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蚕豆间作双行免耕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17378发布日期:2019-02-10 22:27阅读:327来源:国知局
一种蚕豆间作双行免耕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林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蚕豆间作双行免耕种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始终关乎国计民生,维持国家命脉。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我国的农业也在飞速发展,国家粮食产量已经连续8年上升,解决了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吃饭为题,为世界作出了巨大贡献,农业技术的发展体现在了从人工生产到机械生产。目前,农业种植应用到了多种农耕机械,播种机是农耕最重要的机械之一,它能大大提高劳动者的工作效率,另外,目前大多数播种机都智能单行播种,而且只能播种同一种作物,间作耕种时则需要更换作物种子并重复操作,而这会降低劳作者的劳作效率,经检索,授权公告号为CN204681812U所公开的一种间作双行免耕种播种机,包括驱动机构、机架和播种机构,机架通过铰接结构与驱动机构铰接,播种机构包括轮毂、动轴、旋耕刀组、镇压器、播种装置和盖土板,播种装置包括连杆、固定杆、前播种机和后播种机,前播种机和后播种机通过连杆和固定杆之间的过盈配合相连接,前播种机位于后播种机的前方,前播种机和后播种机均包括种子储存槽、种子出料管和伸缩播种螺纹管,种子储存槽焊接在种子出料管的上方。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在播种前通过旋耕刀组对土壤进行松土,提高了播种效率,播种后利用盖土板和镇压器分别进行自动盖土和自动压土,并且能够进行双行间作播种,降低了成本,但是其第一播种机和第二播种机之间的距离不可以进行调节,从而不能够调节播种距离,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蚕豆间作双行免耕种装置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蚕豆间作双行免耕种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蚕豆间作双行免耕种装置,包括移动板,所述移动板的顶部开设有移动槽,移动槽的底部内壁上开设有两个播种孔,移动槽的两侧内壁上焊接有同一个第一固定柱,移动槽的两侧内壁上焊接有同一个位于第一固定柱下方的第二固定柱,第一固定柱和第二固定柱的外侧滑动套设有两个播种机,播种机的底部设有播种管,第一固定柱和第二固定柱相互靠近的一侧均焊接有两个固定板,位于同一竖直轴线上的两个固定板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第一转动槽,位于同一竖直轴线上的两个第一转动槽内转动安装有同一个丝杆,第二固定柱的顶部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内安装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焊接有驱动轴,驱动轴的外侧固定套设有第一齿轮,丝杆的外侧固定套设有第二齿轮,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相啮合,第一固定柱的底部焊接有竖直板,竖直板的底部开设有第二转动槽,驱动轴转动安装于第二转动槽内,竖直板的两侧均滑动安装有两个滑动板,滑动板的顶部开设有螺纹孔,丝杆与相对应的两个螺纹孔螺纹连接,位于同一水平轴线上的两个滑动板相互远离的一侧均铰接有牵引杆,位于同一水平轴线上的两个牵引杆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播种机相互靠近的一侧相铰接。

优选的,所述移动板的底部滚动安装有四个动力轮,四个动力轮两两对称设置。

优选的,所述驱动电机的底部焊接有安装板,且驱动电机通过安装板螺纹固定于安装槽的底部内壁上。

优选的,所述丝杆位于第一转动槽内部的外侧安装有第一滑块,第一转动槽的内壁上设有第一环形滑轨,且第一滑块与第一环形滑轨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驱动轴位于第二转动槽内部的外侧安装有第二滑块,第二转动槽的内壁上设有第二环形滑轨,且第二滑块与第二环形滑轨滑动连接。

