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带推拌秸秆还田机构及包含其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59551发布日期:2019-02-15 19:41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条带推拌秸秆还田机构及包含其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条带推拌秸秆还田机构及包含其的装置。



背景技术:

秸秆还田是培肥地力、减少焚烧保护环境和提高播种质量的最为关键技术,目前,通用秸秆还田技术类型多样,有深翻深埋、保护性耕作、旋耕混拌等技术,利用相应的深翻深埋的铧式犁、保护性免耕直播技术和表土浅旋耕作机械完成,虽然也能进行秸秆还田,但存在着耗能大、容易造成土壤沙化、秸秆量大难以精播保苗、秸杆与土壤混拌不匀不深导致出苗差等问题。研究表明,通过非播种带进行条带式深混拌进行专区秸秆还田,播种带无茬播种是一种较好的种植方式,但缺乏相应的机械,不能大面积推广,仅处于人工试验状态。因此,研发适宜播带无茬播种、非播种带秸秆深混拌的机械,是该项新技术推广的关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和/或缺陷,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为了克服现有的秸秆还田技术和相应机械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条带推拌秸秆还田机构,实现了播带无茬播种,非播种带秸秆深混拌,能一次完成全部作业耕作。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条带推拌秸秆还田装置,其包含如上条带推拌秸秆还田机构。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条带推拌秸秆还田机构,包括:

机架;

至少一个推茬构件,所述推茬构件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机架上,每个所述推茬构件均包括两个推茬部件,该两个推茬部件在第一动力构件的驱动下,分别向所述机架的两侧进行相向移动;

至少一个混拌构件,每个所述混拌构件包括两个旋耕部件,该两个旋耕部件可旋转地分别设置于所述机架的近两侧处,且位于所述推茬构件的后方,所述混拌构件在第二动力构件的驱动下,随机架的前进方向进行旋转动作。

优选的是,所述的条带推拌秸秆还田机构中,所述推茬构件为立式推茬构件,每个所述推茬部件均包括一立式的旋转轴和安装于所述立式的旋转轴上的若干推茬刀,所述立式的旋转轴的一端可旋转地连接至所述机架的下方。

优选的是,所述的条带推拌秸秆还田机构中,所述混拌构件通过一纵向旋转轴可旋转地连接至所述机架上,每个旋耕部件均包括固定于所述旋转轴上的若干个旋耕刀。

优选的是,所述的条带推拌秸秆还田机构中,沿水平方向,所述机架由前之后依次包括第一横梁、第二横梁和第三横梁;

所述推茬构件连接至所述第一横梁上,所述混拌构件靠近于所述第二横梁。

优选的是,所述的条带推拌秸秆还田机构,还包括:

镇压构件,其包括两组镇压器,该两组镇压器连接至所述机架的第三横梁上,且各自分别位于所述两个推茬部件的正后方,每组镇压轮包括若干个镇压轮。

优选的是,所述的条带推拌秸秆还田机构中,所述第一横梁上还设置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连接至拖拉机悬挂和调节系统。

优选的是,所述的条带推拌秸秆还田机构中,所述第一动力构件包括两个第一变向变速齿轮箱,所述第二动力构件为第二变向变速齿轮箱,所述第二变向变速齿轮箱连接至拖拉机的输出轴,所述第二动力构件还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变向变速齿轮箱齿轮连接;

所述两个第一变向变速齿轮箱设置于所述机架的上方,且每个第一变向变速齿轮箱连接一所述推茬部件,驱动所述推茬部件向所述机架的一侧旋转;所述第二变向变速齿轮箱设置于所述两个第一变向变速齿轮箱上方。

优选的是,所述的条带推拌秸秆还田机构中,同一侧的所述推茬部件与旋耕部件间形成一混拌带,所述混拌带的宽度为60~65cm;

两个所述推茬部件间形成播种带,所述播种带的宽度为90~120cm。

优选的是,所述的条带推拌秸秆还田机构中,所述推茬构件与所述混拌构件一一对应设置。

一种条带推拌秸秆还田装置,所述秸秆还田机包括如上任一所述的条带推拌秸秆还田机构。

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推茬构件将大田中推茬构件中间的秸秆推向两侧,形成了中间的少茬条带,形成播种带。通过混拌构件的纵向转动将两侧堆积的秸秆与土进行深旋混拌,深旋深度达20cm以上,将秸秆埋入土中,表面基本不露秸秆,形成了两侧的混拌带。此外,后部安装的镇压构件的镇压幅度与混拌带等宽,并通过加重和压簧加大压重力,确保混拌后土壤紧实,保护土壤与还田的秸秆。整个机构的运行实现了中间秸秆推向两侧,在两侧进行秸秆与土混拌,中间的推茬带用于播种,两侧的土混拌带用于秸秆处理,具有纳雨保墒和促进秸秆腐解。

