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氯化血红素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11789发布日期:2019-08-24 09:10阅读:802来源:国知局
含氯化血红素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含氯化血红素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植物生产调节剂已被世界各国广泛应用于现代农业生产中,并已成为提高农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的一项重要手段,植物生长调节剂可用于调控植物体内的核酸、蛋白质和酶的合成,能对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如发芽、生根、细胞伸长、器官分化、花芽分化、开花、结果、落叶、休眠等起到调节和控制作用。它们有的能提高植物的蛋白质、糖等含量,有的能改变其形态,有的可增强植物抗寒、抗旱、抗盐碱和抗病虫害的能力。

植物的生长发育进程通常受植物内源激素的调控,同时也经常受到各种不良环境条件(包括许多非生物/生物胁迫等逆境因素)的制约,往往导致生长速率和产量的下降,其中与人类生活最密切的是农艺性状的下降,而植物各组织和部位的代谢功能下调以及导致的抗氧化能力下降是其中的最主要诱因之一。已经证实,通过改善农业环境、选育抗/耐逆性强的作物品种以及开发转基因作物确实可以达到增产和增收的目的,但其往往成本较高,而且开发年限也较长,甚至还可能带来其它副效应,例如转基因作物的风险性评估以及潜在的安全性问题。

作为植物生长调节/信号分子,co气体能在植物体内合成,此外,在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过程中也往往伴随着co生成的现象(一般≤1000ppm),其中产生的最高浓度则为6000ppm,表明co也是植物代谢的天然副产物,同时也为co对植物生长发育调控作用的发现和利用提供了相应的现实基础和思路。此外,hemin(氯化血红素,c34h32clfen4o4,分子量为651.94)也是常用的能释放co气体的人工供体。

我国是世界上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最广泛的国家之一。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调节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和改良品质方面,为我国农业生产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与传统农业技术相比,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具有成本低、收效快、效益高、节省劳动力等优点,已经成为21世纪农业实现超产和提高商品性的主要措施之一。近年来我国植物生长调节剂产量增长惊人,每年递增量达几千吨。然而,植物生长调节剂与其他人工合成的农药一样,也具有一定的毒性,盲目超量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可能引起人畜的急、慢性中毒,导致疾病的发生,特别是近年来,由于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滥用及使用不当而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逐渐增多,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因此,研制新型多功能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我国农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效成分缓释性好、不易变质、可与不同酸碱性物质混用以降低工作量的含氯化血红素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该调节剂中有效成分结构稳定且疏松,易在植物体内发生降解,可提高植物内源co的含量,补充有机糖类,促进植物叶绿素前缀物质、叶绿素和粗蛋白含量上升,有利于植物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以及提高植物抗/耐逆性。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植物生长调节组合物,其中:有效成分包括氯化血红素和调环酸;氯化血红素为血红素和羧甲基纤维素钠的络合物;调环酸中包括其农业上可接受的盐。优选地,调环酸选自调环酸或调环酸钙。该植物生长调节组合物可以适用于植物在播种、萌发、生根、生长、移栽、组织培养等各种发育与生产阶段,能促进植物种子打破休眠,提高萌发率,诱导和促进根系发达及根毛生长,延缓植物随生长年限增加引起的粗蛋白含量下降,增强植物保绿作用以及抗虫除草、抗倒伏能力,还能提高植物在盐胁迫环境下的耐盐性,增强植物在正常及非正常环境下,尤其是高盐浓度土壤环境下的生长适应能力,从而改善作物植物产量和品质等农艺性状。

作为优选,有效成分的有效量定义为:氯化血红素和调环酸的重量比为3~25:2。氯化血红素和调环酸协同作用后,相较于单个组分的活性效果有明显增加,尤其是增强了调环酸、调环酸盐及其衍生物的控制寄生杂草和寄生害虫的能力,同时也利用氯化血红素来提高植物内源co的含量,从而促进植物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以及提高植物抗/耐逆性。

作为优选,有效成分还包括20~100mg/g的微量元素硒;微量元素硒为亚硒酸钠或富硒酵母粉。微量元素硒可以在延缓植物随生长年限增加引起的粗蛋白含量下降和/或提高植物中的硒含量方面有积极作用,增强植物产品的营养价值。

