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导苗筒式蔬菜移栽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82625发布日期:2019-02-01 19:15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导苗筒式蔬菜移栽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导苗筒式蔬菜移栽机。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蔬菜行业产量与日俱增、产值日益扩大,蔬菜出口量已跃居世界第一位,蔬菜业已经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型产业。其中设施蔬菜也占有不小的比重,尤其近些年来,设施蔬菜产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在设施蔬菜移栽过程中,仍然以人工栽植为主,劳动强度大、生产成本高、生产效率较低。在移栽机械化方面,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移栽机械使用非常普及,而且品种全、系列多、性能可靠,机械化程度很高。国内于2世纪中叶以来,逐步开始了蔬菜移栽机械的研制。目前研制开发的蔬菜移栽机已不在少数,但是现有的移栽机在结构尺寸、栽植质量及效率、劳动强度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设施蔬菜移栽机械发展缓慢。例如,市场上出现的部分蔬菜移栽机尺寸较大,无法进入棚室,其次边角地也很难进行作业,仍需人工辅助移栽;其中部分机具仍然存在栽植质量参差不齐、效率较低的现象;除此之外,移栽机在机体构造上也比较复杂,维修保养比较困难。以上因素使现有的移栽机具很难在温室大棚中高质、高效作业。

因此有必要针对温室大棚设计一种尺寸小、灵活性高且移栽效果好的蔬菜移栽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尺寸小、电动驱动、灵活可靠、结构简单紧凑、生产成本低等特点,能够实现设施蔬菜移栽过程半自动化作业的一种双导苗筒式蔬菜移栽机。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背景技术中的描述,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导苗筒式蔬菜移栽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滑动定深装置、左右两个导苗装置、电控装置、电源、载苗台、行走装置和带套闸线;其中机架为一矩形框架,电源安装于机架的底部内,载苗台安装于机架的顶部外;行走装置安装于机架的底部外;

机架包括:套管滑动槽、控制把手、主闸把、定位孔和定位杆;其中两个控制把手分别通过一根L形钢管焊接于机架后方,主闸把与控制把手的根部铰接;电控装置安装于一根控制把手上,且电控装置与电源相连;两条套管滑动槽设于机架的后侧的左右两端,滑动定深装置与套管滑动槽构成滑动连接,两个导苗装置通过水平定位杆安装于滑动定深装置中的套管组中;每条套管滑动槽前后竖梁的上半部都等间距设有若干对定位孔,两组定位杆安装于等高的两组定位孔内;

带套闸线的两端分别与主闸把和导苗装置的副闸把相连。

所述滑动定深装置包括:滑块、夹紧装置、上下方两个套管组、踏板杆、踏板、弹簧固定基座和复位弹簧;其中踏板杆的上、中和下部分别水平设有上方的套管组、下方的套管组和踏板,且上方的套管组和下方的套管组分别固接于踏板杆的内侧,踏板固接于踏板杆的外侧;

上方和下方的两个套管组各由两跟上下并排设置的套管固接后组成,其中每一个套管的两端都设有夹紧装置,弹簧固定基座成对安装于下方的套管组的外侧和机架的上后横梁外侧,每一对弹簧固定基座都由一根复位弹簧相连;

滑块固接于每个套管组左右两端的前后两侧,并与套管滑动槽的侧壁构成滑动连接。

所述导苗装置包括:导苗筒主体、两根水平定位杆、闸线导杆、套筒、三个尖嘴投苗部、投苗部连接杆、钢丝和副闸把,其中导苗筒主体为一竖直设立的管状结构,两根水平定位杆固接于导苗筒主体的同侧,且分别位于导苗筒主体的上下半部;套筒装套于导苗筒主体的下部外,且与导苗筒主体滑动连接;尖嘴投苗部为铲形,三个尖嘴投苗部的根部都与导苗筒主体的下端铰接,三个尖嘴投苗部的中部外侧面都设有投苗部连接杆;三根投苗部连接杆的外端分别通过一根钢丝与套筒相连;闸线导杆固接于导苗筒主体的上部,副闸把与导苗筒主体铰接,且位于闸线导杆的正下方;套筒通过两根钢丝与副闸把的下方相连,带套闸线穿过闸线导杆外侧的孔后与主闸把相连;

