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循环水养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46161发布日期:2019-09-12 08:55阅读:547来源:国知局
一种循环水养殖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产养殖设施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循环水养殖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水循环养殖已经越来越成为了主流所向,目前已知的水循环系统成本较高,周期较长且工程量大,水循环养殖较为单一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循环水养殖系统,该系统利用管网设计及开口流水使得水能充分地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提高溶氧率,温控设计使得使用范围广,可实现自动补水,成本低,过滤效果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是:它包含第一养殖池1、第二养殖池2、污水排放池3、净化池4、安全过道5、排水管道6、第一过滤单元7、第二过滤单元8、自动补水单元9、曝气装置10、温度传感器11和稀离子水下发热器12,所述的污水排放池3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养殖池1的右侧且在所述第二养殖池2的左侧,所述的净化池4固定设置在所述污水排放池3的后侧,所述的污水排放池3分别靠近所述第一养殖池1、所述第二养殖池2及所述净化池4的一侧设置有安全过道5,所述的安全过道5为倒“U”形过道,所述的安全过道5上设置有若干条排水管道6,所述的污水排放池3分别与所述第一养殖池1、所述第二养殖池2和所述净化池4管道连通,所述的第一过滤单元7固定设置在靠近所述安全过道5的污水排放池3两端的上方,所述的第二过滤单元8固定设置在靠近所述安全过道5的净化池4的上方,所述的自动补水单元9设置在所述第一养殖池1及所述第二养殖池2的上方,所述的曝气装置10设置在所述自动补水单元9的右侧,所述的温度传感器11设置在所述自动补水单元9上,所述的稀离子水下发热器12设置有两个,且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养殖池1及所述第二养殖池2中。

所述的第一过滤单元7包含排水管71、排水开关72、第一袋式过滤器73和第一海绵滤芯74,所述的排水管71固定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一养殖池1及所述第二养殖池2的排水管道6的内部且与该处的排水管道6密封固定,所述的排水开关72设置在靠近所述排水管71顶端的左侧且与所述排水管71一一对应,每一个排水管71上均套设有所述第一袋式过滤器73,所述的第一袋式过滤器73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海绵滤芯74。

所述的第二过滤单元8包含净水管81、净水开关82、第二袋式过滤器83和第二海绵滤芯84,所述的净水管81固定设置在靠近所述净化池4的排水管道6的内部且与该处的排水管道6密封固定,所述的净水开关82设置在靠近所述净水管81顶端的左侧且与所述净水管81一一对应,每一个净水管81上均套设有所述第二袋式过滤器83,所述的第二袋式过滤器83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海绵滤芯84。

所述的自动补水单元9包含补水开关91、进水管92、塑料水管93、高位液位计94和低位液位计95,所述的补水开关91设置在所述温度传感器11的左端,所述的进水管92设置在所述塑料水管93的两端且与所述塑料水管93螺纹连接,所述的塑料水管93和结构设置成网状盘旋结构,且塑料水管93为圆弧形水管且暴露与空气中,所述的高位液位计94设置在所述进水管92上且在所述低位液位计95的上方。

所述的曝气装置10包含空气压缩机101、曝气管102和曝气口103,所述的曝气管102的一端与所述空气压缩机101的进气口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曝气口103相连通。

所述的第一养殖池1及所述第二养殖池2的底部边缘均设置有多个排污口711,所述的排污口711与所述排水管71相连通且一一对应。

所述的第一海绵滤芯74可为RO反渗透膜或者起滤膜其中的一种。

所述的第二海绵滤芯84可为RO反渗透膜或者起滤膜其中的一种。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利用管网设计及开口流水使得水能充分地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提高溶氧率,温控设计使得使用范围广,可实现自动补水,成本低,过滤效果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养殖池1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过滤单元7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过滤单元8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第一养殖池1、第二养殖池2、污水排放池3、净化池4、安全过道5、排水管道6、第一过滤单元7、第二过滤单元8、自动补水单元9、曝气装置10、温度传感器11、稀离子水下发热器12、塑料水管93、排水管71、排水开关72、第一袋式过滤器73、第一海绵滤芯74、净水管81、净水开关82、第二袋式过滤器83、和第二海绵滤芯84、补水开关91、进水管92、高位液位计94、低位液位计95、空气压缩机101、曝气管102、曝气口103、排污口711。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图1-图4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第一养殖池1、第二养殖池2、污水排放池3、净化池4、安全过道5、排水管道6、第一过滤单元7、第二过滤单元8、自动补水单元9、曝气装置10、温度传感器11和稀离子水下发热器12,所述的污水排放池3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养殖池1的右侧且在所述第二养殖池2的左侧,所述的净化池4固定设置在所述污水排放池3的后侧,所述的污水排放池3分别靠近所述第一养殖池1、所述第二养殖池2及所述净化池4的一侧设置有安全过道5,所述的安全过道5为倒“U”形过道,所述的安全过道5可以作为走廊通道,所述的安全过道5上设置有若干条排水管道6,所述的污水排放池3分别与所述第一养殖池1、所述第二养殖池2和所述净化池4管道连通,所述的第一过滤单元7固定设置在靠近所述安全过道5的污水排放池3两端的上方,所述的第二过滤单元8固定设置在靠近所述安全过道5的净化池4的上方,所述的自动补水单元9设置在所述第一养殖池1及所述第二养殖池2的上方,所述的曝气装置10设置在所述自动补水单元9的右侧,所述的温度传感器11设置在所述自动补水单元9上,所述的稀离子水下发热器12设置有两个,且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养殖池1及所述第二养殖池2中,所述的净化池4还设置有对PH值、亚硝酸盐和氨氮的检测和处理机构,实现水的循环,所述第一养殖池1及所述第二养殖池2均设置有温度传感器11,所述的温度传感器11检测到水的温度,当水的温度超出范围值内,所述的稀离子水下发热器12可以对水进行一定的加热控制。