作为优选,氯化血红素的制备包括红血球溶碎、血红素脱离及提取氯化血红素;氯化血红素制备用原料为新鲜猪血。我国猪血利用率不超过10%,除少量以血粉的形式利用外,绝大部分以污水形式排放掉。利用猪血制得的氯化血红素产品不需要洗脱,性质稳定,可以久存,并且所得产品可以直接制成液剂或压缩片,不影响其生物学效应,同时分离出来的血红蛋白无有机溶剂污染,可再利用,增加了原料利用率和开发途径。

作为优选,红血球溶碎用抗凝剂为柠檬酸钠溶液,柠檬酸钠溶液体积浓度为3~4%,柠檬酸钠溶液和血液的体积比为1:8~10,抗凝血在3000~4000r/min的转速下离心10~20min后,收集红细胞沉淀,再用生理盐水洗涤1~2次后,加入抗氧化剂备用,抗氧化剂为亚硫酸氢钠,其添加量为红细胞沉淀重量的0.1~0.2%。由于新鲜血液中含大量凝血因子和凝血酶原,在钙离子存在时,凝血因子和凝血酶原被启动而发生作用,使血凝结成团,血液由流体变成凝胶,影响血细胞中血红蛋白的释放,因此必须对原料血进行抗凝处理,并且正常血液中,只含有少量高铁血红蛋白,但在氧化剂存在下,血红蛋白含亚铁血红素就被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使血红蛋白丧失其正常机能,因此要在血液中添加一定的抗氧化剂。

作为优选,血红素脱离用拆分剂为酸性拆分试剂,ph为2.5~3.5,处理时间为0.5~1.5h;拆分剂中含有体积浓度为1~1.5%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更优选地,酸性拆分试剂为含有体积浓度为5~15%氯化钠的柠檬酸。酸性环境下,埋藏在蛋白质分子内部基团发生结构变化,使分子中原先不带电荷的埋藏在分子内部的组氨酸残基带上了负电荷而暴露出来,致使血红素与珠蛋白的结合最为疏松,此时易分离血红素与珠蛋白。

作为优选,提取氯化血红素步骤中所用羧甲基纤维素钠、乙酰丙酸乙酯和6-氨基己酸的添加量分别为0.5~1g/ml、0.05~0.1mg/ml和0.03~0.08mg/ml,吸附时间为2~3h,ph为5.0~6.5,混合用超声波功率为500~800w。超声波可以产生空化泡,当空化泡增长到一定大小后,就会释放出大量的能量,产生瞬间高温,形成所谓的“热点”,随着提取时间延长,处于“热点”的氯化血红素数目也在增加,导致氯化血红素中卟啉与脂质双分子层掺和量变小,从而提高氯化血红素收率,同时超声波也促使乙酰丙酸乙酯和6-氨基己酸与卟啉相结合,致使羧甲基纤维素钠和氯化血红素形成的络合物结构稳定且较为疏松,而结构疏松的络合物更有利于在植物体内发生降解,氯化血红素可用于提高植物内源co的含量,羧甲基纤维素钠可降解成多糖和葡萄糖,乙酰丙酸乙酯和6-氨基己酸可用于促进前缀物质5-氨基乙酰丙酸的大量合成,进而促进植物叶绿素的形成,有利于植物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以及提高植物抗/耐逆性。

本发明中还公开一种含氯化血红素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该植物生长调节剂包括上述的植物生长调节组合物,且以水溶性被膜剂包覆于组合物表面;上述被膜剂以直链淀粉为原料进行改性后成膜。水溶性改性淀粉包覆在组合物表面可使的组合物中有效成分受到保护而不易变质,还可与不同酸碱性物质混用,以降低农民工作量,被膜剂还可有效控制有效成分的释放速度,缓释性能好,使得调节剂使用药效更持久。

作为优选,植物生长调节组合物在植物生长调节剂中的重量占比为50~80%。

作为优选,被膜剂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向淀粉原料中加入重量占比为20~25%的甘油混匀后,再加入重量占比为2~5%、浓度为0.5~2%的水溶性壳聚糖溶液,于温度80~95℃、搅拌速度100~200r/min下进行糊化20~30min即得液态被膜剂。水溶性改性淀粉是一种介于淀粉和淀粉糖之间,经控制而成的低程度水解产物,该产品水化力较强,在常温下即可溶解,吸湿性小,不易结团,成膜性好,且改性淀粉成膜后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大大增加,具有阻油、防污染的性能。

