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于环保的牛养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78459发布日期:2019-08-20 23:32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利于环保的牛养殖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畜牧养殖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利于环保的牛养殖系统。



背景技术:

现代养殖业中,奶牛、肉牛养殖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肉类供应、奶品供应。

针对牛养殖,除了传统的放牧养殖以外,现有技术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以棚舍作为养殖场的养殖方式:棚舍养殖相较于放牧养殖,由于饲料人工提供、牛生活环境条件亦可人为调节,棚舍牛养殖的实现对周围地理或周围自然环境条件的依耐性不强。

为提高养殖收益、提高产品品质、方便养殖技术覆盖等,现有技术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具有一定规模的棚舍牛养殖场所,这些集约化的棚舍牛养殖场所在使用过程中,为保护环境,粪便处理是牛养殖过程中的重要工作。

现有技术中,针对以上牛粪处理,出现了如以离心机实现干湿分离后分别进行无害化处理的方式;出现了以沼气池作为牛粪分解池以进行废物再利用的处理方式等。

对现有牛养殖系统做进一步优化,以在控制成本的基础上改善牛的生活环境,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提出的对现有牛养殖系统做进一步优化,以在控制成本的基础上改善牛的生活环境,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利于环保的牛养殖系统。本养殖系统实现了废物利用,可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养殖人员或养殖对象烫伤。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利于环保的牛养殖系统通过以下技术要点来解决问题:利于环保的牛养殖系统,包括牛舍,所述牛舍的底部设置有漏粪孔,还包括设置于漏粪孔下侧的地沟,还包括沼气池,所述地沟的出口端与沼气池相通,还包括以沼气作为燃料的燃烧装置,所述燃烧装置通过采气管与沼气池相连;

还包括内嵌于牛舍墙体内的风管,还包括风机,所述风机用于驱动气体介质由所述燃烧装置进入风管中。

本方案中,所述牛舍用于提供牛饲养空间,如牛舍内的空间作为一个开放式的养殖空间、通过养殖槽将牛舍内的空间分割为多个饲养区域等。所述漏粪孔作为牛排泄物由牛舍内进入地沟的排放通道,所述地沟用于将其中的牛粪引入沼气池中以使得沼气池中产生沼气,所述沼气通过采气管进入燃烧装置中进行燃烧以产生热量。

本方案中,设置为:还包括风机,所述风机用于驱动气体介质由所述燃烧装置进入风管中,这样,以上气体介质在燃烧装置内进行吸热后被送入到风管中,通过所述风管向牛舍内散热,在寒冷季节或寒冷天气下,不仅可提高牛舍内的温度,同时可驱散牛舍墙面上的水渍等,达到改善牛舍内环境的目的;同时,所述风管由于内嵌于墙体中,这样,可有效避免牛舍内局部温度过高而导致牛被烫伤或饲喂人员被烫伤;同时,本方案直接将养殖废料转换为养殖可用能源,相较于现有技术中采用电加热、煤炭燃烧的取暖方式,不仅进行了养殖废料无害化处理和降解,同时可减小或避免寒冷环境下系统所需要的系统以外的能源补给,故本方案还有利于环境保护。

现有技术中,由于地沟内一般需要采用刮粪板等推动其内的粪便,以对粪便进行及时清理,为方便稳定刮粪板在完成刮粪工作时的形态,设置为地沟的两侧的侧面上均设置有条形槽,所述条形槽均沿着地沟的延伸方向,这样,在刮粪板的两个侧面上均设置与条形槽位置对应的凸块,在刮粪板嵌入到地沟中时各凸块均嵌入条形槽中,这样,可有效避免刮粪板倾倒影响其正常完成功能。

优选的,设置为所述牛舍的腔体包括保温层,且所述保温层位于风管的外侧,以减小牛舍内温度受外界温度的影响;优选的,设置为所述牛舍还包括通风口,以通过所述通风口优化牛舍内的空气质量。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

作为通过风管对牛舍墙体进行加热的具体实现方式,所述燃烧装置包括其中设置有燃烧盘的燃烧腔,所述风机抽取燃烧腔内的气体介质并送入风管中。采用本方案,即通过燃烧腔内的热气直接加热所述墙体,采用本方案相应的管道较为简单,且热利用也更为直接,但采用本方案存在风管内壁清洁较为麻烦的问题。

作为通过风管对牛舍墙体进行加热的具体实现方式,所述燃烧装置包括其中设置有燃烧盘的燃烧腔,还包括由燃烧腔经过的管道,所述风机用于将管道内的气体送入风管中。采用本方案,所述管道内的气体在流经燃烧腔时被加热,而后再在风管中放热完成对所述墙体的加热,采用本方案,风管内和管道内不易形成沉积物而影响传热,而管道的外壁上形成的沉积层便于清除。

