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养黑水虻的废料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36738发布日期:2019-02-12 21:09阅读:353来源:国知局
饲养黑水虻的废料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以方便黑水虻的幼虫攀爬及具有保温作用的废料处理构造。



背景技术:

黑水虻是一种水虻科的腐食性昆虫,其幼虫以厨余、畜牧动物的粪便、动植物尸体等腐烂有机物为食,是自然界碎屑食物链中重要的一环,因此可以广泛的应用于处理畜牧动物的粪便、厨余或有机生物废料。目前饲育黑水虻以半干式的饲养环境为主,预蛹期的虫(以下简称大虫)以及未到预蛹期的虫(以下简称小虫)均会到处乱爬。由于黑水虻幼虫可生长于全湿或半干的环境,当其浸泡于有食物的水中时,小虫不会随意爬出,到达预蛹期的大虫才会爬出寻找干燥处等待成蛹,此为黑水虻幼虫的特性。

然而,为提高生物废料的分解、黑水虻预蛹期虫体的收集以及饲养管理等的效率,以及现今存在着大量厨余环保处理的问题,因此有如公元2017年1月1日中国台湾所公告的新型第M534736号「农场用水虻式厨余处理桶」专利案,其系揭示:在预设形态及容积的收纳单元作用区域内被允许区隔出至少二道或以上的隔离区,以利收集的厨余作合宜的隔板选择架设以构成一合宜的放置区,及在收纳单元的预设范围形成至少一可将厨余存有的液体朝下落入并作收集的控制区,而对前述被区隔的放置区在倒入有机厨余是凭借繁殖的黑水虻幼虫作快速的消化,以利厨余能在最有效率的时间被处理掉、及让前述的黑水虻幼虫成长,并沿着收纳单元一端的预设倾斜段落进入以使放置在相应下端的收集容器将落下的黑水虻幼虫作盛装,利于直接为饲养动物的食用或加工成所须饲料原料或粉状物。

然而,上述前案系直接于收纳单元的高处设置收集虫体的透孔,而延伸至该透孔的该倾斜段落,是由该收纳单元的底面延伸隆起形成,可容纳废料的空间被减缩,且整体横向体积占据较大,使用时不适合放置含水量多呈浸泡于水中状态的生物废料。

因此本案申请人经申请核准有公元2018年3月11日中国台湾所公告的新型第M556635号「利用黑水虻处理厨余的循环式装置」专利案,其系揭示:包含有一幼虫室,设有一第一培育空间,又该幼虫室设有一厨余入口、一幼虫收集通道、一液肥收集通道及一幼虫出口分别贯通至该第一培育空间,又该幼虫室设有一成蛹空间,该成蛹空间内设有一预蛹通道贯通至该第一培育空间;一成虫室,与该幼虫室相连接,该成虫室设有一第二培育空间,该第二培育空间内设有一成蛹通道,该成蛹通道的另一端系贯通至该成蛹空间,该第二培育空间凭借该幼虫出口与该第一培育空间相连通。以可大量处理厨余,并使黑水虻可以周而复始的生长及繁殖。

惟该专利前案经使用一段时间后,始发觉倾斜设于该幼虫室内呈管状的该幼虫收集通道,以及倾斜设于该第二培育空间内呈管状的该预蛹通道,均会被厨余所淹没,反而无法供幼虫攀爬运用,而且会形成阻碍,同时造成饲养空间变小及增加成本。又一旦遇到冬天或天气寒冷时,都会造成幼虫的活动力减弱,因此于使用上并不尽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饲养黑水虻的废料处理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饲养黑水虻的废料处理装置,包含有:一养殖区,内部设有一养殖空间,所述养殖区开设有至少一厨余入口连通至所述养殖空间,所述养殖区的壁面上设有一第一幼虫通孔及一排水孔而分别贯通至所述养殖空间,所述排水孔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一幼虫通孔的高度;一成蛹区,与所述养殖区相连接,所述成蛹区内部设有一成蛹空间,所述成蛹空间开设有一第一开口。

本实用新型还设有一第一加温器,所述第一加温器设置于所述成蛹空间内,以具有加热保温的作用。

上述第一开口设有可供掀启或关闭的一第一门板。

上述厨余入口的周缘倾斜设有一第一挡片。

上述养殖区的壁面上设有一第二幼虫通孔贯通至所述养殖空间,所述成蛹空间凭借所述第二幼虫通孔与所述养殖空间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还设有一孵化区,所述孵化区与所述养殖区相连接,所述孵化区内部设有一孵化空间,所述孵化空间开设有一第二开口。

