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麦断根分层施肥机断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50496发布日期:2019-08-17 01:13阅读:356来源:国知局
一种小麦断根分层施肥机断根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农业装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小麦断根分层施肥机断根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小麦施肥机的开沟机构固定安装在机架上,开沟铲在作业过程中伸入土壤内,前进过程中开沟铲进行破土开沟,输肥管向土沟内输入肥料,开沟铲上方的翼铲在行进中,翼铲的宽度交宽,导致两侧外翻土量过多且距离远,现有的覆土叉限制外翻土量的效果不理想,存在外翻的土壤压苗的情况,不利于小麦的生长。现有的开沟铲上端与机架固定相连,作业过程中遇到土壤内的硬物时,开沟铲的前端与硬物发生碰撞极易造成开沟铲受损,另外,开沟铲与机架固定,开沟铲底部的断根刀在小麦断根时不能调节,导致施肥效果不理想。因此,现有技术亟待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小麦断根分层施肥机断根装置,解决现有开沟铲遇到硬物不能自动调节,极易受损,以及覆土叉不能有效限制外翻土壤压苗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小麦断根分层施肥机断根装置,包括铲柄、入土铲、翼铲、断根刀及覆土叉,铲柄的上端设有可安装于施肥机机架上的安装座,安装座与铲柄活动相连。所述入土铲位于铲柄的下端,且与铲柄固定相连成一体结构。翼铲位于入土铲的上方,其前部套设并固定在铲柄的外侧,翼铲的后端两侧均向内折边形成收敛部,收敛部的侧壁相对于翼铲的主体侧壁向内侧弯折15°~20°。所述断根刀设在入土铲的下方,铲柄下部的后侧紧邻设有施肥管,施肥管的下端延伸至翼铲的内侧。覆土叉设在施肥管的后侧,覆土叉中下部位于翼铲的两侧,且沿入土铲的前进方向呈八字状张开。

优选地,铲柄的上端伸入安装座的内部,铲柄的两侧分别安装座竖向滑动配合。铲柄位于安装座下方的侧壁上设有限位销,限位销和安装座之间设有调节弹簧套。

优选地,安装座具有竖向相对布置的两个立板,铲柄的上端位于两个立板之间。每个立板均设有一个长条孔,两个长条孔正向相对,铲柄的两侧均设有一个与同侧的长条孔相配合导向块。

优选地,入土铲的上端面及后端面,均与翼铲固定密封相连,翼铲后端的折边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15°~60°。

优选地,断根刀为等腰梯形的金属平板,呈前窄后宽的方式固定于入土铲的底部。所述入土铲覆盖住断根刀的前端,断根刀的两侧均伸出入土铲的外部。

优选地,施肥管为一段刚性管体,与铲柄的后侧壁固定相连,其下端面位于断根刀的上方。

优选地,施肥管的后侧固定安装有连接板,所述覆土叉的上端与连接板可拆卸固定相连。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是:本发明结构设计巧妙,入土铲遇硬物可自动调节,避免受损,断根刀在小麦断根时自动调节,断根效果好,本发明的覆土叉与翼铲配合,使外翻土壤向内侧导流,外翻土量少、距离近,避免压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小麦断根分层施肥机断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某一部分的结构示意图,示出的是入土铲。

图3是图1中另一部分的结构示意图,示出的是翼铲。

图4是图1中再一部分的结构示意图,示出的是覆土叉。

图5示出的是本发明的断根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结合图1至图5,一种小麦断根分层施肥机断根装置,包括铲柄1、入土铲2、翼铲3、断根刀4及覆土叉5,铲柄1的上端设有可安装于施肥机机架上的安装座6,安装座6位于铲柄的上端,且与铲柄1的上端活动相连。所述入土铲2位于铲柄1的下端,且与铲柄1固定相连成一体结构。安装座6的前侧具有竖向相对布置的两个立板61,铲柄1的上端伸入安装座6的内部,且位于安装座6的两个立板61之间,铲柄1的两侧分别安装座6的两个立板61竖向滑动相连。安装座6可拆卸固定安装在施肥机机架上,施肥机带动安装座6、铲柄1及入土铲2一起前进,入土铲2在前进过程中,实现入土和开沟。

每个立板61均设有一个长条孔611,两个长条孔611正向相对,铲柄1的两侧对称设有两个导向块611,所述导向块12与铲柄1上端的侧壁固定相连成一体,每个导向块611分别伸入同侧的长条孔611内,与立板61竖向滑动配合,长条孔611的竖向长度限制铲柄1与安装座6相对运动的行程,铲柄1通过其两侧的导向块12挂在立板61上,避免铲柄1从立板61上脱落。两个立板61的前侧之间设置有两个导向辊62,两个导向辊62一上一下横向布置,导向辊6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立板61转动连接,两个导向辊62位于铲柄1上端的前侧,将限制铲柄1在的下端向后运动。

所述铲柄1位于安装座6下方两侧的外壁上对称设置有两个限位销11,限位销11与铲柄1的外壁可调节固定相连,限位销11和安装座6之间设有调节弹簧套7,调节弹簧套7套设在铲柄1的外部。入土铲2进入土壤前进过程中,入土铲2受到土壤对其反作用力,调节弹簧套7的上端与立板61的底部接触,下端与限位销11接触,始终处于压缩状态,入土铲2前进过程中遇到硬物后可向上运动,保护入土铲2不会被碰伤,入土铲2越过硬物后,调节弹簧套7的作用力驱动入土铲2下落,继续破土、开沟。

翼铲3是由金属平板弯折形成的u形结构,翼铲3位于入土铲2的上方,翼铲3的前部套设并固定在铲柄1下部的外侧,翼铲3的后端两侧均向内折边形成收敛部31,收敛部的侧壁相对于翼铲的主体侧壁向内侧弯折15°~20°。入土铲2的上端面及后端面均与翼铲3固定密封相连,翼铲3后端的折边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15°~60°,翼铲3的作用是向两侧翻土。所述断根刀4设在入土铲2的下方,断根刀4为等腰梯形的金属平板,呈前窄后宽的方式固定于入土铲2的底部。所述入土铲2覆盖住断根刀4的前端,断根刀4的中后部两侧均伸出入土铲2及翼铲3的外部。断根刀4随入土铲2一同向前运动,断根刀4两侧对小麦的根须进行断根,促进新根的生长。

铲柄1下部的后侧紧邻设有施肥管8,施肥管8的下端延伸至翼铲3的内侧。施肥管8为一段刚性管体,与铲柄1的后侧壁固定相连,其下端面位于断根刀4的上方。施肥管8的上端通过柔性管连接施肥机的施肥器,肥箱内的肥料通过施肥管8进入入土铲2犁开的沟槽内。覆土叉5设在施肥管8的后侧,施肥管8的后侧固定安装有连接板9,所述覆土叉5的上端与连接板9可拆卸固定相连。覆土叉5的中下部分别位于翼铲3的两侧,且沿入土铲2的前进方向呈八字状张开,覆土叉5下部的一侧与同侧的收敛部31之间形成偏向内侧的过土通道,翼铲3前进过程中,翼铲3的中部将土向两侧外翻,外翻的土与覆土叉5的下部接触后,在覆土叉5的作用下外翻的土向内侧聚拢,同时翼铲3后端的收敛部31起到向内侧导流的作用,提高覆土效果,减少外翻土量和外翻距离,避免外翻土压苗的状况。

本发明中未述及的部分采用或借鉴已有技术即可实现。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