为尽可能利用燃烧装置所产生的热量,设置为:所述管道与所述风管形成封闭的循环管路。采用本方案,即流经风管完成释放部分热量的气体介质被循环至燃烧装置后被再加热而进行再次循环,可达到避免气体介质释放部分热量后被排放至大气造成热量损失,即达到减小热量浪费的目的。

所述风机在循环管路内的位置为:燃烧装置位于风机的出口端,牛舍位于风机的进口端。采用本方案,可使得流经风机的气体介质为释放热量后的气体介质,这样,可减小风机工作环境温度,利于优化风力的受力、密封可靠性等。

为使得循环管路内的压力保持在一定范围内,达到减小对循环管路的力学性能要求、利于本系统工作时的安全性的目的,设置为:所述循环管路上还安装有单向阀和泄压阀,所述单向阀用于循环管路与大气之间的导通,且单向阀的导通方向为:允许气体介质由大气进入循环管路中,且单向阀的开启由循环管路内的压力控制;

所述泄压阀作为循环管路的过压保护管件:当循环管路内的压力大于泄压阀的起跳压力时,循环管路向大气泄压。本方案中,当循环管路、风机、燃烧装置停止工作后,循环管路逐渐冷却,其内压力降低,此时,循环管路相当于为外压容器,在此情况下,当循环管路内的压力减小到一定程度时,通过所述单向阀实现大气与循环管路的导通,可达到减小循环管路与大气之间的压差的目的;当循环管路工作时其内温度升高时循环管路内的压力亦升高,此时循环管路相当于为内压容器,当所述压力升高到一定程度时,泄压阀打开,通过循环管路向外界排气的方式减小循环管路内的压力。优选的,所述泄压阀可采用可自动工作的安全阀。所述单向阀可采用阀芯为球体的单向阀,单向阀倾斜安装或竖直安装,单向阀截断通过球体落在阀腔的底部实现,单向阀的打开通过气压推动球体向上运动实现。

还包括喷淋系统,所述喷淋系统的出口端位于牛舍内。本方案中,所述喷淋系统用于向牛舍内喷水,所述水用于吸收牛舍内如氨气等易溶于水的气体以改善牛舍内的空气质量。

为增大喷淋系统所喷出水与牛舍内空气的接触面积,以优化所述水吸收有害气体的能力,设置为:所述喷淋系统包括雾化喷头,所述雾化喷头位于牛舍内。所述雾化喷头的喷出口即为喷淋系统的出口端。

所述牛舍内设置有遮挡装置及多个养殖槽,所述遮挡装置位于养殖槽的上方,所述喷淋系统的出口端位于遮挡装置的上方,所述遮挡装置用于阻止喷淋系统喷出的液体介质跌落至遮挡装置的下侧,且遮挡装置上设置有孔道,所述孔道用于遮挡装置上、下侧之间气相的导通。本方案中,所述的养殖槽即为牛舍内独立的牛养殖空间,采用本方案,可避免喷淋系统工作影响牛活动区域的干燥性或直接将水喷洒到牛身体上。设置所述孔道可使得牛舍中遮挡装置上、下侧的空气互通,这样,牛舍内更大的空间可使得其内大气成分、温度等具有更好的缓冲能力。

作为遮挡装置的具体实现形式,所述遮挡装置包括多个第一槽体和多个第二槽体,第一槽体、第二槽体均呈条状,所述第一槽体均为槽口端朝下的槽体结构,所述第二槽体均为槽口端朝上的槽体结构,第二槽体相互之间并排排列,第一槽体相互之间并排排列,第一槽体与第二槽体相互平行;

相邻的第二槽体之间具有间隙,相邻的第一槽体之间具有间隙,第一槽体均位于第二槽体的上方,第一槽体侧面的边缘朝正下方的投影均落在第二槽体的槽体空间内,相邻的第一槽体与第二槽体之间具有间隙。本方案中,相邻两第二槽体之间的第一槽体实际上即为两第二槽体之间间隙的挡水部件:任意第一槽体上的水均仅能由其侧面跌落至第二槽体中再由第二槽体的端部排出;右下至上,所述孔道即由以下间隙组成:第二槽体之间的间隙、第二槽体与第一槽体之间的间隙、第一槽体之间的间隙;相较于如设置为第一槽体的槽口端朝上,本方案中第一槽体的边缘可形成如水幕,可有效增大水与牛舍内空气接触的机会。

