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走式喷药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49372发布日期:2019-01-02 21:38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走式喷药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喷施农药的设备,具体地说就是一种自走式喷药车。



背景技术:

喷药车的种类很多,主要是园林建设用的大型喷药车,车体采用四轮货车;还有用于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喷洒农药的喷药车,现有的用于农作物的喷药车有两类,一类是手推式,采用独轮车式的车体,依靠人工推动;一类是机动三轮或四轮车式,依靠机动车的动力;由于农作物种植中,需要喷施农药,采用独轮车式的车体主要是考虑单轮垄间行走喷药,减少了对农作物的碾压破坏,但是由于独轮车难以掌握,依然会对农作物带来破坏,而且人工操作,效率极低;机动三轮或四轮车式,虽然速度和动力上都有了保障,但是对农作物的碾压破坏却变得极为严重,而且,现有的喷药车还存在喷药高度、喷药的宽幅大多不能调整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就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自走式喷药车。

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走式喷药车,它包括车体,在车体上设有驾驶机构、药筒、喷药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车体上设有喷药升降装置,在喷药升降装置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喷药杆和第二喷药杆,所述的第一喷药杆和第二喷药杆通过软管与喷药动力装置连接配合,在所述的第一喷药杆、第二喷药杆和喷药杆升降装置之间还设有对应配合的顶推器,在车体下方的每个车轮的前方均设有分苗装置,所述的顶推器和喷药升降装置均通过导线与控制台形成电信号控制配合。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技术上,还可以有以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

所述的喷药升降装置包括上架体和下架体,所述上架体和下架体的一端与车体后部铰接,在其另一端铰接有后板,在下架体上设有顶升器,所述顶升器的输出端与后板连接配合。

在喷药升降装置后部还设有后部喷药管,所述的后部喷药管通过软管与喷药动力装置连接配合。

所述的分苗装置包括设置在车轮前方的车体上设有向下伸出的支架,所述的支架的下端延伸至车轮轴的下方,在支架上设有支杆,在支杆上设有向车轮后方伸出的一级分苗杆,在一级分苗杆顶端设有向车轮一侧延伸的二级分苗杆,在二级分苗杆的前端设有向车轮前方伸出的三级分苗杆。

所述的喷药动力装置,包括泵体,在泵体上设有离合器以及离合控制杆,通过离合控制杆可以控制离合器与皮带轮连接配合,所述皮带轮与车体动力装置对应配合,泵体的通过软管依次与多路阀、药筒连通,所述的多路阀与控制台通过导线形成电信号控制配合。

实用新型优点: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喷药高度和喷药宽度,有效的提升了喷药的效果,而且分苗装置也可以防止车体在作业时种苗卷入车轮的情况出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喷药杆展开后的前视图;

图2是图1的前侧立体示意图;

图3是图1的后侧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二喷药杆收回后的前视图;

图5是图4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图2中的A向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6所示,一种自走式喷药车,它包括车体1,所述的车体1为机动三轮或四轮车式。这里为了方便视图,而且车体1也现有技术,所以图中没显示设置在车体1前部的驾驶机构、前轮、以及车体动力装置,这里不再赘叙车体结构。

在车体1上设有药筒2,在药筒2外围设有围栏2a,所述围栏2a的下端与车体1连接配合。在药筒2前部的车体1上设有喷药动力装置3。所述的喷药动力装置3,包括泵体3a,在泵体3a一端设有离合器以及离合控制杆3d,通过离合控制杆3d可以控制离合器与皮带轮3b连接配合为泵体提供动力,所述皮带轮3b与图中未显示的车体动力装置对应配合,泵体3a的通过软管依次与多路阀3c、药筒2连通。在喷药动力装置3一侧设有操作人员座椅14,在操作人员座椅14一侧设有图中未显示的控制台,所述的多路阀3c与控制台通过导线形成电信号控制配合。

在车体1的后端设有一对竖直向下分布的连接槽1a,所述连接槽1a为通槽形,且与车体1上表面相垂直,在每个连接槽1a上沿纵向设有第一铰接孔与第二铰接孔,且所述两个连接槽1a上的第一铰接孔在同一高度,第二铰接孔也在同一高度。

在所述的一对连接槽1a上铰接有喷药升降装置4,所述的喷药升降装置4包括上架体4a和下架体4b,所述的上架体4a包括两根平行分布上横杆4f,在两个横杆中部跨接有上连杆4g,在上连杆4g两侧与上横杆4f之间还设有上支杆4h,通过上支杆4h有效的确保了整体成工字型的上架体4a的结构强度。所述上架体4a的两根上横杆4f的左端部分别插入对应的连接槽1a内,并通过从第一铰接孔中插入的第一销轴1b将上架体4a与连接槽1a铰接在一起。