本实用新型还设有一第二加温器,所述第二加温器设置于所述孵化空间内,以具有加热保温的作用。

上述第二开口设有可供掀启或关闭的一第二门板。

上述孵化空间凭借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成蛹空间相连通。

上述养殖区设有呈细缝状的一幼虫出口而贯通至所述养殖空间,又所述孵化空间凭借所述幼虫出口而与所述养殖空间贯通。

上述幼虫出口的周缘倾斜设有一第二挡片。

上述养殖区的壁面上设有透明的一视窗,以能看见所述养殖空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于所述养殖区上固定有一搅拌单元,所述搅拌单元于所述养殖空间内带动有一搅拌叶片。

所述成蛹空间内分别设有一第一活动门贯通至所述养殖空间,以及一第二活动门贯通至外界。

上述技术特征具有下列的优点:

1.利用第一加温器设置于成蛹区的成蛹空间内,可供对于虫蛹具有加热保温的作用,以可帮助成蛹。

2.利用第二加温器设置于孵化区的孵化空间内,可供对于虫卵具有加热保温的作用,以可帮助孵化。

3.厨余入口的周缘倾斜设有第一挡片,利用第一挡片可以防止黑水虻的幼虫由厨余入口爬出于该养殖空间以外。

4.幼虫出口的周缘倾斜设有第二挡片,利用第二挡片可以防止黑水虻的幼虫由幼虫出口爬出于该养殖空间以外。

5.利用排水孔的高度低于第一幼虫通孔的高度,可供排出厨余所形成的液肥,以避免液肥的水位过高,而造成幼虫被淹死。

6.于养殖空间、成蛹空间及孵化空间均不需设有呈管状的各种通道,因此不会被厨余淹没,而造成幼虫无法攀爬的缺点产生,并且不会使得养殖空间、成蛹空间及孵化空间变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构造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使用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构造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构造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使用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养殖区;11-养殖空间;12-厨余入口;121-第一挡片;122-遮盖;13-第一幼虫通孔;131-连通管;14-排水孔;15-液肥收集通道;151-开关;152-封闭端;153-开孔;16-幼虫收集桶;17-液肥收集桶;19-视窗;2-成蛹区;21-成蛹空间;22-第一开口;221-第一门板;23-第一活动门;24-第二活动门;3-孵化区;31-孵化空间;32-第二开口;321-第二门板;4-第一加温器;5-第二加温器;6-搅拌单元;61-搅拌叶片;1A-养殖区;11A-养殖空间;12A-厨余入口;121A-第一挡片;122A-遮盖;13A-第一幼虫通孔;13B-第二幼虫通孔;131A-连通管;14A-排水孔;15A-液肥收集通道;151A-开关;152A-封闭端;153A-开孔;16A-幼虫收集桶;17A-液肥收集桶;18A-幼虫出口;181A-第二挡片;2A-成蛹区;21A-成蛹空间;22A-第一开口;3A-孵化区;31A-孵化空间;32A-第二开口;321A-第二门板;4A-第一加温器;5A-第二加温器;C-厨余。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包含有:养殖区1、成蛹区2、孵化区3、第一加温器4及第二加温器5,其中:

养殖区1,其内部设有一养殖空间11,以供饲育黑水虻的一幼虫。该养殖区1的顶面开设有至少一厨余入口12连通至该养殖空间11,该厨余入口12的周缘倾斜设有一第一挡片121,利用该第一挡片121可以防止该幼虫由该厨余入口12爬出于该养殖空间11以外。该厨余入口12系盖设有一遮盖122,以供开启该遮盖122,可供由该厨余入口12倒入厨余至该养殖空间11内。该养殖区1的周缘壁面上设有一第一幼虫通孔13、一排水孔14及呈管状的一液肥收集通道15而分别贯通至该养殖空间11。该第一幼虫通孔13接设有一连通管131,该连通管131的另一端系连通至一幼虫收集桶16。可供该幼虫由该第一幼虫通孔13爬到该连通管131,进而爬进至该幼虫收集桶16内被收集或变为成蛹。又该排水孔14的高度低于该第一幼虫通孔13的高度,可供排出该厨余所形成的液肥,以避免该液肥的水位过高,而造成幼虫被淹死。该液肥收集通道15上设有一开关151,以控制该液肥收集通道15导通,该液肥收集通道15的一端设为封闭端152,该封闭端152上设有至少一开孔153,又该液肥收集通道15的另一端系连通至一液肥收集桶17,以供收集该厨余所形成的该液肥。

