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腰带长体茧蜂的滞育调控与储存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918397发布日期:2019-06-14 23:56阅读:445来源:国知局
一种腰带长体茧蜂的滞育调控与储存方法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农业害虫防治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腰带长体茧蜂的滞育调控与储存方法。



背景技术:

亚洲玉米螟是一种世界性害虫,是我国玉米上的主要害虫。目前我国对玉米螟防治主要依赖的还是化学防治措施,控制害虫的危害损失的同时,也造成了害虫抗药性上升、害虫爆发几率增加、农业生态环境破坏增加、农产品农药残留增加、农产品质量下降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的农业和经济发展。

生物防治是绿色防控中的重要部分,利用天敌昆虫防治害虫则为生物防治中的重要技术之一。生物防治技术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防治策略,在控制害虫危害的同时,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并且对害虫的杀伤特异性强、持续时间长,可以同时保障粮食丰收和环境保护。

腰带长体茧蜂是亚洲玉米螟幼虫的重要寄生性天敌之一,自然寄生率可达30%-40%,对亚洲玉米螟有很好的控制效果,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但是,目前制约腰带长体茧蜂大规模应用的问题是:腰带长体茧蜂饲养一个世代需要1个月,且蜂种需要依靠继代繁殖的方式进行保存,即使将蜂茧放入低温保存,也不可超过15d。不仅会造成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而且会导致蜂种的退化;同时,在实际应用中,很难完成长距离的运输,在害虫发生期也很难提供充足的天敌产品的任务。

滞育是昆虫在长期进化中形成的一种对不良环境适应性,昆虫进入滞育状态后,在不取食的条件下也可以存活很长时间。因此探索通过人工调控滞育的方式解决腰带长体茧蜂在扩繁、储运等方面的问题,对实现天敌产品的大规模生产与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为实现对寄生性天敌腰带长体茧蜂的人工调控,解决蜂种的长期储存和运输问题,以及提供充足的生防产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腰带长体茧蜂的滞育调控与储存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用交配24h后的腰带长体茧蜂寄生三龄亚洲玉米螟幼虫;本申请发明人研究发现选择三龄亚洲玉米螟幼虫寄生最好,选择一二龄幼虫死亡率高,四五龄幼虫寄生率低;

(2)寄生48h后,将被寄生的亚洲玉米螟幼虫取出,置于光照10l:14d,湿度70%~80%,温度20.5-21.5℃或光期20.5-21.5℃、暗期14.5-15.5℃的培养箱中,诱导30-40d,即可使腰带长体茧蜂随寄主亚洲玉米螟进入滞育状态;选择寄生48h后进行滞育诱导可以在保证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使寄生率更高,因为在28℃饲养条件下,亚洲玉米螟3d一龄期,24℃下也差别不太大,挑选寄主时可能选择的幼虫是3龄期的前期也可能是末期,因此寄生48h,亚洲玉米螟最多有一部分为4龄期初期,此期间的寄生率都可以保持较高水平,作为载体的玉米穗轴切片也够用,不会影响亚洲玉米螟的取食和生长,如果只寄生24h,那么寄生率会稍低,且刚被寄生时的亚洲玉米螟是无法看出是否被寄生的,发育为老熟幼虫后的滞育亚洲玉米螟也很难看出是否被寄生,因此若有很多亚洲玉米螟未被寄生,则会造成大量的经济损失同时造成腰带长体茧蜂数量达不到需求;若寄生72h,则有很多亚洲玉米螟会发育至四龄末期甚至五龄,此时寄生率就很低了,并延长寄生时间也不会增加太多寄生率,同时玉米穗轴切片也不足以支撑亚洲玉米螟的生长发育需要,不增加玉米穗切片会影响亚洲玉米螟的生长,若增加玉米穗切片,则会增加经济和人工成本;

(3)将寄生有滞育的腰带长体茧蜂的亚洲玉米螟放入光周期0l:24d,温度4℃的环境下储存60d-90d;

