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养殖池塘面污清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09074发布日期:2019-10-19 02:35阅读:463来源:国知局
一种养殖池塘面污清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收集装置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养殖池塘面污清除装置。



背景技术:

池塘养殖作为我国水产养殖的主要养殖模式,其产量占全国养殖总产量一半以上,其中,淡水池塘产量占淡水养殖产量7成以上。

池塘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水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池塘养殖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养殖环境,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粪便、残饵和老化死亡的藻类等会在池塘里积累,当积累的量超过池塘内环境的承载能力时会导致池水变黑、发臭等水质恶化情况,这些污染物一部分沉积在池底,一部分溶解在水中。还有一分部在增氧机的搅动、微生物及阳光照射等作用下形成泡沫或悬浮物等水面污染物,即称之为面污。

面污形成后,在水面形成一层薄薄的隔离层,阻隔空气中氧气溶入水中,导致池中溶解氧降低,面污同时还是有害微生物的培养基,能滋生出大量的有害治病微生物。目前,池塘底污的危害已被养殖户深刻认识,设计出的清除方法也相对多样,而面污的危害主要在高密度精养时较为明显,当前解决方法有限,仅有的少量解决方法也各有缺点,不尽如人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自动纳污、高效排污,以及减轻劳动强度的养殖池塘面污清除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养殖池塘面污清除装置,包括弧形杆件以及分别位于弧形杆件首尾两端的两根栏杆,弧形杆件的首尾两端张开形成集污入口,弧形杆件的环绕位置形成集污槽,两根栏杆以集污入口为锐角的顶点向外张开;包括吸污管,吸污管固定在弧形杆件上,吸污管的入口位于集污槽中;包括引流杆件,引流杆件安装在集污入口,引流杆件一端贴合弧形杆件、另一端与弧形杆件保持间隙,在间隙处,引流杆件的延伸方向与顺着弧形杆件的切线使面污进入集污槽时贴合着弧形杆件的内壁。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引流杆件为板状片体,在间隙处,引流杆件的延伸方向平行于弧形杆件的切线。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弧形杆件和两根栏杆均为空心管,弧形杆件的两端设置弯管并通过弯管分别连接栏杆,引流杆件的一端固定在弯管上。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两根栏杆朝向外侧的端部堵死。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弧形杆件由两段弧形管组成,两段弧形管通过第一个三通实现连接。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第一个三通的内部堵死。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吸污管的端部连接第二个三通,两个三通之间连接使吸污管固定到弧形杆件上。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第二个三通的一端设有弯头。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弧形杆件和两根栏杆均为PVC管,吸污管为橡胶软管。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吸污管的末端连接着浮水泵。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此清除装置利用两根张开的栏杆引导面污进入集污槽,然后面污会顺着引流杆件的方向在集污槽内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提高了纳污效率,最后泵体通过吸污管将面污吸走,排污高效。此清除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清除装置的俯视立体图;

图2是清除装置的仰视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养殖池塘面污清除装置,包括弧形杆件1以及分别位于弧形杆件1首尾两端的两根栏杆2,弧形杆件1的首尾两端张开形成集污入口,弧形杆件1的环绕位置形成集污槽,两根栏杆2以集污入口为锐角的顶点向外张开。弧形杆件1和两根栏杆2均为空心管。进一步地,弧形杆件1和两根栏杆2均为PVC管,减轻重量。具体地,两根栏杆2张开的角度为45°;栏杆2长度可以为5~10m,直径为10~30cm;弧形杆件1的长度为1~2m,直径为15~40cm,集污入口的宽度为40~70cm。

一般来说,弧形杆件1的两端设置弯管5并通过弯管5分别连接栏杆2,于是引流杆件4的一端固定在弯管5上。这样把一个较长的体积较大的构件拆分成小零件进行组装,优化结构。自然地,弯管5也采用PVC管。而且,弧形杆件1由两段弧形管组成,两段弧形管通过第一个三通7实现连接。两根栏杆2朝向外侧的端部堵死,避免水进入管内;第一个三通7主要用于转接,其内部也要堵死,避免水进入管内。

清除装置还包括吸污管3和引流杆件4。吸污管3固定在弧形杆件1上,吸污管3的入口位于集污槽中。为了让吸污管3能够适应水面晃动的情况,采用橡胶软管。引流杆件4安装在集污入口,引流杆件4一端贴合弧形杆件1、另一端与弧形杆件1保持间隙,在间隙处,引流杆件4的延伸方向与顺着弧形杆件1的弧度使面污进入集污槽时贴合着弧形杆件1的内壁。至于面污是逆时针流动还是顺时针流动,取决于引流挡板的朝向,图1中的朝向使得面污呈逆时针流动。

本实施例中,引流杆件4为板状片体,在间隙处,引流杆件4的延伸方向平行于弧形杆件1的切线。引流杆件4的高度为30~50cm,长度为30~60cm。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吸污管3的端部连接第二个三通7,第二个三通7也是用于转接,两个三通7之间连接使吸污管3固定到弧形杆件1上。第二个三通7的一端设有弯头6,弯头6低于水面5~10cm。这里,吸污管3通过弯头6吸走面污。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吸污管3的末端连接着浮水泵,具体是变频浮水泵。

此清除装置利用两根张开的栏杆2引导面污进入集污槽,然后面污会顺着引流杆件4的方向在集污槽内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提高了纳污效率,最后泵体通过吸污管3将面污吸走,排污高效。弧形杆件1和两根栏杆2主要采用了轻质材料,又是管状,本身具有很好的浮力。此清除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当然,本设计创造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上述各实施例不同特征的组合,也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