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甘薯用的中耕培垄提蔓一体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07734发布日期:2019-04-16 22:13阅读:80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甘薯用的中耕培垄提蔓一体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用机械设备技术领域,涉及到一种甘薯用的中耕培垄提蔓一体机。



背景技术:

甘薯种植后,垄沟中的甘薯蔓会逐渐在土壤中形成密密麻麻的细根,细根会吸收垄附近的养分,这样不利于垄中甘薯的生长。中耕是指在农作物生产中期,对农作物进行松土、锄草、培垄等作业,以消除杂草、防旱保墒、疏松土壤、提高地温,这样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如果在中耕培垄阶段可以将垄沟中的甘薯蔓提起,拉断甘薯蔓与土壤之间的细根群,就可以为垄中的甘薯争取养分,促进垄中甘薯的生长。因此亟需一种在中耕培垄的同时可以将甘薯蔓提起的一体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设计了一种甘薯用的中耕培垄提蔓一体机,中耕培垄的同时可以将垄沟中的甘薯蔓提起,从而拉断甘薯蔓与土壤之间的细根群,为垄中的甘薯争取养分,促进垄中甘薯的生长,可以提高甘薯的产量。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具体技术方案是:一种甘薯用的中耕培垄提蔓一体机,包括借助牵引架与拖拉机连接的机架及设置在机架上的中耕铲,关键在于:所述的一体机还包括设置在机架上的提蔓机构,提蔓机构包括设置在机架外侧并借助液压马达驱动的转盘,转盘靠近机架的一侧向下倾斜且转盘最低处的旋进方向与机架的前进方向相同,转盘位于中耕铲前方,转盘的边缘处设置有用于提起垄沟内甘薯蔓的提蔓齿。

所述的提蔓齿包括L形齿座、齿托和齿头,齿头借助齿托固定于L形齿座的竖板外侧并与竖板垂直设置,L形齿座的横板借助螺栓与转盘固定连接,齿头包括同轴设置的锥形头和圆柱头,锥形头的底部与齿托之间为可拆卸式连接,锥形头的顶部与圆柱头固定连接。

每个L形齿座都是借助一个螺栓与转盘固定连接,在L形齿座的横板远离竖板一端的端面上开设有限位槽,转盘上设置有限位凸起,限位凸起与限位槽插接形成为限位结构。

所述的液压马达在转盘下方,液压马达与机架固定连接。

所述的机架包括沿左右方向设置的横梁及沿前后方向设置的纵梁,横梁与纵梁围成框型结构,横梁包括套管及伸缩管,套管与纵梁固定连接,伸缩管的一端插装在套管内部并借助锁紧件与套管固定连接,伸缩管的另一端位于套管外部且提蔓机构和中耕铲都与伸缩管的该端固定连接。

所述的锁紧件为水平设置的第一伸缩缸,第一伸缩缸的一端与套管固定连接、另一端与伸缩管固定连接。

在中耕铲与伸缩管之间设置有L形的升降杆和竖向的连接管,升降杆的横杆与中耕铲固定连接,升降杆的竖杆与连接管的下端插接,连接管的上端与伸缩管固定连接,升降杆的竖杆与连接管之间借助与连接管侧壁螺纹连接的顶紧螺栓固定连接。

所述的牵引架是固定在机架前端的门形结构,牵引架的下端与拖拉机铰接,牵引架的上端与拖拉机之间铰接有下端向前倾斜的第二伸缩缸,机架借助第二伸缩缸具有升降自由度,牵引架的后端面与机架之间固定有下端向后倾斜的支撑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机架前进过程中,转盘也不停地旋转,当转盘边缘的提蔓齿靠近垄沟中的甘薯蔓时将甘薯蔓叉起,随着转盘的旋转,提蔓齿带着甘薯蔓上升,拉断甘薯蔓与土壤之间的细根群,提蔓齿上升到最高点后,继续向后旋转,提蔓齿下降,甘薯蔓脱离提蔓齿,至此即完成了一次提蔓过程,提蔓齿继续旋转进行下一次提蔓过程。本实用新型在中耕培垄的同时,可以将垄沟中的甘薯蔓提起,实现拔根效果,可以为垄中的甘薯争取养分,促进垄中甘薯的生长,提高甘薯的产量。另外,因为没有了细根群的阻挡,所以锄草效果和培垄效果都会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右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提蔓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代表机架,2代表中耕铲,3代表液压马达,4代表转盘,5代表提蔓齿,5-1代表L形齿座,5-2代表齿托,5-3代表齿头,5-4代表限位槽,6代表套管,7代表伸缩管,8代表第一伸缩缸,9代表牵引架,10代表第二伸缩缸,11代表支撑杆,12代表升降杆,13代表连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例,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甘薯用的中耕培垄提蔓一体机,包括借助牵引架9与拖拉机连接的机架1及设置在机架1上的中耕铲2,所述的一体机还包括设置在机架1上的提蔓机构,提蔓机构包括设置在机架1外侧并借助液压马达3驱动的转盘4,转盘4靠近机架1的一侧向下倾斜且转盘4最低处的旋进方向与机架1的前进方向相同,转盘4位于中耕铲2前方,转盘4的边缘处设置有用于提起垄沟内甘薯蔓的提蔓齿5。