(4)将步骤(3)中储存的亚洲玉米螟取出,置于温度27.5-28.5℃,光照16l:8d,湿度70%~80%的培养箱中,饲喂充足的水分,每隔3d加水一次,第9d开始收集从寄主体内钻出结茧的腰带长体茧蜂,每隔1-2d收集一次,5-8d即可收集完毕。

进一步的,该方法还包括将步骤(4)中收集的腰带长体茧蜂蜂茧放入温度10℃,光照0l:24d的培养箱或冰箱中储存,待全部收集完毕,集中置于温度(24±0.5)℃,光照16l:8d,湿度70%-80%的培养箱中,10d即可羽化。

进一步的,步骤(1)中,腰带长体茧蜂与三龄亚洲玉米螟幼虫的数量比为1∶7;

步骤(1)中,光照条件为10l:14d;

步骤(4)中,采用浸水的脱脂棉提供水分。

步骤(1)中使用的三龄亚洲玉米螟幼虫在温度(24±0.5)℃,光照10l:14d,湿度70%~80%的人工气候箱中,用人工饲料饲养获得。

腰带长体茧蜂羽化后,按照雌雄比1∶1(♀∶♂=1∶1)的比例在在温度(24±0.5)℃,光照16l:8d,湿度70%~80%的养蜂笼中接蜂交配,交配24h后用于寄生三龄亚洲玉米螟。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包括:

1.区别于现有技术中常规选择大龄4-5龄亚洲玉米螟幼虫作为寄主,本发明选择三龄亚洲玉米螟幼虫做为寄主,其相较于1-2龄幼虫寄生死亡率更低,相较于4-5龄幼虫寄生率更高。

2.本申请克服了能够使寄主亚洲玉米螟滞育的条件即可能使腰带长体茧蜂滞育的技术偏见,创新性的提出了腰带长体茧蜂适宜的滞育条件。

3.采用本发明的滞育调控和储存方法,腰带长体茧蜂滞育率高,可达98.95%以上;滞育解除后蜂发育整齐,出蜂集中,主要集中在5-8天内出蜂,且本发明发现从滞育解除开始到第一批蜂出蜂所需时间为8d,因此此期间只需加水,无需检查虫体状态,由此减少了每日人工查看出茧与否的人工成本;羽化率高达90.6%以上,蜂种无退化。

4.采用本发明的方法能够精确控制腰带长体茧蜂的滞育解除时间,延长天敌产品的货架期,也解决了蜂种的储运问题,为生物防治准备充足的蜂源,提高天敌产品的生防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不同处理条件下的腰带长体茧蜂和亚洲玉米螟的滞育率;

图2为相同温度不同储存时间下死亡率的比较;

图3为相同储存时间不同储存温度下死亡率的比较;

图4为相同温度不同储存时间下初始出蜂时间的比较;

图5为相同储存时间不同储存温度下初始出蜂时间的比较;

图6为相同温度不同储存时间下集中出蜂时间的比较;

图7为相同储存时间不同温度下集中出蜂时间的比较;

图8为4℃储存不同时间后的腰带长体茧蜂寄生量的比较;

图9为4℃储存不同时间后的腰带长体茧蜂的雌蜂寿命的比较;

图10为4℃储存不同时间后的腰带长体茧蜂羽化率的比较。

具体实施方式

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实施例1、腰带长体茧蜂滞育诱导实验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虫源

亚洲玉米螟幼虫采用周大荣等的标准养虫技术和无琼脂半人工饲料进行饲养,在温度(28±0.5)℃、相对湿度70%~80%、光周期为16l:8d的人工气候室内连续饲养多代。

腰带长体茧蜂采自吉林省公主岭市野外试验基地内被寄生的亚洲玉米螟老熟幼虫,在室内用亚洲玉米螟3龄幼虫为寄主进行继代繁殖。寄生后,培养于温度(28±0.5)℃、相对湿度70%-80%,光周期16l:8d的人工气候箱内;结茧后,培养于温度(24+0.5)℃、相对湿度60%-70%,光周期16l:8d的人工气候箱中。腰带长体茧蜂成蜂在温度(24±0.5)℃、相对湿度60%-70%、光周期16l:8d的亚克力养蜂笼中进行繁殖,同时饲喂20%的蜂蜜水。