本实用新型实现了播带无茬播种,非播种带秸秆深混拌,能一次完成全部作业耕作,有效地培肥地力,减少焚烧保护环境和提高播种质量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与播种质量,可用于秸秆还田条件下的玉米、大豆等大粒作物播前土壤耕作。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条带推拌秸秆还田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的条带推拌秸秆还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条带推拌秸秆还田机构,包括:

机架1;

至少一个推茬构件2,所述推茬构件2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机架1上,每个所述推茬构件2均包括两个推茬部件201,该两个推茬部件在第一动力构件5的驱动下,分别向所述机架1的两侧进行相向移动;通过推茬构件1将大田中推茬构件中间的秸秆推向两侧,形成了中间的少茬条带,形成播种带。

至少一个混拌构件3,每个所述混拌构件3包括两个旋耕部件301,该两个旋耕部件可旋转地分别设置于所述机架1的近两侧处,且位于所述推茬构件2的后方,所述混拌构件3在第二动力构件6的驱动下,随机架1的前进方向进行旋转动作。混拌构件的纵向转动将两侧堆积的秸秆与土进行深旋混拌,深旋深度达20cm以上,将秸秆埋入土中,表面基本不露秸秆,形成了两侧的混拌带。

本实用新型整个机构的运行实现了中间秸秆推向两侧,在两侧进行秸秆与土混拌,中间的推茬带用于播种,两侧的土混拌带用于秸秆处理,具有纳雨保墒和促进秸秆腐解。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作为优选,所述推茬构件2为立式推茬构件,每个所述推茬部件201均包括一立式的旋转轴和安装于所述立式的旋转轴上的若干推茬刀,所述立式的旋转轴的一端可旋转地连接至所述机架的下方。更优选地是,立式的推茬部件是位于机架的前横梁的中部,由2个或4个左右相反转向的立轴轮驱动的推茬刀所组成,每个立式的旋转轴受第一变速变向箱驱动,每个立式的旋转轴上装有3-4个推茬刀,刀长度15cm,推茬总宽度2轴为60cm,或4轴为120cm,旋转时沿地面将秸秆推向两侧,被推向两侧的秸秆被后面的混拌装置进行深旋还田,保持推茬带基本无茬,便于播种质量的提高。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作为优选,所述混拌构件3通过一纵向旋转轴可旋转地连接至所述机架1上,每个旋耕部件301均包括固定于所述旋转轴上的若干个旋耕刀。更优选地是,该混拌构件位于机架的安装梁的中部的两侧,在一个纵向轴上的左右两侧安装呈螺旋排列的长旋耕刀,纵向轴受中间的第二变速变向箱驱动左右轴的纵向旋转,两侧各装4-6个长旋耕刀,长度包括基座30cm,混拌宽度60cm或65cm,确保混拌带全量还田、深埋,在表面不露秸秆,加速秸秆快速腐解与保墒,通过拖拉机往返作业,形成的田间混拌带宽度120cm,为二比空种植(60cm+120cm)提供播种、整地条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些实施例中,作为优选,沿水平方向,所述机架1由前之后依次包括第一横梁、第二横梁和第三横梁;机架1宽度为108cm-240cm,与两侧横梁,长度为120cm-180cm,形成“日”字架,在第一横梁装有连接架,用于与拖拉机悬挂和调节平衡。所述推茬构件2连接至所述第一横梁上,所述混拌构件3靠近于所述第二横梁。

在上述方案中,作为优选,还包括:

镇压构件4,其包括两组镇压器,该两组镇压器连接至所述机架1的第三横梁上,且各自分别位于所述两个推茬部件301的正后方,每组镇压轮包括若干个镇压轮。安装后梁的两侧,左右两侧各装一组镇压器,其镇压幅度与混拌带等宽,每组有4-6个镇压轮组成,每组宽度与混拌带相等,60cm或65cm,并通过加重和压簧加大压重力,确保混拌后土壤紧实,保护土壤与还田的秸秆。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横梁上还设置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连接至拖拉机悬挂和调节系统。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动力构件5包括两个第一变向变速齿轮箱,所述第二动力构件6为第二变向变速齿轮箱,所述第二变向变速齿轮箱连接至拖拉机的输出轴,所述第二动力构件6还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变向变速齿轮箱齿轮连接;

所述两个第一变向变速齿轮箱设置于所述机架1的上方,且每个第一变向变速齿轮箱连接一所述推茬部件201,驱动所述推茬部件201向所述机架的一侧旋转;所述第二变向变速齿轮箱设置于所述两个第一变向变速齿轮箱上方。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作为优选,同一侧的所述推茬部件201与旋耕部件301间形成一混拌带,所述混拌带的宽度为60~65cm;