机架前进过程中,转盘4不停地旋转,当转盘4边缘的提蔓齿5由后向前靠近垄沟中的甘薯蔓时将甘薯蔓叉起,随着转盘4的旋转,提蔓齿5带着甘薯蔓上升并向前运动,拉断甘薯蔓与土壤之间的细根群,提蔓齿5上升到最高点后,继续向后旋转,提蔓齿5下降,甘薯蔓脱离提蔓齿5,至此即完成了一次提蔓过程,提蔓齿5继续旋转进行下一次提蔓过程。本实用新型在中耕培垄的同时,可以将垄沟中的甘薯蔓提起,实现拔根效果,可以为垄中的甘薯争取养分,促进垄中甘薯的生长,提高甘薯的产量。另外,因为没有了细根群的阻挡,所以锄草效果和培垄效果都会更好。为了防止甘薯蔓与液压马达3接触而缠绕在液压马达3上,将液压马达3设置在转盘4下方,液压马达3与机架1固定连接,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提蔓齿5包括L形齿座5-1、齿托5-2和齿头5-3,齿头5-3借助齿托5-2固定于L形齿座5-1的竖板外侧并与竖板垂直设置,L形齿座5-1的横板借助螺栓与转盘4固定连接,齿头5-3包括同轴设置的锥形头和圆柱头,锥形头的底部与齿托5-2之间为可拆卸式连接,锥形头的顶部与圆柱头固定连接。L形齿座5-1损坏时直接更换L形齿座5-1即可,L形齿座5-1上带的齿头5-3可以拆卸下来继续使用,齿头5-3损坏时,直接将齿头5-3拆卸下来更换成新的即可,L形齿座5-1与齿头5-3互不影响,可以节约维护成本。为了防止甘薯蔓在随提蔓齿5上升时滑脱,在圆柱头的外围套装有防滑橡胶套。

每个L形齿座5-1都是借助一个螺栓与转盘4固定连接,在L形齿座5-1的横板远离竖板一端的端面上开设有限位槽5-4,转盘4上设置有限位凸起,限位凸起与限位槽5-4插接形成为限位结构。这样在拆装更换L形齿座5-1时只需要拆装一个螺栓即可,更加省力,而且螺栓与限位结构配合,可以防止L形齿座5-1在外力作用下晃动。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机架1包括沿左右方向设置的横梁及沿前后方向设置的纵梁,横梁与纵梁围成框型结构,横梁包括套管6及伸缩管7,套管6与纵梁固定连接,伸缩管7的一端插装在套管6内部并借助锁紧件与套管6固定连接,伸缩管7的另一端位于套管6外部且提蔓机构和中耕铲2都与伸缩管7的该端固定连接。通过改变伸缩管7的伸出长度,即可改变左右两个转盘4之间的距离,同时也就改变了两个中耕铲2之间的距离,可以满足不同垄宽的使用需求。

锁紧件为水平设置的第一伸缩缸8,第一伸缩缸8的一端与套管6固定连接、另一端与伸缩管7固定连接。通过调节第一伸缩缸8的伸缩状态,即可自动改变伸缩管7的伸出长度,方便快捷。

在中耕铲2与伸缩管7之间设置有L形的升降杆12和竖向的连接管13,升降杆12的横杆与中耕铲2固定连接,升降杆12的竖杆与连接管13的下端插接,连接管13的上端与伸缩管7固定连接,升降杆12的竖杆与连接管13之间借助与连接管13侧壁螺纹连接的顶紧螺栓固定连接。将顶紧螺栓与升降杆12的竖杆分离,即可改变升降杆12的上下位置,从而调节中耕铲2的上下位置,调节好后,将顶紧螺栓与升降杆12的竖杆顶紧即可,可以满足不同深度的中耕需求。为了使中耕铲2具有足够大的调节范围,将顶紧螺栓设置在连接管13的下端。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牵引架9是固定在机架1前端的门形结构,牵引架9的下端与拖拉机铰接,牵引架9的上端与拖拉机之间铰接有下端向前倾斜的第二伸缩缸10,机架1借助第二伸缩缸10具有升降自由度,牵引架9的后端面与机架1之间固定有下端向后倾斜的支撑杆11。通过调节第二伸缩缸10的伸缩状态,即可改变机架1的上下位置,需要使用时,将机架1降落,不需要使用时将机架1抬起,方便行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