1.2实验方法

如表1所示,共设4个处理。每个处理1个24孔生测板,被寄生的亚洲玉米螟重复5次,未寄生的亚洲玉米螟重复3次。首先,将部分三龄期亚洲玉米螟放入放有玉米穗轴切片的培养皿中,放入预先放好腰带长体茧蜂的养蜂笼中进行寄生,寄生时,饲养条件仍维持表1寄生前的实验条件。寄生48h后,同时将被寄生的亚洲玉米螟和剩余部分未用于寄生的亚洲玉米螟接入放有人工饲料的24孔板中,按照寄生后的4个不同条件,放入培养箱饲养。中途,若24孔板中的饲料坏掉或干掉,即将其中的亚洲玉米螟放入新的24孔板中。目前,国际通用的小型寄生蜂滞育判断方法主要为发育历期法,即昆虫在该虫态已知历期内未能完成发育,则说明发生了滞育。腰带长体茧蜂在28℃下,11d即可钻出亚洲玉米螟体内,实验条件下,温度较低,发育历期延长,因此为保证实验结果准确性,我们选择25d、30d、40d各观察一次滞育个体数量变化,结果发现,30d时,滞育个体数量与25d比仍有变化,而40d时,结果与30d一样无变化,因此,判断30d时,腰带长体茧蜂即可完全进入滞育状态。而在诱导滞育条件下,亚洲玉米螟与腰带长体茧蜂仍会有能量消耗,因此,若在此条件下放置时间过长,虫体消耗过大,不利于其滞育储存及解除后发育,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储存诱导时间不能过长,以30-40d为最佳滞育诱导时间,可根据实际生产需求在此范围内选择具体的滞育诱导时间。

表1实验设计

2.结果与分析

通过图1可以看出,四个处理的条件均可以使90%以上的未被寄生的亚洲玉米螟个体进入滞育状态,但是在a1和a4处理条件下,被寄生的亚洲玉米螟也就是腰带长体茧蜂只有10%左右的个体进入滞育,由此可见能够使寄主亚洲玉米螟滞育的条件并不一定能使腰带长体茧蜂滞育,这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常规认知观点不符,也说明虽然腰带长体茧蜂是在寄主亚洲玉米螟体内随寄主滞育,但想要使腰带长体茧蜂滞育并不是简单地按照寄主的滞育条件就可以实现。而在a2和a3处理条件下,腰带长体茧蜂均有98%以上的个体进入滞育,因此,实验证明,相对于光周期而言,低温才是使腰带长体茧蜂滞育的主要因素。10l:14d,光期21℃暗期15℃以及10l:14d,21℃均为腰带长体茧蜂滞育的良好条件,其滞育率可分别达100%和98.95%。

上述结果证明,光照10l:14d,湿度70%~80%,温度21℃或光期21℃暗期15℃的条件均为腰带长体茧蜂的优势滞育诱导条件。

实施例2、腰带长体茧蜂的滞育储藏与解除实验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虫源

亚洲玉米螟和腰带长体茧蜂的饲养方法同实验1

1.2实验方法

根据上述实施例1结果,本实验选取光照10l:14d,湿度70%-80%,温度光期21℃暗期15℃条件下诱导得到的体内寄生有滞育腰带长体茧蜂的滞育亚洲玉米螟作为试验对象。将滞育的腰带长体茧蜂分别进行如下处理:

1)先将滞育的腰带长体茧蜂放在10℃、4℃、-4℃下处理15、30、60、90d:

2)达到处理时间后,将腰带长体茧蜂取出,置于温度(28±0.5)℃、光照16l:8d,湿度70%~80%的培养箱中,并通过脱脂棉给寄主饲喂充足的水分;