作为优选,含氯化血红素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方法,包括,

a,配制含有上述调节剂的溶液,溶液中调节剂的重量占比为10~60%;

b,用上述含有调节剂的溶液对植株、植物组织或种子进行灌溉、浸泡或喷洒处理。用活性成分对植物进行处理,通过从叶面、土壤或溶于如水的介质中被植物吸收,也可以在盆栽和扦插植物之前进行吸收,对植物的生长具有显著作用。

本发明中还公开一种含氯化血红素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制备方法,包括,

a,制备植物生长调节组合物;

b,制备液态被膜剂;

c,将液态被膜剂真空脱气后,涂膜在所述组合物上,并热风干燥,即得覆膜组合物;

d,向覆膜组合物中添加溶剂、助剂和载体中的任意两种或三种,制成剂型为可湿性粉剂、乳剂、颗粒剂或水剂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作为优选,真空脱气的真空度为0.05~0.1mpa,时间为10~15min;热风干燥用热风温度为60~70℃,时间为5~10min。

作为优选,溶剂为水、丙二醇和n-甲基吡咯烷酮中的一种或几种;助剂为硫酸铵、烷基多糖苷、有机硅聚醚类、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和木质素磺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载体为无水硫酸镁、硫酸铵和玉米淀粉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中利用猪血制得氯化血红素产品,性质稳定,可以久存,所得产品不需要洗脱,可以直接制成液剂或压缩片,不影响其生物学效应,同时分离出来的血红蛋白无有机溶剂污染,可再利用,增加了原料利用率和开发途径;

2)本发明中制得的氯化血红素为血红素和羧甲基纤维素钠的络合物,该络合物收率高,且结构疏松稳定,易在植物体内发生降解,可用于提高植物内源co的含量,补充有机糖类,构成前缀物质5-氨基乙酰丙酸,进而促进植物叶绿素的形成,有利于植物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以及提高植物抗/耐逆性;

3)本发明中所制植物生长调节组合物及植物生长调节剂,适用于植物在播种、萌发、生根、生长、移栽、组织培养等各种发育与生产阶段,能促进植物种子打破休眠,提高萌发率,诱导和促进根系发达及根毛生长,延缓植物随生长年限增加引起的粗蛋白含量下降,增强植物保绿作用以及抗虫除草、抗倒伏能力,还能提高植物在盐胁迫环境下的耐盐性,增强植物在正常及非正常环境下,尤其是高盐浓度土壤环境下的生长适应能力,从而改善作物植物产量和品质等农艺性状;

4)本发明中含氯化血红素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不易变质,缓释性能好,可与不同酸碱性物质混用,以降低工作量,颗粒剂成型和团粒化速度快,容易在溶剂中崩解和分散,生产成本和能耗较低,具有无污染、环保、低成本和应用范围广的特点,在实际使用中能降低损耗和浪费,适用于农田化学调控、组织培养、果蔬贮藏以及切花保鲜等领域。

本发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提供含氯化血红素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弥补了现有技术的不足,设计合理,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3中所制氯化血红素的紫外/可见光谱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和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一种植物生长调节组合物,其中:有效成分包括氯化血红素和调环酸;氯化血红素为血红素和羧甲基纤维素钠的络合物;调环酸中包括其农业上可接受的盐。优选地,调环酸为调环酸。该植物生长调节组合物可以适用于植物在播种、萌发、生根、生长、移栽、组织培养等各种发育与生产阶段,能促进植物种子打破休眠,提高萌发率,诱导和促进根系发达及根毛生长,延缓植物随生长年限增加引起的粗蛋白含量下降,增强植物保绿作用以及抗虫除草、抗倒伏能力,还能提高植物在盐胁迫环境下的耐盐性,增强植物在正常及非正常环境下,尤其是高盐浓度土壤环境下的生长适应能力,从而改善作物植物产量和品质等农艺性状。