所述导苗筒主体的下部水平焊有穴距测量杆,穴距测量杆为一根伸缩标尺。

所述行走装置包括,电机、蜗轮蜗杆、联轴器、两个轮胎、辅助万向轮;其中电机安装于机架的底部外,电机的电路输入与电控装置相连,电机的动力输出通过蜗轮蜗杆和联轴器分别与位于机架两侧的轮胎相连,辅助万向轮安装于机架的下后梁底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由于全自动化移栽机在送苗过程容易发生卡苗、伤苗、漏苗等现象,所以本实用新型选用人工送苗方式的半自动移栽方案。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构造尺寸小、结构紧凑、强度高,特别适用于现今的温室大棚,能够实现设施蔬菜移栽过程的半自动化作业;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双导苗筒式移栽机构可一次性对左右垄进行双行作业,踏板下压配合闸把加压能够同时完成挖穴、投苗过程,具有移栽效果好、植苗效率高、性能可靠等特点;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导苗装置能够实现横向伸缩并锁紧,不仅可以缩小横向尺寸,方便出入棚舍,还能够根据不同垄距进行手动调节,适用性较好;本机采用电驱主动轮与从动轮左右分置,并且配合辅助万向轮,转弯半径小,可实现棚内机动灵活作业。另外,本实用新型适合不同垄深、株距的蔬菜苗移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双导苗筒式蔬菜移栽机实施例的前斜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后斜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局部斜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局部后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机架的斜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滑动定深装置的斜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导苗筒的斜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导苗筒上部的斜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导苗筒下部的斜视图;

图10为行走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机架,2-滑动定深装置,3-导苗装置,4-电控装置,5-电源,6-载苗台,7-行走装置,8-带套闸线,11-套管滑动槽,12-控制把手,13-主闸把,14-定位孔,15-定位杆,21-滑块,22-夹紧装置,23-套管组,24-踏板杆,25-踏板,26-弹簧固定基座,27-复位弹簧,31-导苗筒主体,32-水平定位杆,33-闸线导杆,34-套筒,35-尖嘴投苗部,36-苗部连接杆,37-钢丝,38-副闸把,39-穴距测量杆,71-电机,72-蜗轮蜗杆,73-联轴器,74-两个轮胎,75-辅助万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2和5所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括:机架1、滑动定深装置2、左右两个导苗装置3、电控装置4、电源5、载苗台6、行走装置7和带套闸线8。其中机架1为一矩形框架,电源5安装于机架1的底部内,载苗台6安装于机架1的顶部外,载苗台6为后侧开口式,方便穴苗盘的取放;行走装置7安装于机架1的底部外;滑动定深装置2位于机架1的后方,两个导苗装置3通过夹紧装置22安装于滑动定深装置2的一侧,因此两个导苗装置3分别位于机架1的一侧,带套闸线8的两端分别与机架1的主闸把13和导苗装置3的副闸把38相连。

机架1包括:套管滑动槽11、控制把手12、主闸把13、定位孔14和定位杆15;其中两条套管滑动槽11设于机架1的后侧的左右两端,两个控制把手12分别通过一根L形钢管焊接于机架1后方,主闸把13与控制把手12的根部铰接;电控装置4安装于一根控制把手12上,且电控装置4分别与电源5和行走装置7中的电机71相连,电控装置4上设有停止档、前进档和后退档,分别控制本蔬菜移栽机进行前进或者后退;滑动定深装置2与套管滑动槽11滑动连接,两个导苗装置3通过水平定位杆32安装于滑动定深装置2中的套管组23中,且水平定位杆32通过夹紧装置22实现关于机架1的轴向定位;每条套管滑动槽11前后竖梁的上半部都等间距设有若干对定位孔14,两组定位杆15安装于等高的两组定位孔14内,实现滑动定深装置2相对于机架1的最高静止位置的定高工作;

本实施例中,定位杆15为带螺母的螺栓或销钉;

移栽前,根据农艺的垄高要求设定高度调整两个定位杆15安装于哪个高度的定位孔14内,随后拧紧各定位杆15,完成垄高设定作业。

如图1~6所示的滑动定深装置2包括:八组滑块21、八组夹紧装置22、两个套管组23、踏板杆24、踏板25、弹簧固定基座26和复位弹簧27;踏板杆24竖直设置,且踏板杆24的上、中和下部分别水平设有上方的套管组23、下方的套管组23和踏板25,且上方的套管组23和下方的套管组23分别固接于踏板杆24的内侧,踏板25固接于踏板杆24的外侧;

上方和下方的两个套管组23各由两跟上下并排设置的套管固接后组成,其中每一个套管的两端都设有用于保证水平定位杆32和套管组23轴向定位的夹紧装置22,弹簧固定基座26成对安装于下方的套管组23的外侧和机架1的上后横梁外侧,每一对弹簧固定基座26都由一根复位弹簧27相连;以此实现滑动定深装置2和导苗装置3的复位流程;

