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蜂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34395发布日期:2019-03-19 20:38阅读:965来源:国知局
捕蜂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诱捕昆虫的器具技术领域,更详而言是指一种捕蜂器。



背景技术:

一般居住在山区、空矿地或郊外地区的居民,常会遇到有黄蜂在附近捕食小虫或食用果实的情形发生。然而,当黄蜂觉得受到居民干扰时,会以螫针进行攻击,而被螫针刺中的居民容易引起过敏反应,严重时会有生命危险。

因此,一般人会以带有化学物质的杀虫剂进行喷洒,但化学物质对人体及环境皆会造成危害,况且杀虫剂为消耗品,持续购买亦会浪费金钱。虽然市面上亦有一些诱捕器具,但此些诱捕器具的构造皆过于复杂且操作方式亦相当的麻烦。

有鉴于此,为改善先前技术中,习知以杀虫剂消灭黄蜂容易对人体及环境造成危害,并有浪费金钱的问题,而习知诱捕器则有着构造复杂、操作方式麻烦等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申请人研发了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捕蜂器,构造简单、成本低廉、操作方便、无须化学物质、不会危害人体及环境等功效。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主要采用下列技术手段,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捕蜂器,主要包含有:一底座,该底座的内部形成有一顶端透空的底座空间;一顶罩,该顶罩的内部形成有一底端透空的顶罩空间,该顶罩的顶端由上往下以渐缩内径地形成有一上宽下窄并连通至该顶罩空间的锥形槽,该顶罩的外表面上形成有若干的顶罩折射面,该顶罩折射面用以让外部的光线在透入后产生折射,而在顶罩空间内进行发散;一组合构造,具有至少一设于该底座上的底座离合部及至少一设于该顶罩上的顶罩离合部,以由该底座离合部与该顶罩离合部将该底座与该顶罩以可拆离的方式进行定位结合。

进一步,该底座于该底座空间内的底壁凸起有一固定柱。

进一步,该底座的外表面上形成有若干的底座折射面。

进一步,各底座折射面为弧槽,所述底座折射面为呈连续地邻接而呈环形的波浪状。

进一步,各顶罩折射面为弧槽,所述顶罩折射面为连续地邻接而呈环形的波浪状。

进一步,该顶罩的外表面上具有若干贯穿至该顶罩空间内的气孔。

进一步,各气孔位于各顶罩折射面上。

进一步,该底座离合部位于该底座邻近顶缘的内壁面上,该底座离合部具有一自该底座顶缘的内壁面垂直往下凹陷延伸一预定距离的纵向滑槽、一自该纵向滑槽底端横向凹陷延伸的横向滑槽及一位于该横向滑槽中凸起的定位块,使由该定位块将该横向滑槽区隔出一位于该纵向滑槽与该定位块间的滑动槽区及一位于横向滑槽末端与该定位块间的定位槽区;该顶罩离合部设位于该顶罩邻近底缘的外壁面上,该顶罩离合部为凸起的滑块;当该滑块依序经该纵向滑槽、滑动槽区而滑入于该定位槽区内时,该底座与该顶罩呈定位结合,当该滑块依序经该定位槽区、滑动槽区而自该纵向滑槽滑出时,该底座与该顶罩呈分离。

进一步,该底座的外表面上具有一底座标示,该顶罩的外表面上具有一顶罩标示;当该顶罩与该底座定位时,该底座标示与该顶罩标示呈对齐,当该顶罩与该底座非定位时,该底座标示与该顶罩标示呈非对齐。

进一步,所述的捕蜂器还包含有一吊挂件,该吊挂件至少一端具有一勾部,该顶罩上具有至少一插槽,所述插槽与该吊挂件的勾部插接结合。

采用上述技术手段后,本实用新型通过底座、顶罩及组合构造的结构设计,于使用时,可将容装饵食的本实用新型放置在适当的位置处,饵食的气味会诱使黄蜂前来,由于锥形槽为可供黄蜂进入于内部的唯一入口,因此当黄蜂进入于内部后,则可借由呈上宽下窄的锥形槽,避免黄蜂飞离。况且,由于该顶罩上亦形成有顶罩折射面,以借由该顶罩折射面让外部的光线在透入后产生折射,而在顶罩空间内进行发散,使具有复眼的黄蜂受到发散的光线所干扰,而产生空间迷失,以让黄蜂困在本实用新型的内部无法飞离,使能达到诱捕黄蜂的功效,借以达到构造简单、成本低廉、操作方便、无须化学物质、不会危害人体及环境等功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

图3至图6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操作示意图。

图7及图8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

图9及图10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态样的外观示意图。

【符号说明】

捕蜂器100

底座10

底座空间11 固定柱12

底座折射面13 底座标示14

顶罩20

顶罩空间21 锥形槽22

顶罩折射面23 气孔24

第一顶罩标示25 插槽26

第二顶罩标示27

组合构造30

底座离合部31 纵向滑槽311

横向滑槽312 定位魂313

滑动槽区314 定位槽区315

顶罩离合部32 滑块321

吊挂件40

勾部41。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对本实用新型的特征与其特点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同,兹列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1至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捕蜂器100,其主要包含有一底座10、一顶罩20及一组合构造30,其中;