优选的,设置为所述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均为塑料材质或玻璃纤维材质,这样,利于减小本系统工作时得噪音。优选为玻璃纤维材质,这样可使得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具有重量轻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方案中,设置为:还包括风机,所述风机用于驱动气体介质由所述燃烧装置进入风管中,这样,以上气体介质在燃烧装置内进行吸热后被送入到风管中,通过所述风管向牛舍内散热,在寒冷季节或寒冷天气下,不仅可提高牛舍内的温度,同时可驱散牛舍墙面上的水渍等,达到改善牛舍内环境的目的;同时,所述风管由于内嵌于墙体中,这样,可有效避免牛舍内局部温度过高而导致牛被烫伤或饲喂人员被烫伤;同时,本方案直接将养殖废料转换为养殖可用能源,相较于现有技术中采用电加热、煤炭燃烧的取暖方式,不仅进行了养殖废料无害化处理和降解,同时可减小或避免寒冷环境下系统所需要的系统以外的能源补给,故本方案还有利于环境保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利于环保的牛养殖系统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利于环保的牛养殖系统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牛舍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利于环保的牛养殖系统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反映第一槽体与第二槽体相对位置关系的局部示意图。

图中标记分别为:1、牛舍,2、养殖槽,3、漏粪孔,4、地沟,5、条形槽,6、风管,7、喷淋系统,8、第一槽体,9、第二槽体,10、通风口,11、采气管,12、燃烧装置,13、沼气池,14、循环管路,15、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3所示,利于环保的牛养殖系统,包括牛舍1,所述牛舍1的底部设置有漏粪孔3,还包括设置于漏粪孔3下侧的地沟4,还包括沼气池13,所述地沟4的出口端与沼气池13相通,还包括以沼气作为燃料的燃烧装置12,所述燃烧装置12通过采气管11与沼气池13相连;

还包括内嵌于牛舍1墙体内的风管6,还包括风机15,所述风机15用于驱动气体介质由所述燃烧装置12进入风管6中。

本方案中,所述牛舍1用于提供牛饲养空间,如牛舍1内的空间作为一个开放式的养殖空间、通过养殖槽2将牛舍1内的空间分割为多个饲养区域等。所述漏粪孔3作为牛排泄物由牛舍1内进入地沟4的排放通道,所述地沟4用于将其中的牛粪引入沼气池13中以使得沼气池13中产生沼气,所述沼气通过采气管11进入燃烧装置12中进行燃烧以产生热量。

本方案中,设置为:还包括风机15,所述风机15用于驱动气体介质由所述燃烧装置12进入风管6中,这样,以上气体介质在燃烧装置12内进行吸热后被送入到风管6中,通过所述风管6向牛舍1内散热,在寒冷季节或寒冷天气下,不仅可提高牛舍1内的温度,同时可驱散牛舍1墙面上的水渍等,达到改善牛舍1内环境的目的;同时,所述风管6由于内嵌于墙体中,这样,可有效避免牛舍1内局部温度过高而导致牛被烫伤或饲喂人员被烫伤;同时,本方案直接将养殖废料转换为养殖可用能源,相较于现有技术中采用电加热、煤炭燃烧的取暖方式,不仅进行了养殖废料无害化处理和降解,同时可减小或避免寒冷环境下系统所需要的系统以外的能源补给,故本方案还有利于环境保护。

现有技术中,由于地沟4内一般需要采用刮粪板等推动其内的粪便,以对粪便进行及时清理,为方便稳定刮粪板在完成刮粪工作时的形态,设置为地沟4的两侧的侧面上均设置有条形槽5,所述条形槽5均沿着地沟4的延伸方向,这样,在刮粪板的两个侧面上均设置与条形槽5位置对应的凸块,在刮粪板嵌入到地沟4中时各凸块均嵌入条形槽5中,这样,可有效避免刮粪板倾倒影响其正常完成功能。

优选的,设置为所述牛舍1的腔体包括保温层,且所述保温层位于风管6的外侧,以减小牛舍1内温度受外界温度的影响;优选的,设置为所述牛舍1还包括通风口10,以通过所述通风口10优化牛舍1内的空气质量。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作进一步限定,如图1至图3所示,作为通过风管6对牛舍1墙体进行加热的具体实现方式,所述燃烧装置12包括其中设置有燃烧盘的燃烧腔,所述风机15抽取燃烧腔内的气体介质并送入风管6中。采用本方案,即通过燃烧腔内的热气直接加热所述墙体,采用本方案相应的管道较为简单,且热利用也更为直接,但采用本方案存在风管6内壁清洁较为麻烦的问题。

作为通过风管6对牛舍1墙体进行加热的具体实现方式,所述燃烧装置12包括其中设置有燃烧盘的燃烧腔,还包括由燃烧腔经过的管道,所述风机15用于将管道内的气体送入风管6中。采用本方案,所述管道内的气体在流经燃烧腔时被加热,而后再在风管6中放热完成对所述墙体的加热,采用本方案,风管6内和管道内不易形成沉积物而影响传热,而管道的外壁上形成的沉积层便于清除。