滑动定深装置2与机架1后方的套管滑动槽11构成滑动连接,滑块21固接于每个套管组左右两端的前后两侧,并与套管滑动槽11的侧壁构成滑动连接,八个滑块21保证套管组23在套管滑动槽11内自由上下滑动,以此实现导苗装置3相对于机架1的上下往复移动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夹紧装置22为一径向拧入套管组23的螺栓;

在本实施例中,弹簧固定基座26的对数为四对;

移栽前,根据农艺的垄距要求设定长度通过夹紧装置22调整水平定位杆32与套管组23的相对位置,随后拧紧各夹紧装置22,完成垄距设定作业。

如1~5、7~9所示的导苗装置3包括:导苗筒主体31、两根水平定位杆32、闸线导杆33、套筒34、三个尖嘴投苗部35、投苗部连接杆36、钢丝37、副闸把38和穴距测量杆39,其中导苗筒主体31为一竖直设立的管状结构,两根水平定位杆32固接于导苗筒主体31的同侧,且分别位于导苗筒主体31的上下半部;套筒34装套于导苗筒主体31的下部外,且与导苗筒主体31滑动连接,三个尖嘴投苗部35分别为铲形,合拢后的三个尖嘴投苗部35形成一个中空的圆锥形区域,完全打开的三个尖嘴投苗部35不小于导苗筒主体31的直径,可使导苗筒主体31内穴苗盘的完全落出;三个尖嘴投苗部35的根部分别与导苗筒主体31的下端铰接,三个尖嘴投苗部35的中部外侧面都设有投苗部连接杆36;三根投苗部连接杆36的外端分别通过一根钢丝38与套筒34相连;闸线导杆33固接于导苗筒主体31的上部,副闸把38与导苗筒主体31铰接,且位于闸线导杆33的正下方;套筒34通过两根钢丝37与副闸把38的下方相连,副闸把38的外端与带套闸线8相连,带套闸线8穿过闸线导杆33外侧的孔后与主闸把13相连;

穴距测量杆39为一根顶端可伸缩的标尺,穴距测量杆39水平焊接在导苗筒主体31的下部,且位于尽可能靠近下端的位置上,移栽前根据农艺的株距要求长度初步调整两个穴距测量杆39的最大长度,株距设定作业完成;

在工作时,每次当导苗装置3降至最低端时,三个尖嘴投苗部35插入土壤完成开穴工作;随后捏下主闸把13,三个尖嘴投苗部35打开完成投苗工作。

如图10所示的行走装置7包括,电机71、蜗轮蜗杆72、联轴器73、两个轮胎74、辅助万向轮75;其中电机71安装于机架1的底部外,电机71的动力输出通过蜗轮蜗杆72和联轴器73分别与位于机架两侧的轮胎74相连,辅助万向轮75安装于机架1的下后梁底端;

本实施例中,当电控装置4设为前进档时,两个轮胎74同时前进;

当电控装置4设为后退档时,两个轮胎74同时后退。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为:

在进行移栽作业前,要根据栽种模式一次确定垄距、垄高和株距的设定作业据所得参数分别调整调定位杆15的高度、导苗筒主体31的位置和穴距测量杆39的长度。将装有栽植苗的穴盘置于载苗台6内,并拨动电控装置4至前进挡将机具调整到合适的移栽位后,开始移栽作业;

在进行移栽作业时,首先将穴盘中的两珠栽植苗取出并分别置于两侧的导苗筒主体31内,栽植苗由于重力作用落入导苗筒主体31底端由三个尖嘴投苗部35围成的圆锥形区域内。

随后双手扶住控制把手12,单脚适度下压踩踏板25,使三个尖嘴对开移栽部35插入土内;然后单脚上抬,复位弹簧自动将双导苗筒机构复位,与此同时双手捏紧主闸把13,通过带套闸线8的牵引将三个尖嘴对开移栽部35向外打开,栽植苗落入穴中。

最后再次拨动电控装置4至前进挡,根据穴距测量杆39的长度,移动到下一个移栽位,重复上述移栽作业步骤,由此便完成了双行移栽作业。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应用于待播种的较软土地上,因此在由不同高度定位孔14和定位杆15配合对导苗装置3的高度进行设置时,需保证当踏板24踩至底部后,踏板24的位置不会低于机架1下横梁的位置。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