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白及苗的驯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596097发布日期:2019-05-07 19:29阅读:38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药用白及苗的栽培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白及苗的驯化方法。



背景技术:

珍稀濒危药材白及为兰科(orchidaceae)白及属(bletilla)多年生植物,白及(bletillastriata(thunb.)reichb.f.)的干燥块茎别名冻疮药、连及草、地螺丝、石荸荠、千年棕榈等。《中国药典》历版均予收载。《中国药典》(2015年一版)称其味苦、甘、涩,性微寒,归肺、肝、胃经,具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功能,用于咯血,吐血,外伤出血,疮疡肿毒,皮肤皲裂。白及是常用苗药,苗药名:“bidnggoub”(近似汉译音:“比狗”),性冷,味苦,入热经。具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止痛敛肺功能。主治肺虚咳血,创伤出血,手足裂口,疮疖肿痛,烫灼伤,肛裂等。此外,白及还为贵州水族、仡佬族、侗族用药。是贵州著名珍稀地道特色药材。

白及具有极大的开发利用潜力。近年来对白及苗的研究正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白及胶在生物医药材料、保健食品、化妆品、纺织印染、特种涂料和日用化工等领域的应用得到很大发展,并带来了巨大的商业价值,青岛“快胃片”、葵花药业“胃康宁胶囊”、云南白药、贵州恒霸药业“伤科灵”喷雾器以及军队用止血绷带等对白及的有很大的需求。白及还是美容良药,被誉为“美白仙子”,韩国等发达国家的美容产品对我国的白及也有很大需求。同时,白及花非常漂亮,可盆栽制作盆景。

白及药材的市场价格逐年大幅攀升,从2010年的100元/公斤到2015年已飙升至700元/公斤。市场价格暴涨导致了人们对野生白及过度采挖,致使白及野生资源日益枯竭,现已列入《濒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予以保护。目前白及药材价格800~1000元/千克,与20年前的3~5元/千克相比,行情持续上涨了200倍以上,白及药材在长达30年价格只涨不跌,是资源稀缺与市场刚性需求所致。

白及种子非常微小,种子呈橄榄型,黄色粉末状,种皮为单层细胞组成,侧壁加厚,细胞器及原生质均已消失,是一层半透明的死细胞,胚芽椭圆形,未分化,为原胚阶段,胚柄退化,无胚乳,不能提供种子萌发所需要的营养。因而,白及种子发芽率低或不发芽,在自然状态下繁殖困难。传统的栽培方法主要依靠野生白及块茎进行分株繁殖,但是野生白及种苗资源稀缺,成本很高。人们又采用白及种子在无菌组织中培养的方法进行白及种苗组培繁育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白及种子在该条件下可以萌发成苗,但整个育苗过程,正常需2年时间才能出苗定植大田,并且白及苗产量低、种苗瘦弱、移栽后成活率较低。因此,传统的白及种苗繁育方法的成本高,白及的无菌种苗繁育方法的育苗周期长,白及苗产量低、种苗瘦弱、移栽后成活率较低。通过白及种子直播技术的研究,获得一种成本低,育苗周期短,白及苗产量高、种苗健壮、移栽后成活率高的白及苗驯化方法,显得尤为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白及苗的驯化方法。本发明的成本低,育苗周期短,白及苗产量高、种苗健壮、移栽后成活率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白及苗的驯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温室大棚的构建:在符合环境条件要求的地块建设联栋大棚,联栋大棚的外部覆盖有棚膜,联栋大棚的四周和棚顶通过自动卷膜机开关;棚顶装有铝箔遮阳网调节光照和温度;采用一体化水肥管理系统,通过滴灌系统和喷灌系统,全天候提供适合于白及苗生长的生存环境;

b、苗床准备:深翻土地20cm以上,捡去碎石、宿根类杂物,耙细土块;按厢宽1.0~1.2m、厢高15~20cm、厢沟宽30~40cm起厢;

c、撒种:11月~翌年1月,取6个月以上的白及直播苗倒苗状态下的块根,按350~400株/m2的密度均匀撒在苗床上,覆盖1~2cm厚的腐殖土,在苗床上方放置滴灌带;

d、田间管理:

(1)、给水:撒种后视苗床水分含量决定浇水次数,以滴灌补水为主,辅以喷灌浇水,保持苗床相对持水量为60%~80%;

