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合浦绒螯蟹盒子循环水养殖存活率和摄食量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467108发布日期:2019-04-20 05:35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蟹养殖
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提高合浦绒螯蟹盒子循环水养殖存活率和摄食量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业内常用的现有技术是这样的:在养殖生产活动中,养殖户为了追求更高的养殖效益,往往不断提高养殖密度。然而,随着养殖密度提高,养殖水体中的氨氮和亚硝酸盐氮也会急剧上升。目前去除养殖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氮等无机氮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大量水体交换,而大量的水体交换不仅存在外源病原微生物引入的风险,而且排出的养殖废水会给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生物絮团技术(biofloctechnology,bft)被认为是去除水中无机氮,保持水质稳定的有效方法之一。1999年,以色列学者avnimelech提出了生物絮团技术调控养殖系统水质的反应机制理论,其基本原理是异养细菌通过大量消耗有机碳源将水体中的无机氮转化为自身蛋白。现有将生物絮团技术运用到海水对虾的养殖系统中,不仅可以调节水质、提高对虾存活率,还可以降低饵料系数。现有将生物絮团技术运用到罗非鱼养殖系统中,提高饵料利用率,去除无机氮。现有技术认为生物絮团技术可以改善水质、降低水体中的氨氮和亚硝酸盐氮,从而达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作用。现有发现生物絮团技术应用于草鱼养殖适宜的c/n为15,此条件能促进生物絮团的形成,有效降低养殖水中的氨氮、亚硝酸盐氮水平。添加适宜碳源添加量,控制养殖水体中的c/n是形成生物絮团的必要条件,也一直是bft研究的热点问题。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目前去除养殖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氮等无机氮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大量水体交换,而大量的水体交换不仅存在外源病原微生物引入的风险,而且排出的养殖废水会给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技术实现要素: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合浦绒螯蟹盒子循环水养殖存活率和摄食量的方法。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蟹养殖循环水中蔗糖测定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选取优质的合浦绒螯蟹和饵料;合浦绒螯蟹在养殖蟹盒内暂养7d,驯食后开始实验;步骤二:每个实验组内养殖210只经驯养的合浦绒螯蟹,分成3个平行,每个平行70只,每个蟹盒内养殖1只;步骤三:分为对照组和处理组,对照组每日投喂饲料,各组添加氨氮量为2mg/l,此后每12h添加1mg/l氨氮;处理组投喂饲料和添加氨氮、有机碳源;步骤四:测定水质指标,计算摄食率和存活率。进一步,步骤一中,合浦绒螯蟹,选取肢体健全、活力良好、平均体重在45.35±4.05g的个体。进一步,步骤一中,饵料为蟹配合饲料,粗蛋白为36%。进一步,步骤二中,实验中每个实验组内养殖210只经驯养的合浦绒螯蟹,分成3个平行,每个平行70只,每个蟹盒内养殖1只,实验用蟹共计630只。进一步,步骤三中,按照碳氮比(c/n)为15和30(记为cn15、cn30)添加有机碳源。进一步,步骤三中,实验中的c/n为所添加碳元素与氮元素之比,实验有机碳源为食用红糖,含糖量95%。进一步,步骤三中,实验中通过恒温机和制氧机调整温度和溶解氧至指定范围。进一步,每天22:00投喂饵料,每个蟹盒内投喂20粒(1.5±0.15g),于第二天8:00清理残饵并统计数量;实验进行5d,投喂饲料和清理饲料时观察蟹存活情况,若有死蟹及时取出。进一步,整个实验全程不换水,只补充少量的蒸发水。综上所述,本发明的优点及积极效果为:本发明中cn30组中水体c/n高于cn15组,c/n增加,异养细菌充分吸收水中的氨氮转化成自身蛋白,所形成的絮团量较多;组成絮团的异养细菌通过同化作用对水体中的无机氮化合物进行吸收利用,合成为异养细菌自身的菌体蛋白,降低了水体氨氮、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等浓度,实现水质调控作用,减少了养殖水体的水体交换;生物絮团技术不仅能降低养殖水质中无机氮浓度,调控水质,还能促进营养物质循环,降低饵料系数。