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农业科学研究用秧苗移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51653发布日期:2019-05-15 21:28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一种农业科学研究用秧苗移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农业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农业科学研究用秧苗移植装置。



背景技术:

在农业科学研究中,经常需要将一些长大的秧苗移植到合适的生长环境和位置中,现有的通过人工挖取秧苗重新进行种植的方式费时费力。

经检索,中国专利授权号为cn103098597b的专利中,公开了一种伸缩式秧苗移植器。它由轴套、中前臂、滑槽、中后臂、滑轴、轴叉、主杆、齿形垫、顶轴、拉杆、转轴座、操作柄、柄滑槽、滑轮、柄轴座、弹簧、主杆套、腰靠、拉手、前夹和后夹构成。该装置虽然结构简单,但是存在很多不足之处,直接通过前夹和后夹夹取秧苗,对秧苗的伤害较大,而且该装置仅仅具有夹取秧苗的功能,不能有效保证秧苗栽植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秧苗移植装置对秧苗的伤害比较大和无法保证秧苗栽植效果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农业科学研究用秧苗移植装置。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农业科学研究用秧苗移植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底部外壁四角均通过螺钉固定有万向轮,且底座的顶部外壁焊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一侧内壁开有移动板滑槽,且移动板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有移动板,所述支撑架的一侧内壁通过螺钉固定有液压缸,且液压缸的活塞杆一端通过螺钉固定于移动板的底部外壁,所述移动板的顶部外壁焊接有套环,且套环的一侧外壁套接有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的顶部外壁焊接有固定筒,且固定筒的内壁开有滑板滑槽,所述滑板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滑板,所述从动齿轮的两侧内壁均焊接有套筒,且两个套筒的一侧内壁均滑动连接有滑竿,两个所述滑竿的一端外壁均焊接有防护筒,且两个防护筒的一侧外壁顶部和滑板的底部外壁两侧均通过铰链连接有转动杆,所述固定筒的一侧内壁通过螺钉固定有气缸,且气缸的活塞杆一端通过螺钉固定于滑板的底部外壁,所述底座的顶部外壁两侧均开有滑块滑槽,且两个滑块滑槽的内壁均滑动连接有滑块,两个所述滑块的顶部外壁均焊接有连接板,且两个连接板的一侧外壁均焊接有推土板,两个所述连接板的顶部外壁一侧和移动板的底部外壁两侧均通过铰链连接有连接杆。

优选地,所述移动板的顶部外壁一侧焊接有支架,且支架的顶部外壁通过螺钉固定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输出轴通过键连接有主动齿轮,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相互啮合。

优选地,所述底座的顶部外壁一侧通过螺钉固定有肥料箱,且肥料箱的顶部外壁开有搅拌轴安装孔,搅拌轴安装孔的内壁通过轴承连接有搅拌轴。

优选地,所述搅拌轴的一侧外壁焊接有搅拌杆,且搅拌杆为u形结构,搅拌杆的内壁焊接有破碎刺。

优选地,所述肥料箱的顶部外壁通过螺钉固定有搅拌电机,且搅拌电机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固定于搅拌轴的一端外壁。

优选地,两个所述推土板的一侧内壁顶部均通过螺钉固定有波纹管,且两个波纹管的一端内壁通过螺纹连接有喷头。

优选地,所述肥料箱的顶部外壁开有进料口,且进料口的内壁插接有料斗,肥料箱的底部内壁通过螺钉固定有水泵,水泵的出水端和波纹管的一侧内壁均插接有同一个软管。

优选地,两个所述推土板的一侧内壁顶部均焊接有挡板,且挡板为圆弧状结构,挡板的底部外壁靠近推土板的一侧开有排水孔。

优选地,所述底座的顶部外壁一侧通过螺钉固定有电池箱,且电池箱的一侧内壁通过螺钉固定有蓄电池。

优选地,所述气缸、驱动电机、液压缸、搅拌电机和水泵均通过导线连接有开关,开关通过导线与蓄电池连接。

本发明中的有益效果为:

1、该农业科学研究用秧苗移植装置,通过设置的两个防护筒,两个防护筒形成柱状孔,将秧苗放置在柱状孔内,以放置的方式取代夹取的放置,有效消除了对秧苗的挤压力,有助于提高对秧苗的保护效果。

2、该农业科学研究用秧苗移植装置,通过设置的连接杆、连接板和两个推土板,秧苗栽植后,启动液压缸推动移动板上移,带动连接杆转动,连接杆拉动连接板移动,可以带动两个推土板移动聚拢土壤,及时对秧苗进行埋土,有效保证栽植效果,有利于提高秧苗移植成活率。

3、该农业科学研究用秧苗移植装置,通过设置的挡板,圆弧状结构的挡板可以有效阻挡土壤覆盖喷头,提高了对喷头的保护效果,同时喷头喷洒肥料灌溉时,挡板上设置的排水孔可以有效保证液体沿着推土板流向土壤,利用液体肥料冲洗推土板内壁的土壤,有助于保证推土板内壁的清洁度。

