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植物病原孢囊线虫二龄幼虫的孵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97022发布日期:2019-03-27 09:35阅读:592来源:国知局
一种植物病原孢囊线虫二龄幼虫的孵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实验幼虫培养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植物病原孢囊线虫二龄幼虫的孵化装置。



背景技术:

孢囊线虫是一类在全世界许多国家发生并具有经济重要性的植物寄生线虫。该线虫目前大约有80种,由于其传播性强和分布广泛,已成为对农作物危害最严重的植物病原线虫之一。孢囊线虫侵染禾谷类作物、大豆、水稻和马铃薯等经济作物后,可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进而对我国的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如寄生大豆的大豆孢囊线虫、寄生小麦的禾谷孢囊线虫和寄生水稻的日本孢囊线虫等。

孢囊线虫的整个生活史经历四次蜕皮。首先,一龄幼虫在孢囊的卵中蜕皮成J2s;J2s,又叫侵染幼虫,系孢囊线虫生活史中很重要的一个幼虫龄期,J2s侵染寄主根部并诱导形成取食位点,即合胞体;J2s从合胞体中获取营养物质,虫体膨胀并蜕皮发育成J3s;J3s在发育后期再次蜕皮发育成J4s(J4雄虫或雌虫);J4s虫体继续发育膨胀并蜕皮成雄虫或雌虫成虫;雌虫成虫突破寄主的根组织表皮,但头部仍固定在取食位点细胞中继续取食;而雄虫成虫则游离出根部并与雌虫完成交配;交配完成后,虫卵开始在雌虫体内形成;当雌虫死亡后,其虫体转变成质地坚固且具保护性的孢囊,保护其中的虫卵。如何高效地获得无污染和单一的的孢囊线虫二龄幼虫是研究孢囊线虫的前提。

传统的孢囊线虫二龄幼虫的孵化方法主要是利用普通的漏斗,内置多层滤纸或擦镜纸,将漏斗置于架子上,漏斗底部接有一根带止水夹的乳胶管,将带有孢囊线虫虫卵的液体倒入漏斗,室温下等待两天,取走止水夹,即可收集乳胶管下方的孢囊线虫二龄幼虫。在观察过程中,容易造成孢囊线虫的单孢囊由于暴露于空气中而污染的问题,以及收集的二龄幼虫常常比较纯净。。

专利申请号为201420307946.8设计了一种孢囊线虫二龄幼虫孵化装置,该孵化装置可方便的对实时孵化情况进行观察,虽然该装置在并在孢囊盛放管的顶部设置密封盖,但是在显微镜观察过程中,需将支撑部取下,导致孢囊盛放管底部暴露于空气中,同样会造成孢囊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植物病原孢囊线虫二龄幼虫的孵化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孵化装置在观察过程中易造成孢囊线虫单孢囊污染的问题,通过采用U型结构的无菌水培养,可防止在观察过程中孢囊线虫的单孢囊暴露污染,可多次使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一种植物病原孢囊线虫二龄幼虫的孵化装置,包括:内皿1,内皿1上安装有密封盖3,其上设有气口11,内皿1内部通过筛网架5安装有筛网6,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皿1底部安装有可拆卸的外皿2,内皿1的底部为设有通孔结构的锥形内底7,内底7通孔上设置有漏管8,漏管8伸出内底7置于外皿2和内底7之间,漏管8通过连接板9与密封碗10连接。

所述内皿1上设置有撑架4,撑架4长度大于外皿2的深度。

所述连接板9非密封连接漏管8和密封碗10。

所述密封碗10开口端面的垂直高度大于漏管8底部端面的垂直高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1)本装置采用漏管和密封碗式结构,该结构在置有无菌水时,形成U型密封结构,可在实时操作中对孢囊线虫的单孢囊进行保护,防止因暴露空气时间长导致的孢囊线虫的单孢囊污染问题。

2)本装置采用双皿结构,在显微镜下观察时,只需卸下外皿,对外皿内的无菌水进行观察,观察方便。

综上所述,本装置在对培养孵化过程中的孢囊进行实时防护,有效的杜绝污染,同时观察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剖视图;

图3是内皿剖视图;

图中所示:内皿1、外皿2、密封盖3、撑架4、筛网架5、筛网6、内底7、漏管8、连接板9、密封碗10、气口1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的实施例进一步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植物病原孢囊线虫二龄幼虫的孵化装置,旨在提供一种能在规范操作的情况下,能实时防护的装置,能对孢囊进行实时防护,防止因暴露与空气中而造成污染的情况。同时具备观察方便的特性。根据上述要求,本装置设置分为两个方面,分别为密封装置和外皿2装置。

如图1和图2所示,本装置以内皿1为安装基座,内皿1内部通过筛网架5安装有筛网6。在本装置中筛网6为65目~200目网筛,且安装后筛网6底部略高于内皿1的底部。其目的是为了在卸下外皿2的过程中内皿1内的无菌水过多导致排水时间过长或者排水飞溅的问题。内皿1上设置有密封盖3,将破碎后的孢囊和无菌水放于内皿1内后,可将密封盖3封盖,防止污染,同时密封盖上设有气口11。

内皿1上底部安装有可拆卸的外皿2,如图1和图2所示。外皿2在与内皿1安装后,处于相对密封状态。在需通过显微镜观察时,可将外皿2卸下,内皿1内的无菌水大部分会流入外皿2内部,进行观察。进而达到观察方便的目的。

同时在内皿1上设置有撑架4,撑架4有两个作用,一是对外皿2的安装高度进行限制,撑架4长度大于外皿2的深度,安装时,外皿2的安装高度小于密封装置的高度,防止与密封装置相抵触。二是在对外皿2观察过程中,能支撑内皿1,防止内皿1底面直接与桌面等接触。

密封装置如图2和图3所示,内皿1的底部为设有通孔结构的锥形内底7,内底7通孔上设置有漏管8,漏管8伸出内底7置于外皿2和内底7之间,漏管8通过连接板9与密封碗10非密封连接。同时为了形成U型密封管式结构,密封碗10开口端面的垂直高度大于漏管8底部端面的垂直高度。在卸下外皿2时,内皿1内的无菌水流入外皿2内部,同时,在密封碗10残留有部分无菌水,通过无菌水、密封碗10和漏管8的配合,对置于筛网6上的孢囊进行防护。

具体使用时,先将孢囊线虫二龄幼虫孵化装置进行高压灭菌,并破碎孢囊线虫的单孢囊,破碎后的孢囊放置于筛网6内,在内皿1内注入适量的无菌水,使无菌水面刚好没过筛网6上的孢囊,并盖上密封盖3,防止污染。再将装置置于无菌培养箱中培养。由于孢囊线虫二龄幼虫具有趋水性,孵化的二龄幼虫从破碎的孢囊中游离出后,会随水溶液进入外皿2中。在10-25℃下孵化10-22天,并待培养孵化10天后,开始每隔一天收集外皿2内的无菌水,显微观察是否有2龄幼虫的孵化,如有孵化收集后4℃保存。若无孵化将外皿2重新安装于内皿1上。同时重复上述操作。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