(2)、除草:采用人工除草,见草即除;

(3)、施肥:3月中下旬,连续1周以上日平均温度大于10℃,80%以上幼苗萌发新芽时开始追肥,用磷酸二氢钾180~220g/667m2兑水48kg均匀喷雾,此后每15~20天以同样剂量追肥一次;

(4)、病虫害综合防治:起厢后厢面处理,用40%辛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防治地下害虫,用70%噁霉灵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预防土传病害,对苗床喷雾;驯化壮苗期以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45%咪鲜胺水乳剂2000~3000倍液喷雾防治叶斑病,以4.5%高效氯氰菊酯水乳剂1500~2000倍液或7.5%高氯·啶虫脒微乳剂1000~1500倍液喷雾防治菜青虫、斜纹夜蛾;

e起苗:驯化培育6个月后,至苗高12cm以上、块根直径15~20mm、叶片数4~5片时,徒手将驯化苗连根拔起即可。

前述的一种白及苗的驯化方法中,步骤a中,所述环境条件为,土壤条件:符合gb15618-2018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风险管控标准;大气条件:符合gb3095-2012大气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水质条件:符合gb5084-2005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前述的一种白及苗的驯化方法中,步骤a中,所述联动大棚的总高度5.3m,所述联动大棚的主体立柱高3.5m,立柱行间距为4m×8m,所述联动大棚由6~10个拱棚组成,单拱棚跨度为8m,所述联栋大棚的外部采用uv2792ad型pep利得膜,所述一体化水肥管理系统为北京阿威达科技有限公司f-16肥滴易水肥系统,所述联动大棚的运行参数为,湿度为60%~80%,苗床相对持水量为60%~80%,温度为5~25℃,光照强度为4000~5000lx微遮荫环境。

前述的一种白及苗的驯化方法中,步骤a中,温度高于25℃则打开棚膜通风口降温或打开最上层的喷灌设施降温或关闭遮阳网降温;湿度大于80%则用40%百菌清烟剂除湿;根据天气状况使用遮阳系统及时调整光照。

前述的一种白及苗的驯化方法中,步骤d-(2)中,除草时,先用左手按住白及苗基部,再用右手拔除杂草。

前述的一种白及苗的驯化方法中,步骤d-(3)中,所述追肥方式为叶面追肥,均匀喷雾,喷雾前先开喷灌系统用清水浇湿白及苗的叶面。

前述的一种白及苗的驯化方法中,步骤d-(4)中,所述病虫害综合防治为,起厢后厢面处理,用40%辛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防治地下害虫,用70%噁霉灵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预防土传病害,将两者混配喷雾苗床;驯化壮苗期以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喷雾或45%咪鲜胺水乳剂2000~3000倍液喷雾防治叶斑病,以4.5%高效氯氰菊酯水乳剂1500~2000倍液喷雾或7.5%高氯·啶虫脒微乳剂1000~1500倍液喷雾防治菜青虫、斜纹夜蛾。

前述的一种白及苗的驯化方法中,步骤d-(4)中,所述病虫害综合防治为,起厢后厢面处理,用40%辛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防治地下害虫,用70%噁霉灵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预防土传病害,将两者混配喷雾苗床,封棚闷7~10天;驯化壮苗期以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喷雾或45%咪鲜胺水乳剂2000~3000倍液喷雾防治叶斑病,以4.5%高效氯氰菊酯水乳剂1500~2000倍液喷雾或7.5%高氯·啶虫脒微乳剂1000~1500倍液喷雾防治菜青虫、斜纹夜蛾。

前述的一种白及苗的驯化方法中,步骤d-(4)中,所述病虫害综合防治为,起厢后厢面处理,每亩用40%辛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预防地下害虫,用70%噁霉灵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喷雾苗床预防土传病害,两者混喷;驯化壮苗期以物理防治法和/或化学防治法防治叶斑病,其中物理防治法为,人工拔除病株,并在感病之处撒石灰粉;化学防治法为,在感病初期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雾或45%咪鲜胺水乳剂2000~3000倍液喷雾2~3次,两种药剂交替使用;以物理防治法和/或化学法防治菜青虫、斜纹夜蛾,其中物理防治法为人工寻找幼虫并捕杀;化学防治法为,当害虫量达0.5只/m2以上时,喷药杀虫,用4.5%高效氯氰菊酯水乳剂1500~2000倍液喷雾或7.5%高氯·啶虫脒微乳剂1000~1500倍液喷雾2~3次,两种药剂交替使用。