请参阅图1至图6,该底座10,其内部形成有一顶端透空的底座空间11,该底座空间11的底壁则凸起有一固定柱12,该底座10的外表面上则形成有若干的底座折射面13,各底座折射面13为弧槽,且所述底座折射面13呈连续地邻接而呈环形的波浪状。

请参阅图1至图6,该顶罩20,其内部形成有一底端透空的顶罩空间21,该顶罩20的顶端并由上往下以渐缩内径地形成有一连通至该顶罩空间21的锥形槽22,即该锥形槽22呈上宽下窄。该顶罩20的外表面上则形成有若干的顶罩折射面23,各顶罩折射面23为弧槽,且所述顶罩折射面23为连续地邻接而呈环形的波浪状。该顶罩20的外表面上并具有若干贯穿至该顶罩空间21内的气孔24,各气孔24位于各顶罩折射面上23。

请参阅图1至图6,该离合构造30,具有二底座离合部31及二顶罩离合部32,二底座离合部31是以等角度地设位于该底座10邻近顶缘的内壁面上,各底座离合部31具有一自该底座10顶缘的内壁面垂直往下凹陷延伸一预定距离的纵向滑槽311、一自该纵向滑槽311底端横向凹陷延伸的横向滑槽312及一位于该横向滑槽312中凸起的定位块313,使由该定位块313将该横向滑槽312区隔出一位于该纵向滑槽311与该定位块313间的滑动槽区314及一位于横向滑槽312末端与该定位块313间的定位槽区315。二顶罩离合部32,是以等角度地设位于该顶罩20邻近底缘的外壁面上,各顶罩离合部32为凸起的滑块321。

所以,上述即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所提供一种捕蜂器100各部构件的介绍,接着再将其组装方式及其使用特点介绍如下:

首先,当欲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可将用以诱捕黄蜂的饵食(如昆虫、小虫或果实等)固定在该底座10的底座空间11内的固定柱12上(图中未示)。接着,便可开始组装本实用新型,首先,如图3所示,将该顶罩离合部32的滑块321由上往下地朝该底座离合部31的纵向滑槽311滑入,并滑入至该纵向滑槽311的底部,接着便旋转该顶罩20,即将该滑块321在横向滑槽312的滑动槽区314内往定位块313方向滑动(如图4及图5所示),直至该滑块321越过该定位块313而滑入于该定位槽区315内时(如图6所示),该滑块321便被定位在该定位槽315内,使此时的底座10与顶罩20便加以结合。

如此一来,便可将本实用新型放置在适当的位置处,以通过该气孔24将饵食的气味散发出去,而让饵食的气味诱使黄蜂前来,由于锥形槽22为可供黄蜂进入于内部的唯一入口,因此当黄蜂进入于内部后,则可借由呈上宽下窄的锥形槽22,避免黄蜂飞离。况且,由于该底座10形成有底座折射面13而该顶罩20上亦形成有顶罩折射面23,以借由该底座折射面13与该顶罩折射面23让外部的光线在透入后产生折射,而在底座空间11与顶罩空间21内进行发散,使具有复眼的黄蜂受到发散的光线所干扰,而产生空间迷失,以让黄蜂困在本实用新型的内部无法飞离,使能达到诱捕黄蜂的功效。

所以,由于本实用新型的诱捕效果极佳,且无须使用化学物质(杀虫剂),而不会有危害人体或环境的问题。再者,本实用新型可重复使用,以减少使用者的金钱负担。

另外,当欲开启本实用新型时,仅需将该顶罩离合部32的滑块321反向地横向滑移再直立抽出即可,使其操作方式相当便利。

再者,如图7及图8所示,该底座10的外表面上具有一底座标示14,该顶罩20的外表面上则具有一第一顶罩标示25及一第二顶罩标示27。当该顶罩离合部32的滑块231位于该底座离合部31的定位槽区315内时,该底座标示14与该第一顶罩标示25呈对齐(如图7所示),以提醒使用者此时该底座10与该顶罩20呈定位结合状态,而当该顶罩离合部32的滑块231位于该底座离合部31的滑动槽区314内时,该底座标示14与该顶罩标示25呈非对齐,当该顶罩离合部32的滑块231位于该底座离合部31的纵向滑槽311 ,该底座标示14与该第二顶罩标示27呈对齐(如图8所示),以提醒使用者此时可将该底座10与该顶罩20分离。

其次,如图9及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还可包含有一吊挂件40,该吊挂件40的二端分别具有一勾部41。该顶罩20的锥形槽22表面上则具有二插槽26,以供该吊挂件40的勾部41插接结合,而可由该吊挂件40将组合后的底座10与顶罩20吊卦在高处位置,以增加诱捕黄蜂的效率。

以上所揭,仅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所为的均等变化,皆应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