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发明有助于提高对秧苗的保护效果,有利于提高秧苗移植成活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农业科学研究用秧苗移植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农业科学研究用秧苗移植装置底座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农业科学研究用秧苗移植装置从动齿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农业科学研究用秧苗移植装置肥料箱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农业科学研究用秧苗移植装置推土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万向轮、3连接板、4推土板、5钻头、6防护筒、7连接杆、8滑块、9支撑架、10移动板、11从动齿轮、12固定筒、13滑板、14转动杆、15气缸、16套环、17驱动电机、18支架、19主动齿轮、20液压缸、21套筒、22滑竿、23肥料箱、24软管、25波纹管、26蓄电池、27电池箱、28搅拌电机、29料斗、30搅拌杆、31破碎刺、32水泵、33搅拌轴、34喷头、35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参照图1-5,一种农业科学研究用秧苗移植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的底部外壁四角均通过螺钉固定有万向轮2,且底座1的顶部外壁焊接有支撑架9,支撑架9的一侧内壁开有移动板滑槽,且移动板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有移动板10,支撑架9的一侧内壁通过螺钉固定有液压缸20,且液压缸20的活塞杆一端通过螺钉固定于移动板10的底部外壁,移动板10的顶部外壁焊接有套环16,且套环16的一侧外壁套接有从动齿轮11,从动齿轮11的顶部外壁焊接有固定筒12,且固定筒12的内壁开有滑板滑槽,滑板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滑板13,从动齿轮11的两侧内壁均焊接有套筒21,且两个套筒21的一侧内壁均滑动连接有滑竿22,两个滑竿22的一端外壁均焊接有防护筒6,且两个防护筒6的一侧外壁顶部和滑板13的底部外壁两侧均通过铰链连接有转动杆14,固定筒12的一侧内壁通过螺钉固定有气缸15,且气缸15的活塞杆一端通过螺钉固定于滑板13的底部外壁,底座1的顶部外壁两侧均开有滑块滑槽,且两个滑块滑槽的内壁均滑动连接有滑块8,两个滑块8的顶部外壁均焊接有连接板3,且两个连接板3的一侧外壁均焊接有推土板4,两个连接板3的顶部外壁一侧和移动板10的底部外壁两侧均通过铰链连接有连接杆7。

本发明中,移动板10的顶部外壁一侧焊接有支架18,且支架18的顶部外壁通过螺钉固定有驱动电机17,驱动电机17输出轴通过键连接有主动齿轮19,主动齿轮19与从动齿轮11相互啮合。

本发明中,底座1的顶部外壁一侧通过螺钉固定有肥料箱23,且肥料箱23的顶部外壁开有搅拌轴安装孔,搅拌轴安装孔的内壁通过轴承连接有搅拌轴33。

本发明中,搅拌轴33的一侧外壁焊接有搅拌杆30,且搅拌杆30为u形结构,搅拌杆30的内壁焊接有破碎刺31,u形结构的搅拌杆30转动时,搅拌杆30内部的水流冲击在破碎刺31上,可以粉碎液体中的固体肥料,有助于快速混合肥料。

本发明中,肥料箱23的顶部外壁通过螺钉固定有搅拌电机28,且搅拌电机28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固定于搅拌轴33的一端外壁。

本发明中,两个推土板4的一侧内壁顶部均通过螺钉固定有波纹管25,且两个波纹管25的一端内壁通过螺纹连接有喷头34。

本发明中,肥料箱23的顶部外壁开有进料口,且进料口的内壁插接有料斗29,肥料箱23的底部内壁通过螺钉固定有水泵32,水泵32的出水端和波纹管25的一侧内壁均插接有同一个软管24。

本发明中,两个推土板4的一侧内壁顶部均焊接有挡板35,且挡板35为圆弧状结构,挡板35的底部外壁靠近推土板4的一侧开有排水孔,液体沿着推土板4流向土壤,利用液体肥料冲洗推土板4内壁的土壤,有助于保证推土板4内壁的清洁度。

本发明中,底座1的顶部外壁一侧通过螺钉固定有电池箱27,且电池箱27的一侧内壁通过螺钉固定有蓄电池26。

本发明中,气缸15、驱动电机17、液压缸20、搅拌电机28和水泵32均通过导线连接有开关,开关通过导线与蓄电池26连接。

使用时,启动气缸15拉动滑板13下移,两个转动杆14推动两个防护筒6移动贴合,两个防护筒6的内壁形成柱状孔,将秧苗放置在柱状孔内,启动驱动电机17,通过主动齿轮19带动从动齿轮11转动,启动液压缸20拉动移动板10下移,两个钻头5转动下降进行钻孔,钻孔深度达到要求后,停止驱动电机17,启动气缸15推动护板13上移,两个转动杆14拉动两个防护筒6移动分离,秧苗落入土壤中,启动液压缸20推动移动板上移,两个连接杆7拉动两个连接板3移动,两个推土板4聚拢土壤,对秧苗进行埋土,启动水泵32抽水,通过喷头34喷洒肥料进行灌溉,在两个防护筒6分离的状态下,启动驱动电机17和液压缸20,带动钻头5转动下降,可以挖取秧苗。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