成蛹区2,其与该养殖区1相连接。该成蛹区2内部设有一成蛹空间21,以供该幼虫在此羽化为成虫。该成蛹空间21开设有一第一开口22,该第一开口22上设有可供掀启或关闭的一第一门板221,凭借开启该第一门板221,以供置入收集后已变成为蛹的虫蛹。又该成蛹区2的该成蛹空间21进一步分别设有一第一活动门23贯通至该养殖空间11,以及一第二活动门24贯通至外界。

孵化区3,其与该养殖区1相连接。该孵化区3内部设有一孵化空间31,以供该黑水虻的虫卵在此孵化成为幼虫。该孵化空间31开设有一第二开口32,该第二开口32上设有可供掀启或关闭的一第二门板321,凭借开启该第二门板321,以供置入收集后待孵化的虫卵。

第一加温器4,其设置于该成蛹区2的该成蛹空间21内,以供对于该虫蛹具有加热保温的作用。

第二加温器5,其设置于该孵化区3的该孵化空间31内,以供对于该虫卵具有加热保温的作用。

开始饲育时,如图2所示,可打开该厨余入口12的该遮盖122,经由该厨余入口12置入黑水虻的幼虫。同时可经由该厨余入口12定期倒入一厨余C,使该幼虫与该厨余C共同生活于该养殖空间11内,该幼虫可食用该厨余C。而该厨余C经分解、发酵后产生呈液态的液肥,如果该液肥堆积的高度过高时,可经由该排水孔14予以排出,以避免该液肥的水位过高而淹死该幼虫。同时也可通过开启该开关151,使该液肥可以经由该液肥收集通道15,而流入到该液肥收集桶17内被收集,以供作为农作物的液肥使用。

又该幼虫成长准备进入预蛹期时,会趋向移动到干燥的位置处成蛹,因此该幼虫系会由攀爬该养殖区1的内壁面,而经由该第一幼虫通孔13而移动到该连通管131内,再进入到该幼虫收集桶16内被收集,以供可作为禽畜、水产养殖的饲料来源,并提供良好的蛋白质补充。

另外可以将一部分已收集的幼虫,予以开启该成蛹空间21的该第一门板221,经由该第一开口22置入准备成蛹的该幼虫,使该幼虫可以在该成蛹空间21内变成虫蛹及羽化为成虫。同时可以凭借该第一加温器4,对于该成蛹空间21内的该虫蛹,提供加热保温的作用,使其能够顺利的成蛹及羽化。另外可以活动开启该成蛹空间21内的该第一活动门23及该第二活动门24,利用该第一活动门23可供该养殖空间11内的幼虫攀爬至该成蛹空间21内成蛹。又再利用该第二活动门24可供羽化后的成虫飞出至外界。再利用开启该第一门板221,经由该第一开口22打扫该成蛹空间21,以及方便收集该成蛹空间21羽化成为黑水虻后所残留的蛹壳,以供可以另外运用该蛹壳。

又羽化后的成虫于交配产卵后,可开启该孵化空间31的该第二门板321,经由该第二开口32置入准备孵化的该虫卵,使该虫卵可以在该孵化空间31内孵化成为幼虫。同时可以凭借该第二加温器5,对于该孵化空间31内的该虫卵,提供加热保温的作用,使其能够顺利的孵化。

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与该第一实施例的差异仅在于:该养殖区1的周缘壁面上设有透明的一视窗19,利用该视窗19可以看见该养殖空间11内的该厨余的存量,以供随时补充该厨余。又进一步于该养殖区1上固定有一搅拌单元6,该搅拌单元6于该养殖空间11内带动有一搅拌叶片61,以利用该搅拌叶片61可以搅拌该养殖空间11内的厨余,以加速厨余的分解速度,及避免倒入过多的厨余。

请参阅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包含有:养殖区1A、成蛹区2A、孵化区3A、第一加温器4A及第二加温器5A,其中:

