动,锥齿轮进而带动弧齿锥齿轮在第一安装壳体内转动,弧齿锥齿轮在转动的过程中带动其上的拨料板对进入到进料斗内的秸秆进行拨动,以使得秸秆螺旋均匀的进入到拨料斗内,以防止秸秆瞬间涌入造成不良影响;经拨料板拨动后,秸秆均匀进入到进料斗内,进料电机带动外齿轮转动,外齿轮进而带动齿轮环在第二安装壳体内转动,齿轮环在转动的过程中带动内齿轮依靠连轴转动,内齿轮进而带动旋切轴转动,旋切轴进而带动旋切刀片转动,从而实现对进入到进料斗中的秸秆进行旋切,经旋切后的秸秆在排料风机的作用排出排料斗。

2、该秸秆旋切机,通过在第三安装壳体内转动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连轴,连轴在转动时带动旋切轴转动,多个均匀分布的旋切轴在转动时能够实现对进入到进料斗中的秸秆进行充分、均匀的旋切。

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设有拨料板,避免了在旋切过程中秸秆瞬时涌入带来的不利影响,同时实现了对秸秆充分、均匀的旋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秸秆旋切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秸秆旋切机A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秸秆旋切机第一安装壳体与弧齿锥齿轮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秸秆旋切机第二安装壳体与齿轮环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秸秆旋切机第一安装壳体与转动球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秸秆旋切机第二安装壳体与转动球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秸秆旋切机齿轮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秸秆旋切机弧齿锥齿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秸秆旋切机进料斗与第二安装壳体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秸秆旋切机第三安装壳体与连轴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进料斗;3、拨料斗;4、排料斗;5、第一安装壳体;6、弧齿锥齿轮;7、拨料电机;8、锥齿轮;9、拨料板;10、第二安装壳体;11、齿轮环;12、进料电机;13、外齿轮;14、第三安装壳体;15、连轴;16、内齿轮;17、旋切轴;18、旋切刀片;19、排料风机;20、支腿;21、转动球;22、转动槽;23、通孔;24、条形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照图1-10,一种秸秆旋切机,包括底座1、进料斗2、拨料斗3和排料斗4,进料斗2固定连接在底座1的顶部中心处,拨料斗3固定连接在进料斗2的顶部,排料斗4固定连接在进料斗2的底部,拨料斗3侧壁固定连接有环形的第一安装壳体5,第一安装壳体5内转动连接有弧齿锥齿轮6,拨料斗3的外壁固定连接有拨料电机7,拨料电机7的输出端通过转轴连接有与弧齿锥齿轮6相啮合的锥齿轮8,弧齿锥齿轮6置于拨料斗3内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拨料板9,拨料板9靠近拨料斗3的一端与拨料斗3的内壁相抵;进料斗2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环形的第二安装壳体10,第二安装壳体10内转动连接有齿轮环11,齿轮环11的内外壁均设有轮齿,进料斗2的外壁固定连接有进料电机12,进料电机12的输出端通过转轴连接有与齿轮环11相啮合的外齿轮13,第二安装壳体10置于进料斗2内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环形的第三安装壳体14,第三安装壳体14顶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连轴15,连轴15上套接有与齿轮环11相啮合的内齿轮16,内齿轮16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旋切轴17,旋切轴17上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旋切刀片18;排料斗4侧壁连接有排料风机19,排料风机19有利于将旋切后的秸秆排出排料斗4。

底座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支腿20,支腿20的下端套接有防滑垫,防滑垫具体为橡胶圈,防滑垫具有防滑的作用。

第一安装壳体5和第二安装壳体10的底壁均开设有环形的安装槽,安装槽内卡接有转动球21,弧齿锥齿轮6和齿轮环11的底部均开设有与转动球21相匹配的转动槽22,弧齿锥齿轮6和齿轮环11利用转动球21的转动,实现自身的转动。

第一安装壳体5和第二安装壳体10的外壁均开设有通孔23,锥齿轮8和外齿轮13均穿过通孔23并分别与弧齿锥齿轮6和齿轮环11相啮合。

第一安装壳体5和第二安装壳体10的内侧壁均开设有条形孔24,拨料板9穿过条形孔24与弧齿锥齿轮6相连,条形孔24的存在有利于拨料板9与弧齿锥齿轮6相连,内齿轮16穿过条形孔24与齿轮环11相啮合,条形孔24的存在有利于内齿轮16与齿轮环11相啮合。

排料斗4具体为J型,且排料斗4远离进料斗2的一端连接有排料口,排料口利于将旋切后的秸秆排出排料斗4。

本实用新型中,使用时,将待旋切的秸秆放入拨料斗3内,拨料电机7带动锥齿轮8转动,锥齿轮8进而带动弧齿锥齿轮6在第一安装壳体5内转动,弧齿锥齿轮6在转动的过程中带动其上的拨料板9对进入到进料斗2内的秸秆进行拨动,以使得秸秆螺旋均匀的进入到拨料斗3内,以防止秸秆瞬间涌入造成不良影响;经拨料板9拨动后,秸秆均匀进入到进料斗2内,进料电机12带动外齿轮13转动,外齿轮13进而带动齿轮环11在第二安装壳体10内转动,齿轮环11在转动的过程中带动内齿轮16依靠连轴15转动,内齿轮16进而带动旋切轴17转动,旋切轴17进而带动旋切刀片18转动,从而实现对进入到进料斗2中的秸秆进行旋切,经旋切后的秸秆在排料风机19的作用排出排料斗4;通过在第三安装壳体14内转动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连轴15,连轴15在转动时带动旋切轴17转动,多个均匀分布的旋切轴17在转动时能够实现对进入到进料斗2中的秸秆进行充分、均匀的旋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