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泡沫喷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12461发布日期:2019-01-15 22:26阅读:570来源:国知局
一种泡沫喷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泡沫喷射装置。



背景技术:

农业生产作业中,多使用喷雾法进行农药喷洒,喷雾法喷洒农药作业速度快、给药空间大,但也存在容易漂移、蒸发,难以附着的问题。泡沫喷雾法是将药液形成的泡沫以泡沫状雾流喷向靶标。泡沫喷雾法的特点是泡沫雾流扩散范围窄,雾滴不易漂移,对邻近作物影响比较小,适用于控制雾滴扩散范围的场合;同时泡沫与界面间接触时间长,且能够隔绝界面接触空气,可用于防治作物病虫害,减少农药使用量,适用于间作套种作物,除草剂的行间喷洒、庭院花卉以及室内消毒场合的喷洒。因此能够产生泡径一致、适中的泡沫,持续、稳定、适量的泡沫喷流的泡沫喷射器是泡沫农业应用的关键。

泡沫喷射器已在消防灭火、娱乐场所造景、洗车冲洗、卫生洗涤等领域中应用,并有各自领域可满足各自要求的专用泡沫产生装置,但均难以用于农用生产中。上述领域一般根据文丘里原理令泡沫液吸气产泡或利用海绵等多孔体向泡沫液间接充气产泡,前者产泡质量不佳,后者泡沫质量稳定可控,但缺少动能,不能形成喷流,产生的泡沫堆积在出口,只能抹取使用。申请号为201710721862.7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背负式电动喷雾与泡沫喷射一体机,将泡沫喷射机与喷雾器集成在一个装置上,通过三通阀的通路切换及球阀的开闭,实现泡沫喷射与喷雾的功能切换。但是实际农业生产中,背负式喷雾器是一种常用的农业器械,几乎每家农户都有一台或多台背负式喷雾器,重新购买新式的背负式电动喷雾与泡沫喷射一体机无形中增加了成本,原有的背负式喷雾器也会闲置,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泡沫喷射器,能够安装于背负式电动喷雾器上,将药液转化为泡沫,并持续稳定的喷射出泡径一致、适中的泡沫。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泡沫喷射装置,包括壳体、导气管、导气支管、导液管和泡沫导管;

所述壳体上设有进气口、吹气口、泡沫出口和进液口,所述壳体内底部设置多孔体;

所述进气口设置在壳体底部并位于多孔体下方,所述进气口与导气管相连,导气管一侧开设导气支管,所述导气支管一端与导气管连接,另一端与吹气口连接,所述导气管与导气支管之间设有调节阀门;所述吹气口与泡沫出口设置在壳体上同一水平位置且相对设置,所述泡沫出口与泡沫导管连接,所述进液口开设于壳体一端的上部与导液管连接。

其中,所述吹气口和进气口端口处,分别设置球阀Ⅱ和球阀Ⅰ。

其中,所述导气管与背负式电动喷雾器的气泵连接。

其中,所述导液管与背负式电动喷雾器的出液口连接。

其中,所述壳体为圆柱形。

其中,所述多孔体为圆柱体且直径与壳体内径的直径相同,所述多孔体的材料为多孔海绵。

其中,所述壳体直径6cm,高6cm,多孔体高度2.5cm,进气口、吹气口、进液口直径均为1cm,泡沫出口直径1.5c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了一种泡沫喷射装置,所述泡沫喷射装置通过导液管将药液导入壳体,壳体内设置多孔体,可以产生结构致密均匀的泡沫,通过设置导气支管,将气泵产生的气体从吹气口吹出,再将泡沫喷射出去。所述泡沫喷射装置,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能够装配在普通背负式电动喷雾器上,能够持续、稳定地喷射出泡径一致、适中的泡沫,达到定点给药的效果,弥补喷雾器无法用于泡沫喷射的缺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泡沫喷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1、壳体;11、泡沫出口;12、进气口;13、进液口;14、吹气口;2、多孔体;3、导气管;4、导气支管;5、导液管;6、泡沫导管;7、调节阀门;

8、球阀Ⅰ;9、球阀Ⅱ。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本实用新型最关键的构思在于:提供一种泡沫喷射装置,所述泡沫喷射装置可安装于普通背负式电动喷雾器上,使背负式喷雾器达到喷雾与泡沫喷射两用的效果。

请参照图1,一种泡沫喷射装置,包括壳体1、导气管3、导气支管4、导液管5和泡沫导管6;

所述壳体上设有进气口12、吹气口14、泡沫出口11和进液口13,所述壳体1内底部设置多孔体2;