前述的一种白及苗的驯化方法中,所述步骤e中,起苗后,当天未移栽完或待运输的白及苗集中保存于通风荫凉处,防止萎焉;运输时,用竹背篼或竹筐装白及苗,竖立放置,根系朝下,保湿,勿挤压。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发明的环境条件、大棚条件、苗床参数和撒种方式,适宜白及苗的稳定快速生长;本发明的田间管理方式,可确保白及苗生长期间的的水肥需要,并有效防治病虫草害;按本发明驯化白及苗,可使白及苗长势好,产量高,种苗健壮,移栽后成活率高;本发明繁育的白及苗可在4~6个月后出圃,与白及的无菌种苗繁育方法相比,繁育速度提高了3~5倍;按350~400株/m2的的撒种密度下,白及苗可以实现23万株/亩的产量,成活率为90%以上,大大提高了白及苗的产量;本发明的产量高、效益高、易控制生长因子,可以实现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本发明的成本低,育苗周期短,白及苗产量高、种苗健壮、移栽后成活率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限制的依据。

实施例1。一种白及苗的驯化方法,采用温室大棚培育模式,包括以下环节:

a温室大棚的构建:

(1)环境条件:①土壤条件:符合gb15618-2018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风险管控标准;②大气条件:符合gb3095-2012大气环境空气质量标准;③水质条件:符合gb5084-2005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2)大棚设计:联动大棚总高度5.3m,主体立柱高3.5m,立柱行间距为4m×8m,1栋大棚根据地势由6~10拱组成,单拱跨度8m;外部采用进口棚膜(uv2792ad型pep利得膜),根据棚内运行参数的需要,通过电动卷膜机控制顶部和四周的棚膜开关;通过铝箔遮阳网调节大棚的光照和温度;采用一体化水肥管理系统(北京阿威达科技有限公司f-16肥滴易水肥系统),通过滴灌系统和喷灌系统给水,全天候提供适合于白及苗生长的生存环境,保证其在稳定的环境下快速生长;

(3)大棚运行参数:控制大棚内湿度为60%~70%,苗床相对持水量为60%~70%,温度为5~20℃,光照强度为4000~4500lx微遮荫环境;

b苗床准备:

(1)翻耕:深翻土地20~25cm,捡去碎石、宿根等杂物,耙细土块;

(2)起厢:按宽1.0~1.2m起厢,厢长根据棚内地势情况而定,厢高15~20cm,厢沟宽30~40cm;

c撒种:

(1)时间:11~12月;

(2)材料与方法:取6个月以上的白及直播苗倒苗状态下的块根,按350~400株/m2的密度均匀地撒在苗床上,最后再覆盖1~2cm厚的腐殖土,最后苗床上方再放滴灌带;

d田间管理:

(1)给水:撒种后视苗床水分含量情况决定浇水次数,以滴灌补水为主,辅以喷灌浇水,保持苗床相对持水量为60%~70%;

(2)除草:见草即除,禁止使用化学除草剂,采用人工除草,除草时,左手先按住白及苗基部,右手再拔除杂草;

(3)追肥:3月中下旬,连续1周以上,日平均温度大于10℃、80%以上幼苗萌发新芽时开始追肥,用磷酸二氢钾200g/667m2兑水48kg后均匀喷雾,此后每15天同样剂量追肥一次;

(4)病虫害综合防治:在育苗前的准备工作中,起好厢后厢面处理,用40%辛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预防地下害虫,用70%噁霉灵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预防土传病害,两者混配喷雾于厢面上,最后封棚闷7天;在驯化壮苗期病害主要有叶斑病,采用物理防治和/或化学防治,其中物理防治:人工拔除病株,并在感病之处撒石灰粉;化学防治:在感病初期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雾或45%咪鲜胺水乳剂2000~3000倍液喷雾2~3次,两种药剂交替使用;虫害主要有菜青虫、斜纹夜蛾,采用物理防治和/或化学防治,其中物理防治:人工寻找幼虫并捕杀;化学防治:当害虫量达0.5头/m2以上时,喷药杀虫,用4.5%高效氯氰菊酯水乳剂1500~2000倍液喷雾或7.5%高氯·啶虫脒微乳剂1000~1500倍液喷雾2~3次,两种药剂交替使用;

e起苗:驯化培育6个月后,苗高12cm以上,块根直径15~20mm,叶片数4~5片,徒手将驯化苗连根拔起即可,起苗后,当天移栽不完或待运输的苗集中保存于通风、荫凉处,防止萎焉;运输时,用竹背篼或竹筐装苗,竖立放置,根系朝下,保湿,勿挤压。