有效成分的有效量定义为:氯化血红素和调环酸的重量比为5:2。氯化血红素和调环酸协同作用后,相较于单个组分的活性效果有明显增加,尤其是增强了调环酸、调环酸盐及其衍生物的控制寄生杂草和寄生害虫的能力,同时也利用氯化血红素来提高植物内源co的含量,从而促进植物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以及提高植物抗/耐逆性。

有效成分还包括30mg/g的微量元素硒;微量元素硒为亚硒酸钠或富硒酵母粉。微量元素硒可以在延缓植物随生长年限增加引起的粗蛋白含量下降和/或提高植物中的硒含量方面有积极作用,增强植物产品的营养价值。

氯化血红素的制备包括红血球溶碎、血红素脱离及提取氯化血红素;氯化血红素制备用原料为新鲜猪血。我国猪血利用率不超过10%,除少量以血粉的形式利用外,绝大部分以污水形式排放掉。利用猪血制得的氯化血红素产品不需要洗脱,性质稳定,可以久存,并且所得产品可以直接制成液剂或压缩片,不影响其生物学效应,同时分离出来的血红蛋白无有机溶剂污染,可再利用,增加了原料利用率和开发途径。

红血球溶碎用抗凝剂为柠檬酸钠溶液,柠檬酸钠溶液体积浓度为3%,柠檬酸钠溶液和血液的体积比为1:8,抗凝血在3000r/min的转速下离心10min后,收集红细胞沉淀,再用生理盐水洗涤1次后,加入抗氧化剂备用,抗氧化剂为亚硫酸氢钠,其添加量为红细胞沉淀重量的0.1%。由于新鲜血液中含大量凝血因子和凝血酶原,在钙离子存在时,凝血因子和凝血酶原被启动而发生作用,使血凝结成团,血液由流体变成凝胶,影响血细胞中血红蛋白的释放,因此必须对原料血进行抗凝处理,并且正常血液中,只含有少量高铁血红蛋白,但在氧化剂存在下,血红蛋白含亚铁血红素就被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使血红蛋白丧失其正常机能,因此要在血液中添加一定的抗氧化剂。

血红素脱离用拆分剂为酸性拆分试剂,ph为2.8,处理时间为0.5h;拆分剂中含有体积浓度为1.5%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更优选地,酸性拆分试剂为含有体积浓度为5%氯化钠的柠檬酸。酸性环境下,埋藏在蛋白质分子内部基团发生结构变化,使分子中原先不带电荷的埋藏在分子内部的组氨酸残基带上了负电荷而暴露出来,致使血红素与珠蛋白的结合最为疏松,此时易分离血红素与珠蛋白。

提取氯化血红素步骤中所用羧甲基纤维素钠、乙酰丙酸乙酯和6-氨基己酸的添加量分别为0.5g/ml、0.05mg/ml和0.03mg/ml,吸附时间为3h,ph为5.5,混合用超声波功率为800w。超声波可以产生空化泡,当空化泡增长到一定大小后,就会释放出大量的能量,产生瞬间高温,形成所谓的“热点”,随着提取时间延长,处于“热点”的氯化血红素数目也在增加,导致氯化血红素中卟啉与脂质双分子层掺和量变小,从而提高氯化血红素收率,同时超声波也促使乙酰丙酸乙酯和6-氨基己酸与卟啉相结合,致使羧甲基纤维素钠和氯化血红素形成的络合物结构稳定且较为疏松,而结构疏松的络合物更有利于在植物体内发生降解,氯化血红素可用于提高植物内源co的含量,羧甲基纤维素钠可降解成多糖和葡萄糖,乙酰丙酸乙酯和6-氨基己酸可用于促进前缀物质5-氨基乙酰丙酸的大量合成,进而促进植物叶绿素的形成,有利于植物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以及提高植物抗/耐逆性。

一种含氯化血红素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该植物生长调节剂包括上述的植物生长调节组合物,且以水溶性被膜剂包覆于组合物表面;上述被膜剂以直链淀粉为原料进行改性后成膜。水溶性改性淀粉包覆在组合物表面可使的组合物中有效成分受到保护而不易变质,还可与不同酸碱性物质混用,以降低农民工作量,被膜剂还可有效控制有效成分的释放速度,缓释性能好,使得调节剂使用药效更持久。