3)待腰带长体茧蜂钻出寄主结茧后,统计寄主死亡率、初始出蜂时间、集中出蜂时间。每个处理30头亚洲玉米螟,实验重复4次。

2.结果与分析

由图2可知,温度一定时,随着储存时间延长,死亡率逐渐上升,但4℃和-4℃下,不同储存时间的死亡率没有显著差异,当储存温度为10℃时,90天的死亡率显著高于其他时间。

由图3可知,储存时间一定时,10℃的死亡率显著高于4℃和-4℃,4℃的死亡率略低于-4℃,但二者没有显著差异。因此通过死亡率可以得知,10℃不利于滞育腰带长体茧蜂的储存;对4℃和-4℃而言,15、30、60、90天没有显著差异。

由图4可知,温度一定时,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初始出蜂时间缩短,4℃时,60d和90d的初始出蜂时间没有显著差异。

由图5可知,储存时间一定时,-4℃下的初始出蜂时间显著长于4℃和10℃,而4℃和10℃没有显著差异。

初始出蜂时间越短,说明将滞育腰带长提茧蜂从低温下拿出后解滞育所需时间越短,因此所消耗的资源也就越少,经济效益越高。因此,相对于4℃和10℃来说,-4℃并不是储存的最佳温度。对于4℃和10℃而言,60、90天要优于15天和30天。

集中出蜂时间指的是出蜂的整体度,因此集中出蜂时间越短,解滞育效果越好。

由图6可知,温度一定时,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集中出蜂时间缩短,-4℃时,不同储存时间下的集中出蜂时间没有显著差异,而4℃和10℃时,60、90天要显著优于15、30天。

由图7可知,储存时间一定时,在15和30天时,三个温度下的集中出蜂时间没有显著差异,而在60、90天时,4℃和10℃下的集中出蜂时间要显著少于-4℃。

因此,综上所述,4℃,储存60-90天,最利于腰带长体茧蜂的滞育解除。同时,由图2-7可知,4℃下储存60-90d,初始出蜂时间为8d,集中出蜂时间为5-8d。

实施例3、低温储存对滞育腰带长体茧蜂解滞育后生物学的影响

3.1实验方法

将4℃储存条件下解除滞育出蜂的腰带长体茧蜂蜂茧放入温度24℃,光周期16l:8d,湿度70%-80%的人工气候箱中,待腰带长体茧蜂羽化后做如下处理:1)在15cm×15cm×15cm的养蜂笼中接入羽化24h内的腰带长体茧蜂雌雄成蜂一对(♀∶♂=1∶1),同时饲喂20%的蜂蜜水,交配24h后,以新鲜玉米穗轴切片为载体,向每个养蜂笼中接入25头亚洲玉米螟3龄幼虫,寄生24h后,将亚洲玉米螟取出放入人工饲料中饲养,10d后,统计寄生情况,每个处理重复6次;2)在养蜂笼中接入羽化24h内的腰带长体茧蜂雌蜂10头,饲喂20%的蜂蜜水,每天观察记录雌蜂存活情况,直至所有雌蜂死亡,每个处理重复3次;3)腰带长体茧蜂全部羽化后,统计羽化的成蜂数量及蜂茧数量,从而得到羽化率数据。最后将各数据与非滞育腰带长体茧蜂进行比较分析。

3.2结果与分析

由图8可知,不同储存时间下的滞育腰带长体茧蜂解滞育并羽化后对亚洲玉米螟幼虫的寄生量无显著差异,且与对照即未经过滞育的常规饲养腰带长体茧蜂的寄生量无显著差异,15d时的平均寄生量甚至略大于对照组。低温储存对腰带长体茧蜂的繁殖力无不利影响。

由图9可知,随着冷藏储存时间的增加,雌蜂寿命略有降低,但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寿命均在9d以上。

由图10可知,虽然4℃低温储存后的腰带长体茧蜂的羽化率低于对照组,但各储存时间下的羽化率无显著差异,且羽化率均在90.6%以上。

以上所述只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该理解为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上实施例。凡依本发明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发明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