优选的,位于同一竖直轴线上的两个螺纹孔内的螺纹旋向相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移动板、播种孔、动力轮、第一固定柱、第二固定柱、播种机、播种管、固定板、第一转动槽、丝杆、驱动电机、驱动轴、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竖直板、第二滑动板、螺纹孔和牵引杆相配合,启动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带动驱动轴进行转动,驱动轴带动第一齿轮进行转动,第一齿轮带动第二齿轮进行转动,第二齿轮带动丝杆进行转动,丝杆与螺纹孔螺纹连接,带动位于同一竖直轴线上的两个滑动板向相互远离或靠近的方向进行移动,滑动板带动牵引杆进行转动,牵引杆带动播种机进行移动,使得两个播种机向相互靠近或远离的方向进行移动,便于调节两个播种机的距离。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经济实用,通过丝杆与螺纹孔,带动滑动板进行移动,并且通过滑动板和牵引杆,便于调节两个播种机的距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蚕豆间作双行免耕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蚕豆间作双行免耕种装置的A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移动板、2移动槽、3播种孔、4动力轮、5第一固定柱、6第二固定柱、7播种机、8播种管、9固定板、10第一转动槽、11丝杆、12安装槽、13驱动电机、14驱动轴、15第一齿轮、16第二齿轮、17竖直板、18第二转动槽、19滑动板、20螺纹孔、21牵引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2,一种蚕豆间作双行免耕种装置,包括移动板1,移动板1的顶部开设有移动槽2,移动槽2的底部内壁上开设有两个播种孔3,移动槽2的两侧内壁上焊接有同一个第一固定柱5,移动槽2的两侧内壁上焊接有同一个位于第一固定柱5下方的第二固定柱6,第一固定柱5和第二固定柱6的外侧滑动套设有两个播种机7,播种机7的底部设有播种管8,第一固定柱5和第二固定柱6相互靠近的一侧均焊接有两个固定板9,位于同一竖直轴线上的两个固定板9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第一转动槽10,位于同一竖直轴线上的两个第一转动槽10内转动安装有同一个丝杆11,第二固定柱6的顶部开设有安装槽12,安装槽12内安装有驱动电机13,驱动电机13的输出轴上焊接有驱动轴14,驱动轴14的外侧固定套设有第一齿轮15,丝杆11的外侧固定套设有第二齿轮16,第二齿轮16与第一齿轮15相啮合,第一固定柱5的底部焊接有竖直板17,竖直板17的底部开设有第二转动槽18,驱动轴14转动安装于第二转动槽18内,竖直板17的两侧均滑动安装有两个滑动板19,滑动板19的顶部开设有螺纹孔20,丝杆11与相对应的两个螺纹孔20螺纹连接,位于同一水平轴线上的两个滑动板19相互远离的一侧均铰接有牵引杆21,位于同一水平轴线上的两个牵引杆21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播种机7相互靠近的一侧相铰接,通过移动板1、播种孔3、动力轮4、第一固定柱5、第二固定柱6、播种机7、播种管8、固定板9、第一转动槽10、丝杆11、驱动电机13、驱动轴14、第一齿轮15、第二齿轮16、竖直板17、第二滑动板19、螺纹孔20和牵引杆21相配合,启动驱动电机13,驱动电机13的输出轴带动驱动轴14进行转动,驱动轴14带动第一齿轮15进行转动,第一齿轮15带动第二齿轮16进行转动,第二齿轮16带动丝杆11进行转动,丝杆11与螺纹孔20螺纹连接,带动位于同一竖直轴线上的两个滑动板19向相互远离或靠近的方向进行移动,滑动板19带动牵引杆21进行转动,牵引杆21带动播种机7进行移动,使得两个播种机7向相互靠近或远离的方向进行移动,便于调节两个播种机7的距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经济实用,通过丝杆11与螺纹孔20,带动滑动板19进行移动,并且通过滑动板19和牵引杆21,便于调节两个播种机7的距离。

本实用新型中,移动板1的底部滚动安装有四个动力轮4,四个动力轮4两两对称设置,驱动电机13的底部焊接有安装板,且驱动电机13通过安装板螺纹固定于安装槽12的底部内壁上,丝杆11位于第一转动槽10内部的外侧安装有第一滑块,第一转动槽10的内壁上设有第一环形滑轨,且第一滑块与第一环形滑轨滑动连接,驱动轴14位于第二转动槽18内部的外侧安装有第二滑块,第二转动槽18的内壁上设有第二环形滑轨,且第二滑块与第二环形滑轨滑动连接,位于同一竖直轴线上的两个螺纹孔20内的螺纹旋向相反,通过移动板1、播种孔3、动力轮4、第一固定柱5、第二固定柱6、播种机7、播种管8、固定板9、第一转动槽10、丝杆11、驱动电机13、驱动轴14、第一齿轮15、第二齿轮16、竖直板17、第二滑动板19、螺纹孔20和牵引杆21相配合,启动驱动电机13,驱动电机13的输出轴带动驱动轴14进行转动,驱动轴14带动第一齿轮15进行转动,第一齿轮15带动第二齿轮16进行转动,第二齿轮16带动丝杆11进行转动,丝杆11与螺纹孔20螺纹连接,带动位于同一竖直轴线上的两个滑动板19向相互远离或靠近的方向进行移动,滑动板19带动牵引杆21进行转动,牵引杆21带动播种机7进行移动,使得两个播种机7向相互靠近或远离的方向进行移动,便于调节两个播种机7的距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经济实用,通过丝杆11与螺纹孔20,带动滑动板19进行移动,并且通过滑动板19和牵引杆21,便于调节两个播种机7的距离。

工作原理:使用中,启动驱动电机13,驱动电机13的输出轴带动驱动轴14进行转动,驱动轴14带动第一齿轮15进行转动,第一齿轮15带动第二齿轮16进行转动,第二齿轮16带动丝杆11进行转动,丝杆11与螺纹孔20螺纹连接,带动位于同一竖直轴线上的两个滑动板19向相互远离或靠近的方向进行移动,使得滑动板19在竖直板17上进行滑动,滑动板19带动牵引杆21进行转动,牵引杆21带动播种机7进行移动,播种机7在第一固定柱5和第二固定柱6上滑动,使得两个播种机7向相互靠近或远离的方向进行移动,便于调节两个播种机7的距离。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