所述的第一过滤单元7包含排水管71、排水开关72、第一袋式过滤器73和第一海绵滤芯74,所述的排水管71固定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一养殖池1及所述第二养殖池2的排水管道6的内部且与该处的排水管道6密封固定,所述的排水开关72设置在靠近所述排水管71顶端的左侧且与所述排水管71一一对应,排水开关72能够控制对应的排水管71的排水,,每一个排水管71上均套设有所述第一袋式过滤器73,所述的第一袋式过滤器73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海绵滤芯74,第一袋式过滤器73可以把排水管71中水的杂质拦截在滤袋中,当滤袋中的杂质累积到一定量时,通过排水开关72关闭该通道的排水并更换第一袋式过滤器73中的滤袋后继续使用,所述的第一海绵滤芯74为二重过滤,加强了净化作用。

所述的第二过滤单元8包含净水管81、净水开关82、第二袋式过滤器83和第二海绵滤芯84,所述的净水管81固定设置在靠近所述净化池4的排水管道6的内部且与该处的排水管道6密封固定,所述的净水开关82设置在靠近所述净水管81顶端的左侧且与所述净水管81一一对应,每一个净水管81上均套设有所述第二袋式过滤器83,所述的第二袋式过滤器83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海绵滤芯84。

所述的自动补水单元9包含补水开关91、进水管92、塑料水管93、高位液位计94和低位液位计95,所述的补水开关91设置在所述温度传感器11的左端,所述的进水管92设置在所述塑料水管93的两端且与所述塑料水管93螺纹连接,所述的塑料水管93和结构设置成网状盘旋结构,且塑料水管93为圆弧形水管且暴露与空气中,所述的高位液位计94设置在所述进水管92上且在所述低位液位计95的上方,当水低于所述低位液位计95所在的平面时,所述自动补水单元9的补水开关91自动开启,并进行补水,当水高于所述高位液位计94所在的平面时,补水开关91自动关闭,并停止补水。

所述的曝气装置10包含空气压缩机101、曝气管102和曝气口103,所述的曝气管102的一端与所述空气压缩机101的进气口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曝气口103相连通,所述的空气压缩机101通过曝气管102传输到曝气口103里为所述第一养殖池1及所述第二养殖池2的水提供充分的氧气,。

所述的第一养殖池1及所述第二养殖池2的底部边缘均设置有多个排污口711,所述的排污口711与所述排水管71相连通且一一对应,污水先通过所述排污口711并进入排水管71中,设置多个排污口711减少了排污的时间,使得排水管71另一侧的过滤单元能实现更高效的过滤,且设置多个排污口711防止单一的排污口711被堵住时系统失去平衡。

所述的第一海绵滤芯74可为RO反渗透膜或者起滤膜其中的一种,RO反渗透膜及起滤膜可过滤水中泥沙、悬浮物、胶体和杂质等,过滤面积和娜污量大,过滤效果好,使用寿命长。

所述的第二海绵滤芯84可为RO反渗透膜或者起滤膜其中的一种。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第一养殖池及第二养殖池内的污水通过排污管道内部的排水管排入污水排放池,在进行排放之前,排放管内套设第一袋式过滤器及第一袋式过滤器内部的第一海绵滤芯进行二重过滤,可以过滤掉排水管的水中的杂质达到第一层净化,污水排放池的水通过排污管道内部的净水管排入到净水池中,污水排放池的水在排放到净水池之前净水管上套设有第二袋式过滤器及第二袋式过滤器内部的第二海绵滤芯进行二重过滤,可以过滤掉第一层没过滤到的杂质达到第二层净化,所述的排水开关和净水开关在需要对袋式过滤器换滤袋的时候,暂时关闭该排水通道,保证过滤的效果。自动补水单元的塑料水管采用网状盘旋结构,使得面积更大,且塑料水管为圆弧形水管且暴露与空气中可以充分与氧气接触并溶解更多的氧气,实现水循环的同时溶解更多的氧气。

以上所述,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它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