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农药残留降解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652789发布日期:2019-05-15 21:37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药降解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农药残留降解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农药的发明和使用,对于保障和促进农业生产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与此同时,农药的大量使用,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也不可忽视,土壤以及作物中的农药残留问题也已成为食品安全领域的研究热点和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

目前,降解农药残留的方法主要有物理方法(包括浸泡清洗、日光照射、去皮、吸附、贮藏、辐射、超声波等)、化学方法(包括水解、臭氧降解、次氯酸盐降解、过氧化氢降解、光催化降解等)和生物降解法(包括微生物降解、工程菌降解、酶降解、植物降解等)。物理方法效率低、投资大、成本高,有些方法甚至会缩短贮藏期,引起产品营养损失,对品质造成影响。生物降解具有高效、彻底、无二次污染的优势,但其应用范围仍有一定的局限性,目前主要应用于水污染和环境治理领域。同时生物降解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温度、ph值、杂质等均会对其降解产生干扰,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化学方法降解农药残留降解速度快、降解彻底、靶向性强、操作要求不高且条件易于控制,但可能会带来二次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农药残留降解剂及其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农药残留降解剂,由以下组分的原料组成:

壳寡糖20~35份、24-表油菜素内酯5~10份、比亚酶5~10份、β-复合解毒酶5~7份、碳酶1~3份、贝壳粉10~20份、混合菌剂6~10份、亚硒酸钾2~4份、水30~50份、凹凸棒土10~20份。

进一步地,所述混合菌剂包括芽孢杆菌、假单胞菌、伯克霍尔德氏菌和哈茨木霉菌,芽孢杆菌、假单胞菌、伯克霍尔德氏菌和哈茨木霉菌的体积比为1∶1∶1∶1。

优选地,由以下组分的原料组成:

壳寡糖20份、24-表油菜素内酯5份、比亚酶5份、β-复合解毒酶5份、碳酶1份、贝壳粉10份、混合菌剂6份、亚硒酸钾2份、水30份、凹凸棒土10份。

优选地,由以下组分的原料组成:

壳寡糖35份、24-表油菜素内酯10份、比亚酶10份、β-复合解毒酶7份、碳酶3份、贝壳粉20份、混合菌剂10份、亚硒酸钾4份、水50份、凹凸棒土20份。

优选地,由以下组分的原料组成:

壳寡糖27.5份、24-表油菜素内酯7.5份、比亚酶7.5份、β-复合解毒酶6份、碳酶2份、贝壳粉15份、混合菌剂8份、亚硒酸钾6份、水40份、凹凸棒土15份。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一种农药残留降解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凹凸棒土、24-表油菜素内酯、亚硒酸钾混合搅拌均匀后,置于挤出造粒机中造粒,得内核;

s2、将比亚酶、β-复合解毒酶、碳酶和贝壳粉混合均匀后,置于包衣造粒机的供粉室中,将内核置于离心造粒机的滚转锅内,采用粉末层积法制备微丸,待微丸为28目~32目时,出料,烘干,过筛,收集28目~32目的微丸;

s3、将壳寡糖和混合菌剂溶于水中,搅拌均匀,生成包衣液,包衣过程持续搅拌;

s4、将所得的微丸置于底喷式流化床包衣机内,在温度为10~20℃喷液速度为4.0~5.0ml/min,入风频率为30~40hz的条件下进行包衣操作,流化床包衣机内的温度始终维持30~40℃,包衣结束,包衣微丸继续在流化床内干燥一段时间取出,即得。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在可以加速多种农药新陈代谢的基础上,可以实现残留农药的吸收降解,从而可以大大减少农药的残留水平,同时还可以实现土壤的活化,抑制病害,提升作物品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以下实施例中,所述混合菌剂包括芽孢杆菌、假单胞菌、伯克霍尔德氏菌和哈茨木霉菌,芽孢杆菌、假单胞菌、伯克霍尔德氏菌和哈茨木霉菌的体积比为1∶1∶1∶1。

实施例1

s1、按重量份称取:壳寡糖20份、24-表油菜素内酯5份、比亚酶5份、β-复合解毒酶5份、碳酶1份、贝壳粉10份、混合菌剂6份、亚硒酸钾2份、水30份、凹凸棒土10份;

s2、将称取的凹凸棒土、24-表油菜素内酯、亚硒酸钾混合搅拌均匀后,置于挤出造粒机中造粒,得内核;

s3、将称取的比亚酶、β-复合解毒酶、碳酶和贝壳粉混合均匀后,置于包衣造粒机的供粉室中,将内核置于离心造粒机的滚转锅内,采用粉末层积法制备微丸,待微丸为28目~32目时,出料,烘干,过筛,收集28目~32目的微丸;

s4、将称取的壳寡糖和混合菌剂溶于水中,搅拌均匀,生成包衣液,包衣过程持续搅拌;

s5、将所得的微丸置于底喷式流化床包衣机内,在温度为10℃喷液速度为4.0ml/min,入风频率为30hz的条件下进行包衣操作,流化床包衣机内的温度始终维持30℃,包衣结束,包衣微丸继续在流化床内干燥一段时间取出,即得。

实施例2

s1、按重量份称取:壳寡糖35份、24-表油菜素内酯10份、比亚酶10份、β-复合解毒酶7份、碳酶3份、贝壳粉20份、混合菌剂10份、亚硒酸钾4份、水50份、凹凸棒土20份;

s2、将称取的凹凸棒土、24-表油菜素内酯、亚硒酸钾混合搅拌均匀后,置于挤出造粒机中造粒,得内核;

s3、将称取的比亚酶、β-复合解毒酶、碳酶和贝壳粉混合均匀后,置于包衣造粒机的供粉室中,将内核置于离心造粒机的滚转锅内,采用粉末层积法制备微丸,待微丸为28目~32目时,出料,烘干,过筛,收集28目~32目的微丸;

s4、将称取的壳寡糖和混合菌剂溶于水中,搅拌均匀,生成包衣液,包衣过程持续搅拌;

s5、将所得的微丸置于底喷式流化床包衣机内,在温度为20℃喷液速度为5.0ml/min,入风频率为40hz的条件下进行包衣操作,流化床包衣机内的温度始终维持40℃,包衣结束,包衣微丸继续在流化床内干燥一段时间取出,即得。

实施例3

s1、按重量份称取:壳寡糖27.5份、24-表油菜素内酯7.5份、比亚酶7.5份、β-复合解毒酶6份、碳酶2份、贝壳粉15份、混合菌剂8份、亚硒酸钾6份、水40份、凹凸棒土15份;

s2、将称取的凹凸棒土、24-表油菜素内酯、亚硒酸钾混合搅拌均匀后,置于挤出造粒机中造粒,得内核;

s3、将称取的比亚酶、β-复合解毒酶、碳酶和贝壳粉混合均匀后,置于包衣造粒机的供粉室中,将内核置于离心造粒机的滚转锅内,采用粉末层积法制备微丸,待微丸为28目~32目时,出料,烘干,过筛,收集28目~32目的微丸;

s4、将称取的壳寡糖和混合菌剂溶于水中,搅拌均匀,生成包衣液,包衣过程持续搅拌;

s5、将所得的微丸置于底喷式流化床包衣机内,在温度为15℃喷液速度为4.5ml/min,入风频率为35hz的条件下进行包衣操作,流化床包衣机内的温度始终维持35℃,包衣结束,包衣微丸继续在流化床内干燥一段时间取出,即得。

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化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发明的实质内容。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任意相互组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