植物生长调节组合物在植物生长调节剂中的重量占比为60%。

被膜剂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向淀粉原料中加入重量占比为20%的甘油混匀后,再加入重量占比为5%、浓度为0.5%的水溶性壳聚糖溶液,于温度80℃、搅拌速度200r/min下进行糊化20min即得液态被膜剂。水溶性改性淀粉是一种介于淀粉和淀粉糖之间,经控制而成的低程度水解产物,该产品水化力较强,在常温下即可溶解,吸湿性小,不易结团,成膜性好,且改性淀粉成膜后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大大增加,具有阻油、防污染的性能。

含氯化血红素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方法,包括,

a,配制含有上述调节剂的溶液,溶液中调节剂的重量占比为30%;

b,用上述含有调节剂的溶液对植株、植物组织或种子进行灌溉、浸泡或喷洒处理。用活性成分对植物进行处理,通过从叶面、土壤或溶于如水的介质中被植物吸收,也可以在盆栽和扦插植物之前进行吸收,对植物的生长具有显著作用。

一种含氯化血红素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制备方法,包括,

a,制备植物生长调节组合物;

b,制备液态被膜剂;

c,将液态被膜剂真空脱气后,涂膜在所述组合物上,并热风干燥,即得覆膜组合物,上述真空脱气的真空度为0.05mpa,时间为15min,热风干燥用热风温度为60℃,时间为10min;

d,向覆膜组合物中添加溶剂、助剂和载体,制成剂型为可湿性粉剂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上述溶剂为丙二醇;助剂为烷基多糖苷;载体为玉米淀粉。

实施例2:

一种植物生长调节组合物,其具体制备步骤如下:

1)向新鲜猪血中按体积比1:10的比例加入体积浓度为4%的柠檬酸钠溶液形成抗凝血,然后将抗凝血在4000r/min的转速下离心10min后,收集红细胞沉淀,再用生理盐水洗涤2次后,加入抗氧化剂备用,抗氧化剂为亚硫酸氢钠,其添加量为红细胞沉淀重量的0.2%;

2)向红细胞沉淀中加入含有体积浓度分别为15%的氯化钠和1.5%的羧甲基纤维素钠的柠檬酸拆分剂,调整溶液ph为3.5,搅拌处理1.5h后,抽滤,沉淀为血红蛋白,滤液备用;

3)向抽滤所得滤液中分别添加1g/ml、0.1mg/ml和0.08mg/ml的羧甲基纤维素钠、乙酰丙酸乙酯和6-氨基己酸,然后调节溶液ph为6.5,再置于功率为500w的超声波环境下,吸附3h后,抽滤,取沉淀用盐酸洗涤2次后,干燥即得氯化血红素;

4)将氯化血红素和调环酸钙按重量比23:2混合,再加入100mg/g的微量元素硒,其中微量元素硒为亚硒酸钠或富硒酵母粉,均质后即得植物生长调节组合物。

一种含氯化血红素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制备植物生长调节组合物;

b,制备液态被膜剂:向淀粉原料中加入重量占比为25%的甘油混匀后,再加入重量占比为2%、浓度为2%的水溶性壳聚糖溶液,于温度95℃、搅拌速度100r/min下进行糊化30min即得;

c,将液态被膜剂于真空度为0.1mpa条件下脱气10min后,涂膜在组合物上,并用70℃热风干燥5min,即得覆膜组合物;

d,向在调节剂中重量占比为50%的覆膜组合物中添加重量占比分别为34%的水、5%的丙二醇、8%的有机硅聚醚类、3%木质素磺酸钠,混合,制成剂型为水剂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上述含氯化血红素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方法,包括,

a,配制含有上述调节剂的溶液,溶液中调节剂的重量占比为60%;

b,用上述含有调节剂的溶液对植株、植物组织或种子进行灌溉、浸泡或喷洒处理。

实施例3:

一种植物生长调节组合物,其具体制备步骤如下:

1)向新鲜猪血中按体积比1:9的比例加入体积浓度为3%的柠檬酸钠溶液形成抗凝血,然后将抗凝血在4000r/min的转速下离心15min后,收集红细胞沉淀,再用生理盐水洗涤1次后,加入抗氧化剂备用,抗氧化剂为亚硫酸氢钠,其添加量为红细胞沉淀重量的0.2%;