所述进气口12设置在壳体1底部并位于多孔体2下方,所述进气口12与导气管3相连,导气管3一侧开设导气支管4,所述导气支管4一端与导气管3连接,另一端与吹气口14连接,所述导气管3与导气支管4之间设有调节阀门7;所述吹气口14与泡沫出口11设置在壳体1上同一水平位置且相对设置,所述泡沫出口11与泡沫导管6连接,所述进液口13开设于壳体1一端的上部与导液管5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泡沫喷射装置安装于普通背负式电动喷雾器下壳体上,打开电源,气泵开始工作,气体从导气管3和导气支管4流入壳体1,药液通过导液管5流入壳体1,药液浸入多孔体2,进气口14吹气,在多孔体2表面形成结构致密均匀的泡沫,调节调节阀门7,使吹气口14气压高于大气压,将壳体1内形成的泡沫连续均匀的从泡沫出口11通过泡沫导管6喷出。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了一种泡沫喷射装置,所述泡沫喷射装置通过导液管将药液导入壳体,壳体内设置多孔体,可以产生结构致密均匀的泡沫,通过设置导气支管,将气泵产生的气体从吹气口吹出,再将泡沫喷射出去。所述泡沫喷射装置,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能够装配在普通背负式电动喷雾器上,能够持续、稳定地喷射出泡径一致、适中的泡沫,达到定点给药的效果。弥补喷雾器无法用于泡沫喷射的缺点,使背负式喷雾器达到喷雾与泡沫喷射两用的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吹气口14和进气口12端口处,分别设置球阀Ⅱ9和球阀Ⅰ8。

由上述描述可知,通过调节球阀Ⅰ和球阀Ⅱ,可以调节进气口和吹气口的气体流量,控制泡沫产生的速度和吹出泡沫的速度,方便配合不同场景使用。

进一步的,所述导气管3与背负式喷雾器的气泵连接。

由上述描述可知,所述导气管与背负式电动喷雾器的气泵相连,无需再单独为泡沫喷射装置设置气泵,降低生产成本,且可减轻背负重量。

进一步的,所述导液管5与背负式电动喷雾器的出液口连接。

由上述描述可知,无需再单独为泡沫喷射装置设置药箱,可直接将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内的药液导入泡沫喷射装置,降低生产成本,且可减轻背负重量。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1为圆柱形。

由上述描述可知,所述壳体为圆柱形,没有棱角不容易刮伤人体和周围的作物。

进一步的,所述多孔体2为圆柱体且直径与壳体1内径的直径相同,所述多孔体2的材料为多孔海绵。

由上述描述可知,所述多孔体为圆柱体且直径与壳体相同,使多孔体能够紧密的设置在圆柱体底部,周围不会产生空隙,确保产生结构致密,大小适中、一致的泡沫,避免因缝隙流入液体,破坏泡沫形态,同时所述多孔体的材料为多孔海绵,多孔海绵质地轻盈,原料消耗少,环保且不会增加负重,同时含有大量微小气泡,能够保证所产出的气泡结构致密,大小适中、一致。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1直径6cm,高6cm,多孔体2高度2.5cm,进气口12、吹气口14、进液口13直径均为1cm,泡沫出口11直径1.5cm。

由上述描述可知,泡沫喷射装置结构简单,体积小,适合安装于背负式电动喷雾器上,不会因增加装置造成背负重量大幅增加的问题,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不会感觉过重不适。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为:

一种泡沫喷射装置,包括壳体1、导气管3、导气支管4、导液管5和泡沫导管6;所述壳体上设有进气口12、吹气口14、泡沫出口11和进液口13,所述壳体1内底部设置多孔体2;所述进气口12设置在壳体1底部并位于多孔体2下方,所述进气口12与导气管3相连,导气管3一侧开设导气支管4,所述导气支管4一端与导气管3连接,另一端与吹气口14连接,所述导气管3与导气支管4之间设有调节阀门7;所述吹气口14与泡沫出口11设置在壳体1上同一水平位置且相对设置,所述泡沫出口11与泡沫导管6连接,所述进液口13开设于壳体1一端的上部与导液管5连接。

所述吹气口14和进气口12端口处,分别设置球阀Ⅱ9和球阀Ⅰ8;所述导气管3与背负式喷雾器的气泵连接;所述导液管5与背负式电动喷雾器的出液口相连;所述壳体1为圆柱形;所述多孔体2为圆柱体且直径与壳体1内径的直径相同,多孔体2的材料为多孔海绵;所述壳体1直径6cm,高6cm,多孔体2高度2.5cm,进气口12、吹气口14、进液口13直径1cm,泡沫出口11直径1.5cm。

将泡沫喷射装置安装于普通背负式电动喷雾器下壳体1上,泡沫喷射装置与背负式电动喷雾器的电源连接,导气管3与背负式电动喷雾器的气泵连接,导液管5与背负式电动喷雾器的出液口连接。打开电源,气泵开始工作,气体从导气管3和导气支管4流入壳体1,药液通过导液管5流入壳体3,药液浸入多孔体2,进气口12吹气,在多孔体2表面形成结构致密均匀的泡沫,通过控制球阀Ⅱ9可调节进药速度,通过球阀Ⅰ8调节进气口12出气量;调节调节阀门7,使吹气口14气压高于大气压,将壳体1内形成的泡沫连续均匀的从泡沫出口11通过泡沫导管6喷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泡沫喷射装置,可以安装于普通背负式电动喷雾器上,通过液体控制装置将背负式电动喷雾器的药液导入泡沫喷射装置的壳体,壳体内设置多空体,可以产生结构致密,大小一致、适中的泡沫,再通过气体控制装置将泡沫连续均匀地喷射出去。所述泡沫喷射装置,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能够持续、稳定地喷射出泡径一致、适中的泡沫,所产生的泡沫扩散范围窄,不易漂移,对邻近作物影响比较小,达到定点给药的效果。同时无需购买新的泡沫喷雾一体装置,弥补喷雾器无法用于泡沫喷射的缺点。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