养殖区1A,其内部设有一养殖空间11A,以供饲育黑水虻的一幼虫。该养殖区1A的顶面开设有至少一厨余入口12A连通至该养殖空间11A,该厨余入口12A的周缘倾斜设有一第一挡片121A,利用该第一挡片121A可以防止该幼虫由该厨余入口12A爬出于该养殖空间11A以外。又该厨余入口12A系盖设有一遮盖122A,以供开启该遮盖122A,可供由该厨余入口12A倒入厨余至该养殖空间11A内。该养殖区1A的周缘壁面上设有一第一幼虫通孔13A、一第二幼虫通孔13B、一排水孔14A、呈管状的一液肥收集通道15A及呈细缝状的一幼虫出口18A而分别贯通至该养殖空间11A。该第一幼虫通孔13A接设有一连通管131A,该连通管131A的另一端系连通至一幼虫收集桶16A。可供该幼虫由该第一幼虫通孔13A爬到该连通管131A,进而爬进至该幼虫收集桶16A内被收集或羽化成蛹。又该排水孔14A的高度低于该第一幼虫通孔13A的高度。该液肥收集通道15A上设有一开关151A,以控制该液肥收集通道15A导通,该液肥收集通道15A的一端设为封闭端152A,该封闭端152A上设有至少一开孔153A,又该液肥收集通道15A的另一端系连通至一液肥收集桶17A,以供收集该厨余所形成的该液肥。另该幼虫出口18A的周缘倾斜设有一第二挡片181A,利用该第二挡片181A可以防止该幼虫由该幼虫出口18A爬出于该养殖空间11A以外。

成蛹区2A,其与该养殖区1A相连通。该成蛹区2A内部设有一成蛹空间21A,以供该幼虫在此变成为虫蛹。该成蛹空间21A凭借该第二幼虫通孔13B与该养殖空间11A相连通。该成蛹空间21A开设有一第一开口22A。

孵化区3A,其与该成蛹区2A相连通。该孵化区3A内部设有一孵化空间31A,以供该虫卵在此孵化成为幼虫。该孵化空间31A凭借该第一开口22A与该成蛹空间21A相连通。该孵化空间31A开设有一第二开口32A,该第二开口32A上设有可供掀启或关闭的一第二门板321A。又该孵化空间31A凭借该幼虫出口18A而与该养殖空间11A贯通。

第一加温器4A,其设置于该成蛹区2A的该成蛹空间21A内,以供对于该虫蛹具有加热保温的作用。

第二加温器5A,其设置于该孵化区3A的该孵化空间31A内,以供对于该虫卵具有加热保温的作用。

开始饲育时,如图5所示,可打开该厨余入口12A的该遮盖121A,经由该厨余入口12A置入黑水虻的幼虫。同时可经由该厨余入口12A定期倒入厨余C,使该幼虫可食用该厨余C。而该厨余C经分解、发酵后产生呈液态的液肥,如果该液肥堆积的高度过高时,可经由该排水孔14A予以排出,以避免该液肥的水位过高而淹死该幼虫。同时也可通过开启该开关151A,使该液肥可以经由该液肥收集通道15A,而流入到该液肥收集桶17A内被收集,以供作为农作物的液肥使用。

又该幼虫成长准备进入预蛹期时,会趋向移动到干燥的位置处成蛹,因此该幼虫系会由攀爬该养殖区1A的内壁面,而经由该第一幼虫通孔13A而移动到该连通管131A内,再进入到该幼虫收集桶16A内被收集,以供可作为禽畜、水产养殖的饲料来源,并提供良好的蛋白质补充。

另外也会有一部分的幼虫,于系会经由该第二幼虫通孔13B攀爬而进入到该成蛹区2A内,然后成蛹后并羽化为成虫。同时可以凭借该第一加温器4A,对于该成蛹空间21A内的该虫蛹,提供加热保温的作用,使其能够顺利的成蛹及羽化。

又羽化后的成虫,则会经由该第一开口22A而进入到该孵化空间31A内,此时该成虫于求偶交配后,雌虫会产卵于该幼虫出口18A,同时可以凭借该第二加温器5A,对于该孵化空间31A内的该虫卵,提供加热保温的作用,使其能够顺利的孵化。该虫卵于孵化成为幼虫后,该幼虫会闻到该养殖区1A的该养殖空间11A内的该厨余C的味道,则会经由呈细缝状的该幼虫出口18A而进入到该养殖空间11A内生活,并继续食用该厨余C。

以上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