2)向红细胞沉淀中加入含有体积浓度分别为10%的氯化钠和1.5%的羧甲基纤维素钠的柠檬酸拆分剂,调整溶液ph为3.0,搅拌处理1h后,抽滤,沉淀为血红蛋白,滤液备用;

3)向抽滤所得滤液中分别添加1g/ml、0.07mg/ml和0.06mg/ml的羧甲基纤维素钠、乙酰丙酸乙酯和6-氨基己酸,然后调节溶液ph为6,再置于功率为600w的超声波环境下,吸附2.5h后,抽滤,取沉淀用盐酸洗涤2次后,干燥即得氯化血红素;

4)将氯化血红素和调环酸钙按重量比18:2混合,再加入80mg/g的微量元素硒,其中微量元素硒为亚硒酸钠或富硒酵母粉,均质后即得植物生长调节组合物。

一种含氯化血红素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制备植物生长调节组合物;

b,制备液态被膜剂:向淀粉原料中加入重量占比为22%的甘油混匀后,再加入重量占比为2%、浓度为2%的水溶性壳聚糖溶液,于温度90℃、搅拌速度100r/min下进行糊化25min即得;

c,将液态被膜剂于真空度为0.1mpa条件下脱气15min后,涂膜在组合物上,并用70℃热风干燥10min,即得覆膜组合物;

d,向在调节剂中重量占比为65%的覆膜组合物中添加重量占比分别为5%丙二醇、9%的有机硅聚醚类、6%脂肪醇聚氧乙烯醚、5%无水硫酸镁、10%玉米淀粉,混合均匀后,通入100℃蒸汽进行调制2min,然后造粒,控制粒径为2~3mm,制成剂型为颗粒剂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上述含氯化血红素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方法,包括,

a,配制含有上述调节剂的溶液,溶液中调节剂的重量占比为50%;

b,用上述含有调节剂的溶液对植株、植物组织或种子进行灌溉、浸泡或喷洒处理。

取所得氯化血红素进行产物鉴定,可得产品为无定形粉状固体,棕褐色,易溶于氨水和氢氧化钠,并进行紫外/可见光谱鉴定,所得紫外光谱图如附图1,由图可知,在410nm附近处有最大吸收峰,可判断所得产品为氯化血红素。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不同之处在于:

一种含氯化血红素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其制备步骤如下:取在调节剂中重量占比为75%的覆膜组合物,与重量占比分别为8%的烷基多糖苷、5%脂肪醇聚氧乙烯醚、3%硫酸铵、9%玉米淀粉混合,制成剂型为可湿性粉剂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不同之处在于:

一种含氯化血红素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其制备步骤如下:取在调节剂中重量占比为55%的覆膜组合物,与重量占比分别为7%的水、20%的丙二醇、10%的烷基多糖苷、5%脂肪醇聚氧乙烯醚、3%硫酸铵混合,制成剂型为乳剂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实施例6: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不同之处在于:

一种含氯化血红素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其制备步骤如下:向在调节剂中重量占比为65%的覆膜组合物中加入0.03wt%的15-冠醚-5和0.08wt%的白皮杉醇,然后与重量占比分别为5%丙二醇、9%的有机硅聚醚类、6%脂肪醇聚氧乙烯醚、5%无水硫酸镁、9.89%玉米淀粉混合均匀后,通入100℃蒸汽进行调制2min,然后造粒,控制粒径为2~3mm,制成剂型为颗粒剂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在造粒前加入15-冠醚-5和白皮杉醇可对颗粒剂起到积极作用,一方面冠醚的空穴结构选择性地络合氯化血红素和羧甲基纤维素钠络合物中的正离子,使氯化血红素络合物在蒸汽中快速与其它成分融合,而冠醚不与负离子络合,游离或裸露在外部的负离子则随白皮杉醇融入混合物料中,由于负离子反应活性很高,因此能在造粒过程中使得物料团粒化加快,颗粒成型速度快,降低生产能耗,另一方面冠醚-络合物-白皮杉醇结构的亲水性较络合物更强,在水中也更容易崩解和分散,使得颗粒剂能快速均匀地溶解于水中,有利于加快植物对有效成分的吸收和利用,增加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有效利用率,降低在实际使用中的损耗和浪费,节约生产和使用成本。

