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宜山地操作的农膜回收清洗一体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18301发布日期:2019-08-13 20:24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宜山地操作的农膜回收清洗一体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膜技术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宜山地操作的农膜回收清洗一体机。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农膜覆盖技术的不断推广,废旧农膜丢弃量也与日剧增,尤其是一些以山地为主的农业种植地区,由于农民环保意识较差,且带有发动机的重型回收机械无法在高山地操作,由此使得这些地区废旧农膜回收量几乎为0%,造成了很严重的土壤环境污染,又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导致可降解农膜无法全面普及,亟需因地制宜,发明一种适宜山地操作的农膜回收清洗一体机,来解决日益严重的废旧农膜污染问题,这将有助于我国2020年农膜回收率达到80%目标的实现。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够大大提高山地地区农膜回收效率、减少农膜随意丢弃带来的污染危害的适宜山地操作的农膜回收清洗一体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适宜山地操作的农膜回收清洗一体机,包括底座、机架和旋转把手,所述底座的前端和机架的后端倾斜连接,所述底座和机架的连接处设有一对车轮,所述车轮受力转动后带动底座和机架在地面上移动,所述机架包括上支撑板、下支撑板、左支撑板和右支撑板,所述上支撑板可拆卸连接在左支撑板和右支撑板的上端,所述下支撑板连接在左支撑板和右支撑板的下端,所述上支撑板的内侧粘接第一海绵层,所述下支撑板的内侧粘接第二海绵层,所述第二海绵层和第一海绵层吸水后能清洗农膜上的泥渣,所述旋转把手设置在左支撑板和右支撑板之间,所述旋转把手用来套设卷膜的中心套筒,所述旋转把手受力转动后带动中心套筒转动,所述中心套筒转动时拉动废旧农膜穿过第一海绵层和第二海绵层的中间缠绕在中心套筒上。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把手包括水平端和竖直端,所述水平端和竖直端连接,所述水平端的尺寸与卷膜的中心套筒的尺寸相适配,所述水平端连接在左支撑板和右支撑板之间,所述竖直端受力后带动旋转把手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左支撑板上开设第二通孔,所述右支撑板上开设第三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第三通孔的位置对应,所述水平端依次穿过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的后端设置一排耙牙,所述耙牙的下端呈弯曲状,所述耙牙与土壤接触时翻耕土壤。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的上端连接耙架,所述耙架包括耙架前端和耙架后端,所述耙架前端水平地连接在底座上,所述耙架后端向下折叠与耙架前端呈倒V字型,所述耙架后端与耙牙配合收集废旧的碎片农膜。

进一步地,所述左支撑板向前延伸连接第一延伸部,所述右支撑板向前延伸连接第二延伸部,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之间通过固定把手连接,拉动所述固定把手使车轮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把手上连接第一线轮和第二线轮,所述第一线轮上穿设第一连接线,所述第二线轮上穿设第二连接线,所述第一连接线和第二连接线分别与耙架后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线和第二连接线被拉动时带动耙架后端翻转。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的上端可拆卸连接左挡板、后挡板和右挡板,所述左挡板、后挡板、右挡板和耙架构成放置废旧农膜的容纳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上支撑板的前端开设第一通孔,通过第一通孔向第一海绵层和第二海绵层注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农膜回收清洗一体机具有简单轻便、成本低、拆装方便、操作性强和能达到环保效果的特点,有着广泛的使用价值;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农膜回收清洗一体机适合山势陡峭且重型农膜回收机械无法上山操作的废旧农膜回收,在回收大片农膜的同时可回收残留的农膜碎片,减少废旧农膜在农田中的堆积,并能在回收农膜的同时进行清洗废旧农膜,第一海绵层和第二海绵层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对废旧农膜产生摩擦力,可有利于废旧农膜上泥渣等物质的去除,起到了清洗的辅助作用,减轻后续工作过程,可解决目前山地地区农膜回收量为0%的窘境,能够大大提高山区农膜回收效率,可抑制或减少废旧农膜带来的污染危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适宜山地操作的农膜回收清洗一体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适宜山地操作的农膜回收清洗一体机安装左挡板、后挡板和右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描述。

请参考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适宜山地操作的农膜回收清洗一体机,包括底座1、机架2和旋转把手3,底座1与地面平行,底座1的前端和机架2的后端倾斜连接,底座1和机架2的连接处设有一对车轮4,底座1上远离车轮4的后端设置一排耙牙11,耙牙11的下端呈弯曲状,耙牙11与土壤接触时翻耕土壤,将土壤上残留的废旧碎片农膜勾起,底座1的上端连接耙架12,耙架12呈网格状分布,耙架12包括一体连接的耙架前端121和耙架后端122,耙架前端121水平地连接在底座1上,耙架后端122向下折叠与耙架前端121呈倒V字型,耙架后端122与耙牙11配合,被勾起的废旧碎片农膜收集在耙架后端122,底座1的上端可拆卸连接左挡板13、后挡板14和右挡板15,左挡板13、后挡板14、右挡板15和耙架前端121构成容纳空间,方便放置废旧的农膜。