所述的下架体4b包括两根平行分布下横杆4i,所述两根下横杆4i的左端部分别插入对应的连接槽1a内,并通过从第二铰接孔中插入的第二销轴1c将下架体4b与连接槽1a铰接在一起。在靠近第二铰接孔一侧的两根下横杆4i之间跨设有下连杆4j,在下连杆4j一侧与下横杆4i之间设有下支杆4k,通过下连杆和下支杆的设置有效的确保了下架体4b的结构强度。

设置一个长条形的后板4c,在后板4c的一侧设有两个纵向分布的通槽形铰接座4e,在每个铰接座4e上均纵向分布有上铰接孔与下铰接孔。所述两个上铰接孔的高度相同,所述两个下铰接孔的高度也相同。在后板4c的另一侧设有沿后板4c长度方向分布有后喷药管4n,在所述后喷药管4n上均布有一组喷口向下的喷头(图中未显示),所述的后喷药管4n通过图中未显示的软管与多路阀3c连通。

所述的两根上横杆4f的右端部分别插入对应的铰接座4e中,并通过上铰接孔内插入的上销轴4l与铰接座4e铰接在一起。所述的两根下横杆4i的右端部插入对应的铰接座4e中并通过下铰接孔内插入的下销轴4u与铰接座4e铰接在一起。

在下连杆4j的中部铰接有顶升器4d,所述顶升器4d的输出轴与后板4c中部的铰接座对应铰接在一起。通过顶升器的输出轴伸缩使得后板4c具备了高低的升降的功能。

在后板4c两端分别铰接有水平分布的第一喷药杆5和第二喷药杆6,在第一喷药杆5、第二喷药杆6和后板4c的外侧沿其长度均分布有一根喷药管10,在每根喷药管10上均设有一组喷口向下的喷头(图中未显示),所述的每根喷药管10均通过图中未显示的软管与多路阀3c连通。在后板4c上端的中部设有A字型的拉绳架4t,在A字型的拉绳架4t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拉绳环4y。在所述第一喷药杆5与后板4c之间、第二喷药杆6与后板4c之间分别设有一个顶推器7。通过顶推器7输出轴的伸缩能将第一喷药杆与第二喷药杆,向车体的左右两侧展开或收回。

在第一喷药杆5和第二喷药杆6杆体的前端部均竖直设有第一立杆11,在杆体的中后部设有第二立杆12,在第二立杆12两侧还设有下端与杆体连接的拉杆12b,在所述的第二立杆12的外侧也设有一个外拉绳环12a,在第一立杆11上设有拉绳连接孔11a,在拉绳连接孔11a与外拉绳环12a之间、外拉绳环12a与相邻的拉绳环4y之间连接钢丝拉绳13。通过钢丝拉绳可以有效地的防止第一喷药杆5和第二喷药杆6展开后在车体驱动时产生的大幅度震颤。

在第一喷药杆5和第二喷药杆6杆体的后端部还设有向后伸出限位板15,当第一喷药杆5和第二喷药杆6在对应顶推器7的推动下展开到与后板4c在一条直线时,限位板15就与后板4c接触形成限位配合,避免顶推器7的过度顶升造成的第一喷药杆和第二喷药杆的过度展开。

所述的顶升器4d和顶推器7均为电动推杆,且所述的顶升器4d和顶推器7通过导线与图中未显示的控制台形成连接配合。通过控制台控制顶升器和顶推器伸缩提升或降低、展开或收回喷药杆,通过控制台控制泵体将药筒内药液泵入多路阀,而后在进入对应的喷药杆上的药管内经喷头进行喷洒。

在车体1下方的每个车轮8的前方均设有分苗装置9,所述的分苗装置9包括设置在车轮8前方车体1上设有向下伸出的支架9a,所述的支架9a的下端延伸至车轮8轴的下方,在支架9a上设有支杆9b。所述支杆9b的一端伸向车轮8轮面的外侧,其另一端伸向轮面的内侧,在靠近车轮一侧的支杆9b的一端端部上设有向车轮8后方水平伸出的一级分苗杆9c,在一级分苗杆9c顶端设有向车轮8内侧延伸的二级分苗杆8d,在二级分苗杆8d的前端设有向车轮8后方水平伸出的三级分苗杆9e,所述的一级分苗杆9c与三级分苗杆9e相互平行。且所述的一、二、三级分苗杆均位于车轮8轮面的外侧。在远离车轮一侧的支杆9b的一端端部设有前端向支杆9b中部倾斜的外斜杆9f,在支杆9b的另一端端部设有前端向支杆9b中部倾斜的内斜杆9g,且所述的内斜杆9g与外斜杆9f前端相连,且相连点与支杆9b中线共线,使得支杆9b、外斜杆9f以及内斜杆9g形成一个三角结构,且其中一个角指向车体前部。

在车体前进时通过外斜杆与内斜杆分流使得车轮前方的种苗分散到车轮轮面的两侧,而在车体后退时三级分苗杆的外侧首先与靠近车轮的种苗叶片接触,而后种苗叶片依次在三级分苗杆、二级分苗杆以及第一分苗杆引导下从车轮外侧滑过,有效避免了车体前进或倒退时种苗叶片卷入车轮的情况发生。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