本发明中cn15组和cn30组添加有机碳源以后,氨氮和亚硝酸盐氮在短时间内被降解,这表明水中有能够代谢氨氮和亚硝酸盐氮的复合菌群。附图说明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蟹养殖循环水中蔗糖测定方法流程图。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各组氨氮的变化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各组亚硝酸盐氮的变化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各组合浦绒螯蟹的摄食率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各组合浦绒螯蟹的存活率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各组合浦绒螯蟹的蜕壳率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应用原理做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蟹养殖循环水中蔗糖测定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01:选取优质的合浦绒螯蟹和饵料;合浦绒螯蟹在养殖蟹盒内暂养7d,驯食后开始实验;。s102:每个实验组内养殖210只经驯养的合浦绒螯蟹,分成3个平行,每个平行70只,每个蟹盒内养殖1只;s103:分为对照组和处理组,对照组每日投喂饲料,各组添加氨氮量为2mg/l,此后每12h添加1mg/l氨氮;处理组投喂饲料和添加氨氮、有机碳源;s104:测定水质指标,计算摄食率和存活率。步骤s101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合浦绒螯蟹,选取肢体健全、活力良好、平均体重在45.35±4.05g的个体。步骤s101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饵料为蟹配合饲料,粗蛋白为36%。步骤s102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实验中每个实验组内养殖210只经驯养的合浦绒螯蟹,分成3个平行,每个平行70只,每个蟹盒内养殖1只,实验用蟹共计630只。步骤s103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按照碳氮比(c/n)为15和30(记为cn15、cn30)添加有机碳源。步骤s103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实验中的c/n为所添加碳元素与氮元素之比,实验有机碳源为食用红糖,含糖量95%。步骤s103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实验中通过恒温机和制氧机调整温度和溶解氧至指定范围。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实验中,每天22:00投喂饵料,每个蟹盒内投喂20粒(1.5±0.15g),于第二天8:00清理残饵并统计数量;实验进行5d,投喂饲料和清理饲料时观察蟹存活情况,若有死蟹及时取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整个实验全程不换水,只补充少量的蒸发水。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合浦绒螯蟹养殖方法,添加蔗糖实现水质调控作用,减少了养殖水体的水体交换。下面结合具体实验对本发明的应用原理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验1;(一)实验材料与方法1、合浦绒螯蟹及饵料投喂合浦绒螯蟹选取肢体健全、活力良好、平均体重在(45.35±4.05)g的个体用于实验。饵料为渔鑫阁蟹配合饲料,购于连云港市仁通饲料有限公司,粗蛋白为36%。实验所用合浦绒螯蟹在养殖蟹盒内暂养7d,驯食后开始实验。每天22:00投喂饵料,每个蟹盒内投喂20粒(1.5±0.15g),于第二天8:00清理残饵并统计数量。实验进行5d,投喂饲料和清理饲料时观察蟹存活情况,若有死蟹及时取出。2、实验分组及管理如表1所示,实验在3套相同的循环水养殖系统内进行,分为对照组和处理组,对照组每日投喂饲料,各组添加氨氮量为2mg/l,此后每12h添加1mg/l氨氮;处理组除投喂饲料和添加氨氮外,还需按照碳氮比(c/n)为15和30(记为cn15、cn30)添加有机碳源,实验中的c/n为所添加碳元素与氮元素之比,实验有机碳源为食用红糖,购于广西农糖业集团良垶制糖有限公司,含糖量95%;每个实验组内养殖210只经驯养的合浦绒螯蟹(分成3个平行,每个平行70只,每个蟹盒内养殖1只),实验用蟹共计630只。通过恒温机和制氧机调整温度和溶解氧至指定范围。整个实验全程不换水,只补充少量的蒸发水。表1实验分组3、测定指标及方法(1)水质指标nh4+-n、no2--n通过thermoscientificorionaquafastaq3700colorimetrymeter测定;温度、do、ph通过ysiprofessionalplus水质分析仪测定;浊度通过hach2100qportableturbidimeter测量。