两个所述推茬部件301间形成播种带,所述播种带的宽度为90~120cm。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作为优选,所述推茬构件2与所述混拌构件3一一对应设置。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条带推拌秸秆还田装置,所述秸秆还田机包括如上任一所述的条带推拌秸秆还田机构。当然,该条带推拌秸秆还田装置可以包含一组或多组该条带推拌秸秆还田机构。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现提供如下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条带推拌秸秆还田机构,包括:

机架1、推茬构件2、混拌构件3和镇压构件4,在机架1前后依次安装推茬构件2、混拌构件3和镇压构件4,通过拖拉机后输出轴的驱动,带动机架1前位于中部的推茬构件2,通过立式转动将中间的秸秆推向两侧,形成了中间的少茬条带,同时,后输出轴通过同一轴也驱动了位于机架1中部两侧的混拌构件2,将秸秆与土混拌深旋,通过纵向转动将两侧的堆积秸秆与土进行深旋混拌、达到20cm以上,将秸秆埋入土中,表面基本不露秸秆,形成了两侧的混拌带,机架1后部的两侧安装的镇压构件4,其镇压幅度与混拌带等宽,整机的运行实现了中间秸秆推向两侧,在两侧进行秸秆与土混拌,中间的推茬带用于播种,两侧的土混拌带用于秸秆处理,具有纳雨保墒和促进秸秆腐解。

所述机架1前中后三个横梁,分别为第一、第二、第三横梁,其宽度为108cm-240cm,与两侧横梁,长度为120cm-180cm,形成“日”字架,在第一横梁中部装有连接架,用于与拖拉机悬挂和调节平衡。

推茬构件2位于第一横梁的中部,由2个或4个左右相反转向的立轴轮驱动的推茬刀所组成,每个立式的旋转轴受变速变向箱驱动,每旋转轴上装有3-4个推茬刀,刀长度15cm,推茬总宽度2轴为60cm,或4轴为120cm,旋转时沿地面将秸秆推向两侧,被推向两侧的秸秆被后面的混拌构件进行深旋还田,保持推茬带基本无茬,便于播种质量的提高。

混拌构件3位于第二横梁的中部的两侧位置,在一个纵向轴上的左右两侧安装呈螺旋排列的长旋耕刀,纵向轴受中间的第二变速变向箱驱动左右轴的纵向旋转,两侧各装4-6个长旋耕刀,长度包括基座30cm,混拌宽度60cm或65cm,确保混拌带全量还田,在表面不露秸秆,基本深埋,加速秸秆快速腐解与保墒,通过拖拉机往返作业,形成的田间混拌带宽度120cm,为二比空种植(60cm+120cm)提供整地条件。

镇压构件4位于第三横梁的两侧,左右两侧各装一组镇压器,每组有4-6个镇压轮组成,每组宽度与混拌带相等,60cm或65cm,并通过加重和压簧加秆,确保混拌后土壤紧实,保护土壤与还田的秸秆。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机架1的前中后分别安装推茬构件2、混拌构件3和镇压构件4,起着的固定作用,并通过其悬挂架与拖拉机后面进行连接进行作业行走,立式的推茬构件2通过拖拉机后输出轴的驱动,由2个左右相反转向的立轴轮驱动的推茬刀所组成,每个立式旋转的轴受变速变向箱驱动,每旋转轴上装有3-4个推茬刀,刀长度15cm,推茬总宽度2轴为60cm,旋转时沿地面将秸秆推向两侧,被推向两侧的秸秆被后面的混拌构件3进行深旋还田,保持推茬带基本无茬,便于播种质量的提高;混拌构件3为在一个纵向轴上的左右两侧安装呈螺旋排列的长旋耕刀,纵向轴受拖拉机后输出轴驱动的第二变速变向箱驱动左右轴的纵向旋转,两侧各装4-6个长旋耕刀,长度包括基座30cm,混拌宽度60cm,机架后部的两侧安装的镇压构件4,其镇压幅度与混拌带等宽,整机的运行实现了中间秸秆推向两侧,实现了无茬播种,在两侧进行秸秆与土混拌,具有纳雨保墒和促进秸秆腐解。确保混拌带全量还田,通过拖拉机往返作业,形成的田间混拌带宽度120cm,为二比空种植(60cm+120cm)提供整地条件。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条带推拌秸秆还田装置,所述秸秆还田机包括实施例1提供的条带推拌秸秆还田机构。

这里说明的模块数量和处理规模是用来简化本实用新型的说明的。对本实用新型的条带推拌秸秆还田机构及包含其的装置的应用、修改和变化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

本实用新型大大提高了播前整地水平,实现了播种带无茬播种,非播种带秸秆深混拌,能一次完成全部作业耕作,有效地培肥地力,减少焚烧保护环境和提高播种质量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与播种质量。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