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秧机连接框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82591发布日期:2019-02-01 19:15阅读:320来源:国知局
插秧机连接框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机应用领域,特别关于一种插秧机上的多功能连接框架。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插秧机后面通过插植臂连接插秧装置,使得插秧机只能进行插秧操作,功能比较单一,而且平时不插秧的时候也没办法与其它农机具配合使用,使用效率低,还要占据储藏空间。另外,单纯的播种机机头底盘较低,在播种过程中稳定性不好,容易导致播种不均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巧妙、便于拆装、丰富使用功能、提高插秧机使用效率、与其它农机具配合使用得插秧机连接框架。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插秧机连接框架,其活动连接插秧机和播种装置,所述播种装置上设置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带动所述播种装置工作,其包括有

插植臂,其设于插秧机后侧,其有多个,位于中间位置的所述插植臂的两侧设置有旋转轴;

输出轴,其一端采用连接套与所述旋转轴同轴连接;

固定板,其一端固定于播种装置上,其另一端与所述输出轴通过轴承座连接固定,且所述输出轴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固定板向外伸出;

主动链轮,其固设于所述输出轴伸出所述固定板一端的端部;

从动链轮,其固设于所述传动轴上,且与所述主动链轮通过链条连接传动;和

罩壳,其罩在所述主动链轮和所述从动链轮的外侧,且与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其还包括有横梁固定架,所述横梁固定架固定于播种装置上与所述插秧机连接框架连接的一侧。

更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板与所述横梁固定架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其还包括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一侧固定于所述横梁固定架上,另一侧与所述插植臂连接固定。

更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架分别设于位于中间位置的所述插植臂两侧的插植臂上。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板包括有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水平设置,其一端固定于所述横梁连接架上;所述第二连接板竖直设置,其上部固定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另一端端部,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底部一侧与所述轴承座相连,另一侧与所述罩壳固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结构简单、设计巧妙,便于工业化生产和大范围推广使用。

2.丰富插秧机的使用功能,能够与其它不同的农机具配合使用。

3.提高插秧机的使用效率,减少插秧机的储藏时间和储藏空间。

4.降低总体的生产成本,减少其它农机具的机头购买,一机多用。

附图标记:插秧机连接框架10、插植臂11、旋转轴12、插植臂13、播种装置20、传动轴21、从动链轮22、输出轴30、主动链轮31、连接套32、轴承座33、固定板40、第一连接板41、第二连接板42、罩壳50、横梁固定架60、连接架70。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插秧机连接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和达到的技术效果,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做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一种插秧机连接框架10,参考图1至图3,其活动连接插秧机和播种装置20,所述播种装置20上设置有传动轴21,所述传动轴21带动所述播种装置20工作。所述插秧机连接框架10包括有插植臂11、输出轴30、固定板40、主动链轮31、从动链轮22、罩壳50、横梁固定架60、连接架70。

参考图1,所述插植臂11设于插秧机后侧,其有多个,且位于中间位置的所述插植臂11的两侧设置有旋转轴12。输出轴30一端采用连接套32与所述旋转轴12同轴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固定板40向外伸出。固定板40一端固定于播种装置20上,另一端与所述输出轴30通过轴承座33连接固定。主动链轮31固设于所述输出轴30伸出所述固定板40一端的端部,从动链轮22固设于所述传动轴21上,且与所述主动链轮31通过链条连接传动。参考图3,罩壳50罩在所述主动链轮31和所述从动链轮22的外侧,且与所述固定板40固定连接。横梁固定架60固定于播种装置20上与所述插秧机连接框架10连接的一侧,且固定板40固定于所述横梁固定架60上。参考图2,连接架70一侧固定于所述横梁固定架60上,另一侧与所述插植臂11连接固定。且所述连接架70分别设于位于中间位置的所述插植臂11两侧的插植臂13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板40包括有第一连接板41和第二连接板42,所述第一连接板41水平设置,其一端固定于所述横梁连接架60上;所述第二连接板42竖直设置,其上部固定于所述第一连接板41的另一端端部,所述第二连接板42的底部一侧与所述轴承座33相连,另一侧与所述罩壳50固定。

上述说明已经充分揭露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需要指出的是,熟悉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所做的任何改动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相应地,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范围也并不仅仅局限于前述具体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