为尽可能利用燃烧装置12所产生的热量,设置为:所述管道与所述风管6形成封闭的循环管路14。采用本方案,即流经风管6完成释放部分热量的气体介质被循环至燃烧装置12后被再加热而进行再次循环,可达到避免气体介质释放部分热量后被排放至大气造成热量损失,即达到减小热量浪费的目的。

所述风机15在循环管路14内的位置为:燃烧装置12位于风机15的出口端,牛舍1位于风机15的进口端。采用本方案,可使得流经风机15的气体介质为释放热量后的气体介质,这样,可减小风机15工作环境温度,利于优化风力的受力、密封可靠性等。

为使得循环管路14内的压力保持在一定范围内,达到减小对循环管路14的力学性能要求、利于本系统工作时的安全性的目的,设置为:所述循环管路14上还安装有单向阀和泄压阀,所述单向阀用于循环管路14与大气之间的导通,且单向阀的导通方向为:允许气体介质由大气进入循环管路14中,且单向阀的开启由循环管路14内的压力控制;

所述泄压阀作为循环管路14的过压保护管件:当循环管路14内的压力大于泄压阀的起跳压力时,循环管路14向大气泄压。本方案中,当循环管路14、风机15、燃烧装置12停止工作后,循环管路14逐渐冷却,其内压力降低,此时,循环管路14相当于为外压容器,在此情况下,当循环管路14内的压力减小到一定程度时,通过所述单向阀实现大气与循环管路14的导通,可达到减小循环管路14与大气之间的压差的目的;当循环管路14工作时其内温度升高时循环管路14内的压力亦升高,此时循环管路14相当于为内压容器,当所述压力升高到一定程度时,泄压阀打开,通过循环管路14向外界排气的方式减小循环管路14内的压力。优选的,所述泄压阀可采用可自动工作的安全阀。所述单向阀可采用阀芯为球体的单向阀,单向阀倾斜安装或竖直安装,单向阀截断通过球体落在阀腔的底部实现,单向阀的打开通过气压推动球体向上运动实现。

还包括喷淋系统7,所述喷淋系统7的出口端位于牛舍1内。本方案中,所述喷淋系统7用于向牛舍1内喷水,所述水用于吸收牛舍1内如氨气等易溶于水的气体以改善牛舍1内的空气质量。

为增大喷淋系统7所喷出水与牛舍1内空气的接触面积,以优化所述水吸收有害气体的能力,设置为:所述喷淋系统7包括雾化喷头,所述雾化喷头位于牛舍1内。所述雾化喷头的喷出口即为喷淋系统7的出口端。

所述牛舍1内设置有遮挡装置及多个养殖槽2,所述遮挡装置位于养殖槽2的上方,所述喷淋系统7的出口端位于遮挡装置的上方,所述遮挡装置用于阻止喷淋系统7喷出的液体介质跌落至遮挡装置的下侧,且遮挡装置上设置有孔道,所述孔道用于遮挡装置上、下侧之间气相的导通。本方案中,所述的养殖槽2即为牛舍1内独立的牛养殖空间,采用本方案,可避免喷淋系统7工作影响牛活动区域的干燥性或直接将水喷洒到牛身体上。设置所述孔道可使得牛舍1中遮挡装置上、下侧的空气互通,这样,牛舍1内更大的空间可使得其内大气成分、温度等具有更好的缓冲能力。

作为遮挡装置的具体实现形式,所述遮挡装置包括多个第一槽体8和多个第二槽体9,第一槽体8、第二槽体9均呈条状,所述第一槽体8均为槽口端朝下的槽体结构,所述第二槽体9均为槽口端朝上的槽体结构,第二槽体9相互之间并排排列,第一槽体8相互之间并排排列,第一槽体8与第二槽体9相互平行;

相邻的第二槽体9之间具有间隙,相邻的第一槽体8之间具有间隙,第一槽体8均位于第二槽体9的上方,第一槽体8侧面的边缘朝正下方的投影均落在第二槽体9的槽体空间内,相邻的第一槽体8与第二槽体9之间具有间隙。本方案中,相邻两第二槽体9之间的第一槽体8实际上即为两第二槽体9之间间隙的挡水部件:任意第一槽体8上的水均仅能由其侧面跌落至第二槽体9中再由第二槽体9的端部排出;右下至上,所述孔道即由以下间隙组成:第二槽体9之间的间隙、第二槽体9与第一槽体8之间的间隙、第一槽体8之间的间隙;相较于如设置为第一槽体8的槽口端朝上,本方案中第一槽体8的边缘可形成如水幕,可有效增大水与牛舍1内空气接触的机会。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得出的其他实施方式,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