实施例2。一种白及苗的驯化方法,采用温室大棚培育模式,包括以下环节:

a温室大棚的构建:

(1)环境条件:①土壤条件:符合gb15618-2018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风险管控标准(试行);②大气条件:符合gb3095-2012大气环境空气质量标准;③水质条件:符合gb5084-2005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2)大棚设计:联动大棚总高度5.3m,主体立柱高3.5m,立柱行间距为4m×8m,1栋大棚根据地势由6~10拱组成,单拱跨度8m;外部采用进口棚膜(uv2792ad型pep利得膜),根据棚内运行参数的需要,通过电动卷膜机控制顶部和四周的棚膜开关;通过铝箔遮阳网调节大棚的光照和温度;采用一体化水肥管理系统(北京阿威达科技有限公司f-16肥滴易水肥系统),通过滴灌系统和喷灌系统给水,全天候提供适合于白及苗生长的生存环境,保证其在稳定的环境下快速生长;

(3)大棚运行参数:控制大棚内湿度为70%~80%,苗床相对持水量为75%~80%,温度为10~25℃,光照强度为4500~5000lx微遮荫环境;

b苗床准备:

(1)翻耕:深翻土地25~30cm,捡去碎石、宿根等杂物,耙细土块;

(2)起厢:按宽1.0~1.2m起厢,厢长根据棚内地势情况而定,厢高15~20cm,厢沟宽30~40cm;

c撒种:

(1)时间:12月~翌年1月;

(2)材料与方法:取6个月以上的白及直播苗倒苗状态下的块根,按350~400株/m2的密度均匀地撒在苗床上,最后再覆盖1~2cm厚的腐殖土,最后苗床上方再放滴灌带;

d田间管理:

(1)给水:撒种后视苗床水分含量情况决定浇水次数,以滴灌补水为主,辅以喷灌浇水,保持苗床相对持水量为75%~80%;

(2)除草:见草即除,禁止使用化学除草剂,采用人工除草,除草时,左手先按住白及苗基部,右手再拔除杂草;

(3)追肥:3月份左右,连续1周以上,日平均温度大于10℃,大量萌发新芽时开始追肥,用磷酸二氢钾180g/667m2兑水48kg后均匀喷雾,此后每20天同样剂量追肥一次;

(4)病虫害综合防治:在育苗前的准备工作中,起好厢后厢面处理,用40%辛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预防地下害虫,用70%噁霉灵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预防土传病害,两者混配喷雾于厢面上,最后封棚闷10天;在培育壮苗期病害主要有叶斑病,采用物理防治和/或化学防治,其中物理防治:人工拔除病株,并在感病之处撒石灰粉;化学防治:在感病初期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雾或45%咪鲜胺水乳剂2000~3000倍液喷雾2~3次,两种药剂交替使用;虫害主要有菜青虫、斜纹夜蛾,采用物理防治和/或化学防治,其中物理防治:人工寻找幼虫并捕杀;化学防治:当害虫量达0.5头/m2以上时,喷药杀虫,用4.5%高效氯氰菊酯水乳剂1500~2000倍液喷雾或7.5%高氯·啶虫脒微乳剂1000~1500倍液喷雾2~3次,两种药剂交替使用;

e起苗:驯化培育6个月后,苗高12cm以上,块根直径15~20mm,叶片数4~5片,徒手将驯化苗连根拔起即可,起苗后,当天移栽不完或待运输的苗集中保存于通风、荫凉处,防止萎焉;运输时,用竹背篼或竹筐装苗,竖立放置,根系朝下,保湿,勿挤压。

实施例1~2中,所述种苗驯化材料为种子直播苗倒苗后的块茎。

本发明实施例1~2中的叶面肥及农药均是市售正规厂家产品。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