实施例7: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不同之处在于:

一种植物生长调节组合物的制备步骤3)具体为:向抽滤所得滤液中添加1g/ml的羧甲基纤维素钠,然后调节溶液ph为6,再置于功率为600w的超声波环境下,吸附2.5h后,抽滤,取沉淀用盐酸洗涤2次后,干燥即得氯化血红素。其余步骤与实施例3中一致,制得剂型为颗粒剂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实施例8: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不同之处在于:

一种植物生长调节组合物的制备步骤3)具体为:向抽滤所得滤液中分别添加1g/ml、0.07mg/ml和0.06mg/ml的羧甲基纤维素钠、乙酰丙酸乙酯和6-氨基己酸,然后调节溶液ph为6,再静态吸附2.5h后,抽滤,取沉淀用盐酸洗涤2次后,干燥即得氯化血红素。其余步骤与实施例3中一致,制得剂型为颗粒剂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实施例9: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不同之处在于:

一种植物生长调节组合物的制备步骤3)具体为:向抽滤所得滤液中添加1g/ml的羧甲基纤维素钠,然后调节溶液ph为6,再静态吸附2.5h后,抽滤,取沉淀用盐酸洗涤2次后,干燥即得氯化血红素。其余步骤与实施例3中一致,制得剂型为颗粒剂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实施例10: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不同之处在于:

一种植物生长调节组合物中的有效成分还包括胆碱(如氯化胆碱、硝酸胆碱)、维生素、吲哚丁酸、吲哚乙酸、乙烯利、赤霉素、抗倒胺、古罗酮糖和胡椒基丁醚中的一种或几种,上述有效成分在组合物中的重量占比为1~5%。其余步骤与实施例3中一致,制得剂型为颗粒剂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实施例11:

植物生长调节剂稳定性和崩解度试验

分别取实施例3、6、7、8、9所制颗粒剂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所制调节剂进行稳定性试验和崩解度试验,结果详见表1。

表1颗粒剂型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稳定性和崩解度试验结果

由上表可知,在12个月的稳定性试验中,各实施例所制调节剂中有效成分氯化血红素的含量均呈现下降趋势,但实施例3和6变化率降幅较小,而实施例7、8和9变化率降幅较大,同时形成的水性溶液在24h后经过溶液稳定性试验,得出实施例3和6的溶液稳定性较其它组别有明显优势,说明超声环境下形成的氯化血红素络合物稳定性更强,保存期和货架期内能保证有效成分不流失,有利于植物吸收利用和节约用量及成本;在调节剂溶于水溶剂的崩解试验中可知,实施例6所制颗粒剂能快速崩解并形成溶液,而其它组别则有部分未完成崩解,不能及时溶于水溶剂中,在实际生产中容易造成损耗、浪费以及过量使用,生产和使用成本增加,因此实施例6所制调节剂品质更加优良。

实施例12:

含氯化血红素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试验

1)试验对象:葡萄

2)试验时间:从葡萄萌芽前的一个月开始施用,直至当年葡萄开始开花

3)试验方法:采用灌根的方式进行施药,每隔30天进行二次施药,施药时间均在上午10:00,种植条件及水肥管理条件相同,分别使用实施例3、6、7、8、9和10所制颗粒剂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并以清水作为空白组,全程进行跟踪试验,对各项实验数值记录如下表2。

表2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葡萄生长的影响

由上表可知,植物生长调节剂明显能够增加葡萄叶片中的粗蛋白含量和叶绿素含量,各实施例所制调节剂使用后,叶片中的粗蛋白含量差异不明显,而叶绿素含量表现有差异,尤其是实施例7和9调节剂制备中未添加乙酰丙酸乙酯和6-氨基己酸,致使叶绿素含量较其他组低;实施例所制调节剂相较空白组的成枝率和叶片鲜干比都有较大提升,其中实施例10综合效果最优,是由于多种有效成分协同作用,使得植物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达到最优化。

上述实施例中的常规技术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晓的现有技术,故在此不再详细赘述。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发明的范畴,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应由权利要求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