(2)摄食率及存活率(二)结果1、水质指标由于使用恒温机和制氧机,各组的温度和溶解氧保持稳定,且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间ph总体呈下降趋势;如表2所示,各组间浊度差异度显著(p<0.05)。表2循环水养殖系统水质参数注:括号内表示最大值和最小值。如图2-图3所示,氨氮和亚硝酸盐氮变化规律。注:箭头代表添加1mg/l氨氮。如图2所示,在实验初期(0~6h),与对照组相比,添加蔗糖的实验组能够快速的降低氨氮,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4h内,c/n=15组和c/n=30组的氨氮降解速率比对照组分别高出50.4%、61.5%。在实验中期和后期(6~108h)内,补充添加1mg/l氨氮后,氨氮变化趋势均与实验初期相似。就对照组而言,随着实验进行,氨氮出现累积现象,这可能是由于氨氮负荷增加,生物滤池净化效率减小。如图3所示,对照组的亚硝酸盐氮含量一直在0.03mg/l上下波动,最高为0.08mg/l;c/n=15组和c/n=30组添加氨氮和有机碳源后4h内,亚硝酸盐氮含量均出现先上升后下降的现象,且c/n=30组的亚硝酸氮含量高于c/n=15组。2、合浦绒螯蟹的摄食率和存活率如图4所示,实验期间,对照组、cn15组和cn30组的合浦绒螯蟹日均摄食率,从5d实验总体情况看,cn15组合浦绒螯蟹的日均摄食率高于对照组和cn30组,与对照组和cn30组差异显著(p<0.05)。如图5所示,各组合浦绒螯蟹存活率,实验结束时对照组、cn15组和cn30组合浦绒螯蟹的平均存活率分别为90.50%、86.7%、89.49%,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3、合浦绒螯蟹的蜕壳生长如图6所示,实验期间,各组合浦绒螯蟹蜕壳生长情况,c/n为15组合浦绒螯蟹的蜕壳率要高于对照组和c/n为30组,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三)结论1c/n对养殖水质的影响水产养殖生产中,剩余饲料和养殖动物的排泄物会使养殖水体中氮保持在较高的水平,若此时添加有机碳源,异养微生物会大量繁殖并同化水中的无机氮转化为自身蛋白,形成生物絮团,并净化养殖水体。碳源添加量是影响生物絮团形成和含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本实验中,对照组中碳的主要来源于饲料少量溶解,cn15组和cn30组额外添加了有机碳源,实验结果表明(表2),各组间生物絮团的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实验中cn30组中水体c/n高于cn15组,c/n增加,异养细菌充分吸收水中的氨氮转化成自身蛋白,所形成的絮团量较多。对照组中的氨氮出现累积现象,表明系统中将的硝化细菌数量较少,不足以将氨氮完全转化成亚硝酸盐氮,而亚硝酸氮含量较低且一直保持稳定,表明系统中亚硝化细菌较多,能有效的将亚硝酸盐氮转化为硝酸盐氮;cn15组和cn30组添加有机碳源以后,氨氮和亚硝酸盐氮在短时间内被降解,这表明水中有能够代谢氨氮和亚硝酸盐氮的复合菌群。2生物絮团对合浦绒螯蟹养殖效果的影响生物絮团技术不仅能降低养殖水质中无机氮浓度,调控水质,还能促进营养物质循环,降低饵料系数。现有研究发现向凡纳滨对虾封闭养殖系统中按照投喂量的77%添加蔗糖,可以促进对虾的生长和提高对虾存活率。现有研究发现添加蔗糖的生物絮团组能显著提高实验日本囊对虾的特定生长率和存活率(p<0.05)。现有技术中认为生物絮团可作为饵料被罗氏沼虾摄食,从而促进了罗氏沼虾生长,实现饲料蛋白的充分利用。应用生物絮团进行养殖,导致失败的原因有三:1)生物絮团量要严格控制,避免超过阈值,这是避免生物絮团系统崩溃的首要因素;2)亚硝酸盐升高,这与后期系统调控不当、耗氧偏高和增氧不足有关;3)弧菌超标,在培养异养微生物的同时,如调整不当,弧菌也会被大量地培养起来。本实验中,c/n=15组合浦绒螯蟹摄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c/n=30组(p<0.05),各组合浦绒螯蟹的存活率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中氨氮浓度一直处于较高水平,这是导致合浦绒螯蟹死亡的主要原因,c/n=15组和c/n=30组合浦绒螯蟹的死亡可能是由于添加有机碳源以后,养殖水体中致病弧菌大量繁殖所引起,但还需要进一步证实。现有技术中认为在杂交鳢稚鱼养殖水体中的c/n在15以下时可促进杂交鳢稚鱼的生长,但当c/n超过15时,对杂交鳢稚鱼生长产生不利影响,这也许可能是由于养殖水体中生物絮团过量导致养殖效果反而变差,本实验中,各组中合浦绒螯蟹的蜕壳率虽无显著差异(p>0.05),但仍可以看出合浦绒螯蟹在c/n为30的养殖条件下与c/n为15相比,蜕壳率下降。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2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