机架2包括上支撑板21、下支撑板22、左支撑板23和右支撑板24,上支撑板21、下支撑板22、左支撑板23和右支撑板24围成梯形,上支撑板21的一端与左支撑板23的上端可拆卸连接,上支撑板21的另一端与右支撑板24的上端可拆卸连接,上支撑板21的内侧粘接第一海绵层(图中未示),第一海绵层吸水后实现清洗功能,上支撑板21的前端开设第一通孔211,第一通孔211的宽度为2~3cm,第一通孔211的长度略小于上支撑板21的宽度,下支撑板22的后端和底座1的前端倾斜连接,下支撑板22与地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下支撑板22的一端与左支撑板23的下端可拆卸连接或固定连接,下支撑板22的另一端与右支撑板24的下端可拆卸连接或固定连接,下支撑板22的内侧粘接第二海绵层,第二海绵层吸水后实现清洗功能,上支撑板21连接在左支撑板23和右支撑板24上时,第一海绵层和第二海绵层之间的距离正好允许农膜穿过,左支撑板23上开设第二通孔231,左支撑板23向前延伸连接第一延伸部232,右支撑板24上开设第三通孔241,第三通孔241的位置与第二通孔231的位置对应,右支撑板24向前延伸连接第二延伸部242,第一延伸部232和第二延伸部242之间通过固定把手5连接,固定把手5上连接第一线轮51和第二线轮52,第一线轮51和第二线轮52将固定把手5三等分,第一线轮51上穿设韧性好的第一连接线511,第一连接线511的伸出端通过第一连接钩512钩在耙架后端122的一个耙孔上,第二线轮52上穿设韧性好的第二连接线521,第二连接线521的伸出端通过第二连接钩522钩在耙架后端122的另一个耙孔上,第一连接线511和第二连接线521被拉动时能够带动耙架后端122翻转。

旋转把手3包括垂直一体连接的水平端31和竖直端32,水平端31的形状为圆柱状,水平端31的尺寸与卷膜的中心套筒的尺寸相适配,使卷膜的中心套筒能够较紧凑地套设在水平端31,水平端31分别穿过第二通孔231和第三通孔241连接在机架2上,转动竖直端32使旋转把手3受力转动而带动卷膜的中心套筒转动。

利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置回收清洗农膜时,先拆下机架2的上支撑板21,分别将第一海绵层和第二海绵层浸水,然后将卷膜的中心套筒套设在旋转把手3的水平端31,从土壤上拉起一小部分废旧的农膜沿着第二海绵层拉至中心套筒缠绕几圈固定,然后将上支撑板21装在机架2上,拉动固定把手5使车轮4在地面上转动,车轮4转动后带动机架2和底座1在地面上移动,拉动固定把手5的同时,转动旋转把手3带动卷膜的中心套筒转动,使废旧的农膜穿过第一海绵层和第二海绵层的中间缠绕在卷膜的中心套筒上进行回收,农膜穿过第一海绵层和第二海绵层时农膜上残留的泥渣被清洗掉,回收一段时间后,可以通过上支撑板21的第一通孔211向第一海绵层和第二海绵层注水,实现第一海绵层和第二海绵层内的水的更换,土壤上残留的碎片农膜在耙牙11的作用下,被收集在耙架后端122,当耙架后端122的碎片农膜堆积到一定程度时,分别通过第一线轮51拉动第一连接线511、第二线轮52拉动第二连接线521,将耙架后端122翻转使耙架后端122上的碎片农膜倒在耙架前端121,当耙架前端121装满农膜时,可以通过第一连接线511和第二连接线521将耙架后端122拉至与耙架前端121平齐,有利于碎片农膜的运输。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农膜回收清洗一体机具有简单轻便、成本低、拆装方便、操作性强和能达到环保效果的特点,有着广泛的使用价值;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农膜回收清洗一体机适合山势陡峭且重型农膜回收机械无法上山操作的废旧农膜回收,在回收大片农膜的同时能回收残膜碎片残留的碎片农膜,减少废旧农膜在农田中的堆积,且能在回收农膜的同时进行清洗废旧农膜,第一海绵层和第二海绵层与农膜接触时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对废旧农膜产生一定的摩擦力,可有利于废旧农膜上泥渣等物质的去除,起到了清洗的辅助作用,减轻后续工作过程,可解决目前山地地区农膜回收量为0%的窘境,能够大大提高山区农膜回收效率,可抑制或减少废旧农膜带来的污染危害,有助于我国2020年农膜回收率达到80%目标的实现。

在本文中,所涉及的前、后、上、下等方位词是以附图中零部件位于图中以及零部件相互之间的位置来定义的,只是为了表达技术方案的清楚及方便。应当理解,所述方位词的使用不应限制本申请请求保护的范围。

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文中上述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